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历史上的开国皇帝都要杀开国功臣呢?有哪些原因?

为什么历史上的开国皇帝都要杀开国功臣呢?有哪些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57 更新时间:2023/12/10 14:50:28

对开国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每次改朝换代,都少不了开国功臣的功劳,而皇帝对开国功臣都很忌惮,或者贬斥或者诛杀开国功臣。历史上皇帝诛杀功臣的事迹屡见不鲜。

越王勾践灭吴国后,功劳最大的是文种和范蠡。范蠡看事情、看人比文种透彻,他看出勾践此人只能与他共患难,不能共享富贵,所以激流勇退,躲过了越王的诛杀,而文种被清算。虽然越王勾践不是开国皇帝,但是却是历史上记载的著名的诛杀功臣的先例。

刘邦也把帮他打天下的武将诛杀殆尽,韩信彭越英布等等。只留下对自己最忠心的和他认真没多大本事的功臣。但是他对文官倒很仁慈,因为他是参加农民起义,通过战争推翻秦朝统治的。他觉得武将手握重兵,如果谋反,可能带来王朝的覆灭。朱元璋是历史上诛杀功臣最多、牵连人数最多的皇帝,帮他打天下的功臣,无论武将还是文臣,几乎不放过。

那么,为什么历史上的开国皇帝要除去开国功臣呢?有以下原因:

一.开国功臣功高震主

比如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帮他打天下的武将都被封为异姓王。其中大将韩信攻必克,战必胜,立下不世功勋,被汉高祖封为楚王。高祖对他相当忌惮,听说韩信谋反,亲自前往处理。高祖对手握重兵的武将始终防范着,只要有人举报,必定御驾亲征讨伐。这些异姓王惶惶不可终日,生怕下一个轮到自己,有的就先发制人,真的谋反了,于是高祖必讨伐之。这些武将异姓王就好似多米诺骨牌,一个被推倒,必牵连到其他。于是开国皇帝诛杀开国功臣的战争就开始了。追根究底是这些开国功臣功高震主,必欲除之而后快。

二.巩固皇权

大凡帝王多疑心。登上皇位之后,对一切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断,都离不开对皇权的巩固。所以开国皇帝总要为防止有人夺权篡位而倍加警惕,即使打击面过大也在所不惜。比如明太祖朱元璋,最不放心的就是原先亲密无间的战友,现在的开国功臣。他们都成了手握大权的国家重臣,明太祖担心他们尾大不掉,权重倾国,所以对他们抑制、监视、打击、甚至除去。

三.为子孙铺路

除了我们认为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之外,还有就是开国皇帝害怕这些功臣威胁自己后代的统治。比如汉高祖刘邦他在建立汉朝之后,将刘盈立为太子。而刘盈性格仁弱,刘邦怕自己百年之后,刘盈不能驾驭这些强大的功臣。所以提前将它们除去,帮儿子解除后患。

朱元璋和刘邦类似,朱元璋立太子也比较早,不料太子朱标走在了朱元璋的前面。无奈,朱元璋将太子的儿子立为太子,也就是建文帝朱允文。他还是一个小孩子,朱元璋怕他继位之后,不省心的功臣对自己的孙子发难。他曾打个比喻,把功臣比做铁棒上的尖刺,他要在有生之年,帮孙子把铁棒上的尖刺除去,留给孙子一个没有威胁的统治。所以诛杀功臣毫不手软。

四.开国功臣自己作死

还有,之所以皇帝杀功臣,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的功臣居功自傲,横行不法,对皇帝没有足够的尊重,让统治者不得不先拿他开刀。比如明太祖时期的蓝玉,因功被封为凉国公,慢慢骄横起来,甚至连朱元璋的命令也不听。屡受斥责后心生异志,企图造反。朱元璋正想收拾他而没理由呢,这老兄自己作死送上门来,难怪朱元璋拿他开刀了。

但是也有开国皇帝是厚待功臣的,最典型的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宋太祖黄袍加身,兵不血刃的当上了皇帝之后,不忍心对帮助自己夺天下的兄弟们加诛,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法解除了武将兄弟们的兵权,赐给他们田地、财物让他们回乡养老,并和他们结成儿女亲家。这恐怕是对功臣最好的皇帝了,生活在宋太祖时期的功臣也是结局最好的了。

综上所述,开国功臣由于功高震主被皇帝忌惮,皇帝为了巩固皇权,不使大权旁落,对开国功臣猜忌、打压、甚至除掉。开国之功是不能改变的,所以帮君王打天下之后,要低调、要韬光养晦、要懂得激流勇退。因为你已经成功地被皇帝惦记上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袁崇焕和毛文龙都是明朝将领 两人为什么还要自相残杀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袁崇焕和毛文龙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袁崇焕给崇祯皇帝提出的“五年平辽”,结果在上任的路上就发生了宁远兵变,结果在袁崇焕铁腕处置下得以解决。袁崇焕做蓟辽督师的实际时间并不长。管辖的范围是现在的辽宁、河北一部分,山东登州、莱州一部分,还有天津。他管辖这个防区,目标是同

  • 武则天为什么能成功当上女皇帝?后世的效仿为什么都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对武则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中国历史上被承认的只有武则天一个女皇,虽然后世有效仿女皇的野心勃勃的人,但无一例外全以失败告终。武则天之所以能成功当上女皇,有以下原因:一.武则天的个人能力强,以雷霆手段排除异己武则天名武曌,公元624年正月二十三出生。公元637年

  • 郑庄公因为屡战屡胜被称为春秋三小霸之首,他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对郑庄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周平王东迁拉开了东周的序幕,诸侯混战的春秋时期开始了。周朝建国时有几百个诸侯国,到春秋时期只剩下一百多个了,比较大的有齐、晋、楚、秦、鲁、燕、郑、陈、卫、吴、越等十几个诸侯国。这些诸侯国都想当霸主,于是大国争霸成为春秋时期的主要特点

  • 高滔滔是个怎样的人?她的公正严明体现在哪些方面?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对高滔滔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高滔滔生于公元1032年,祖上是宋朝的开国功臣,母亲则是宋仁宗曹皇后的姐姐。高滔滔从小就被姨母接进宫中抚养。因宋仁宗无子,所以过继了濮安懿王赵允让的儿子赵曙为太子。高滔滔自小在宫中长大,端庄秀丽,仪态万方,曹皇后与仁宗都觉得她和赵曙

  • 王政君是如何崛起的?为了保全王氏家族,她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对王政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西汉最大的外戚家族,莫过于西汉后期的王氏家族了。背靠大树好乘凉,依靠王政君这棵“大树”,王氏外戚家族在西汉后期的几十年里飞黄腾达,风光无两。王政君也知道她是王氏家族的支柱,有她在,王氏外戚就封侯拜相,所以即使身处困境,为保家族富

  • 柴荣不死赵匡胤不反 这句说有没有道理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柴荣和赵匡胤,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周世宗柴荣,号称五代第一帝,一方面是是因为他在乱世之中,凭借义父郭威留下来的势力将后周弄得风生水起,另外一方面,是因为他在位期间的为政举措,确实深得人心。而且柴荣对朝政的掌控能力也是十分强悍的,柴荣在位期间,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

  • 清朝鳌拜为何从一代忠臣到最后身死禁所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鳌拜简历,鳌拜是清朝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人物,而且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个权臣,是一个奸臣。他和康熙帝斗法的故事是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的,但同时不得不说的是,鳌拜在军事和政治上确实有杰出的才能,在清朝初期国家的统一和安定,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鳌拜,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八年(1669),瓜尔

  • 宋太宗赵光义是通过合法途径登上王位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宋太宗赵光义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原来叫赵匡义,但是为了避兄赵匡胤的名讳,所以改成了赵光义。赵光义是赵匡胤的弟弟,为何他会登上皇位?宋太宗赵光义简介宋太宗赵光义,字廷宜。赵光义是宋宣祖和杜太后的第三个儿子,传说他出生的时候也和他哥哥赵匡胤一样,红光升腾,整个屋子乃至街坊都充满了异香。赵光义小时候特别

  • 雍正唯一活至成年的女儿——和硕怀恪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和硕怀恪公主(1695—1717),雍正帝第二女,康熙三十四年(1695)七月初六日生于藩邸。母为侧妃李氏,即雍正皇帝齐妃。怀恪公主康熙五十六年(1717)三月去世,年仅23岁。齐妃(1676年-1738年)李氏,雍正帝妃子,知府李文烨女。雍正帝为雍亲王时为侧福晋,早期很受雍正宠爱。雍正初,封妃,地

  • 唐朝哥军事将领舒翰纪功碑的历史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哥舒翰是个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他是唐朝时期有名的军事将领。哥舒翰,突骑哥舒部落人。他曾先后担任大斗军副使、右武卫员外将军等职,为唐朝作出了不少贡献。哥舒翰画像哥舒翰是突厥人,他的家庭背景较为雄厚,家庭也非常好,因此这样良好的环境下长大的哥舒翰为人非常仗义,非常重视许下的诺言,并且既善武又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