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杨素明明有篡位的能力 他为什么还要帮助杨广上位

杨素明明有篡位的能力 他为什么还要帮助杨广上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496 更新时间:2024/2/3 23:49:03

还不了解:杨素和杨广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杨素有能力谋朝篡位,为何还要帮杨广称帝?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汉王朝结束后,三国鼎立,群雄逐鹿中原,紧接着长达三百六十余年的魏晋南北朝。中原大地走上了最为分裂激荡的年代,结束乱世的正是隋朝,隋朝上承南北朝,下唐代。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大分裂,再一次实现中原大地政权的一统,为唐代奠定根本,隋之于唐就如秦之于汉一般,做着承接钮扣的作用,是后续王朝强盛的基础。

在历史上,隋朝和秦朝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一样自乱世而出,结束了百年的战火和乱局,一统了中原大地,隋的建立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原大地上长达近三百多年的乱世;一样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初创三省六部制、正式推行科举制度;一样留下了伟世的工程,兴建隋唐大运河,改善驰道;也一样的短暂,隋朝仅仅只存在了三十七年。

处在历史巨变的隋朝,可从来不会缺一等一的风流人物,其中有一位风流人物便是有能力称帝却扶杨广上位的权臣——杨素。

▲杨素

要说杨素此人,他是大隋朝的顶级权臣。杨素本人文武双全,功勋卓著,他本人的风流韵事也是不断——破镜重圆、成人之美、红拂夜奔三个故事都是出自杨素。杨素一生历经西魏、北周、隋三朝,杨家也是三朝重臣。他一生征战无数,无论是仕北周时灭齐,还是后在隋朝时灭陈,他都立下过汗马功劳。在隋朝建立后,还多次为朝廷平定叛乱和外部入侵。杨素当时在隋朝的地位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再加上他手握兵权,可以说是大隋朝廷第一人了。为什么杨素不选择更进一步夺权,反而要帮杨广称帝?

战功彪炳,戎马一生

杨素出生于南北朝末年一个权贵家族中,先辈世代为官,也算是煊赫士族。出身在这样的家庭,也注定了杨素的与众不同,他从小酷爱学习,涉猎多个方面,不仅兵法武功不错,而且喜爱文学,擅长书法。史书称其有“美须髯,有英杰之表”。在隋灭陈途中,因长相俊美、姿容不凡,被当地的老百姓当做了江神传颂。

于文学方面,杨素既写得一手好字,又写得一手好诗。其中他的《出塞二首》对后世的边塞诗产生极大的影响。

于武功社稷,杨素一生功勋卓著,可以说隋朝的一统有太半功劳是属于他的,说他是隋朝的奠基人一点也不为过。在英雄辈出的隋朝初期,杨素被称为隋朝四大名将之首,足以见其功勋卓著和在军中的威望之高。他先后为北周灭齐,后为隋朝灭陈。隋朝建立后,他更以六十岁高领远征突厥,将突厥打得数年再无来犯。

在当时的战场中,上到王公贵戚,下到平民百姓都有两项根深蒂固的认识:一是南船北马,说的是北方人擅长陆战,南方人擅长水战。因此南北交战时,如遇水上作战,南方大军往往难以战胜。二是游牧骑兵战无不胜。在当时的天下乱局中,有不少政权是由北方的游牧民族建立的,他们的骑兵几乎攻无不克,既来势汹汹,又兵贵神速。而杨素就如同战神一般打破了人们这两个传统认识。

南北交战,难免要在长江处交战,南方人大都生活在水边,守着长线天险,令多少名将折戟沉沙。南北朝时就有淝水大战一役,苻坚亲率领百万大军南下,打算一举灭晋,没想到不仅大败,还留下了草木皆兵的笑话。结束十六国乱世局面的拓拔涛也输给了长江天险,饮马长江后带兵撤退。这就坐实了北方人擅长陆地作战,南方人擅长水战的概念。

当时,杨素奉隋文帝诏,统帅大军南下灭陈。平陈战争时,两军在狼尾滩相遇。陈朝士兵自认擅长水战,对杨素没有多加提防。杨素便以水陆并进的方式来了一次夜间奇袭,他将大军一分为三,东西两路则趁夜色突袭陈军大营。就这样,在杨素出其不意的指挥下,陈军在睡梦中就成了隋军的俘虏。杨素的大军便一路沿江顺流而东、势如破竹的将陈朝灭亡。

▲突厥骑兵

而后开皇十八年,突厥人侵犯隋朝边境,隋文帝派杨素出战。此战之后突厥人多年不敢来犯。原本军中盛行游牧骑兵战无不胜的说法,其实在古代,游牧民族的大军常以骑兵为主,擅长突击作战,反观中原大军多以步兵为主,擅长方针战。突厥人逐水草而生,几乎都在马背上长大,突厥骑兵自然在兵种上占据了先天优势。

此战中,杨素一改中原步兵集结方阵的传统,选择了以骑兵方阵出现在突厥人面前。当杨素的大军全部以骑兵方阵出现在突厥面前,达头可汗和他的属下以为杨素的大军是送到嘴边的肥羊,没想到两军交战的结果让达头可汗大吃一惊。杨素一向御下有方,他训练出来的大军各个有以一挡百的气魄和精神,他的铁血骑兵打得突厥十万骑兵仓皇逃窜。

杨素在军中取得巨大成就后,没有止步于军中,开始进一步巩固自己在大隋朝的势力。杨素凭借着自己高超的政治手段和权谋手段,一面在朝臣中笼络人心,渐成一党。另一方面,他拉拢隋文帝的挚爱,独孤皇后。独孤皇后跟随隋文帝打天下,深受隋文帝的爱重。拉拢了独孤皇后,几乎就是左右了后宫的动向。杨素在博取独孤皇后好感后,又取得了杨广的信任。

在位极人臣之后,杨素轻松地洞悉了大隋朝廷上各个关键人物的欲望,掌握欲望后对其加以利用,以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在本朝作威作福的同时提前投资下一任皇帝。

晚年的隋文帝也陷入了帝王之争的暗流之中,随着他年龄的增大,逐渐变得爱猜忌旁人。在奸佞们的运作下,当时的在位二十年的东宫太子杨勇被废,城府极深的杨广成了储君。次年,德高望重的左相高颎被罢,杨素接替了他的位置。此时,虽然隋文帝又一度削了杨素的权,但这已经无法阻挡杨素。这个时候的杨素已经五十七岁了,狡猾老辣且胆大妄为。

四年后,隋炀帝杨广的登基,助他夺位登基的杨素也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最后杨素以六十二岁的年纪走完了他的传奇一生,有说是病死,也有传言说君王枕侧不容杨素这样的权臣,杨素便被毒死了。不论如何,他生前受宠,死后也极尽哀荣。

杨玄感惨败

而且十分戏剧化的是,虽然杨素本人并未夺权上位,但是他的儿子在他过时候,对至尊王座发起了冲击。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烽火不断,杨素之子杨玄感和他的兄弟们一通起兵造反。

君王枕侧,他人酣睡

其实比起他的子孙后代,当时还在位的杨素夺权可谓是易如反掌。

首先,当时的朝廷中权臣夺位的事情屡见不鲜。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大多数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北朝的朝廷和社会舆论并没有受到太多汉族传统文化的制约和约束。即使是北魏孝文帝实行了汉化改革,但孝文帝在位时间不长,他的举措对于少数民族汉化起到的作用有限。

这就导致了权臣夺位的事情在北朝层出不穷,例如北魏时期的权臣高欢宇文泰分别拥立自己支持的傀儡皇帝,将北魏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两人的子孙更是直接废掉了东西魏的傀儡皇帝,分别建立了北周和北齐。后来更有接连谋杀三位皇帝的权臣宇文护出现。就连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自己的皇位都是靠着夺权上位而来的,杨坚本是都是北周朝廷的重臣,他本就是靠着外戚的身份得以夺权。

所以,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权臣夺权算不上罕见的事情,杨素本身也是夺权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有这些人、这些事做榜样,当时只手遮天的杨素若想称帝,可以说没有什么社会舆论压力。

▲隋文帝

其次,杨素本人文武双全,军功优秀,在朝野上下威信极重。杨素本就是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全才。在战场上,杨素平陈、平叛、击退突厥。在朝廷内,杨素更是手段狠辣,甚至敢于围宫。隋文帝病重时,杨广和杨素曾私下商计隋文帝后事,这件事被隋文帝得知,加上深受文帝宠爱的陈贵人吹枕头风,杨广的储君之位在隋文帝许与不许之间。当储君之位有百变之时,杨素当机立断,带兵围住了皇帝所在的寝宫,不许任何人出入、接触隋文帝,直至文帝驾崩、杨广顺利登基。

而且,杨素当时朝中自成一党,他在朝堂上靠着血缘关系和旧部建立起了极其紧密的政治势力。他的各类亲朋好友、部下都受其照顾,即使没有才华,也可以得到升迁重用。其中,杨素的弟弟位列尚书,其余近亲都身居要职,几个儿子虽无战功却位列柱国、刺史。朝中大臣无不以杨素马首是瞻。

为何杨素不更进一步?

其实不夸张的说,杨素当时虽未称帝,但是从权利、势力等方面来说,杨素几乎已经有了帝王之实。而为什么杨素没有更进一步直接夺权上位,做个真真正正的九五之尊呢?

首先,杨广登基的时候,杨素已经六十多岁了,历经三朝的他也许有夺位之心,但已经没有夺位的时间了。夺权上位除了靠自身实力外,还需要恰到好处的时机。这恰到好处的时机才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司马懿熬死曹睿和曹真,司马家才得以坐大,武则天等高宗驾崩后才有机会废子登基。最好的捕猎者都是极有耐心等待时机的,等到会对自己夺权造成实际威胁的人都不能在威胁自己时,才是夺权上位的最佳时机。

而纵观杨素的一生,他没能等来这样的机会。西魏时期,他尚且初出茅庐。北周时期,他还只是狼群中的幼崽,尚没有能力对至尊之位发起冲击。隋朝建立后,他逐渐掌握了权利。好不容易等到隋文帝病逝、自己也有足够实力的时候,他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隋炀帝登基第二年,尚未羽翼丰满的时候,杨素便匆匆病逝。

▲杨广

其次,杨广对杨素颇有提防。面对能够扶持自己上位的杨素,杨广对其一直猜忌、提防。传说杨素病后,杨广多次延请名医治疗,并悉心赐药,名为治病实则是下毒。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杨素在位时,并不得人心。杨素虽然在朝野中素有威望,但那靠的是他的战功和以他为首的党羽。杨素在民间的名声并不好,杨素在位时苛刻百姓。他曾监督营造仁寿宫,大兴土木,移山填谷,而且役使工人时严苛而急迫,导致工人大量死亡。杨素素性贪财,鱼肉百姓,喜欢在各地置办大量产业。在长安和洛阳,杨素的住宅都穷极奢华,堪比宫廷,而且时不时就推倒重建,营造与修缮就没停过。要了解大隋朝的时候,久经战乱的天下百废待兴,百姓急需休养生息,苛捐杂税只会激起民愤民怨。

在古代若想夺权上位,除了能力、实力外,最重要的就是天下归心。杨素从一开始就失去了夺权上位的核心因素,所以即便杨素位极人臣,在朝堂上只手遮天的同时还有着符合夺位的环境,他也始终没能更近一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元悌:广平武穆王元怀第二子,在河阴之变中遇害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元悌(503年~528年),字孝睦,河南洛阳人。北魏宗室大臣,北魏孝文帝元宏之孙,广平武穆王元怀之子,北魏孝武帝元修之兄。 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年十四,袭封广平王爵,除散骑常侍、平南将军,迁安南将军、河南尹。再迁中军将军、大鸿胪卿,官至中护军。建义元年(5

  • 历史上的诸葛亮实力如何 和小说中的差距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对蜀汉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能力到底有多强?历史上的诸葛亮到底有多强,从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之中,在罗贯中的笔下,诸葛亮犹如神一般的存在,能未卜先知,能设空城计退司马懿,能草船借箭,能作法借东风而败曹操。更为离谱的是能以三寸不烂之舌之舌

  • 元诲:孝武帝元修兄长,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元诲(505年~531年1月6日),字孝规,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南北朝时期北魏宗室大臣,孝文帝元宏孙子,广平武穆王元怀之子,孝武帝元修兄长。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起家员外散骑侍郎,历任城门校尉、通直散骑常侍、太常少卿、武卫将军。出征南方,颇有战功,迁散骑常侍

  • 元怿:孝文帝元宏第四子,在宣光政变中遭到杀害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元怿(487年~520年8月2日 ),字宣仁 ,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魏宗室大臣,孝文帝元宏第四子,母为罗夫人,宣武帝元恪异母弟。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机敏聪慧,容貌秀美,博览群书。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册封清河王。宣武帝元恪即位,授侍中、尚书仆射、司州

  • 公子扶苏结局如此悲剧 扶苏为什么会失去王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公子扶苏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子扶苏为何会与王位失之交臂,最终落得个悲惨结局?毫无疑问,作为秦始皇的长子,公子扶苏是一个具有悲剧性的人物,引起了后世的评述颇多。当然,历史是一个可以被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同的人会凭各自的喜好为小姑娘画上不同的妆容,其

  • 秦始皇和扶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秦始皇对这个儿子很喜欢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对秦始皇和扶苏关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始皇与扶苏表面是父子,实际是政敌,难怪是胡亥当上了二世皇帝。在秦始皇传位之上,有一个比较传统的说法,在秦始皇去世后,宦官赵高和李斯在密谋改了传位诏书。按照秦始皇的意思,他原本想让长子扶苏成为下任帝王,但是赵高和李斯害怕自

  • 扶苏作为秦始皇的长子 秦始皇为何将人发配到边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扶苏为什么会被秦始皇发配到边疆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秦朝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仅仅历经二世即亡,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很多。期中许多人觉得秦二世胡亥重用赵高,杀害忠臣,搞的天下百姓怨声载道,将积累已久的民怨爆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秦始皇明明有

  • 元明月:孝文帝元宏的孙女,她是被谁杀害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平原公主元明月(508年~534年),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魏时期公主,孝文帝元宏的孙女,京兆王元愉与杨婉瀴(杨奥妃)的遗腹女,西魏开国皇帝元宝炬妹妹,孝武帝元修情妇。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永平元年(508年)八月十五日,元愉在冀州起兵谋反,在信都的南郊筑坛

  • 同样身为汉文帝的女儿 两人待遇为何截然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对汉文帝女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同样是汉文帝的女儿,绛邑公主为何处处不如馆陶公主?汉文帝一生比较节制自己欲望,不仅主张薄葬,对金珠玉器华衣美服这些都少有兴趣,连后宫妃嫔都不多,除了皇后窦氏之外,见诸于史书记载的也就慎夫人、尹姬,不像他孙子汉武帝,光红颜故事主角

  • 元恂:孝文帝元宏嫡长子,他为何被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元恂(482年~497年),原名拓跋恂,本字元道,后改宣道,鲜卑族。北魏宗室成员,孝文帝元宏嫡长子,宣武帝元恪异母兄,母为孝文贞皇后林氏。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元恂生于太和六年(482年)。太和七年(483年),生母林氏按北魏惯例(子贵母死)赐死,得到曾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