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宋王朝的灭亡为何会是“文明的中断”?

大宋王朝的灭亡为何会是“文明的中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01 更新时间:2024/1/27 9:56:10

导读:为什么说大宋王朝的灭亡是“文明的中断”?这就要从11-13世纪的宋王朝说起了,唐宋的变革,代表的是近代化进程在南宋灭亡后,就被中断了,进而导致了历史上某种程度的倒退。

网络配图

敏锐的明末思想家黄宗羲与王夫之都察觉到,宋朝的覆灭不可跟其他王朝的更迭相提并论。黄宗羲说:“夫古今之变,至秦而一尽,至元而又一尽,经此二尽之后,古圣王之所恻隐爱人而经营者荡然无具。”王夫之说:“二汉、唐之亡,皆自亡也。宋亡,则举黄帝、舜以来道法相传之天下而亡之也。”宋朝之亡,不仅仅是一个王朝的覆灭,更是一次超越了一般性改朝换代的历史性巨大变故。用那个时代的话语来说,叫做“亡天下”;用今天的话语来说,大妨称为“文明的中断”。

元王朝从草原带入的制度及其影响,深刻地重塑了宋后中国的历史。我们择其大者,介绍如下——“家产制”的回潮。本来宋人已有“天下为公”的政治自觉,就如一位宋臣告诉宋高宗:“天下者,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天下非君主私有,而为天下人共有。而来自草原的统治者则将他们所征服的土地、人口与财富都当成“黄金家族”的私产,推行中世纪式的“投下分封制”,“投下户”即是草原贵族的属民,有如魏晋—隋唐时代门阀世族的部曲农奴。

“家臣制”的兴起

宋人相信君臣之间乃是一种公共关系:“君虽得以令臣,而不可违于理而妄作;臣虽所以共君,而不可贰于道而曲从”。君臣之间,“各有职业,不可相侵”。入元之后,这种公共性的君臣关系被私人性的主奴关系代替,臣成了君之奴仆,许多大臣甚至需要入宫服役。在主奴关系下,君对于臣,当然也是生杀予夺,想廷杖就廷杖,就如惩罚自己的奴隶,一位明朝的观察者说:“三代以下待臣之礼,至胜国(元朝)极轻。”

“诸色户计”的诞生

我们知道,宋代实行募兵制,人民已基本上不用服兵役,劳役亦不多见,差役也开始折钱结算。入元之后,征服者却按草原旧制,推行全民当差服役的“诸色户计”制度:将全体居民按职业划为民户、军户、站户、匠户、盐户、儒户、医户、乐户等等,职业一经划定,即不许更易,世代相承,并承担相应的赋役。

网络配图

“驱口制”的出现

宋朝基本上已废除了奴隶制,但元朝征服者又从草原带入“驱口”制度,使奴隶制死灰复燃。所谓“驱口”,意为“供驱使的人口”,即在战争中被俘虏之后、被征服者强迫为奴﹑供人驱使的人口。元朝的宫廷、贵族、官府都占有大批“驱口”,他们都是人身依附于官方或贵族私人的奴隶。

“匠籍制”的推行

宋朝的官营手工业多实行“和雇制”与“差雇制”,“和雇”是指从劳动力市场上招聘工匠,作为雇主的政府与工匠是平等且自由结合的雇佣关系;“差雇”则带有强调征调性质,但政府还是需要按市场价向工匠支付工值。元朝却将全国工匠编入匠籍,强制他们以无偿服役的方式到官营手工场劳动。

“路引制”的恢复

汉唐时,人民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先向官方申请通行证,叫做“过所”。宋人则拥有迁徙之自由,不再需要什么“过所”。但元朝又实行“路引制”来限制人口的流动性,元会典中有一项立法,叫做“路人验引放行”:“凡行路之人,先于见住处司县官司具状召保,给公凭,方许他处勾当。……经过关津渡口,验此放行,经司县呈押;如无司县,于尉司或巡检呈押;无公引者,并不得安下。遇宿止,店户亦验引,明附店历。……违者,止理见发之家,笞二十七下。”商民出门远行、投宿,必须持有官方开具的“文引”,类似于介绍信,才准许放行、住店。

“籍没制”的泛滥

籍没,即官府将罪犯的家属、奴婢、财产没收入官。秦汉时,籍没制颇盛,但至宋代时,籍没的刑罚已经很少适用,并严格控制适用,如宋孝宗的一项立法规定:“自今如有依法合行籍没财产人,并须具情犯申提刑司审覆,得报,方许籍没。仍令本司常切觉察,如有违庆,按勃以闻,许人户越诉。”入元后,籍没制度又泛滥起来,如忽必烈的一道诏书说:“凡有官守不勤于职者,勿问汉人、回回,皆论诛之,且没其家。”这当然是财产权观念发生退化的体现。肉刑与酷刑的制度化。自汉文帝废除肉刑之后,黥(刺面)、劓(割鼻)、刖(斩足)、宫(割势)等肉刑已基本上不用,宋代承五代之旧,保留刺面之刑,但劓、刖、宫一直不敢恢复。元朝则将肉刑入律,如“盗牛马者劓”。陵迟等惨烈的酷刑,在宋代只是法外刑,极少应用,在元朝则正式编入法典,代替绞刑成为元代死刑的两种执行方式之一,陵迟开始泛滥化,致使中国法制出现野蛮化的趋势。

“人殉制”的死灰复燃

人殉作为一种远古的野蛮蒙昧风俗,在汉代以来的中原王朝已经基本消失,只有零星的自愿殉葬。北方的契丹、女真等草原部族还存在着人殉之俗,这应该是社会未完全开化的体现。元朝贵族是否保留人殉,史无记载,但元廷鼓励民间殉葬行为则是毫无疑义的,《元史》载:“大同李文实妻齐氏、河南阎遂妻杨氏、大都潘居敬妻陈氏、王成妻高氏以志节,顺德马奔妻胡闰奴、真定民妻周氏、冀宁民妻魏益红以夫死自缢殉葬,并旌其门。”在这一恶俗中成长的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即恢复人殉之制。

“海禁”的设立

中国的“海禁”之设,也是始于元朝。元廷统治中国不足百年,却先后实行过四次“海禁”,“海禁”期间,商民不准出海贸易:“禁私贩海者,拘其先所蓄宝货,官买之。匿者,许告,没其财,半给告者”;海外商贸只能由官府出资的“官本船”垄断。这一点,跟宋朝鼓励和保护民间商船出海贸易大不一样。

网络配图

“宵禁”的重现

宋代之前的城市有“宵禁”之制,宋朝时“宵禁”制瓦解,出现了繁华的夜市。但元代又恢复了“宵禁”,入夜之后,禁钟响起,即不准居民出行、饮宴、点灯,“看守之人,巡行街市,视察禁时以后,是否尚有灯火,如有某家灯火未熄,则留符记于门,翌晨传屋主于法官所讯之,若无词可藉,则处罚。若在夜间禁时以后,有人行街中,则加以拘捕,翌晨送至法庭”。

治理体系的粗鄙化

元廷君臣的文化层次跟宋人不可同日而语,这也导致元人无法继承宋朝发达而繁密的治理体系,比如在法制领域,诚如民国法学学者徐道邻先生所指出:“元人入主中原只后,宋朝优良的司法制度,大被破坏,他们取消了大理寺,取消了律学,取消了刑法考试,取消了鞠谳分司和翻异移勘的制度。”粗鄙治理体系的特点是税率超低,政府只能维持最简陋的形态,用孟子的话说,这叫做“貉道”;以现代的眼光审视,那种简陋的政府根本无法在历史转型期组织社会与经济的革新。可以看出来,元朝征服者从草原带入的制度具有明显的中世纪色彩,它们的推行,意味着“唐宋变革”开的近代化方向发生了逆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历史解密:曹操的真实姓氏为何会成为历史谜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曹氏家族为什么弄不过司马家,夏侯姓氏还有后人吗,司马懿被灭族

    陈寿在三国志中说:“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你看即使有良史之才的陈寿也没有说清楚曹操到底姓什么。曹操是东汉末年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操的父亲虽然做过太尉,当然是花高价钱买的,不过曹操的童年很不幸。为何这样说呢?网络配图其一,曹操的姓氏有争议。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个太监,太监当然生不出儿子,因此曹腾后

  • 不可思议!和珅竟与乾隆皇帝同榻而眠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乾隆比和珅大多少岁,乾隆皇帝与和珅,乾隆皇帝简介

    导读:乾隆算得上是明君,但是令人好奇的是,明知道和珅是一个奸臣,还让和珅经常跟随左右。也正是因为乾隆的庇佑,和珅在乾隆执政的几十年间,积累了一笔巨额的财富。嘉庆帝将其革职查办之时,查抄没收了他的全部家产,将近有八亿两白银的赃款,民间有“和珅扳倒,嘉庆吃饱”一说。然而,为什么这样的奸臣会受到乾隆的无比

  • 戊戌变法疑云:光绪支持变法只是为自己的皇权?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戊戌变法为什么失败,戊戌变法怎么读,戊戌变法序幕

    在甲午战后,国家面临危机之秋,光绪皇帝的思想受到刺激,逐渐在封建主义思想营垒中发生了摇动,对他们统治人民的“祖宗之法”产生了一定的怀疑,也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了。他力图探索新的统治妙方——学习外国,“发愤为雄”,对他们统治下的中国进行一些改革以求振作,逐步成了他思想中的一个新趋向。光绪在清廷统治集团内

  • 一代名相李斯为何要伪造遗诏,背后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斯为何焚书坑儒,雍正篡改遗诏,李斯为秦相翻译

    作为辅佐秦始皇开辟千古第一功业的一代明相,在临危受命时却改了始皇帝的遗诏,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是其私欲太重。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李斯秉承了是法家治国,这与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的治国方略不谋而合,所以其能在大秦一统天下时一展所学,终成就位极人臣的功业。但始皇帝指定的

  • 刘聪的皇后靳月华,她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启有几个儿女,刘启是窦太后亲生的吗,皇帝刘聪大约三十多岁继位

    你知道靳月华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嘉平四年(314),那个秋高气爽的晚上,和姐姐靳月光一起被召进宫的,还有妹妹靳月华。靳月华姐妹,都是护国军靳准的女儿,据史载:姐妹俩“皆国色也。”妹妹月华略微年幼,也生得更加娇嫩可爱。建元元年(315)三月,刘聪封靳月光为上皇后,月华为右皇

  • 夷陵之战时刘备有多少人马?真的是70万大军?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备70万大军是真的吗,刘备夷陵之战有70万吗,三国夷陵之战刘备死了多少人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夷陵之战时刘备有多少人马,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三国三大战役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夷陵之战作为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场大战,更是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关于刘备出征军队的数目一直都是一个谜团,在三国志中虽然有记载,但也没有明确到具体数字,所以后世人们众说纷纭,都说不准当时在夷陵大战时

  • 权倾朝野的魏忠贤就轻易被崇祯杀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崇祯朝太监,崇祯杀了魏忠贤明朝就灭了,崇祯如果不杀魏忠贤

    崇祯的招数很简单,就是采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通过麻痹魏忠贤,逐渐更换宫中侍从和禁卫军,耐心等待时机,以阉党内讧为突破口,一举拿下魏忠贤。魏忠贤号称“九千岁”,与其对食的客氏人称“老祖太太千岁”。魏忠贤的生祠遍布天下,佞臣们对着他的塑像顶礼膜拜,熹宗下令不要称呼魏忠贤名字。只以“厂臣”呼之,甚至在诏书

  • 刘聪自创了怎样的后宫政策?他是如此设立那么多的皇后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式家长天赋继承规则,立子杀母是谁提出的,自创

    你知道刘聪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故事还是要从汉国建立说起,刘渊建立汉国后,不久去世,传位刘和。刘渊去世,刘聪长兄太子刘和即位。刘和是个多疑且软弱无能之人,本就忌惮刘聪的势力,再加上宗正呼延攸、卫尉刘锐的挑唆,于是想要消除诸位王爷的势力。但天不如人算,刘聪知道自己兄长的习惯,

  • 三国历史上,失去荆州对蜀汉有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如果蜀国不失荆州会怎样,历史上的蜀国公,历史上有蜀国吗

    首先我认为关羽并不是传统上人们认为的大意失荆州,赤壁之战后,荆襄九郡是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的,刘备夺取西川时因庞统中箭而死,只得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带领大队人马入川作战,只留下关羽镇守占据的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其中南郡是刘备向东吴借的。刘备得到西川后,将长沙、桂阳两郡还

  • 乾隆的情感生活是怎样的?他的三位皇后分别有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香妃和乾隆的爱情,乾隆情史,乾隆和他的后妃们

    你知道乾隆的三位皇后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乾隆作为清朝最后一位具有杰出贡献的皇帝。其整顿内政、四拜祖陵、六下江南又兴修水利,开矿补耕,多措并举。多次平定叛乱,整顿吏治。在政治方面颇有建树,同时其本人又博学多才,又积极推进编著书籍,其对于中华文化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尽管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