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武帝既不是长子也不是嫡子 姑姑为何还支持他继位

汉武帝既不是长子也不是嫡子 姑姑为何还支持他继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335 更新时间:2024/2/7 20:16:17

还不了解:刘彻和皇位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彻仅在家中排行老10,为何姑姑偏要支持他继位,最终成为汉武帝

公元前150年,太子刘荣突然被废,汉景帝改任其为临江王。之后,刘彻的母亲王夫人被立为皇后,原本的胶东王刘彻被立为太子。景帝的这一举动,立刻引起了朝廷震动,很多大臣都十分不解。

作为汉景帝的第10个儿子,刘彻为什么可以挤掉太子,成功上位呢?

汉景帝的姐姐刘嫖十分热衷于权利,她工于心计,利用母亲和弟弟汉景帝的纵容疼爱,在宫中建立自己的权势,更是想让自己的女儿成为权力联姻的工具。

本来,刘嫖把女儿许配给太子刘荣,从而加强未来自己的势力。可是太子刘荣的母亲十分讨厌刘嫖,拒绝了婚事。这让刘嫖怀恨在心,又找到王夫人合作,从而一手推动太子刘荣被废,王夫人的儿子刘彻上位成太子。而刘嫖的女儿顺利的嫁给了刘彻。

不过,馆陶公主刘嫖为什么要选择王夫人和刘彻作为合作对象呢?汉景帝那么多儿子,刘嫖姑姑为什么会选中刘彻密谋推为太子呢?

首先,刘彻性格内敛,沉稳隐忍。

根据《景十三王传》记载,景帝的儿子们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不懂权术,不知收敛的。他们能够轻而易举地为自己挖一个大坑,然后跳下去,比如刘荣就是其中一个。

在被废为临江王期间,刘荣竟然不知收敛,为了建造宫殿侵占了祖庙,他的这种举动立刻引起了景帝刘的猜忌和不满。景帝担心不知收敛的刘荣,在自己驾崩后,会效法吴王刘濞起兵造反,于是立刻将刘荣召回长安。不久后,景帝暗示中尉郅都对刘荣严刑逼供,逼迫刘荣承认谋反之罪。看到父亲如此绝情,刘荣万念俱灰,最终在狱中绝望自裁了。

和刘荣相比,武帝刘彻的城府就深多了。虽然史书没有记载小时候的刘彻性格如何,不过可以从刘彻刚刚登基时的一件事可以看出来。

当时,为了革除黄老之学,推广儒学,刘彻决定重用赵绾和王臧。武帝的祖母窦太后是黄老之学的追随者,为了阻挠武帝的小孩子行为,她私自搜罗赵绾和王臧的罪证,并最终将赵绾、王臧二人,打入死牢。

本以为,自此之后,武帝和窦太后之间会势同水火,可是,事情的发展却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刘彻还是和往常一样,尊重自己的祖母窦氏,继续利用黄老之学治国,似乎赵绾和王臧的死,根本没有发生。

结果,掌权的窦太后去世不久,武帝刘彻就废弃了使用黄老之学的官吏,大规模从民间选拔精通儒学之士。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发现,刘彻非常懂得收敛自保,隐藏想法,沉稳性格是刘荣望尘莫及的。

其次,景帝的儿子中,很多人品德不佳

可能是因为特别惯孩子,景帝刘启的儿子中,有许多触犯法律或者私德败坏的。他们经常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国家如果落到他们的手里,那真的是前途堪忧。

胶西王刘端,对待封国的政务十分懒散,每天不收租子,也不清理府库。除了懒政之外,刘端还非常喜欢诬告或者残害大臣。

赵王刘彭祖更是个奇葩,他非常喜欢钓鱼,执法。每次听说有官员来赵国办事,刘彭祖就假扮成平民,引诱这些官员讽刺朝廷,自己再去举报他们,堪称汉朝钓鱼,执法大师。刘彭祖还特别喜欢勒索过往商人,侵占租税,用这些钱来资助自己的家人,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西汉地方的吏治和财政的平稳运行。

胶东康王刘寄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他一听说淮南王造反,都没想过维护朝廷,直接偷偷准备武器,想要帮淮南王造自己亲弟弟的反。幸好及时被有关部门发现,不然大汉王朝又将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和他们相比,刘彻真的强多了。根据《棠阴比事》记载,刘彻在十二岁时,为景帝审判罪犯,建言献策。小小年纪,就对国家的法律有着独到的见解,真的相当不容易。看看前面那些不思进取,祸害国家的皇子们,再看看少年早慧,熟悉国家法律的刘彻,景帝一定会认为刘彻更有资格继位吧。

最后,刘彻的年龄和条件更符合。

景帝诸子中,除长子刘荣外,次子刘德只专心读古书,为后世的文学做出巨大贡献,他远离权力斗争,无心参与皇位争夺。鲁恭王刘余爱好养马还口吃。广川王刘越,也是无子早亡。他的另外两个兄弟,刘乘和刘阏于也刚当王爷没多久,就身死国除了。

再比如,长沙定王刘发,虽然本身没什么缺点,但是他母亲身份低微,能够上位的几率极地。

当时,刘彻的母亲为燕王孙女,在宫中也受汉景帝喜爱。而刘彻年龄不大,不但符合刘嫖等人的操控,这个孩子的品德修养不差,性格内敛成熟,更加符合成为太子人选。因此,馆陶公主等人极力推动刘彻为太子时,汉景帝点头认可的过程机会没有受到阻力。

汉景帝会选择汉武帝刘彻为继承人,虽然刘嫖和王夫人从中出力繁多,但是这与景帝这些儿子的衬托是分不开的。如果不是他们个个品德不好,亦或者条件不足,也不会让刘彻这么表现突出的。

不过,刘彻倒是没有辜负了众人的期盼,上位后逐渐掌权,并且有魄力的实施了贤明政策,极大的打击了匈奴这股外部势力,在历史上留下了赫赫威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商鞅和张仪都是秦国的功臣 两人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对张仪和商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都是秦国功臣,为何商鞅被车裂,张仪却善终?秦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最终吞并六国,一统中原,其发展进程可谓波澜壮阔。当然,它的发展历程中,历代秦王君主和大臣都付出了巨大努力和艰辛。在历任秦国宰相中,有两个从魏国来的大臣作用是非常巨大

  • 李世民真实的长相是什么样的?帅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李世民真实的长相是什么样的?帅吗?关于这位开创大唐盛世的天子骄子的容貌,从史书遗留的片鳞半爪中,可窥见一二,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李世民四岁的时候,一位自称会面相的书生,打掠他一番后对李渊说:“你儿子有龙风之姿,天日之表,年近二十就能匡国济时。”显而易见,李世民天生就有帝王之相,气度

  • 因为诸葛亮跟错刘备才没有统一中原的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对诸葛亮和刘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跟错刘备,否则早就一统中原?很多人通过《三国演义》了解到诸葛亮这个人物,而对诸葛亮的感觉就是“神机妙算”,甚至会认为诸葛亮是一个神人。其实,诸葛亮在匡扶汉室的时候确实立下了一些功劳,但是小说和电视剧里面都夸大了他的能力。

  • 吕布和赵云谁更能打?谁的武力值更高?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三国时代,群英辈出,吕布和赵云可以说是其中最备受推崇的武将之二了,那么吕布和赵云谁更能打?谁的武力值更高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今天且先抛开纯武力,先看看二人的突围能力,两人都有一次突围的情况,吕布从下邳向外冲,赵云是从长坂向外冲,而且更有相同之处是两个人身上都背着人:

  • 诸葛亮平定孟获 算得上是普通的地方势力作乱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对诸葛亮和孟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南征孟获平定的那场叛乱只是普通的地方势力作乱吗?我们都了解诸葛亮为了平定蜀汉南中地区的叛乱而亲自率军南征的事情,其中,更是发生了“七擒孟获”的轶事典故。然而常常被我们忽视的是,造成这次叛乱的主要人物都与刘璋有关,且在一定

  • 蜀汉灭亡时却不见孟获来救 孟获到底在做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蜀汉和孟获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蜀汉即将灭亡时,曾被诸葛亮感化的孟获,为何不带兵来解围?东汉末年,君王无道,宠幸奸佞,朝政腐败,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很多人为了生存和未来选择了反抗,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场起义的浪潮,也涌现出了很多的英

  • 纵观康熙帝的一生,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爱新觉罗·玄烨,即清圣祖,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年号“康熙”,顺治帝第三子,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

  • 孟获的藤甲兵刀枪都伤不了 诸葛亮为什么还弃之不用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对诸葛亮和藤甲兵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中,孟获的藤甲兵刀枪不入,为何诸葛亮弃之不用?在《三国演义》中,南蛮孟获的藤甲兵令人印象深刻。话说在诸葛亮出征南蛮时,孟氏家族的首领孟获被诸葛亮抓了六次之后还是不服气,为了与诸葛亮所率的大军一赌最后的输赢,孟获请

  • 诸葛亮当初为什么七擒孟获 这里边有什么阴谋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七擒孟获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七擒孟获,真的是诸葛亮欲擒故纵的结果?说起诸葛亮的生平事迹,七擒孟获无疑是很出彩的一笔。七擒七纵一个反叛首领,看起来这个孟获很萌萌哒,但这其中真的就没有什么阴谋吗,既然允诺南中人不复反叛,紧紧追随诸葛亮,那为何

  • 康熙的一生存在哪些争议?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爱新觉罗·玄烨,即清圣祖,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年号“康熙”,顺治帝第三子,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