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雍正一生兢兢业业 雍正皇帝为什么一直被骂

雍正一生兢兢业业 雍正皇帝为什么一直被骂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271 更新时间:2024/2/7 21:37:43

很多人都不了解雍正被骂,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在清朝12位皇帝中,雍正的在位时间并不算长,尤其和他爹康熙、儿子乾隆比起来。因此就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清朝的盛世似乎与雍正没多大关系,甚至连“康雍乾盛世”,都被人们简称为“康乾盛世”。

雍正不仅功绩被人忽视,就连他即位后实行的改革措施,本来只为延续清朝盛世,却导致他一直被骂。直到现在,许多人都不喜欢雍正皇帝,对他的印象还是严肃、阴险,甚至是狠毒的。

那么究竟是为何,导致了大家对于雍正的误解,让他一直被骂的呢?其实分析下来,不外乎以下几种原因,我们一起来看看。

其一,惩治贪官

历朝历代以来,统治者对于贪官污吏都是深恶痛绝的,不过雍正的老爹康熙皇帝,在这方面却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于康熙皇帝的宽仁,令很多官员放松警惕,甚至得寸进尺。到了雍正朝,他们以为还能够像以前一样,甚至愈发猖狂。

谁知雍正一上台,就开始清算贪官污吏,且手段雷厉风行。不仅要追回赃款,还动不动就抄家,甚至牵连子孙后代。如此一来,这些被处置者的亲人、朋友,便会对雍正产生怨恨。

更重要的是,到了乾隆朝的时候,大贪官和珅的出现,令这些贪官污吏死灰复燃。对比之下,雍正在他们心中的形象就更差了。

其二,清算政敌

在九子夺嫡中,雍正是最后的赢家,针对这样的结果,其他输掉的皇子,自然而然就成为大家心中的“弱者”。然而,雍正即位后不久,却开始对自己兄弟下手,都知道其中下场最惨的,就是允禩和允禟。

大家不会去关注,雍正即位后,允禩等人在背后做了什么,他们是否还有不轨企图。大家只接受结果,就是雍正清算了他们,于是雍正就变成了“不念亲情”的帝

比如有个叫孙嘉淦的大臣,他之前就上疏雍正,建议他:

“请亲骨肉,停捐纳,罢西兵。”

可雍正却清算了兄弟,像孙嘉淦这样的大臣,即使不敢说出来,心中对雍正肯定是失望的。

就更别说当事人允禩和允禟了。当初雍正将允禟发遣西宁的时候,允禟不仅推脱请求缓行,还到处宣扬雍正是“凌逼弟辈”。兄弟这样说,大臣这样认为,更何况完全不明白实情的寻常百姓,可见雍正被大众误会有多深。

其三,政策改革

雍正即位后,实行了许多政策改革。比如完善“密折制度”,设立“军机处”,这些都是为了集中皇权。又比如建立“秘密立储制度”,这是为了避免九子夺嫡事件的重演。

如果说以上是针对皇家内部的政策,那么他又提出“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这便触及了官僚士大夫的利益,引发的已不再是个人不满,而是群体不满。但他们完全没想过,雍正这样做,只是暂时牺牲他们的利益,等到王朝巩固后,他们便能享受更多的利益。

还有“耗羡归公”,又称为“养廉银制度”,这一改革既能增加朝廷财政收入,又有助于廉政。可要实行这样的政策,就避免不了得罪有钱人。这也不仅仅只是个人抱怨,而是集体不满了。

其四,严明治政

《清史稿》中记载:

“圣祖(康熙)政尚宽仁,世宗(雍正)以严明继之。”

康熙在的时候,实行的是仁政,但这样的结果,就是令朝中贪官污吏增多,国库空虚,执法不严。长期下去,清朝的国力迟早衰退。

因此雍正即位后,便放弃了仁政,改为严明治政。比如他严禁结党营私:

“闻有侥幸之徒,平昔结党营私,至积场年份,互相接引请托,遇谨守之人畏法,不肯通同作弊,反群相排抵,飞语诬陷, 此风断不可长。”

后世那些崇尚宽仁治政的官员,便严厉抨击雍正的模范督抚田文镜,实则是冲着雍正来的,也是冲着他的严明治政来的。甚至连雍正的儿子乾隆,也不断否定雍正时期的诸多政策,因为他崇拜的是爷爷康熙。

雍正一生兢兢业业,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他在位时实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涉及范围之广,是后世清朝皇帝所无法企及的。同时,这一系列改革,对“康乾盛世”的延续,起到关键性作用,雍正最后也是过劳而逝。可他却一直背负着各种骂名,实在是冤!冤!冤!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实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秦王嬴政和太子丹,从朋友变成敌人,他们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秦王嬴政和太子丹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荆轲刺秦,这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历史典故。公元前227年,也即战国末期,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临行前,燕太子丹等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好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节拍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

  • 末代皇帝溥仪是何时登基的?大典上他的表现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末代皇帝溥仪是何时登基的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光绪皇帝在1908年11月18日中毒而死,慈禧太后在1908年11月19日病重而死。在光绪帝死的当晚,慈禧就连夜诏醇亲王载沣和庆亲王奕劻觐见,宣布要立年仅三岁的溥仪为皇帝。到了第二天,慈禧太后就死了,她当时患了痢疾,病情很严重,但

  • 封号同样是庆妃的陆氏张氏,结局有何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封号同样是庆妃的陆氏张氏,结局有何不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封号,是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对人的一种称谓,通常是由皇帝取封号。而在后宫中,一些地位稍高的妃嫔也有着自己的封号,接受封号表示接受御封并有正式地位。但是在清王朝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些妃嫔封号相同的情况,

  • 周瑜和郭嘉有何功绩能受到后世追捧?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建安十二年,袁尚、袁熙逃入乌桓,当时曹操身边的将领都认为袁绍的这两个儿子已经和丧家之犬一般,关外的胡人不会支援他们,而且此时再进行远征,只怕刘备会挑拨刘表趁机袭击许都,一时间,曹操也是两难,但就在这个时候,郭嘉却认为刘表会限制住刘备,因此即便许都空虚也不怕

  • 诸葛亮这么厉害,为什么蜀汉最先亡国?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被神化的一个人,很多故事是罗贯中杜撰。在真实历史上,诸葛亮虽说没有这么神奇,但也是一代人杰。诸葛亮的老对手司马懿评价他,“真乃天下奇才也”!然而,既然诸葛亮这么厉害,为何蜀国却先亡呢?对此,有专家指出,诸葛亮犯了三个致命的大错,以至于不能完成统一大业,抱憾白帝城,蜀

  • 汉中之战以后,如果刘备休养生息会是什么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汉中战争后,刘备的领土势力达到顶峰!它在荆州、益州和汉中有三个巨大的遗址,占据了世界近一半的领土。但是它是什么样的汉中呢?这是一个荒芜的汉中!自从张璐在汉中向曹操投降后,曹操就分批把汉中大量的人畜打包,转移到魏国长安周边地区,使刘备获得汉中,但没有利用。在古代,人口是生产力。如果有人口,就会有税收、

  • 范进中举后的生活如何?究竟有哪些好处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范进中举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范进中举前,饱尝了科举制度迫害下落第文人的辛酸苦楚。50多岁仅是个童生,家中穷苦不堪,12月的天气还穿着单衣服,“冻得直发抖”(原文:“广东虽是地气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吴敬梓撰写的《儒林外史

  • 韩信加入项羽时连仗都没有打过 韩信投奔刘邦后为何那么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项羽为什么被韩信打败,刘邦为什么要礼葬虞姬,项羽韩信各带30万人谁会赢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韩信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背景介绍:韩信,秦末汉初泗水郡淮阴县人。早年穷困落魄。秦末农民大起义之后参加了项梁的起义军,后来转投到刘邦的阵营。后来在垓下之战中彻底击溃楚军,打败了项羽。韩信在参加项梁的起义部队前是从没有打过仗的,甚至于在参加了项梁的起义军后也没

  • 成吉思汗为灭西夏,下令屠城,妇孺不留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成吉思汗为灭西夏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两宋时期,北方先后出现辽、金、西夏、蒙古等强国,因为宋朝始终没能收复燕云十六州,所以绵长的北境一直饱受邻国的军事威胁。最终,辽国被大金国所灭,而金、西夏、宋朝都败在了蒙古人手里。其中,蒙古人在灭掉西夏后,不仅摧毁了西夏的

  • 杨贵妃长得胖又没有孩子 唐玄宗为什么还独宠她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唐玄宗和杨贵妃,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导言中国拥有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这么多年中,中国经历了很多封建王朝的更替,在诸多封建王朝中,唐代算作我国历史上较为兴盛的一个时期,在那时候也算得上是世界数一数二的国家,在那一个时期,人们的观念相对而言较为地开放,国家也发展得特别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