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恪死后世人依旧怀念他 皇子李恪到底有多厉害

李恪死后世人依旧怀念他 皇子李恪到底有多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974 更新时间:2024/2/7 20:07:11

还不了解:皇子李恪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世民的儿子李恪到底有多强?为何千百年后,依然有人怀念他 ?

在唐代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物,作为唐太宗的儿子,李恪没有为后世立下赫赫战功,也没有较为出色的成绩,但却被后世铭记,这究竟是为何,了解李恪的生平后就会恍然大悟。

他是唐太宗李世民与隋炀帝之女杨妃的儿子,一出生就具有高贵的血统和不错的身份地位,带着众人羡慕的眼光出生于陇西狄道,少时便展现出优于常人的天赋。

武德三年六月,时年两岁,便以皇孙的身份,成为了湘州刺史,与此同时册封为长沙郡王,随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英武果断的性格也被凸显出来,深受皇帝喜爱。

之后的他也被委以重任,甚至有望坐上太子之位,然而世事无常,最后他却没有成为皇帝,仍然只是作为一个唐代宗室大臣存在。尽管如此,但在千百年后仍然有人纪念他,在南唐依旧有千万人对其膜拜。

从小不负众望,有望登上太子之位

唐太宗李世民与隋炀帝之女杨妃之子李恪在众多皇子中排名第三,他的外曾祖母是隋朝开国皇后独孤伽罗,所以他的身份十分尊贵,一出生便被寄予厚望,但这样的身份却也为他招致了很多困扰,甚至带来了杀身之祸。

根据史料来看,李恪出生后便深得唐太宗的喜爱,皇宫上下将其视为天选之子,他从小就被寄予厚望,皇宫内部也非常重视对他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年仅十岁被封蜀王。

当时的蜀地全是一片富饶的景象,显示出一种蒸蒸日上的意味,但唐太宗因为其年幼,没有让李恪赴任,而是让他遥领职位,从这两点也可以看出唐太宗对这位“三皇子”的疼爱。

唐太宗一直都不舍他离开自己身边,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不得不前往封地赴任,管理地方事务。于是,在李世民和其母杨妃的目送下离开了从小在这里长大的皇宫。

几年后,唐太宗想要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以此来将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甚至不顾权臣的反对,对他身边的嫡系都世袭分封,李恪也在其中之列。后来,他就放弃了旧时名号“蜀王”,从此有了新的名号“吴王”。

然而刚当上吴王不久就掀起了一场罢官风波,原是因庄稼问题被弹劾,但此事他却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只是将此事怪罪于辅佐李恪的长史身上,从这点也足以看出李世民对这位皇子的疼爱与重视,这也是他有望登上太子之位的重要基础。

立储之事,成也身份败也身份

唐太宗李世民有着雄韬武略,其人精明老练,做事英武果断,对唐代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影响,不仅如此,后世对其也有着极高的评价,但就是这样的一位“虎父”却有着一位性格羸弱,整天只知花天酒地的嫡长子。

在中国古代,太子之位通常都是嫡长子,唐代自然也遵循这一惯例,立嫡长子为太子,一开始李世民便选择了自己与长孙皇后的儿子李承乾作为太子。

但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他难以成就大业,丝毫没有作为一国之君的潜质,不仅自己毫无进取之心,还整天仰仗着自己是太子,享受各种特权。

这时,李世民看到如此光景,便心生了易储的想法,毕竟作为一个合格的太子,不仅要有忧国忧民的情怀,还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想法和英武果断的做事风格。如果将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交到这样一个人手里,最终只会加速朝代灭亡。

但皇宫中到处都是眼线,作为太子的李承乾自然也就听说了这件事,便“病急乱投医”带兵造反直接代替李世民之位,这样一位整日萎靡不振的太子终究是敌不过老辣的李世民,最后也没有落得一个好的下场。

太子之位空缺,引得众多皇子蠢蠢欲动,然而唐太宗心中却早已有了合适的人选。在唐太宗的心中他与杨妃的儿子李恪为太子最为合适的人选,就其个人来说,他英武果断,心怀大志,可以说是立储的不二人选。

他从小便十分聪慧,甚至教过他的老师都对他赞不绝口,认为是少有的人才,可以说得上是真正的文武双全,射、御、书、数完全不在话下,和他父亲唐太宗年轻时极为相似,甚至还对他说过“英武类我”之类的话。

有一次唐代与突厥的对战中,吴王李恪竟单枪匹马将突厥的很大一部分骑兵逼退,他因此在这场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李世民众多的儿子当中,李恪才是最像父亲的。因此不仅李世民本人对李恪寄予厚望,连史书上都是对他极高的评价。

本来以他的才干是最有望被立为太子的,但他有着隋朝皇族血脉,如果立他为太子,唐代始终会面临着改朝换代的风险,于是经过综合的考量,李世民并没有立他为太子,而他也因为自己的身份与太子之位失之交臂。

南唐追祖,受到万人纪念

天福四年二月乙亥日,南唐国主把太祖庙号改为义祖,将李恪视为祖先,并且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李昪。

在此之前,朝堂上下对祖先的事务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起初,南唐国主将高祖放在西室,太宗在次的位置,义祖又在更次的位置。

群臣便认为,义祖仅仅只是诸侯,不应该享受这样高的待遇,但此时南唐国主却提出了反对,在他眼里义祖对吴地有功劳,如果没有义祖,将难以开这样的大业,于是群臣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

之后,又在为立谁为祖先的事情上犯了难,毕竟李恪是被诛杀的,还不如将郑王李元懿认为祖先,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和各种原因,南唐国主最终还是追尊吴王李恪为定宗孝静皇帝,其曾祖以及后代也都一并被追尊了庙号和谥号。

此后经过千百年,不少人还是将其认为祖先,他也受到后人的纪念,他的众多事迹记入了史册,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曾经在唐代历史上有这样一位骁勇善战的皇子。

纵观他的一生,成也身份败也身份,一出生就有了尊贵的地位,其父唐太宗对他更是宠爱有加,年少时便掌管大权,在众人精心培养下,长大成人。

然而,他也不负重望,有着英武果断的性格和远大的抱负,甚至差点便登上太子之位,有望继承大业,但无可奈何,终究也因为自己为隋朝之子,无缘太子之位。

他不是皇帝,但却被千百人纪念,奉其为祖先,他的李氏族人在此之后也繁衍生息,规模越来越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后世对杨秀的评价如何?有那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杨秀(573年—618年),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隋朝宗室大臣,隋文帝杨坚第四子,隋炀帝杨广同父同母弟,母为文献皇后独孤伽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开皇元年,册立为越王。出任柱国、益州总管、西南道行台尚书令,册封蜀王。入朝为官,担任检校内史令、右领军大将军。

  • 李世民对李恪这个儿子如此喜欢 李世民为何不立他作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对李世民和李恪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世民特别疼爱李恪?为何不立他为太子?李恪,先后被封为唐代汉王、蜀王、吴王。父亲:唐太宗李世民。母亲:隋炀帝杨广的女儿杨妃。爷爷:唐高祖李渊,外公:隋炀帝杨广。这是李恪的基本资料,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也是传说中比较有

  • 西汉中后期的五代皇帝分别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中后期的五代皇帝分别什么结局?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汉宣帝刘询,即位前名为刘病已,其曾祖父是汉武帝,祖父是太子刘据,父亲是史皇孙刘进。前91年,六十六岁的汉武帝,在位已经五十年,年老昏聩,太子刘据,被奸臣陷害,起兵造反。汉武帝派兵镇压,在一片混乱之中,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自杀

  • 曹操的女儿各个都年轻漂亮 曹操为何都把她们嫁给一个男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曹操嫁女儿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操有七个貌美如花的女儿,为何全都嫁给了一人?若要说是那个年代最为混乱,那么定属东汉末年了,动乱的年代局势纷争不停,多方面权势鼎立。来自四面八方对这片江山的觊觎,具有一定实力的人,都想将江山化为囊中之物。三国时期的曹操

  • 唐武宗灭佛的原因是什么 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唐代灭佛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武宗为什么要灭佛?灭佛之举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一、大举灭佛的原因1.封建经济受到影响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离不开农业的发展。人口、土地自然是十分重要的生产要素。唐代前期施行“均田制”,对土地管理比较严格,但是对佛教

  • 李世民的5位开国功臣分别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李世民的5位开国功臣分别什么结局?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历朝历代,开国都不是件简单的事,而开国后,那些开国功臣,鲜有善终。就连被称为千古明君的李世民,也同样免不了俗。唐朝李世民开创了历史上有名"贞观之治"。但是玄武门之变同样也是史上有名。玄

  • 汉文帝为什么废不掉年老色衰的窦漪房?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汉文帝为什么废不掉年老色衰的窦漪房?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汉文帝是一位比较靠谱的皇帝,出了名的节俭、爱民、勤政,他还是第一位取消“向百姓征收土地税”的皇帝。即便如此靠谱的皇帝,但在美色面前也不是完全靠谱。因为皇帝们有一个“喜新厌旧”的通病,汉文帝也不免俗。促使皇帝们“发病”的诱因

  • 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姬为何能笑到最后?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姬为何能笑到最后?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薄姬作为汉高祖刘邦的嫔妃,是被刘邦长期忽略的,这也跟她低调、不争的性格有关。所幸,她受了一次宠幸就得子,后半生也就有了依靠。薄姬平时与世无争,在刘邦和吕雉相爱相杀的斗争中,她带着儿子,躲避在自己的宫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

  • 曹睿和曹丕作为曹魏的皇帝 两人寿命为何那么短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曹丕和曹睿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丕和曹睿如此短命,不一定是有家族病。首先,曹丕和曹睿如此短命,不一定是有家族病:第一,古代人的寿命本来不如现代的人的寿命长,最大原因也是医疗条件不完善,一些小病痛都有可能致命。第二,在那时的传宗接代,根本没有优生优育

  • 曹冲作为三国时期的神童 司马懿为何说他不是真正的聪明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对司马懿和曹冲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冲是三国时期罕见的神童,司马懿为何却说曹冲不是真正的聪明?曹冲,字仓舒,三国时期罕见的神童,他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便非常聪明,过目不忘。相传曹冲五、六岁的时候,智力就和一个二十多岁的成年人差不多了。试想,我们在五六岁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