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周昭王姬瑕是什么人?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周昭王姬瑕是什么人?他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824 更新时间:2023/12/7 3:48:26

周穆王是西周时期的君主,名气之大。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周昭王姬瑕是著名西周“成康之治”中周康王的太子,康王驾崩,昭王姬瑕即位,这个周昭王与他爷爷成王,父亲康王不一样。

成王在位的大部分时间都倚靠他叔父周公姬旦,为他东征西讨,治国安邦,他本人亲政之后,也基本都是安抚诸侯,予民养生,和无为而治的汉文帝极其相似,继位的周康王也是一位守成的令主,与东汉章帝颇为形类。因此“成康之治”和西汉的“文景之治”、东汉的“明章之治”并称史上盛世。

而周昭王姬瑕是个有志做他曾祖父周武王那样英明神武的君王,当时西周国力在成王、康王的休养生息之下,已是相当之强大,周昭王便有了好大喜功,扬威拓土的雄心。周朝建立初年,最不服周的就是东方的莱夷,后来莱夷被齐太公姜子牙血腥镇压,莱夷残部向南迁移,在淮河徐国一带与徐人杂处,渐渐使徐国也成了反周大本营,周昭王为了安定四方,首先就拿淮徐之夷开刀,立马调兵征讨,东方诸侯们随驾进兵,没过多久东夷二十六国部族全部向周天子投诚,周昭王喜出望外,更加滋长了他对其他不臣之地用兵的信心。

周昭王东征胜利之后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南方的荆楚之地,在荆楚江汉一带荆蛮百越部族对中原周王朝一直都表现出抗拒的姿态。这可能跟殷商时中原商王朝对南方用兵有关,极重祭祀的商王朝活捉四方部族人丁,要么作奴隶之用,要么就作活祭殉葬之用,习俗规制极其残忍,导致像荆蛮这样偏远的部族对中原王朝产生了强烈的排斥。即便周王朝取代了殷商,以仁义周礼为国本的周朝怀柔四海,但文明落后的荆蛮始终对中原保持着巨大的戒心。加上邻近淮徐部族的歪曲和挑唆,荆蛮对周朝更是如视虎狼。

就在这种“国际”背景之下,周昭王为了扩大周朝的影响力,选择了和商纣王一样简直粗暴的方式,对南方荆蛮用兵。当时的荆蛮部族丛生,并没有统一的政权,而是大多数部族以氏族联盟的形式存在。庸、夔、邓、唐、随、曾、江、息、蔡、黄、舒、巢、邗、彭、鄂、楚、钟离这些有名号受封于周的江汉诸侯闻声而动,有的立马向周军调派粮草和助力,以迎王师,有的却选择背叛周天子,直接倒戈与没有受封的反周部族一道形成了反抗联军。

在周昭王的诏书中这些反抗势力统称之为“荆楚南蛮”,后世有将春秋时楚国直接视作昭王时的“荆楚南蛮”,那是不对的,因为楚国在昭王时地小国弱,甚至受封之初也并未以楚为国号,而是到了楚武王熊通才正式以周朝最忌惮的“楚”为国号,并自立为王,与周王朝分庭抗礼,划江而治。

另外后世又有将周昭王南征死于江汉之地的罪过,强加于春秋时的楚国,他们的依据是管仲辅佐齐桓公,联合中原九国同时出兵南征时,指责楚国其中一项大罪就是昭王南征荆楚不还。这实际上是狡猾的管仲欺负当时楚人文化低,故意将这样一个罪名强加在人家头上,当时的楚成王见中原联军势大,管仲提出交纳茅草就肯退兵的条件又这么宽厚,楚成王自然不愿意去为这个罪名辩驳,而是立马上缴茅草,赶紧送走九国联军为妙。

言归正传,周昭王发兵南征声势浩大,荆楚部族也是严阵以待,结果因为周兵锐气正盛,江汉诸侯又多为周军出力,周军大败荆蛮,周昭王俘获人丁无数,还有各色南方土特产堆积如山,为此周朝还特意铸鼎记功,以彰王师之威。但由于荆蛮部族分散各处,南方湿瘴之气又重,第一次南征,昭王见好就收,封赏了各路诸侯便班师回朝。没多久,昭王又进行了第二次南征,对荆蛮与叛国进行了规模更大的清剿,获取了大量的青铜器物,使得昭王本人更为得意。

终于又有了第三次御驾亲征,昭王大军渡过汉江深入江南之地,不想却因为南方大风大雨的天气干扰,周昭王急忙传令撤兵,由于江汉水涨,当时预备的船只已不足以王师北渡,于是昭王又紧急下令周边诸侯征调当地民夫伐木造船,同时又命大军在渡口搭建浮桥,将贵重铜器输送过江。

不想当地民夫多是荆楚之人,不少心中对周军也是含恨隐忍,在造船之时不免偷工减料,特别是被驱使建造庞大王船的民夫,因王船工程非同小可,监造官对民夫更是严苛百倍,这些民夫一面忍辱受屈,一面却将在王船之上弄了手脚。

等到大军渡江那天,周昭王与随驾诸王公大臣登上本以为稳若泰山的王船,摆渡至江心,正靠近浮桥顺便观看大军运送青铜辎重过江,这时风雨大作,江岸两侧居然发生了可怕的泥石流,浮桥立马受到泥石流冲击,桥面发生了坍塌,一具巨大铜鼎直接就砸向了一旁的王船,不想这王船只是民夫们临时涂上树胶粘合而成,瞬间就被大鼎砸得四分五裂,昭王和诸王公大臣纷纷溺水,岸上的兵马一时来不及救援,王船后面的六师船队也受到王船碎片和泥石流的冲击,尽数摧毁于江中,无数的周兵被活活淹死,周昭王和蔡侯等大臣将军都做了汉江水鬼,连尸首都没有捞上来。

也有史书上说周昭王遗体被打捞上来,但因在水中浸泡太久,无法运回镐京,就在汉江一带草草安葬,所以后来的周人对此事讳莫如深,只说“昭王南征而不复也”。

后来太子姬满在镐京即位,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穆天子。这个周穆王并没有继承父王的遗志,为雪先王前耻立马向荆蛮地区用兵,而是为了巩固镐京附近的王畿之地,多次对西北的犬戎进行了驱逐战争,这样看来周穆王刚即位时还是相当务实的,昭王死得蹊跷,西北蛮族蠢蠢欲动,对其进行征伐,既能起到保家卫国的作用,又能提振周朝的声威。

穆王的西征大军一直打到了昆仑西王母国,这是一个怎样的国度,真实情况现在已无从得知。西征班师之后,穆王这才将目光放到了东南,但他没有循先王旧路,而仅仅是对淮徐一带较近的反国部族进行了敲打,徐国名王徐偃王自料不是周军对手,最终向周朝妥协,周穆王抵达大禹王到过的涂山,效仿上古贤君大会东南各路诸侯,分封盟誓,最终巩固了周朝东南方的安定,多少也挽回了当年周昭王“御驾南征不返,六师尽丧汉江”的耻辱。

后世因穆王东征西讨,长年不在朝中,竟将他传奇般地描绘成了一个超级“旅游达人”,而穆王的的确确无愧为一代明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后世如何评价萧瑀?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萧瑀(575年~648年7月19日),字时文,唐朝初期宰相,出身兰陵萧氏南梁房,是梁明帝萧岿第七子,隋炀帝萧皇后同母弟。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兰陵萧氏南梁房。孝顺好佛,闻名天下。爱好学习,工于书法。刚正不阿,光明磊落,初封新安郡王。西梁灭亡后,进入长安,

  • 刘邦死后吕雉掌权 吕雉为什么没有杀张良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西汉张良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西汉初期,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史记·留侯世家》: 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原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上述是张良做出“结案陈词”

  • 萧瑀:梁明帝萧岿第七子,曾六起六落活跃与唐初权力中心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萧瑀(575年~648年7月19日),字时文,唐朝初期宰相,出身兰陵萧氏南梁房,是梁明帝萧岿第七子,隋炀帝萧皇后同母弟。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出身皇家萧瑀出生于后梁帝王之家,高祖父,是南朝梁武帝萧衍;曾祖父是昭明太子萧统,祖父萧詧,是后梁宣帝,父亲名

  • 历史上朱前疑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朝代之一,它在华夏民族的基因里留下深刻烙印, 我爱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一个人倘若十分聪明,能够在任何环境之中都懂得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他即使身处逆境之中,也会过着与他人不同的生活。在唐朝时期,就出现了一个优秀的犯人,此人在

  • 张良晚年为了自保 张良到底有多拼命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对张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朝功臣张良晚年为自保有多拼?秦王扫六合一统中原,奈何秦二世昏庸无能,秦朝的统治二世而亡,接替秦朝江山的就是汉高祖刘邦,刘邦能够推翻秦朝建立汉朝,最主要还是依靠自己身边能臣贤相的辅佐,如萧何、樊哙、张良等。惋惜帝王多疑心,这些能臣贤相

  • 历史上关羽之死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字长生,东汉末年的名将。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英雄历来都是为人所敬佩的。因此很多英雄的故事都能流传千百年直到现代。而这其中便包括了武圣关羽。对于关羽的威名,相信大家都是有所耳闻的。千百年前斩敌将于马下如同探囊取物般轻松。而千百

  • 三国时期赵云的一生都有哪些完美战绩?分别是在何时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赵云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在正史记载中,资料非常少,就连赵云参加的几次大战,都几乎是一笔带过,而在演义中,赵云却被描绘的浓墨重彩,不仅武艺高强,统兵作战也非常勇猛,同时,还智勇兼备,很有谋略,可以说是近乎完美。因此,赵云被称为常胜将军,一生

  • 孝庄文皇后死后停尸37年才下葬,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孝庄的一生扑朔迷离但具传奇。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在历史上,出现过不少伟大的女性,有巾帼不让须眉的花木兰,有女皇武则天,也有为国家出塞的王昭君。她们虽处不同时代,也有着不同的命运,但她们都对国家做出了贡献,都是后世人所传颂学习的榜样。大清朝的历史上便有一位伟大的女性,她亲身传教

  • 樊哙作为西汉的功臣 樊哙的家人又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对西汉樊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樊哙一家人的下场如何?后人做什么呢?樊哙和刘邦是连襟(北京这边也有一个叫法是担挑),他俩分别娶了吕太公的二女儿吕稚和三女儿吕嬃。樊哙后来是刘邦的忠诚下属,跟着刘邦一路从沛县打到了咸阳,再后来,又跟着灭项羽等等,最后樊哙被封为舞阳侯

  • 康熙早年抓到鳌拜后 康熙晚年为何又后悔了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对康熙和鳌拜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康熙晚年,为啥后悔擒拿鳌拜?康熙八年,发生了一件震惊朝堂的事,那就是年仅十五岁的康熙擒拿了朝廷重臣鳌拜。也是在这一年,康熙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亲政,实打实掌握了政权,可以说是自他八岁继位以来做的最为重要的一件事了。只是这样一件在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