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朱元璋死后,各个皇子并没有来祭拜是为什么?

历史上朱元璋死后,各个皇子并没有来祭拜是为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473 更新时间:2024/1/18 23:42:15

明太祖朱元璋,别名朱重八,明朝开国皇帝。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历史总是会给我们留下许多的难解之谜,纵使现代的后人们再长篇大论,最终的结果不过也是在多种可能的结果之中争论不休罢了。

只不过,这也是人们好奇心的一种体现,在未知的历史中探求未解的真相,有多少原本不为人知的故事就是这样被挖掘出来的,因此人们猜测古代的历史的脚步,始终也没有停歇下来。

这篇文章所要讲述的,便也是这样的一个难解之谜——究竟为了在朱元璋死后,建文帝却不让在外镇守的藩王,例如朱棣等人回到都城,前来祭拜其父亲呢?并且又为何要匆匆的下葬呢?下面便来简单的讨论一二。

据记载,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旧的皇帝去世,便意味着新的皇帝即将登位。然而,这样的权位交接,一般来说都是不太安稳的,势必要出现一定的争斗。

朱允炆,他便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也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在朱元璋的扶持下,他顺利的当上了皇帝,其年号为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然而,在朱允炆上位之后并不久,其国家的内部便已经开始混乱了,因此他也仅仅只是当了七年的皇帝。

那么,在朱元璋死后,为何建文帝不让朱棣等人回宫祭拜呢?还匆匆的下葬呢?其原因有两点,主要还是因为怕。

首先,便是朱元璋自己的意思,他下遗诏:“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意思就是立朱允炆为下一个皇帝,并且让那些藩王们不要放下工作会来,他让朱允炆赶紧的将他安葬,不用为了尽孝而拖延太长的时间。因此,从尊重死者的遗嘱这方面看来,朱允炆确实也做得有道理。

然而,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朱允炆自己也害怕。从后面的削藩手段来看,朱允炆对于这些藩王还是相当的忌惮的,因此不让他们回来,是因为担心他们一回来就免不了会出现皇位竞争,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只能不让其回归,并早早完事,以免夜长梦多。

这一方面朱元璋早就给他想好了。在朱元璋的晚年,手下的功臣宿将皆被诛杀殆尽了,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朱允炆年纪不大,并没有太大的威望,因此朱元璋担心朱允炆会被昔日的功臣所压制,因此才不顾非议,将功臣宿将门诛杀,而北方的军事均以诸王主之。

而朱元璋的遗诏所写的,就是他害怕自己的死后其他的藩王奔丧的时候,他知道朱允炆不能服众,他担心有藩王带兵进京城奔丧,趁机夺取皇位。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朱元璋也担心外族会趁这个机会入侵。

以上便是朱允炆的做法的原因了。但是其想法确实是有些多虑了。如若是朱允炆有朱元璋的气魄的话,那肯定会召藩王入京奔丧,然后再全部抓捕监禁,以此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这样的办法并非不可能,因为当时政策是,如若藩王被诏入京的话,那么他是不能够携带兵马的。而且在他过来的沿途都会有朝廷的严密监视,而到了京城后,他也不能进城,只能在城外搭设灵棚遥拜。

所以说,即使同意藩王奔丧,他们没有兵马,即便是有什么想法也是实施不了的。而朱允炆还可以将他们这些威胁不费吹灰之力地清除。那么他又为何不这么做呢?

这就是俗话说的书生误国!当时好多大臣主张把朱棣抓起来,但当时兵部尚书齐泰和朱允文亲信黄子澄说,抓朱棣会打草惊蛇,不利于以后削藩。然而朝廷要削藩简直就是路人皆知。更何况在后来,朱棣起兵,而朱棣本有机会生擒朱棣,而却因为朱允炆嘱托不能伤及性命,因此竟然就这样让朱棣跑了,不然之后的情况会变成什么模样可还真不好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赵云入选五虎将时,关羽是什么表现?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五虎上将是指汉末三国时期,跟随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五位将军。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刘备拿下益州,接着又攻取了汉中,刘备集团势力壮大,刘备称汉中王后,对部下大肆封赏,除了对诸葛亮等人封赏之外,还对五位功勋卓著的大将进行封赏,分别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和赵云。在正史中,刘备

  • 萧憺:梁文帝萧顺之第十一子,曾治理荆楚多年深受爱戴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萧憺(478年-522年12月9日 ),字僧达。南北朝时期南梁宗室、大臣,梁文帝萧顺之第十一子,梁武帝萧衍异母弟 。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萧憺在弱冠时即任南齐的西中郎将法曹行参军,后被萧衍接至雍州。萧衍起兵南下时,萧憺与异母兄萧伟留守雍州,累授给事黄门侍郎。

  • 曹爽简介 三国时期魏国大司马曹真之子曹爽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曹爽(?-249年),字昭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宗室,大司马曹真之子。自少以宗室身份出入宫中,谨慎持重。曹叡即位后,即任他为散骑侍郎,累迁城门校尉,加散骑常侍,转任武卫将军;曹叡卧病时,拜曹爽为大将军,假节钺;齐王曹芳即位后,曹爽又被加为侍中,改封武安侯。曹爽原本谦虚谨慎,后来任

  • 朱治简介 三国时期吴国三代老将朱治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朱治(156年―224年),字君理。丹杨故鄣(今浙江安吉)人。三国时期吴国武将,东吴名将朱然之嗣父。早年随从孙坚、孙策征伐,又辅助孙权,稳定江东,功勋卓著。此后长期居住在吴郡,孙权为吴王,拜其为安国将军,配金印紫绶,徙封毗陵侯。每次进见,孙权都亲自迎接。黄武三年(224年)卒,年六十九。朱治早年曾担

  • 黄盖简介 赤壁一战中火烧连环船的老将黄盖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权即位,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山越的一线,前后九县,所在悉平,迁丹杨都尉。黄盖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时,黄盖前往曹营

  • 天吴简介 中国上古时期创世神之一的水神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天吴”人面虎身,《山海经》曰:天吴,八首八面,虎身,八足八尾,系青黄色,吐云雾,司水。说的就是这天吴是古代的一个水神,前面都是对他模样的一个形容,是一个怪物一样的神仙。《海外东经》记载说:“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大荒东经》中也有近似的记载。据书中描绘,这是一个有八个头、八只腿

  • 上古帝王祝融简介: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火神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祝融,本名重黎,中国上古神话人物,号赤帝,后人尊为火神。有人说祝融是古时三皇五帝三皇之一。据山海经记载,祝融的居所是南方的尽头,是他传下火种,教人类使用火的方法。另一说祝融为颛顼帝孙重黎,高辛氏火正之官,黄帝赐他姓“祝融氏”。祝融八姓:祝融的后裔分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史

  • 吕蒙简介 将关羽干掉的江南著名谋士吕蒙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吕蒙(178-219,一说180-220),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并于濡须数御曹军,屡献奇计,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于合淝战奋勇抵抗魏军追袭,以

  • 李雄简介 十六国时期成汉开国皇帝李雄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李雄(274年―334年),字仲俊,李特第三子,母罗氏,十六国时期成汉开国皇帝,306年―334年在位。李特在四川起兵时,被封为前将军。303年李特丧身沙场,秦文王李流收拾残兵败将,接管其部,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益州牧。李雄带兵打败晋建平太守孙阜,大获全胜,声势复振。李流病死后,将军权交给侄子李雄。

  • 石勒简介 世界历史上的唯一的奴隶皇帝石勒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后赵明帝石勒(274-333.8.17),字世龙,初名勹背,小字匐勒,部落小率石周曷朱之子,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羯人。后赵建立者,也是世界历史上的唯一一个奴隶皇帝。石勒发轫于第一次反东海王起义时,追随牧帅汲桑投靠公师籓。石勒这个姓名是汲桑替他取的。后投靠汉赵刘渊。石勒在汉人张宾辅助之下以襄国为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