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元朝历史上忽必烈为何要先征大理再灭南宋?

元朝历史上忽必烈为何要先征大理再灭南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81 更新时间:2024/1/25 6:55:06

忽必烈进征大理国来被描绘成是蒙古对南所实施的“斡腹”之谋。然而这一段历史的记载却有矛盾之处,有献记载,忽必烈是1252年(壬子年)从漠北出发征伐南宋,又有文献记载,忽必烈是1253年(癸丑年)受命从河西出发攻打大理,两个说法在时间、地点信息上都有抵牾之处,究竟孰是孰非?

13 世纪中叶,蒙古人绕道甘川藏区进征大理国,即所谓的“斡腹之谋”,只是一种典型的模式化叙述。宋元之际的人们,以及后世历史编纂者们,在讲述这段历史时通认为,蒙古人当时已有假道藏区,先图大理国而后再迂回包抄,以捣袭南宋的战略远谋。然而,这一广为人们所熟知、接受的历史叙述,并非历史实情。

网络配图

其实,经由汉中入川蜀而攻宋,才是蒙古长期以来所奉行的既定的灭宋战略。1252 年,忽必烈受其兄蒙哥汗之命从漠北出发进攻南宋,次年,他即在南方展开一系列活动,熟悉掌握了南方的情形。但他发现按照既定路线直接攻打南宋难度太大,于是请求蒙哥汗改变计划,先进攻大理国,再征伐南宋。最终,蒙哥汗同意了忽必烈的这一提议。但故事却并未结束。

蒙哥汗在登上大汗之位后,即将注意力转向蒙古尚未征服的世界。南宋是蒙古的征服目标之一,蒙哥汗对弟弟忽必烈攻取南宋抱持很大的期望,而攻取南宋也确实是忽必烈的主要目标。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攻取南宋,兄弟二人却产生了分歧,而且随着矛盾的激化,蒙哥汗对忽必烈产生了极大的不满,二人暗生嫌隙。

如前所述,忽必烈受命不久后,即感到攻取南宋之艰难,希望先攻打大理,再征服南宋,对此蒙哥汗表示同意。但是从1252年受命之后,直到1256年,忽必烈掌握军事重权,却始终未对南宋展开大的军事行动,这令蒙哥汗十分不满,他派人到陕西、河南等地对忽必烈进行“勾考”,意即检查、考核。原本这期间,兄弟二人关系已有裂痕,而蒙哥汗这一举动更是激化了二人矛盾。过去历史研究认为,蒙哥汗、忽必烈二人矛盾是由于忽必烈经营汉地有方,暗中壮大自己的势力,蒙哥汗嫉妒,心生猜忌。温海清认为,这一解释固有其合理之处,但忽必烈长期在军事上回避正面攻打南宋,才是关键所在。

网络配图

也正因为此事,而后蒙哥汗决定御驾亲征南宋,而其亲征之时,忽必烈已完全被排除在攻宋将帅的名单之列。关于此事,史籍中说,忽必烈因患脚疾,而留在了北方一个名叫合剌温只敦的地方。

蒙哥汗御驾亲征南宋,其选择的路线就是蒙古既定的灭宋战略:先攻川蜀、再打南宋。然而,蒙哥汗最终死在了征伐路上,未能实现征服南宋的宏愿。在此期间,对于蒙哥汗坚持既定战略,忽必烈可谓是忧心忡忡,十分忌惮南宋。

网络配图

为何《元史》等汉文史籍中有意或无意忽略了蒙哥汗最初下达给忽必烈的任务是直接进攻南宋而非大理国?温海清认为,蒙哥汗最终死在征伐路上,对于蒙古人来说,这是一种挫折和失败,在史书上回避之,并不奇怪。至于忽必烈为何在攻下大理之后转而北上,则不得而知。或许,蒙军出征大理,损失严重,是忽必烈抽身北返的一个重要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严嵩如何从不愿同流合污的书生变成“巨奸”?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清纯最初,那个叫严嵩的名人留给世人的面孔是清新可人的,恰似一个书生。这个江西分宜人五岁启蒙读书,九岁读县学,十岁时县试成绩已经出类拔萃。19岁他乡试中举,25岁廷试二甲第二名,赐进士出身。正德二年(1507年),严嵩授翰林院编修,官居七品。这一年他才27岁,轻而易举地就成了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网络配

  • 揭秘女皇武则天与狄仁杰真实关系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去年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于赓哲开始在央视《百家讲坛》讲授《狄仁杰真相》,于赓哲告诉大家,狄仁杰不仅是“神探”,更是卓越的政治家,但那位“元芳”却查无此人。网络配图对于因“元芳体”而爆红的李元芳,于赓哲表示,史籍中并无相关记载,应为影视作品的虚构,“并无资料记载有哪些助手始终跟随狄仁杰”。而剧中李元芳的官

  • 宋朝开国政治:注定了岳飞悲剧和中华民族的停滞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华浩浩殇殇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存在了许多个朝代,而宋朝,则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转变而令人非常瞩目。赵宋这个朝代,又以其颇具争议性的历史,成为史家和社会学家关注的焦点。总体而论,宋朝是中华大历史的一个分水岭,宋前与宋后中华历史中的国家形态和社会面貌整体差距很大。从最直观的角度看来,宋后的版图疆

  • 他的一句话 竟预言了诸葛亮北伐的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的隆中对堪称古今中外战略思想的楷模之一。如果不是失荆州、关公败亡,诸葛亮差一点就成功了!但时势变易,战略思想也应该调整。网络配图所以我认为诸葛亮最大的败笔一不是街亭之战,二不是后继无人,而是他在刘备死后仍然沉溺于北定中原、恢复汉室的梦想,甚至脱离了隆中对的思想,变得一意孤行,穷兵黩武,明知其不

  • 天下霸主的选择:即便自刎也不肯过乌江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关于项羽的传说汗牛充栋,这其中又以他自刎乌江最为慷慨悲壮。那么项羽当年为什么选择了自刎,而不是过江呢?自刎乌江,说法一:无脸面见江东父老而自杀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汉战争中项羽被刘邦打败后,项羽带领八百人马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江畔,这时乌江亭长劝项羽赶快渡江,以图东山再起、报仇雪恨,可

  • 揭秘曹操特种部队虎豹营 张飞都不是对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早在三国时代,我国就出现了特种部队的雏形,比如曹操的虎豹营、刘备的白毦军。他们曾经立下过赫赫战功,可惜的是《三国演义》对主角的塑造过于美化,这些特种部队提及的次数太少了。翻开史书,我们只能通过他的战功一窥其中的风采。提起“特种部队”,人们的潜意识里往往认为是西方国家的“发明创造”。其实不然,中国早在

  • 正史中完美的大都督周瑜为何演化为小肚鸡肠男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周瑜是东汉末年著名人士。周瑜生于公元175年,卒于公元210年,享年36岁。周瑜是一位足智多谋的人才,屡次帮助孙策和孙权争夺天下。在《三国志》中,对周瑜有详细的记载,周瑜长相俊秀,又足智多谋擅通音律,和孙策是很好的朋友。图片来源于网络周瑜21岁时,和孙策一起征战沙场,平定了江东一带。随后,孙策遭到刺

  • 为何说荆轲刺杀秦王一开始就注定是失败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国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个时代,当时形势混乱而且战乱四起,这个时代就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最终是秦国结束了战国时期混乱的局面一统了六国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国家。在秦国灭六国的过程中有很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发生,荆轲刺秦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历史事件之一。图片来源于网络关于荆轲刺秦它的历史大背景也是影

  • 桑昆与铁木真是结义兄弟最后为何会反目成仇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桑昆是谁的儿子?他是克烈部末代首领王汗的儿子。王汗名为脱里,接受金国的册封被封为王。王汗是铁木真父亲的结拜兄弟。铁木真父亲死后,王汗将铁木真收为义子。多次联合铁木真对抗敌军。图片来源于网络后来王汗因为铁木真的势力扩大而愈发不安。桑昆接受父亲的命令对付铁木真。初时,铁木真求和。在酒宴中,桑昆和父亲喝得

  • 1644年,打开山海关大门的居然是两个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1644年,对于中国而言太不平凡了,享国277年的明朝灭亡了,在这一年里,出了四个皇帝,北京城三次易主,老百姓只能弱弱地望着政治家们“你方唱罢我登场”,就算是官员,多数也根本都没搞清楚状况,特别是基层官员,不由得纳闷,主子到底是谁啊?到底听谁的?这一年的四位皇帝,分别是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大顺皇帝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