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陆逊作为东吴的将领 陆逊为什么坚持反对北伐

陆逊作为东吴的将领 陆逊为什么坚持反对北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089 更新时间:2024/1/19 5:44:15

陆逊北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吴名将陆逊为何始终坚持反对北伐,他究竟是出于私利还是公心?

纵观历史,三国时代虽然战乱频繁,但却也是名臣猛将辈出的年代。能臣谋士各投明主,各显其能。导致魏蜀吴三方势力割据长达近一个世纪,最终形成鼎足之势。不过稍微知道历史的人就会发现,三国之间主要以魏蜀之间交战较多,大多数时候,坐断东南的孙吴政权更像是一位合格的“吃瓜群众”,心里只想着保守江东,坐观成败。

其实就当时东吴政权的最高统治者孙权个人而言,虽然天下三分自己有其一,可以说是强爷胜祖,颇有作为,但在汉代“大统一”政治文化的影响下他并不甘心永远割据江东一隅。从三征黄祖到赤壁鏖兵,从屡攻合肥到智取荆州,孙权心心念念的就是期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问鼎中原,与天下争衡,进而统一天下。但是有这样一位江东虎臣,虽然他也曾屡立战功,但是对北伐中原始终坚持反对,他就是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蜀军七百里连营的东吴名将陆逊。

和同时代的诸葛孔明相比,陆逊对于北伐可以说是毫无兴趣,只打算“限江自保”。例如石亭大捷之时,当时东吴大将朱桓就主张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乘胜追击,“进取寿春,割有淮南”,但却被陆逊坚决否定。事后孙权对此也大不以为然,甚至婉转地批评陆逊“徒守江东,自首可陋”。

另外对于盟友诸葛亮屡次提出东西并进,北伐曹魏的请求,陆逊也多次虚与委蛇。甚至到了公元241年春,吴零陵太守殷礼鉴于魏明帝曹睿病逝,新帝曹芳年幼,认为“主少国疑”乃天丧曹氏。他主张吴蜀并举,孙权亲征,倾国出兵,三路伐魏,以定华夏。可最终又由于陆逊反对,孙权最终放弃了这一提议。这位“吴大帝”在战场韬略上实在与乃兄孙策相差甚远,加上东吴后期内部分裂,将星凋零。因此在军事上不得不仰赖陆逊这样的名将,也就必须考虑陆逊的态度。

话说回来,陆逊如此坚决反对孙权对外用兵,究竟是出于私利还是公心呢?答案恐怕是兼而有之。

第一:从个人利益考虑。陆逊作为江东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对他们来说,只要吴国保住江东,称雄东南,于愿足矣。从自身的实际利益出发,江东大族并不愿背上沉重的战争负担,将自己的有限人力,物力消耗在对外扩张的战争之中。说穿了,假使东吴真的能够定鼎中原,孙家皇帝自然能够搬到洛阳做皇帝,而江东大族所拥有的田产美宅,却是无论如何也搬不走的。

第二:以吴国的军事实力而言。虽然东吴水军傲视群雄,但是陆军却是它的短板。即便孤注一掷去同曹魏争夺中原,也无太大希望。早在建安二十二年,大将吕蒙就向孙权提出,北边的徐州虽然容易攻取,但是平原地势注定了只符合骑兵驰骋。这番话的本意虽然是规劝孙权将战略方向调整到关羽据守的荆州,但对吴军平原野战信心不足倒也不言而喻。实际情况其实也是如此,公元234年,孙权为配合蜀汉诸葛亮“六出祁山”,兵分三路攻魏。可是他亲自统帅的十万军队却受阻于合肥新城,在得到魏主曹睿亲自领兵前来决战的消息后,只能匆忙退兵。

第三:东吴的经济基础也不支持长期穷兵赎武。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自孙策渡江以来,战事频仍。所谓坐断东南战未休,三国时期的两次大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都与东吴相关。为了保有江东,孙吴政权不可避免的要动员一切力量用于军事,这样自然会造成百姓疲敝,生计萧条的结果。陆逊为此就曾提出过要“增广田亩,宽其租赋”,给民众足够休养生息的时间和条件。另外当时的江南,乃至其核心地区太湖平原的发展程度也远不能与日后“苏常熟,天下足”的时代相提并论,例如孙权本人就曾在南徐附近猎杀过老虎,当时其地荒凉程度可见一斑。

总之,由于孙权和陆逊所处的身份与地位不同,这就导致他们君臣之间的根本利益其实也是大相径庭的。《孙子兵法》中说“上下同欲者胜”,君主和将帅之间意见不一,这就注定了东吴即使北伐也不会轻易取得胜利。作为江东大族代表和吴军的高级将领,陆逊既要维护江东大族的根本利益,同时又要从实际情况考虑。家与国两相难。所以对于陆逊反对北伐,一意守成,倒也事出有因,情有可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襄樊之战蜀汉这边关羽战死 曹操和孙权又损失了哪些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关羽拿下襄阳了吗,襄樊之战刘备为什么不派援军,关羽发动襄樊战役的原因

    对襄樊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襄樊之战关羽战死,那么曹操孙权,都死了哪些大将?三国时期四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其中襄樊之战颇为出名,因为是名将关羽的最后一战。提到关羽,我们就能想到一双丹凤眼或者怒目圆睁,或者眯眼谦和。一手扶着长髯、手持一副青龙

  • 孔稚珪简介 南北朝齐骈文家御史中丞孔稚珪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权御史中丞,权御史中丞相当于现在,杨恽字子幼文言文翻译

    孔稚珪(447~501)南朝齐骈文家。一作孔珪,字德璋,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刘宋时,曾任尚书殿中郎。齐武帝永明年间,任御史中丞。齐明帝建武初年,上书建议北征。东昏侯永元元年(499),迁太子詹事。死后追赠金紫光禄大夫。孔稚珪,自幼好学,有美誉,为太守王僧虔所器重,聘为主簿,迁尚书殿中郎。萧道成

  • 李安世简介 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刺史李安世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安的经历,刺史是什么官,李世民时候的谏臣

    李安世(443~493)安世以贵胄子弟出仕。11岁即为文成帝招为中书学生。献文帝时,迁主客令,奉诏接待齐使刘缵,应对自如,迁主客给事中。太和九年(485),感于豪强广占田土,百姓无立锥之地,贫富不均,上疏建议实行均田制,限制士族多占田产民户,分配土地给无地农民,以增加政府收入,为孝文帝采纳。后出为相

  • 禇渊简介 南朝时期宋齐间大臣宋文帝婿禇渊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曲剧文帝斩婿,文帝斩婿,晏森郡王

    【禇渊(435-482)】南朝宋齐间大臣。字彦回,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宋文帝婿。文帝时任著作佐郎、秘书、尚书吏部郎等职。明帝即位,擢升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并受遗诏为中书令、护军将军,与袁粲共辅苍梧王(后废帝)。后又助萧道成代宋建齐。南齐建立后,封南康郡公,任尚书令。时人讥讽他无节操:“可邻石

  • 打狗棍戴天理老婆怎么死的?何七姑女儿秀儿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打狗棍杨淑珍,打狗棍大结局,打狗棍戴天理二女儿

    导读:秀儿:媒婆何七姑的女儿,自小对戴天理心生爱慕,后嫁进戴家。戴天理得罪了利益集团而被捕入狱,秀儿为了救戴天理,进京城写血书救夫,历经千辛万苦。抗日大戏《打狗棍》正在热播中,剧中戴天理的老婆叫秀儿,她邻家的气质和灵秀的长相很符合秀儿这个人物的特质。秀儿贤惠、善良、识大体明大义、坚贞不屈,给观众留下

  • 萧道成简介 南北朝时期齐建立者萧道成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萧道成和萧何,萧道成是萧何的后代,南朝齐国萧道成

    齐高帝萧道成(427年―482年),字绍伯,小名斗将,汉族,齐朝开国皇帝,在位四年。《南齐书·高帝纪》载,齐高帝萧道成乃“汉相萧何二十四世孙”。先世居东海兰陵(今山东省苍山县兰陵镇)。《南齐书·武帝本纪》载:高祖萧整于东晋初过江,寓晋陵武进(今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万绥村),晋于此地侨置兰陵郡,称南兰陵

  • 隋唐英雄魏王李密简介 李密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魏王是谁,隋唐英雄6,隋唐英雄传李密简介

    隋朝末年,农民起义不断,天下大乱。隋唐英雄李密,正是当时瓦岗寨军民的首领,也想要在当时战乱的情况下,谋得自己的一片天地。那么,李密是什么样的人,他经历了什么?他是怎么死的?隋唐英雄李密简介姓名:李密字:玄邃,法主朝代:隋唐民族:汉族出生地:长安祖籍:辽东襄平父亲:隋柱国、蒲山郡公出生日期:582年逝

  • 曹操后人聚首沈阳 曹操25个儿子开支散叶!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家后人,刘备几岁时其母让其云游,张辽破孙权十万大军

    导读:“我们都无法知道彼此的辈分,所以不敢乱论,只能直呼其名。”11月23日,两支被复旦大学认定的辽宁曹操后代首次齐聚沈阳,因没有族谱印证无法确定各自的辈分,认亲恳谈会只能以这种尴尬的方式进行。11月23日上午,被复旦大学研究认定曹操后代的铁岭腰堡曹国平和东港曹祖义分别带着各自族人相聚沈阳,想认认亲

  • 侯景简介 南北朝时期北魏自立为王的侯景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侯景(503~552),字万景,北魏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南)鲜卑化羯人。因左足生有肉瘤所以行走不稳,但是擅长骑射,因此被选为怀朔镇兵,后又被提升为功曹史、外兵史等低级官职。北魏末年边镇各胡族群起反抗鲜卑族的统治,侯景开始建立功勋,后来侯景投靠东魏丞相高欢。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率部投降梁朝,驻守

  • 顺治帝究竟为什么这么痛恨自己的表妹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董鄂妃出现前顺治帝有性无爱的生活(图)顺治帝亲政后,尽管岁数还不算大,但在朝臣的辅佐下,其政绩还是不错的,虽然没有把国家治理得国富民强,但基本上还是做到了兴利除弊。其实在历史记载上,有关他治理国家的部分并不占主导,更多的还是他个人生活的记录。顺治帝的家庭生活并不是甜蜜和谐的。当时,顺治帝虽然只有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