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伏羲简介 上古时期三皇之一的伏羲的故事传说

伏羲简介 上古时期三皇之一的伏羲的故事传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930 更新时间:2024/2/20 11:23:00

导读:伏羲是三皇之一,百王之先。他和女娲同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生于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受到了中华儿女的称赞和共同敬仰。天水市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天水位于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素有“羲皇故里”“龙城天水”之称,是中华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经过三皇的辛勤努力,中华文明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人们的生活依然艰难。伏羲:一个叫华胥的美丽的女人所生,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这是中国最早的计数文字,是中国古文字的发端,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八卦后来被星象学家用来占卜。他创造历法、教民渔猎、驯养家畜、婚嫁仪式、始造书契、发明陶埙、琴瑟乐器、任命官员等等。

简介

伏羲(生卒年不详):又称宓羲、庖牺,或称羲皇、太昊,是燧人氏与华胥氏之子。为上古三皇之一、中华人文始祖之一。

《说文》:庖鼎(厨房里烹调的器具);庖厨(厨房);庖屋(厨房)。做动词时“庖”表示“烹调”的意识又如:庖馔(烹调);庖脍(指脍、炙佳肴);庖霜(细切的鱼肉片。因色白如霜,故称);庖膳(膳食);庖炙(烧烤肉);庖正(掌管饮食官);庖羞(喻执政之臣)庖厨páochú指厨师。“牺”古代称做祭品用的纯色牲畜;“伏羲”这个别名的含义,揭示出他是一个懂得用水与火烹调畜牧的人,原始时代利用的是自然火种)、包牺、牺皇、皇羲、太昊、苍牙(伏羲的别称。《易纬坤灵图》:“苍牙通灵,昌之成运,孔演命明经道。”旧注:“苍牙则伏羲也,昌则文王也,孔则孔子也。”宋范仲淹《明堂赋》:“粤自苍牙开极,黄灵耀德,巢穴以革,栋宇以植)等。因为太史公在《史记》中把伏羲写作伏牺(中国古代通假字、音转走读而把人物事迹等写作异字及异读实属正常现象)。所以官方常据此引用“牺”字写法。

“女娲神祖”创造了母系社会后,伏羲是母系社会女首领华胥氏之子、母系社会走婚的男性少典之父、母系社会神农氏(炎帝)和父系社会黄帝之祖父,是在母系社会中长大女娲的丈夫,这个女娲是共工氏的女儿(与创造人类的“女娲神祖”重名),在母系社会里,伏羲与女娲兄妹相称,(中国人有个习惯非血缘的夫妻结婚后也兄妹相互称呼),[史记里记载:女娲是共工的女儿(古人称呼女孩也叫“儿”或“子”),“神农”的后代(神农氏后来由父系社会的的“黄帝”篆书记入史记称“炎帝”)]。伏羲与女娲结婚而产生人类,女娲禁止亲兄妹相婚。每个母系氏族公社有自己的名称、墓地,在社会生活中,崇敬共同的神祇(天神与地神)或图腾。在婚姻关系上,禁止族内群婚,必须同别的氏族公社实行族外群婚。在氏族公社里,除了氏族公社成员个人日常使用的工具外,土地、房屋、牲畜等都归氏族公社有。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贵贱贫富之分,过着平等的生活,这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就禁止近亲血缘婚的情况。伏羲为上古“三皇”之一,同被尊为人类始祖,与黄帝同被尊为人文初祖。在中国神话里,他与女娲一样,也是龙身人首和蛇身人首。伏羲、女娲形象的出现和流行就是中国上古时代龙、蛇崇拜的变形。

伏羲氏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先天八卦。这一中国最早的计数文字,是中国古文字的发端,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八卦后来被星象学家用来占卜;他创造历法、教民渔猎、驯养家畜、婚嫁仪式、始造书契、发明陶埙、琴瑟乐器、任命官员等等,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伏羲氏,在中国众多的神话人物里,他是第一个拥有可靠真实身份的“神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发明创造真实存在的东西,即“伏羲八卦”,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所以说后世人把伏羲神话也是理所当然,但伏羲是真有其人,或是一个会发明创造的“伏羲部落”首领或多个首领,是人们神话伏羲,而不是伏羲是神话。

八卦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用“一”代表阳(阳爻),用“--”代表阴(阴爻),用三行符号(三爻)为一个组合,按照阴阳变化排列,组成八种不同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gèn)代表山,巽(xùn)代表风,兑代表泽。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在中医中,八卦指围绕掌心周围八个穴位的总称。《系辞》对《易经》八卦的解析:对《易经》的基本原理,《系辞》进行了阐述,他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奇偶二数、阴阳二爻、乾坤两卦、八经卦、六十四卦。

他为人民作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如带领人们用兽皮缝制衣服,抵御寒冷,结网打鱼,投矛狩猎,而狩猎活动的展开又使得动物类食物日益增加,另外发明了瑟,创作了《驾辨》曲子,他的活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当时的人们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也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创立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图腾“龙”,龙的传人即由此而来。伏羲后来被中国神话描绘为“人首龙身”;被奉为中华文明的人文始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曹叡简介 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二位皇帝曹叡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曹魏烈祖明皇帝曹叡(206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史称魏明帝,中国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26-239年在位。曹丕与文昭甄皇后之子,曹操之孙。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之“三祖”,文学成就不及曹操、曹丕。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其散文二卷、乐府诗十余首。曹丕去世后,曹叡继位为帝,指

  • 在康熙晚年出现的九子夺嫡中 八爷党是怎么输给老四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九子夺嫡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八爷党为何输给了四爷党?八爷党之所以输给四爷党,在于八爷目光短浅,政治目的极强,不择手段,急功近利。1.八爷从小备受冷落,渴望得到认可和权力。八爷由于母亲身份地位,一出生便没有人可以依仗,在宫中,受尽了欺负。他下定决心,

  • 乾隆的子嗣和康熙一样多 乾隆晚年为何没有出现九子夺嫡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对乾隆和清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乾隆子嗣众多,为什么没有出现“九龙夺嫡”的情况?乾隆的确是在位时间极长,差不多可以与康熙比肩相提的清代皇帝。乾隆在位期间,清代发展到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顶峰。同康熙一样,乾隆帝的子嗣也众多,比起康熙帝在位时严重的夺嫡之争,在乾隆

  • 文武双全的杨广当皇帝后为何成了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杨广的问题不是昏庸不办事,而是恰恰把事情办得太多了。皇帝要办事只需要发圣旨,老百姓却要出钱出力甚至破家丧命。老百姓只有在自己吃得饱穿得暖的前提下才会对国家建设和领土扩张感兴趣,最差也要让人切实感到这种希望。杨广办得很多事都算得上丰功伟业,但他在办这些事的时候根本不考虑体恤民力,只是一味好大喜功。在这

  • 真实的王莽:中国史上独一无二的民选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作秀是个时髦的词儿,但作秀的行为并非现代才有。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作秀的事情屡见不鲜。其中,最强悍的作秀大师,莫过于在西汉、东汉之交,建立了所谓新朝的王莽。王莽这个人很有意思。纵观中国的开国皇帝,大多属于两种人,一是流氓,二是豪强。原因很简单,流氓无所顾忌,豪强很有势力。然而,书生当皇帝,这就

  • 狡诈的大汗皇太极:玩弄权术吞并幼弟遗产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创立的,初建时设四旗: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努尔哈赤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又增设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合称八旗。其中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均镶红边,镶红旗镶白边。清朝旗人不全是女真人八旗制度是在

  • 苻洪简介 前秦政权奠基者惠武皇帝苻洪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苻洪原是氐族酋长,因为骁勇而多谋略而得氐人畏服,永嘉四年(310年)时曾获前赵(当时国号为“汉”)皇帝刘聪任命为平远将军,但苻洪不受,反自称护氐校尉、秦州刺史、“略阳公”。后因在永嘉之乱时大散钱财以向英杰之士访寻转危为安的方法,于是被宗人蒲光及蒲突推举为盟主。太兴二年(319年),前赵皇帝刘曜迁都长

  • 刘聪简介 十六国时汉国国君昭武皇帝刘聪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刘聪(?-318年8月31日),字玄明,新兴(今山西忻州市)匈奴人。十六国时汉国(后被改称为赵,史称前赵)国君。汉光文帝刘渊第四子,母张夫人。刘聪学习汉人典籍,深受汉化。执政时期先后派兵攻破洛阳和长安,俘虏并杀害晋怀帝及晋愍帝,覆灭西晋政权并拓展大片疆土。政治上创建了一套胡、汉分治的政治体制。但同时

  • 干宝简介 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干宝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干宝(286?—336),字令升,东晋文学家、史学家。东晋新蔡(今河南新蔡)人。干宝著述颇丰,主要有《周易注》、《五气变化论》、《论妖怪》《论山徙》、《司徒仪》、《周官礼注》、《晋记》、《干子》、《春秋序论》、《百志诗》、《搜神记》等。干宝学识渊博,遍览群书,曾由华谭推荐任著作郎。建武元年(317年

  • 鲍敬言简介 中国两晋时期的思想家鲍敬言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两晋之际思想家。生平事迹不详,仅在葛洪(284年~364年)所著《抱朴子·诘鲍篇》中有零星资料,推知大约生活于葛洪同时或稍前。鲍敬言“好老庄之书,治剧辩之言”,在政治思想上主张无君论。在门阀势力大盛,政治黑暗的两晋之际,鲍敬言对君主政治进行了批判。他指出远古之世,人们本无尊卑,“穿井而饮,耕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