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战国前期著名军事家吴起是怎么治理军队的?

战国前期著名军事家吴起是怎么治理军队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438 更新时间:2024/2/5 20:48:34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战国前期著名军事家吴起的故事。

一、“先和而造大事”。

吴起认为,治国治军有“四不和”,即“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陈(通“阵”);不和于陈,不可以讲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反之,只有国家意志统一,军队内部团结,临阵指挥一致,作战行动协调,才能有利于战争。因此吴起认为,有作为的君主,“将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

为了做到“四和”,首先“教百姓而亲万民”,“使民知君之爱其命,惜其死,若此之至,而与之临难,则士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矣。”他主张通过教化、亲善普通百姓,使得君臣一心,同仇敌忾。吴起认为,要强国强军,君主应做到“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处下”。吴起主张重用贤德有才之人,而缺才少德者,只能把他放在下层。关于和谐的状态,吴起认为如果“民安其田宅,亲其有司,”即百姓安居乐业,官民亲近相处,国家“则守已固矣。”

史载吴起曾与魏武侯(文侯之子)泛舟“浮于西河”之上,讨论国家强盛的根本问题。吴起认为,君王之业,国家安危,“在德不在险(山河之险)”,若为政不善,“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二、“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是有耻也”。

吴起少时曾随曾参学儒,后弃儒而习兵事,成为兵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并在长期戎马生涯中形成强烈的法家观念。吴起思想中带有很深的儒家色彩。他提出“道、义、礼、仁”四德观,认为“此四德者,修之则兴,废之则衰。”强调四德在治国理军中的首要地位。他认为“当敌而不进,无逮于义也;僵尸而哀之,无逮于仁也。”毫不讳言战争对当时统治者的重要性,反对已不适应新形势的旧的仁义道德。

具体到治军,他主张“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用仁义礼治来教化民众,使其有羞耻之心。大凡人有了羞耻之心,国家则“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吴起认为教化的目的,是激励百姓把个人安危于国家兴衰联系在一起,君王才能把握政治军事上的主动性,做到上下一心,“举顺天人”。

孙武说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吴起继承了孙武的思想,并有所发展。他说“战胜易,守胜难”。为何?他认为,“天下战国,五胜者祸,四胜者弊,三胜者霸,二胜者王,一胜者帝,是以数胜者得天下者稀,以亡者众。”经常轻率发动战争,就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从而使人民疲弊不堪,国家贫弱,战事越多,国力越衰,而且会招来祸患。

三、“用兵之法,教戒为先”。

吴起强调军事训练在提高部队战斗力当中的突出地位。他认为,“夫人常死其所不能,败其所不便”,要建设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军队,教育和训练是首要问题,“用兵之法,教戒为先”。吴起主张教育训练的目的是让将士掌握战场的各项技能,以避免无谓的伤亡。

吴起还提出了教育训练的具体方法。例如在《吴子·治兵第三》中,他把训练方法分为“学战之法”和“教战之令”。所谓“学战之法”就是从单兵格斗、拼杀技术到学习战术和各种阵法,“一人学战”推广到“教成三军”的办法。

“教战之令”就是在组织部队训练上,根据不同士卒的特点,进行与其适应的训练,如“短者持矛戟,长者持弓弩…智者为谋主”。同时,吴起还提出“行军、进止、驯马”之道,强调进止要有度,饮食要适当,人马要相亲。不仅如此,他还从驯马之道进一步发挥,指出能够明白驯马的道理,将会“横行天下”。

四、“进有重赏,退有重刑”。

严明的军纪是作战胜利的重要保证。吴起要求军队的一切行动要“任其上令”,坚决执行上级的命令。吴起认为,“任其上令,则治之所由生也”。反之,“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何以与用?”

吴起较早提出了精兵思想。他认为“兵以治为胜”,要形成强大的战斗力,靠的是严格的治理而不在于人数多寡。即使百万之众,纪律不申,毫无战斗力,也不能用于作战。只有从严治理,军法严明,才能为“和于军”创造有利的正规化环境。

五、“有功而进飨之”。

吴起认为将士中“有工用五兵(兵器),材力健疾,志在吞敌者,必加其爵列,可以决胜,厚其妻子父母,劝赏畏罚。”他认为,“此坚陈之士,可与持久。”他还对魏武侯说,治理军队“严明刑赏”很重要,但不是唯一手段。治军的关键是要使士卒能够“乐闻”(军令)、“乐战”和“乐死”,军队形成高昂的士气。如何做到这三点?吴起主张“励士”,既奖励有功、激励无功。

他认为对有功将士国君要予以隆重的“进飨”待遇,功劳越大,规格也越高,仪式越隆重,并推及家属。对阵亡将士亲属每年也应进行慰问和赏赐,以示君主不忘。而对于未立战功的将士,也应给予此等的犒赏,以示鼓励。魏武侯接受了他的意见,这个措施仅实行了三年就取得了成效。有一次秦军进犯魏国西河,未经动员,自动穿上盔甲应敌的魏军将士就有上万人。又有一次吴起亲率五万将士击败五十万秦军。

六、“三军服威,士卒用命”。

吴起认为,作为统军杀敌的将领,必须“总文武”、“兼刚柔”。

吴起对任用将领提出了严格要求。他主张,首先要懂得“四机”之理才可为将。“四机”即气机(士气)、地机(地形)、事机(兵谋)和力机(用兵),为将者必须掌握这“四机”的要领,并熟练运用。其次,对良将还要有更高的标准,既“其威、德、仁、勇,必足以率下安众,怖敌决疑。施令而下不敢犯,所在而寇不敢敌。”这种良将,“得之国强,去之国亡。”反映了吴起对贤才良将的高度重视和评价。

将领只有具备了上述要求,才可使士卒“将之所麾,莫不从移;将之所指,莫不前死”,从而达到指挥得当、军令通畅、将士一心的“和于阵”的理想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如果李建成顺利继承皇位的话 唐朝还会出现贞观之治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唐代李建成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要是李建成登基当皇帝,能否会有贞观之治?许多人对于大唐的历史非常感兴趣,因为这是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朝代。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就登基成为了皇帝。他在成为皇帝之后的能力也是非常强大的,只是他上位的历程有些上不得台面,不过

  • 李建成当初给李世民下毒 最后为何没有毒死李世民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李建成下毒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建成的毒酒,为什么毒不死人?难道这根本是李世民编的故事吗?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李世民承认玄武门之变,于是编一个建成毒酒害兄弟未遂的故事,为自己博取舆论支持,这完全有可能。但是,如果李建成的确以毒酒害世民,而世民侥幸

  • 玄武门之变前李建成就得到告密 李建成为何没有重视和防备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对太子李建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玄武门之变前夕,李建成得到一女子告密,但为何却不重视防备?玄武门之变前,李建成确实从李渊后宫的张婕妤那里得到了一些消息,但这个消息只是李世民的动向、而不是行动计划。这对李建成看来并没什么威胁性,他自以为占尽优势、坚持听从命令入宫

  • 雍正皇帝在位时间多少年 雍正到底有多少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清代雍正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代皇帝雍正在位时间有多长?他有何功勋呢?雍正是大清入主中原以后的第三任皇帝,排在康熙之后,乾隆之前。雍正在位十三年,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客观说雍正做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大清的康乾盛世做出了自己巨大的贡献。老四胤禛是九子

  • 清朝闭关锁国是因为雍正吗 如果换做其他人又会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对清代雍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雍正是清代闭关锁国的根源?如果当初继承人换成他,结局或许不同。中国拥有将近五千年的悠长历史,而其中的核心就是封建王朝,我们经历过无数朝代的变迁更替,而离我们最近的封建王朝就是清代了。虽然结束封建王朝的统治代表了新时代的进步发展,但

  • 康熙晚年发生九子夺嫡 他们安心的做王爷不好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康熙晚年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何康熙晚年会出现诸子夺位?这些皇子安稳做富贵王爷不好吗?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一生擒权臣鳌拜,平定三藩之乱,收复了台湾,抵抗沙俄,击溃准噶尔部噶尔丹等等事迹,可以说康熙作为皇帝是一路的顺风顺水,但康熙在晚

  • 在政治与文学方面,萧子良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萧子良(460年~494年5月4日),字云英,南朝齐宗室大臣,齐武帝萧赜次子,母为武穆皇后。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精通儒家,爱好佛法。初仕刘宋,辅佐邵陵王刘友,累迁会稽太守。齐高帝即位,受封闻喜县公,任职丹阳尹。齐武帝即位,册封竟陵郡王,历任南徐州刺史、南兖

  • 萧子良:齐武帝萧赜次子,曾被卷入立储之争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萧子良(460年~494年5月4日),字云英,南朝齐宗室大臣,齐武帝萧赜次子,母为武穆皇后。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精通儒家,爱好佛法。初仕刘宋,辅佐邵陵王刘友,累迁会稽太守。齐高帝即位,受封闻喜县公,任职丹阳尹。齐武帝即位,册封竟陵郡王,历任南徐州刺史、南兖

  • 康熙临死前将儿子的职务全部罢免 老四为什么还有金牌令箭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对康熙和四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康熙驾崩时本已罢免众皇子职务,为何四爷手里还持有金牌令箭?在雍正时期,康熙皇帝去世前,并未向四皇子胤礽派兵。当年,十三爷胤祥之所以能掌控丰台大营,就是因为他让张五哥把“金牌令箭”给了张五哥,然后让张五哥带着一枚令牌去见邬先生。邬

  • 萧长懋:齐武帝萧赜长子,被其子追尊为文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萧长懋(458年―493年2月26日),字云乔,小字白泽,南朝齐时期皇帝(追封),齐高帝萧道成的孙子,齐武帝萧赜长子,郁林王萧昭业、海陵王萧昭文的父亲,母为武穆皇后裴惠昭。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祖父喜爱萧长懋,字云乔,南朝南兰陵(治今常州西北)人,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