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忽必烈为什么将国号由“蒙古”改为“大元”

忽必烈为什么将国号由“蒙古”改为“大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616 更新时间:2024/1/10 19:22:33

中国历代的国号,曾经都是一些地名,周天子崛起在“周”这个地方,得天下以后定国号为“周”,秦人崛起在“秦”这个地方,得天下以后定国号为“秦”,刘邦得天下定国号为“汉”,到不是因为他是“汉”这个地方的人,而是因为他曾经被天下盟主项羽封为“汉王”,他以汉王的身份入主中原,曹操的儿子称帝,国号“魏”,是因为他的父亲作过“魏王”,其地在今天的河北省境内,杨坚做过北周皇帝的“隋王”,得天下也以“隋”号之,“隋”地在今湖北省随州市一带,唐朝的开国皇帝做过隋朝的“唐王”,宋朝的开国皇帝没有做过“宋王”,但曾经领过周朝“宋州归德军节度使”一职,因此建国后国号为“宋”。

宋朝建立以后经历了三百来年的风风雨雨,先是被辽金两个来自北方的政权,夺去了长江以北的大片江山,最后终于被同样来自北方的元军所灭,这已经是忽必烈建立大元朝十六年以后的事了,如果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算起,那就是六十多年以后。这回,来了一个不照先例办事的皇帝,这位皇帝和他的父祖,本来崛起于大漠以北的蒙古地区,照老规矩得了天下就叫做“蒙古国”好了,多省心的事儿,他的父祖两代出于草创,也姑且是这么办的,但到了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这位大汗有了新的想法,不照老规矩办了。

成吉思汗家族的发迹史,说起来枝枝蔓蔓,说上三天三夜也难于说清楚,简短截说,那就是成吉思汗的亲孙子忽必烈,经过一系列的内斗外斗,终于在公元1260年,得到了蒙古大汗的位置,七年以后,忽必烈迁都“大都”城,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城,又过了四年,他将他的国家改名为“大元”。

要改变一国的国号,当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这件事情在好几年以前就已经开始筹划。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叫的响的名字,谁愿意轻易的改变一个国家的国名呢?忽必烈得到了一个好名字,因此他毫不犹豫的用“大元”取代了“蒙古”,“大元”的国号出自儒家经典《易经》中的“大哉乾元”一句,是对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浩大的宇宙的赞叹。这当然不是出于皇帝自己的主意,虽然忽必烈从小就喜欢汉人的文化和历史,也有条件受到较好的教育,可是即便是这样,他的汉文化的程度,还不能达到这样的水准,“大元”这个国号的提出,的确来自中原知识分子的建议。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嫡亲孙子,其父是成吉思汗的嫡幼子拖雷,拖雷大家都熟悉,只要看过金庸的武侠小说,或者电影电视剧,无不知道拖雷是郭靖大侠儿时的伙伴。拖雷又有六个嫡亲的儿子,其中有三个做了皇帝,他们是:长子蒙哥,1251年至1259年,为蒙古国第四任大汗,在中国的史书中为元宪宗;四子忽必烈,继蒙哥为元世祖;第五子旭烈兀,为伊利汗国主,《史集》一书直接称之为“伊郎国皇帝”。

忽必烈已是成吉思汗创业以来的第三代,因为有父祖开创的局面,忽必烈的早年生活,想必和成吉思汗当年赤手空拳打世界的状况不可同日而语,虽然因为蒙古人的传统,免不了还要学习驰马疆场,但是也有了条件接受一些较好的教育,和起于草莽的成吉思汗迥异了。1251年,忽必烈的亲哥哥蒙哥做了大汗,忽必烈得到了施展抱负的机会。

元史世祖本纪记载道:帝在潜邸,思大有为于天下,延藩府旧臣及四方文学之士,问以治道。岁辛亥,六月,宪宗即位,同母弟惟帝最长且贤,故宪宗尽属以漠南汉地军国庶事。

由此可见,早在漠北做藩王的时候,忽必烈就有“大有为于天下”的抱负,在他的身边开始聚集一些有学问的人才。忽必烈对汉族的文化很有兴趣,非常的神往,这就象我们今天很多国家的年轻一代,都十分神往心中的自由世界一样,所以,当时的忽必烈就已经延聘了不少的汉人到王府来做幕僚,向他们学习汉人的文化和制度,这些许多汉族的幕僚中间,有一个当时叫做“子聪”的和尚,他就是后来主持营建北京城、改国号、制定朝仪的刘秉忠

公元1271年的旧历十一月,由刘秉忠领衔,几位大臣给忽必烈上了呈文,呈文说:“元正、朝会、圣节、诏赦及百官宣敕,具公服迎拜行礼。”就是说按照忽必烈认可的方案,改国号行朝仪的一系列策划工作已经完成了,忽必烈非常高兴,批准了他们的方案,正式建国号为“大元”。为此,朝廷下了一道诏书,公告天下。

在古代,朝廷的诏书也都是很好的文章,因为写诏书的人都是当时文人的冠冕,如果没有一流的文章手段,做皇帝的也不可能任用他来为自己草诏,所以,这些诏书也都可当作好文章来一读,这类文章一般来说,都非常大气、庄严,又有雄辩的说理,又有华丽的辞藻,甚至还有平易近人的态度,让天下的人听起来能够心服口服。不信的话可以试读一下这分诏书,诏曰:

诞膺景命,奄四海以宅尊;必有美名,绍百王而继统。肇从隆古,匪独我家。且唐之为言荡也,以之而著称;虞之为言乐也,舜因之而作号。驯至禹兴而汤造,互名夏大以殷中。世降以还,事殊非古。虽乘时而有国,不以义而制称。为秦为汉者,著从初起之地名;曰隋曰唐者,因即所封之爵邑。是皆徇百姓见闻之狃习,要一时经制之权宜,概以至公,不无少贬。

我太祖圣武皇帝,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图,四震天声,大恢土宇,舆图之广,历古所无。顷者,耆宿诣庭,奏章申请,谓既成于大业,宜早定于鸿名。在古制以当然,于朕心乎何有。可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兹大冶流形于庶品,孰名资始之功;予一人底宁于万邦,尤切体仁之要。事从因革,道协天人。于戏!称义而名,固匪为之溢美;孚休惟永,尚不负于投艰。嘉与敷天,共隆大号。

真是漂亮的文章,是出于刘秉中的手笔吗?

刘秉忠生于1216年,比忽必烈仅小一岁。当时的北中国,由辽、金两朝的统治已经超过了两百年,刘秉忠的父亲和爷爷,都曾经是金国的官吏。由于家庭有入仕的传统,十七岁的时候时候,刘秉忠也曾进入当局的下级机构做刀笔小吏,算起来这一年该是1233年,而金国被灭也在这一两年间,而此前数年华北地区早已经兵戈不断,可见刘秉忠刚刚参加工作,就是在蒙古国的行政序列中,只不过象他这样下级的文官,实在无须对局势负什么责任,专业技术人才,不管怎么改朝换代朝廷都是需要依靠的。

然而,刘秉忠这个人看来不是凡品,不久以后,他因为不甘心于这份下级文吏的工作,终于弃职到武安山出家为僧了,这时候他的名字叫做“子聪”。1247年,三十岁的僧人子聪,因为游历云中(今山西大同一带),不知因为什么样的机缘巧合,他被忽必烈招进了幕府,从此深得忽必烈的器重。他们曾经在一起讨论过“马上得天下,不可以马上治之”等高深的政治理论问题,忽必烈非常喜欢让这些有学问的汉臣给他讲历史掌故,最喜欢听的是讲唐太宗等帝王的治国故事。某一年,忽必烈的哥哥蒙哥继承了蒙古大汗的位置,于是指派忽必烈主管漠南汉族地区的军国事务,“尽属以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可谓所用得人。

追随忽必烈十余年以后,刘秉忠奉命还俗,又过了十年,刘秉忠去世,死后赠太傅,封赵国公、常山王。

刘秉忠一生的事迹,除了上面说到的主持改国号、制朝仪以外,对今天更有影响的是他受命主持了元代北京城的兴建,元代的北京城,奠定了此后近千年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繁忙的工作之余,刘秉忠还有兴致从事文学创作,他曾自号“藏春散人”,后人结其作为《藏春散人集》,集中有元曲小令一首,是这样写的:

[干荷叶]《漫兴》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了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

这是一首言短意长,非常让人喜爱的小诗,特别是诗的最后两句,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是至今不断被人们引用的名句。

就是这个刘秉忠,在1271年向忽必烈建议改国号为大元。

从“大元”这样的国号可以看得出,忽必烈的志向是很高远的,他是心怀天下的,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又过了八年,大元的海军在厓山大败宋军,宋亡,他终于得到了南宋数千里的锦绣江山,大元至此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庞大,最富庶,最难于想象的大帝国。对于这个庞大帝国的疆域,古人有很多描述:

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若夫北庭、回纥之部,白霫、高丽之族,吐蕃、河西之疆,天竺、大理之境,蜂屯蚁聚,俯伏内向,何可胜数。自古有国家者,未若我朝之盛大者矣。(元代社会生活史P2)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有人说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是蒙古人裹挟西亚人、阿拉伯人、俄罗斯人等等来犯中国人的时代,是中国的黑暗时代,但是,这又的确是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一段历史,不容我们跳过,不容我们视而不见,它的首都是今天中国的北京,它的人民绝大部分是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人,因此对这一段历史,我们除了更多的来了解它、研究它以外,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其实,在司马迁的时代,秦人还是被看作蛮夷之族的,《史记天官书》中就说:秦楚吴越,夷狄也,为强伯。真正的中原,只不过是今天河南一带可怜的一块小地方,秦人得天下是夷狄入主中原,汉人得天下,也是夷狄入主中原,因为汉源于楚。由此看来,天下实在没有什么正统不正统一说,有的只是加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先后不同而已。

这里还可以举梁超的一段话来作佐证,梁启超曾经研究过夏商周时代,中国境内的诸侯国的数量问题,他写道:

吾曾欲研究春秋以前部落分立之情状,乃从《左传》、《国语》中,取其所述已亡之国最而录之,得六十余;又从《逸周书》搜录得三十余;又从《汉书·地理志》、《水经注》搜录,得七十余;又从金文款识中搜录,得九十余;其他散见各书者尚三四十;除去重复,其夏商周古国名之可考见者,犹将三百国。而大河以南江淮以北殆居三之二。其中最稠密之处——如山东河南湖北,有今之一县而跨有古三四国之境者。

我们以梁启超的研究为基础再作推论,在今天中国版图之内,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东北西北,西藏川滇,夏商周时代的部落国家将“数以万计”,如今安在哉?时至今日,要再来寻找“天下的正宗”,实在是无从找起。

回到十三世纪的中国,当时的形势是这样的:在南方,南宋政权维持着“偏安”的局面,而北方,则从辽宋并立,到金兴辽亡,已历经了二百多年,改朝换代再三了,而且还有建国于陕北宁夏河套一带,两百年来屹立不倒的西夏国,还有辽亡以后由辽宗室割据西北新疆地区建立的西辽国,在南方,也并非是南宋一家的天下,云南有大理国,据有青藏高原及今四川云南西部的还有吐蕃。这样七折八扣,剩下的,才是南宋的地盘,而且,南宋早已经先后向辽金纳贡称臣多年,在这种形势下,就算蒙古人不来一扫六合,天下也早已经不是赵宋的天下了。

更搞笑的是,宋元两家还是灭金战争中的盟军,元人知道,宋人在金兀术时代,就和金人结下了血海深仇,因此主动约宋共击金国。听说蒙古人要约宋共同伐金,宋朝廷一点也没有迟疑就答应了,南宋助蒙古人灭了金,本打算趁乱抄点地盘,得点好处,可是未遂,反而给了蒙古人伐宋的口实。复杂的国际政治局势,不是局外人能够看得清楚,说得明白的。南宋海军于1279年大败于元军,南宋灭亡。

总而言之,大元朝于公元1271年得名,从这一年算起,在中国这块地盘上统治九十七年。此后的中国还有最后两个封建王朝,都不约而同的继承了元朝的传统,不再用建国者崛起之地的地名为国号,这一点实在是由元朝的忽必烈首开风气。朱元璋在创业时代曾经称过吴王,也曾用过“宋”的国号,但是,当他真的全取天下在应天府称帝的时候,正式的国号定为“明”。满州人在东北建国,是辽、金的故地,一度称“金”,不过入关后不久也就改成“清”了。“明”和“清”都是不错的国号,昭示着帝王们希望政治清明、天下为公的理想,如同得大位不久的忽必烈一样,都是有大志存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火线三兄弟》中田大林田二林田三林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火线三兄弟》中人物简介——田大林、田二林、田三林田大林简介――田家长子,曾是国民党军人,沉稳内敛,战场上的枪神,杀敌无数,但战争创伤却让他无法面对内心的伤痛。在山西中条山战役中,他亲眼目睹全军覆没,又被日军骗杀了战友老钱,精神受到极大创伤,一路苟活至北平寻老钱的遗孀王慧芸报哀。大林想照顾王慧芸母子

  • 张玉贞结局怎样 朝鲜王妃张玉贞历史上是妖妇?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朝鲜肃宗之妃张禧嫔,本名张玉贞,因曾获封正一品“禧嫔”,史书上多作禧嫔张氏(),后简称张禧嫔。张玉贞,本贯仁同,其祖为高丽名臣张安世。朝鲜建国后,太祖李成桂多次写信邀张安世入朝辅政,均被婉拒,最后遣其子张仲阳入仕新朝,官居汉城府左尹,后张家累世为官。虽出身官宦世族,但张氏因生母尹氏为其父之妾,所以并

  • 岳飞十二道金牌 宋高宗十二金牌召岳飞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秦桧因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岳飞而遗臭万年,北宋末年任御史中丞,与宋徽宗、钦宗一起被金人俘获。南归后,任礼部尚书,两任宰相,前后执政十九年。《水浒》中英雄豪杰的理想人生境界就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称金银。吃喝之余,少不了要有手头把握海量货币的乐趣。宋公明之所以被称为“及时雨”,就是因为他把货币

  • 《雪豹》中周卫国的原型是谁?周卫国原型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文章出演的《雪豹》男主角周卫国原本是一名玩世不恭的富家子弟,却不乏热血,抗战时为了保护初恋女友,举枪杀了一名日本人,由此改名走上了革命道路,从国民党中央军校到德国军校,再到回国创建中国第一支特战部队:雪豹特战队,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传奇英雄。生平简介周卫国(1913-?)曾在黄埔军校学习,是黄埔第九期学

  • 《亮剑》楚云飞的历史原型是谁?楚云飞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楚云飞是电视剧《亮剑》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国民党的精英将领,黄埔军校毕业,蒋介石的得意门生。楚云飞在《亮剑》剧中给人以李云龙的“斯文版翻版”,但较之李云龙,他在军事理论与文化素养方面更表现出卓越的才能与理智。楚云飞堪称史上最经典的国民党形象之一。虚拟人物小说开始时间为1939年,楚云飞任晋绥军358团

  • 朱镕基铁腕搞改革:“做不到我总理辞职”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曾培炎同志在《西部大开发决策回顾》一书里面回忆说,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背景是二滩(编者注:即二滩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境内)弃水,还有就是西电东送。2000年夏天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会议。李长春同志当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提出由于改革开放,广东的经济发展迅速,缺电问题已成为制约广东经济发展的瓶颈,要求在新的

  • 幸存93岁中国远征军老兵 解密战地烽火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原籍江苏海安、后入加拿大籍现已93岁高龄的葛其,通过儿子葛浩然向笔者转述了他在中国远征军的点滴回忆。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国远征军。这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1941

  • 谢铁骅原型是谁? 历史上有谢铁骅这个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由范伟、张桐、衣珊、闫学晶、徐成林主演的电视剧《上阵父子兵》正在北京、天津、浙江频道热播,剧中谢铁骅,因上级不抵抗日本,总带着部队撤退,谢铁骅心中难受,把部队改名为抗日先遣军,准备杀回去...剧中东北军讲武堂教官谢铁骅,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历史上这个人物存在吗?谢铁骅的历史原型是谁?东北陆

  • 奥巴马拒为泄密调查道歉:先读历史再比尼克松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美国总统奥巴马5月16日敦促批评者先读读历史,再拿自己与因“水门事件”下台的前总统尼克松作比较,他还明确表示不会对司法部就国家安全信息遭泄露事件展开调查进行道歉,该调查因曝出官方私查美联社记者通话记录而引发政治危机。当日,在与到访的土耳其总理埃尔多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奥巴马并没有直接回应司法部秘密获

  • 岳飞师傅周侗简介 历史上周侗的徒弟有几个?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周侗,北宋末年之武术大师,以善于箭术闻名,人称“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谭正芳最小的徒弟,成年后得到当时地位显赫的包拯赏识,进入军中为军官,后担任京师御拳馆教师。御拳馆有天地人三席,周侗为“天”字教师,地位最尊,和朝中名将宗泽交好,后来梁山好汉病尉迟孙立就是得周侗引荐给宗泽,担任了登州兵马都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