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权如果把关羽活着送给曹操的话 曹操又会是怎么处理的

孙权如果把关羽活着送给曹操的话 曹操又会是怎么处理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591 更新时间:2023/12/26 18:06:28

很多人都不了解关羽曹操,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动荡年代。每逢动荡年代,就会出现一大批杰出的人才。或精于打仗,或精于政治。这些人才一般都多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载入史册,供后人评析。

在诸多的动乱年代中,东汉末年是最为出名的。作为继春秋战国之后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二个大的动荡年代。是各路史册和民间小说中记录最多的动乱时代。

东汉末年,由于汉室统治者的腐败无能,本应该由汉王统治的各诸侯国纷纷造反,摆脱了汉王朝的统治。形成了大大小小数百个诸侯国,同时各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土地和资源也成年发生战争。

最后,各诸侯国之间由于连年战争,只剩三个国家。位于巴蜀地区的蜀国、位于中原地区的魏国还有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吴国。而此时,汉室灭亡,正式进入三国鼎立的时代。

在蜀魏吴这三个国家中,由于蜀国的国君刘备自称汉室后裔,打着兴复汉室的大旗进行发展,所以蜀国是人们最为熟知的。今天我们主要说的就是蜀国中的关羽。关羽字云长,在战乱年间与刘备张飞结拜为异姓兄弟。在三兄弟中排行第二,故后人称其为关二爷。后随刘备常年征战,立下赫赫战功。

蜀国建立之后被封为五虎上将之首,可见关羽对于刘备,甚至对于整个蜀国的重要性。其实,关羽不仅仅对蜀国,对于整个三国时代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关羽是三国中武艺数一数二的高手,一柄青龙偃月刀打遍天下无敌手。受到世人的推崇,后世甚至将他成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并列。可见关羽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之高。

强如关羽也有致命的弱点,那就是自负。关羽驻守麦城时,无视部下给出的闭城坚守的建议,坚持出城应战。不料正中敌人的奸计,关羽大败,败走麦城。后被孙权所俘,劝降无果后被斩。一代英雄就此陨落。不过我们现在想,如果当时孙权把关羽交给曹操,情况会怎么样呢?

众所周知,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已经到了三国末期,此时的蜀魏吴三国,谁都没有可以击败哪一个国家的实力,所以要想取胜,只能联合。那时,刘备和曹操之间的同盟关系早已破裂,孙权如果把关羽送给曹操,会不会有利于吴魏结盟,然后歼灭蜀国?

其实曹操是十分欣赏关羽的,因为在曹操还是一个小军阀的时候,就曾见过关羽“温酒斩华雄”的雄姿。后来关羽被曹操俘虏,曹操威逼利诱,关羽不为所动最终“过五关斩六将”回到了大哥刘备军中,使得曹操对关羽更加欣赏。

但是,尽管曹操欣赏关羽,最后的结果肯定也会不尽人意。因为关羽行走江湖,靠的就是忠义二字。魏国和蜀国之间爆发多次战争,占领蜀国许多国土。身为蜀王的贤弟,却助纣为虐,帮助大哥的仇人攻打自己的国家。这种事情,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会觉得可耻。更别说以忠义著名的关二爷了。

所以,就算孙权做个人情把关羽送给曹操,最终的结果不过有两个。第一种,关羽宁死不肯为曹操效力,曹操无奈将其送回蜀国或者吴国;第二种情况就是,曹操见关羽不肯为自己效力,又担心放其回蜀会影响自己日后讨伐,只能将其处死。

其实就算曹操不杀他,关羽也难逃这一劫。放他回蜀国,必定会引起刘备的怀疑,就算刘备不怀疑,蜀国的将士们会以怎样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从敌国回来的败将。所以在蜀国,关羽是不会再得到重用的;而在吴国则更加简单,既然关羽不为吴国效力,自然也不可能放虎归山,只能将他处决。

结语:看到这可能有人会问,偌大的天下,就没有关羽的容身之地了吗?并且在那个靠武力夺取天下的年代,关羽这样的猛将不应该十分受用吗?其实不然,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武功的确很重要,但也不是说武功高强就一定有好的下场。

虎牢关一战,刘关张三人合战吕布,也没能将其击败。可见吕布的武艺高超,甚至远在关羽之上,最后还不是落了个三姓家奴的名声惨死他人之手。所综上观点得出,就算孙权把曹操送给关羽,关羽的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或许,到这忠烈的形象战死沙场是他最好的归属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得知曹操会败走华容道 诸葛亮为何还派关羽的拦截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关羽斩了谁才释了张飞的怀疑,诸葛亮故意让关羽守华容道,关羽在华容道放走了谁

    对曹操败走华容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08年,曹操携平定刘琮的余威,率领二十多万水陆大军顺江东下,意欲一举消灭刘备和孙权,实现平定天下的愿望,可是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骄傲轻敌,中了周瑜的火攻之计,赤壁大败,仓惶溃逃,败走华容道。按照孙刘联军的战前分工,正面

  • 冯奉世是什么人?他莎车国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莎车是全国最大的县吗,中国新疆莎车县,莎车汗国

    大家好,说起冯奉世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公元前65年,一代明君汉宣帝正在统治汉朝。此时西域已经向中原的皇帝俯首称臣,这一年,西域一些国家派使团来觐见皇帝。使团朝见完后要回国,汉宣帝也要派人护送他们,派谁去又成了问题。在这之前,被派去出使西域的,大多是一些心怀不轨之人。他们到了西域就狐假虎威,借

  • 欧阳修担任礼部官员期间,对北宋文风转变有着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欧阳修对宋代文学的贡献,欧阳修成为北宋文坛领袖的原因,欧阳修对后世的影响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北宋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1007年8月1日)寅时,欧

  • 作为结发妻子的阴丽华,为何不是刘秀的第一任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秀为什么叫阴丽华比他晚死,刘秀爱阴丽华吗,历史上刘秀爱阴丽华吗

    “位面之子”汉光武帝刘秀年轻时曾说“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更始元年(23年),刘秀与阴丽华正式结婚,阴丽华也成为刘秀的结发之妻。但奇怪的是,阴丽华却不是刘秀第一任皇后。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地皇三年(22年),刘秀跟随大哥刘縯起兵反对王莽。虽然刘縯、刘秀兄弟都是

  • 关羽和华雄相比 华雄真的有那么弱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华雄有多厉害,历史上华雄厉不厉害,夏侯惇为什么不斩华雄

    对关羽和华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关羽关二爷历来被称作武圣,对我们习武之人,咳咳,乃是神一样的人物,忠义无双,三国里武将辈出,却难以掩盖出二爷的光芒,刚一出场,就以温酒斩华雄这等战绩名誉天下,从此华雄也成为天下人之笑柄,每每提起,总是想到被关羽KO,可是他真的这

  • 太平公主到最后也没能登上皇位,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太平公主想当女皇,太平公主死因,太平公主为什么没有当上皇帝

    太平公主到最后也没能登上皇位,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要说历史上最荣耀的公主,莫过于太平公主了,她一生经历了五位帝王,其中辅佐了两代皇帝上位,立下了无数功劳,成为了唐代首个被万封的公主。可以说,太平公主一生都过得极为顺遂,权倾朝野,甚至差点就和她的母亲武则

  • 王安石进入仕途后,他对北宋中期隐伏的社会危机有何认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选择归隐的原因,看待陶渊明的归隐,陶渊明的归隐当今是否提倡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 刘备在徐庶引荐诸葛亮之前,没有关于他的消息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徐庶是谁推荐给刘备的,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在哪一集,刘备有法正徐庶诸葛亮庞统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刘备的故事。公元207年冬到公元208年春,身在荆州的刘备得谋士徐庶的引荐,加上水镜先生司马徽的介绍,就此先后三次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要知道此时的刘备虽然客居荆州,身无立锥之地,但他毕竟是汉献帝亲封的左将

  • 看似软弱的汉文帝为什么没有成为傀儡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宣帝为什么没有名气,汉文帝是个好皇帝吗,汉灵帝如何使汉朝灭亡

    高后八年(前180年),西汉功臣集团与刘姓宗室联合“诛吕”,彻底清除了吕后势力。随后诛吕功臣以“非汉惠帝亲生”的理由废了汉后少帝刘弘,拥立刘邦第四子刘恒为皇帝,这就是著名的汉文帝。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诛吕功臣拥立刘恒当皇帝的真实原因是刘恒当时看起来软弱并且没有强大的母族。

  • 汉中之战曹操实力稍强刘备 曹操为什么还要退兵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汉中之战后蜀国实力

    对曹操撤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17年至219年,曹、刘两大集团围绕汉中战略要地,发生了一系列的战事,历史将此系列战统称为汉中之战。两年的汉中之战,不仅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立国策略、军事战术。还在文学史上为后世留下了“得陇望蜀”、“白地将军”、“智取汉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