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诸葛亮实力如何 和小说中的差距有多大

历史上的诸葛亮实力如何 和小说中的差距有多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515 更新时间:2024/1/17 5:16:08

对蜀汉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能力到底有多强?

历史上的诸葛亮到底有多强,从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之中,在罗贯中的笔下,诸葛亮犹如神一般的存在,能未卜先知,能设空城计退司马懿,能草船借箭,能作法借东风而败曹操。更为离谱的是能以三寸不烂之舌之舌将王朗骂死,这比张飞也有一拼呐,如鲁迅先生所说:“孔明之智近乎妖”,在罗贯中笔下,诸葛亮属实是被夸大了,但其历史上能力有多强,使我们看三国演义,想起孔明先生,而他的种种神迹,我们也觉得并不为过,而诸如空城计此类张冠李戴的事件,也觉得无丝毫不妥,但稍微考证些历史,便了解这是小说的基本操作罢了。

诸葛亮初出茅庐时

以一个事实的眼光,不吹不黑,才能理性的看到历史上的诸葛亮,这位能给我们后世带来诸多发的人物,从公元234年的陨落五丈原,到如今21世纪,我们仍然读他的文章,心念他的忠心不二,为蜀国北伐光复汉室的死而后已的惋惜。诸葛亮在隆中之时,我们常听说他自比管仲乐毅,可知他的理想抱负很高,而在后来的从政之中,也渐渐的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最终虽然没有北伐成功,却也使蜀汉能够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这是很伟大的成就了,古来能人将相,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诸葛亮为何在隆中躬耕,而后选了刘备,在三国志中有记载,当时刘备屯兵新野,当时的刘备是很没有势力的,曹操已经一统了北方,而孙权也占据了江东,刘备却还寄人篱下,没有一个独立的地盘。诸葛亮能出山,还多亏了其好友的举荐,比如徐庶和司马微等当时的名士都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然后刘备便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三顾茅庐有些失真,但诸葛亮亲自在其《出师表》中说:“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在古代能人盼贤君,贤君思良士的思想下,很让人欣喜,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如此出名的原因,其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诸葛亮

诸葛亮开始展示才华

诸葛亮一开始时也并不受器重,但能力就是摆在那里的,从徐庶的举荐,到后来工作上渐渐得心应手,从隆中对之中,便可知诸葛亮的文韬武略,是十分厉害的,能分析形式而知大局,如果是当下,那就是战略家了,是经天纬地之才。他说自己是相才,那都是没有任何疑问的,看诸葛亮后续的事迹,渐渐的了解其能力强大之处。诸葛亮在出山第二年,也就是建安十三年就即去说服孙权一同抗曹,在历史上看,赤壁之战上诸葛亮的功劳是不大的,最主要的贡献还是周瑜,当然,此时诸葛亮能出使东吴,也让自己离偶像管仲乐毅更近了,毕竟游说他国,合纵连横之术,在士人眼中,是能够实现伟大抱负的,而诸葛亮恰恰满怀抱负。在赤壁之后一年,诸葛亮就做到了刘备的军事以及中郎将,此时他是29岁,离出道的公元207年仅仅两年的时间,可以说诸葛亮凭借个人才华,在事业上打拼的很快。在这之后几年,各大军阀混战,所以诸葛亮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成就,持续到公元214年,刘备在疯狂的打江山之下,诸葛亮才有了与刘备接应,一同会师成都,这一段时间,可以说是诸葛亮在韬光养晦的时段,能力上自不用多说,刘皇叔在疯狂的打天下,而后勤则交由诸葛亮负责,古代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攻城略地的事,给武将们去做绰绰有余了,毕竟刘关张都是很厉害的,也没有三国中所说的刘备只会哭,这一点和唐僧有些像,倒应该说是唐僧像罗贯中笔下的刘备。

诸葛亮整顿巴蜀

在刘备有了巴蜀之后,也就是公元215年了,诸葛亮在内政管理上,有了更大的空间,而巴蜀也终将因此而变化。整顿巴蜀的内政,作为刘备的坚实后盾,这就是诸葛亮在巴蜀发挥了最大的才干,一直到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之后,诸葛亮此时不得不扛起蜀国大旗,在此之前没有多少笔墨,可以印证历史上的刘皇叔是真的深得民心的。而诸葛亮选择了刘备,并为之赴汤蹈火,从知遇之恩上来说,就很受人敬仰,况且古代士人有句名言,士为知己者死,这刘备对诸葛亮的知遇之恩,诸葛亮用一生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报答,是不为过的。诸葛亮和刘备志向也是相同,都是兴复汉室,且从历来史料记载,那种爱明如子的贤君与贤臣,在此时同在一处,君臣一心,蜀汉也在迅速的变强,从刘备的东奔西走,居无定所,到后来公元221年刘备登基,三国鼎立的局面彻底形成,诸葛亮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的不可磨灭的,可以说,没有诸葛亮,就没有蜀汉能与北方曹操和南方孙权抗衡的能力。

▲刘备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在管理上,诸葛亮算是十分拔尖的,如果有各项用十分来形容,无疑诸葛亮管理上就是十分,那么,在军事才能上呢?有很多人会因为诸葛亮的六出祁山而抹黑诸葛亮没有军事才干,为何六出祁山而无功而反,更有人直接说,这指定是没有才干的,从一个方向进攻6次,敌人早有防备,怎么会好打呢?而正史之中,诸葛亮北伐只有五次,而其中也仅有两次出祁山。诸葛亮在北伐战争之中,收获不多,第一次北伐因为马谡的失误导致了溃败,这一次已经是大动干戈却无所成效,这是后人十分惋惜的,也注定了诸葛亮在军事上无法获得满分的原因之一,诸葛亮准备最充足的一次北伐,就这样以挥泪斩马谡而收场,但其赤胆忠心,却如明灯一般,照亮了整个华夏之后的几千年。诸葛亮始终带着刘备的理想而出发,虽然屡次失败,最后也过劳死于途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能力很强,却也因为时代的局限性而无所发挥,蜀汉发展的太快,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让诸葛亮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无论是人才储备上还是从时势上。在刘备被火烧连营之后,就大致可以得知蜀汉的上限了,毕竟在劳民伤财之后,想要恢复一国之力属实艰难,可从更之前的历史,公元前262年的长平之战即可了解,这何等残酷的现实摆在诸葛亮的眼下。

而诸葛亮一流的管理才能,让蜀汉变成了国富兵强的国家,一改过去薄弱的姿态。诸葛亮为了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重视新修水利,专门派人维护都江堰,并设置堰管,在军事上有推行屯田制度,以使军粮的充足补给。这位之后的五次北伐打下了坚实基础,而数次的无功而返,也让他明白了,将屯田制移到前线地方,保证长久的战斗十分必要,而不会因为粮草殆尽而退。在军事上诸葛亮发明了诸葛连弩,可一次发数支矢,在当时战争之中,蜀国大军规模不大却总能击败数倍于自己的敌人,诸葛连弩可谓是功不可没。而在运输上又发明了木牛流马,这在现在就是俗称的独轮车,而在上世纪60-70年代我们国家还多地使用。也许很多人会说诸葛亮军事上就是不行,没有司马懿厉害,从正史上便可知,司马懿在与诸葛亮对峙时,那是不敢与诸葛亮交战的,连受到赠衣如此羞辱的事,司马懿都不敢出战,谋略上说的通,实际上是战不过而拒守其中,当时双方的兵力对比还是很悬殊的,司马懿完全占据人数上的优势,而其还是守城的一方。

▲诸葛亮

司马懿评价诸葛亮志向远大却不会把握时机,喜欢谋划却少做出决断等等,其中按照常理,为一方统帅,怎么可以长他人志气而灭自己威风,这话对于身边士卒来说是相当鼓舞人心的。蜀国大军在诸葛亮的带领之下有勇有谋,战的很有章法,也不因为一时的失利而痛失全局,在诸葛亮死后,还有蜀地的人举着诸葛亮儿子的名号来反对晋朝的统治,每每过节老百姓自行悼念诸葛亮,诸葛亮的能力可见有多强。诸葛亮发兵而百姓不怨恨,且积极支持诸葛亮的北伐事业,为兴复汉室而努力,他的这份心和蜀国人是捆绑在一起的,有理想才能不断进步,这是诸葛亮以及蜀国的不懈追求。在诸葛亮领军的整个生涯,我们不见其杀一兵一卒,史料亦无任何记载,而其他军阀的暴虐无道,和诸葛亮带领下的蜀汉形成了鲜明的对吧,这也是为后世所崇拜的。为何古代贤君贤臣都渴望诸葛亮的际遇,那种站在帝王角度下忠心耿耿的贤臣,就是他们最想要的,而站在贤臣的角度,都是渴望明主能欣赏自己,自我为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是义无反顾的。

诸葛亮的能力很强大

诸葛亮的能力很强,以我一人微薄学识并不能充分证明,那么,从历史上各位仁人志士,乃至帝王将相的口中,我们来了解诸葛亮的能力。刘备说得诸葛亮有如如鱼得水,司马懿的孙子,也就是西晋皇帝司马炎追封诸葛亮为武兴王,苏轼评价诸葛亮指挥大军神出鬼没,进攻不能抵挡,撤退不能追击,最后,说诸葛亮是真正的卧龙,而乾隆皇帝说,诸葛孔明是夏商周以来一流的人物。从历史上的各大人物评价,可知诸葛亮的能力与品格。哪个君王不想要诸葛亮这样的部下,忠心不二,仅心尽力的为国为民。

在刘备托孤诸葛亮之时,说了如果刘表不才,完全可取得代之,但诸葛亮并没有那么做,诸葛亮的能力才干,并不是需要站在拿一个君王地位上去才能有所体现。在诸葛亮心中,充满的是知遇之恩,匡扶汉室是他所追寻的理想,在那个君王位置之上,更多了压力而不会带来多大的成果,好那一时的风光无二,却背后皆是祸端。况且刘备对于刘禅都是说其对待诸葛亮要如对待父亲一般,全国的大小事宜,都是诸葛亮全权负责,这权利之大,已经足够。诸葛亮的才能优秀,而刘备对其信任说是史上最好的君臣关系都不为过,这样两个怀着同样梦想,而同样实现理想抱负的两个人,美名永久流传于历史之中,是为一段佳话,也是后人极力崇拜的准则。

▲诸葛亮发明

诸葛亮的能力有多大,从让巴蜀变成了可对抗曹魏的存在,在多次战败之后仍然屹立不倒,过敏富足,是诸葛亮的管理才干,军事才干,其军事才干虽然没有达到满分,却也是99分的存在。更有多项政策,多种发明的,诸葛亮死后五年,蜀国仍然国泰民安,在其治下百姓无所怨言,赏罚分明。在大体上我们看到了诸葛亮为蜀国的强大尽心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后过劳死于征战途中,为了理想而不断的去最求,是实打实的行动派。诸葛孔明的才干,非三个臭皮匠就能顶的,经天纬地之才就应该管理千万亿万人民,而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其实际上也达成了自己的理想。管仲联合多国也没能踏入秦国,而乐毅最后也没有灭掉齐国,而诸葛亮北伐多次以失败告终,这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时代的局限性如枷锁,让纵使天才也没有余力使出,诸葛亮很强,值得我们为其惋惜,汲取其理想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元诲:孝武帝元修兄长,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元诲(505年~531年1月6日),字孝规,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南北朝时期北魏宗室大臣,孝文帝元宏孙子,广平武穆王元怀之子,孝武帝元修兄长。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起家员外散骑侍郎,历任城门校尉、通直散骑常侍、太常少卿、武卫将军。出征南方,颇有战功,迁散骑常侍

  • 元怿:孝文帝元宏第四子,在宣光政变中遭到杀害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元怿(487年~520年8月2日 ),字宣仁 ,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魏宗室大臣,孝文帝元宏第四子,母为罗夫人,宣武帝元恪异母弟。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机敏聪慧,容貌秀美,博览群书。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册封清河王。宣武帝元恪即位,授侍中、尚书仆射、司州

  • 公子扶苏结局如此悲剧 扶苏为什么会失去王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公子扶苏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子扶苏为何会与王位失之交臂,最终落得个悲惨结局?毫无疑问,作为秦始皇的长子,公子扶苏是一个具有悲剧性的人物,引起了后世的评述颇多。当然,历史是一个可以被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同的人会凭各自的喜好为小姑娘画上不同的妆容,其

  • 秦始皇和扶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秦始皇对这个儿子很喜欢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对秦始皇和扶苏关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始皇与扶苏表面是父子,实际是政敌,难怪是胡亥当上了二世皇帝。在秦始皇传位之上,有一个比较传统的说法,在秦始皇去世后,宦官赵高和李斯在密谋改了传位诏书。按照秦始皇的意思,他原本想让长子扶苏成为下任帝王,但是赵高和李斯害怕自

  • 扶苏作为秦始皇的长子 秦始皇为何将人发配到边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扶苏为什么会被秦始皇发配到边疆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秦朝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仅仅历经二世即亡,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很多。期中许多人觉得秦二世胡亥重用赵高,杀害忠臣,搞的天下百姓怨声载道,将积累已久的民怨爆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秦始皇明明有

  • 元明月:孝文帝元宏的孙女,她是被谁杀害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平原公主元明月(508年~534年),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魏时期公主,孝文帝元宏的孙女,京兆王元愉与杨婉瀴(杨奥妃)的遗腹女,西魏开国皇帝元宝炬妹妹,孝武帝元修情妇。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永平元年(508年)八月十五日,元愉在冀州起兵谋反,在信都的南郊筑坛

  • 同样身为汉文帝的女儿 两人待遇为何截然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对汉文帝女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同样是汉文帝的女儿,绛邑公主为何处处不如馆陶公主?汉文帝一生比较节制自己欲望,不仅主张薄葬,对金珠玉器华衣美服这些都少有兴趣,连后宫妃嫔都不多,除了皇后窦氏之外,见诸于史书记载的也就慎夫人、尹姬,不像他孙子汉武帝,光红颜故事主角

  • 元恂:孝文帝元宏嫡长子,他为何被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元恂(482年~497年),原名拓跋恂,本字元道,后改宣道,鲜卑族。北魏宗室成员,孝文帝元宏嫡长子,宣武帝元恪异母兄,母为孝文贞皇后林氏。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元恂生于太和六年(482年)。太和七年(483年),生母林氏按北魏惯例(子贵母死)赐死,得到曾祖母

  • 秦始皇如果传位给扶苏 秦朝又会面临什么局面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对秦始皇和扶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秦始皇传位给扶苏,秦朝又是怎样的局面?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在中国的历史上非常的有特色。即便是他给自己定的名号,都特别的有霸气侧漏的感觉。“皇帝”是什么意思呢?《史记》当中这样提起:“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

  • 张居正死后,他的妻儿子女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张居正死后,他的妻儿子女什么结局?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大明首辅张居正是史上有名的宰相,他主导的变法,使得濒临绝境的大明朝重焕光彩,给大明朝再续命七十余年。张居正当政之时,万历皇帝称他为相父,君臣关系如鱼得水。可是张居正死后没几天,万历皇帝突然下令查抄张居正一家,夺生前所赐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