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广家族身受皇帝重视,结局却不尽人意,原因是什么?

李广家族身受皇帝重视,结局却不尽人意,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2690 更新时间:2024/1/17 1:17:08

李陵(前134—前74年),字少卿,西汉名将、文学家,飞将军李广长孙。你真的了解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因为李广的名气,年纪轻轻就被皇上封赏了。可见皇帝对李广家族是非常重视的。

至于为什么他们的下场都那么惨,是因为他们的运气都不怎么好,而且脑袋也不太明白。每次皇上和权臣重用谁的时候,他们就和那个人有过节,而且还不会隐忍,所以下场就都很惨。

李广杀了许多匈奴,但是几次与匈奴厮杀都没有获得封赏。

其一,有次李广打了胜仗,可是他没有站明白队伍,接下了梁王授予的将印,这要是别人就应该被皇帝杀了,可是皇帝没有杀他,还原谅了他,可见皇帝对他多么的喜爱。

其二,匈奴的人数众多,而几次李广这边人都没有对方多,就算是激战几天,战胜了匈奴,自己也损失惨重。但是朝廷不看你杀了多少人,而是看你自己损失了多少,并且杀敌多少。

所以每次李广的战绩都与他的损失相抵消了,就没有都封赏他。甚至有次还要杀他,但是好在没有杀他,只是贬为庶民。

这样奋勇杀敌却没有功绩,同样和他杀匈奴的很多将领都封赏称为诸侯了,而自己却一无所有。

于是他向一个名叫王朔的巫师询问缘由。王朔问到,以前是否做过令自己后悔的事情。李广回忆说,在陇西担任太守期间,自己曾不守信用杀了已经投降的八百多羌人。王朔说,这些人虽然有罪但是罪不至死,这应该就是导致李广不被封侯的原因。李广一生都充斥着驱散不去的厄运。(古代杀人太多的身上会有戾气,导致运气不好,最后惨死,比如白起。)

但是就算是这样,也不能耽误汉武帝封赏他,在他几次立功的时候,汉武帝都狠狠的封赏了他。

有次卫青有意让公孙敖立功,将其调走,因为卫青这样的调令,李广感到很气愤就自己出走了,结果在路上迷了路,在交战中李广没有及时支援卫青,导致没有捕获单于,事后卫青把没有捕获单于的罪责归咎与李广,李广感觉被文官所欺辱就自刎了。

他的儿子李敢也很被皇帝重用,只是他血气方刚不会忍耐,听说自己父亲死了,他就认为是卫青干的,正巧这个时候卫青正受皇帝青睐,他把卫青打了一顿后,霍去病把他射死了,而皇帝也没有帮李敢主持公道,反而还包庇霍去病,称李敢是打猎时被鹿撞死的。

按我说,李敢虽然在杀匈奴的时候很厉害,但是不会隐忍,在皇帝宠信卫青的时候打了卫青,关键是你还没有打死,这留下了后患,导致最后自己被杀死。

李陵在年轻的时候,因为祖父是李广,所以汉武帝命他看管建章宫,后来率领一千五百人的军队,驻扎在酒泉和张掖,防范匈奴入侵。

后来在战场上也奋力杀敌。李陵年轻的时候血气方刚,虽然杀了很多匈奴,不过他并没有谋略,而且他的运气也特别不好。

先是辅佐李陵的路博德,不愿辅佐李陵这个小辈,导致了李陵没有援军。

后是李陵抓到一个匈奴,从匈奴口中得知,匈奴无法打败李陵军,开始滋生厌战情绪,开始考虑撤退,听到这里李陵军士气大增,认为就快要打败匈奴了。

可是偏偏在这个时候,李陵军中有个小队长因为被上司侮辱,一气之下便投降匈奴,同时也把李陵军没有援军,而且随身携带的箭矢都快用光了的情报报告给了匈奴,匈奴听完士气大增,包围了李陵军,最后李陵投降于匈奴。

他缺少谋略,居然指挥脱离汉军的步兵,在沙漠中与匈奴的骑兵交战,后来因为没有人支援他,弹尽粮绝被匈奴包围,率军突围时韩延年战死后,他认为没有脸面去见皇帝,于是就投降于匈奴了。

汉武帝知道了李陵的战况后,十分后悔当时没有及时派出援军。

一年后他就派人去接回李陵,但是接应的公孙敖还没有与匈奴交战,就回来了。

原因是他抓到了一个匈奴,匈奴称李氏向单于(匈奴的首领)传授兵法,让汉军没有办法战胜匈奴。

公孙敖就向汉武帝报告了这件事,其实匈奴口中说的李氏并非李陵,可能是公孙敖故意陷害李陵。

汉武帝听完公孙敖的报告就把李陵的家族成员全部杀死了。

自此,李陵没有什么理由可以返回汉朝了,于是就娶了单于的女儿为妻,封号右校王。

李广的运气不够好,脑袋也不太明白,而且人也很自负,才落得最后的下场。

而李敢缺少谋略,不会隐忍,最后被霍去病杀死。

李陵年轻时因为祖先的功绩,年纪轻轻就被封赏,导致他心高气傲,没有遭遇过苦难,意志不坚定,最后兵败,投降于匈奴。也因为他的运气不好,才导致这样的下场。

《白起王翦列传》中写道,将军职位连续三代的情况下,由于祖父与父亲杀人太多的原因,其子孙必定会因祸而战败。这应该就是我们所说的天道有轮回。

总之,皇帝很重用李广家族的人,他们杀匈奴很厉害,但在朝廷与文官勾心斗角,却不及他们。而且他们的运气也很不好,才导致如此下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同样都是在荆州问题上 诸葛亮和庞统态度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对诸葛亮和庞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两人谁更加厉害,在荆州问题上,两人的态度确实完全不同,诸葛亮认为荆州必占,而庞统确实相反的,两人的水平立见高下卧龙凤雏可安天下刘备能够从一个卖草鞋的走上带头大哥的位置,除了自诩刘皇叔的身份之外,

  • 唐末长安第一美人郭淑妃,闹出的丑闻指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淑妃郭氏,生卒不详,有“长安第一美人”之称,唐懿宗李漼妃嫔之一,生一女同昌公主。郭氏自幼就入宫,开始侍奉李温,在李温还是郓王时,郭氏就是他最宠爱的妃子。大和七年(833年),李温生于光王府,初封郓王。他虽然是唐宣宗的长子,但唐宣宗十分不喜欢他,所以李温并不像其他皇子都住在宫中。当时唐宣宗在位时,年事

  • 刘备最难求的人才是诸葛亮吗 那是一个同为刘姓的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三国刘巴,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成为一段佳话。刘备三次拜访才求到诸葛亮的帮助,可想难度有多大,三国最难求的人才不是诸葛亮,刘备才得到他找了半个中国。刘备三顾茅庐的典故至今仍被人传为一段佳话,为了请诸葛亮出山,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三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最

  • 后世人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那么刘禅到底是装傻还是真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对刘禅装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禅在位时间长达40年立,后世人都会认为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蜀汉灭亡后更是有乐不思蜀一说。那么刘禅到底是真傻还是装傻?刘禅的父亲刘备虽然是皇室之胄,但出生时地位跟平民没多大区别,还得亲自编草鞋卖钱求生存。但他不甘永远平凡,奋斗多年

  • 陆贾有哪些作为?他为什么敢和刘邦叫板?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陆贾,汉初楚国人,是汉朝第一位力倡儒学思想家,也是政治家、外交家。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西汉初,金殿上,汉高祖刘邦无精打采倾听陆贾治国理政的高谈阔论。陆贾说今道古的声音忽高忽低,犹如盛夏催眠的蝉鸣,使刘邦昏昏欲睡。最后,他忍无可忍:“打住!别再跟老子讲什么《诗经》、

  • 古代皇帝寿命都不是很长寿 康熙和乾隆为何能活那么久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对康熙和乾隆长寿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皇帝平均寿命都不是很长,在古时候,医疗水平有限,可能会因为一场大病就会被夺取寿命,而康熙和乾隆为什么能活那么久?他们又是怎么做到的?皇帝皇帝是一国之君,享有最优厚的待遇,按道理,他们的寿命应当很长才是,但是在历史上却恰

  • 陈平:虽然私德有亏,但为汉朝的建立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陈平,西汉开国功臣,也担任过西汉宰相,《史记》称其为陈丞相。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黄河,浊浪滔天,一叶扁舟在惊涛骇浪中穿行。船夫死盯着船舱中衣着华丽的唯一渡客,目露凶光。渡客从船夫闪烁不定的目光里读出凶险,猜出船夫以为自己腰间必定藏有“金玉宝器”,于是故意脱光衣物,

  • 三国将领孟达他最终的结局,都是自找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提起吕布首先想到的便是他三姓家奴的事情,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对于吕布来说,杀害丁原、董卓等主公的行为,自然是饱受诟病的。在此基础上,建安三年(198年),吕布派遣将领击败刘备与夏侯惇后,曹操亲自出马征讨吕布,水淹下邳。吕布被部下叛变,于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城破被俘,最终被曹操斩

  • 甄宓失宠后写下《塘上行》,表达出妻子对丈夫浓烈的思念之情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文昭甄皇后,名不明,相传为甄宓,实际上并无确切记载,史称甄夫人,父亲是上蔡令甄逸。她是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甄夫人在三国时代是货真价实的美女,在当时有“江南有二乔,河北有甄氏”之说,甄夫人的美貌可与著名的美女大乔、小乔相比。曹植专

  • 张巡:睢阳保卫战的指挥官,成功为大唐的反攻提供时间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战争似乎都是武将们的事,文弱书生基本没有上战场的可能,最多就是作为主将的军师、参谋,在幕后出谋划策。但是历史上文官带兵出彩的例子也不少,比如西周初年的姜太公、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等,一开始数量很少,直到宋代文官将兵才基本成为常例。早在在唐代中期,就有一位书生将兵,他带领着少数的唐军死守一城,“用兵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