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华第一陵”周灵王的陵墓在何处?

“中华第一陵”周灵王的陵墓在何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595 更新时间:2024/1/26 8:20:55

周泄心,是周简的儿子,是东周第11代皇帝,他在位27年,生有两个二子,分别为长子姬晋和次子姬贵。相传姬泄心在位期间,周朝日益衰败,年年战争,使百姓生在水中火热之中,十分疾苦。

周泄心在位的时候,各国诸侯都把他当成局外人,他的权威连连衰退,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弭兵会盟”,这次结束争霸的会盟,各国的诸侯都没有请周泄心出面,诸侯们都是各忙各的,都不去巴结周泄心了。而周泄心却图了个清闲,不过他看到近年来,各个地方连续下雨,谷水、洛水都过了警戒线,严重的话能淹没整个皇城。所以周泄心准备动用一切力量将洪水堵在门外,他的长子姬晋觉得不妥,觉得周泄心的方案会严重的危害到百姓的财产和安全。并多次跟他周泄心提出建议,要求改变方案。就是姬晋多次的提出改变方案,让周泄心以为姬晋要谋测王位,并不听于姬晋的意见,一意孤行,导致,抗洪的失败。

周泄心之所以会突然去世,是因为他的长子姬晋。因为姬晋是周泄心最喜欢的孩子,相传姬晋很聪明,从小就会吹笙,15岁就会辅助周泄心治国,可是,英年早逝,姬晋死的时候只有17岁。随后,周泄心因为姬晋死后,伤心过度,长年的躺在床上,一心思念他的儿子,最终,还是伤心过度而死。周泄心死后由他的次子姬贵继位,成为周景王。

周灵王太子

周灵王太子叫姬晋,大概是公元前565年——公元前549年。姬晋从小就很聪明能干,年少的时候就被封为太子,他15岁就开始帮他父亲治国。公元前550年的时候,首都附近出现水位暴涨,严重威胁到王宫的安全。

周灵王怕水淹没到首都,并觉得堵塞起来。姬晋他一心以民生为重,觉得堵塞起来肯定会威胁到百姓的财产安全,就跟他父亲说这个方法不当。就因为这件事触怒了他的父王,姬晋被他父亲贬为平民,发配到现如今的山东省胶南一带,姬基从此闷闷不乐,在公元前549就去世了,享年才17岁。

可见,姬晋一心是为百姓的财产和人生安全着想,不幸被贬为平民,这应该是历史上第一个从太子被贬为平民的人。姬晋因为这件事,被他父皇贬为平民之事,传遍了天下,因此受到了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在《逸周书》中记载道:太子晋是一位忧国忧民和直声震天下的人,而不是只会吹笙作凤凰鸣的仙人。在孔子删诗书也有记载说:如果太子晋不被周灵王贬为平民,那么他将来会是一位东周的帝王。可以看出来,太子晋在史料中的评价是很高的。

网上搜索的还有另一则记载,说太子晋从小就喜欢吹笙,能奏出跟凤凰欢鸣的歌曲,可以让人陶醉其中。周灵王非常喜欢太子晋,被封他为太子,不料太子晋在17岁那年突然身亡,周灵王伤心欲绝,有人担心周灵王伤心过度,并骗他,太子晋不是死了,而是随仙人修炼去了。后来,周灵王做了一场梦,梦到太子晋来带他去修炼了,周灵王因伤心过度病死。

所以无论哪种传说是真的,我们不必去猜,我们只需知道,每当别人说到太子晋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世间上有这两种说法。

周灵王墓

周灵王陵墓,现位于洛阳市,在周山一带。在新闻报告看到说,中国的历史学家在考古时发现,周灵王陵应该算是我国有记载的年代最早的王陵,被称为“中华第一陵”。

根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56年,从时间看,周朝的崛起在到灭亡已经超过了500多年。应该算是在战国早中期最早的陵墓,也是战国早中期诸埋葬周王的地方。可以说是历史悠久。

如今,在洛阳高新开发区三山村西的周山上,有四座高大的陵墓,气势磅礴的竖立在那里,颇为壮观。最西边的,看起来很高大上的就是“周王灵墓”了,旁边还有三座,相传是周朝其的三位帝王的陵墓。我看了新闻报告,见到考古学家说,这四座陵墓历史悠久,可以建成个“周山王陵主题公园”,个人觉得是不错的,因为周灵王陵墓从古至今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而这陵墓见证了,从古到今的历史化,可以让世人知道,现如今的洛阳市高新开发区三山村西的周山,葬着有周朝的几位帝王。我没查百度的时候,我以为我国在已知年代最早的陵墓应该是秦始皇陵墓,但是查到百度之后才发现,原来周灵王陵墓是我国已知年代最早的陵墓,而且从年份看,周灵王陵比秦始皇陵早了330多年。所以周灵王陵被称为“中华第一陵”是经过考古学家在反复的搜索和探寻中才敢给出的他们所研究的答案,因为历史是不能随便颠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曹魏最后奕纬国君,曹髦为何会落得战败身死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道光皇帝长子奕纬,曹魏第四代君主是谁,曹魏几代君王

    曹家最后的倔强,若非种种意外,曹髦将会是一代明君。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不同于蜀汉后主刘禅的懦弱无能,东吴孙权老年的嗜杀成性,无论是魏文帝曹丕还是魏明帝曹叡都很好地完成了权力的过渡和掌握,成功执掌魏国大权,使得魏国呈现一幅蒸蒸日上之势,与蜷缩益州和江东的刘孙两家形成鲜明的对比

  • 朱棣为什么不敢向朱元璋发起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棣为什么不敢造朱元璋的反,朱棣为什么不反朱元璋,朱元璋为什么没有杀朱棣

    要真把李世民和朱棣放在一起问这个问题,那么尴尬的只会是朱棣。为啥朱棣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因为他没那个能耐啊!都说太祖(高祖)打江山,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封建王朝,最不符合这个说法的,就正是大唐朝。整一个大唐的建立,都是李世民“加班熬夜”赶出来的,而某一天坐在办公室里喝茶的“老板”李渊拍着李建成的肩膀告诉李

  • 刘备登基论功行赏 张良为什么拒绝刘邦的封侯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邦和张良,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汉高祖刘邦能够当上皇帝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他身上能屈能伸,审时度势,知人善任的品质,注定了他不是平常人,这种大智慧注定了他就是帝王。刘邦当上皇帝后,自然少不了要给兄弟们好处,大家都到齐之后,刘邦十分慷慨,他对张良说:子房,

  • 窦漪房为什么能独尊于朝廷?源于她对黄老思想的坚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上窦漪房的评价,王夫之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窦漪房有几个孩子

    对窦漪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窦漪房,公元前205年出生于清河郡观津县(今河北省武邑县),母亲早逝,父亲窦青打鱼时坠水身亡,她与两兄弟相依为命。13岁时,出身寒微的窦漪房以良家女身份被选入长安皇宫,成为吕后的侍女。她小心翼翼伺候吕后,只想安稳地拿俸禄而已。两年后

  • 燕德妃:德才兼备的高门淑女,李世民后宫的人生赢家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关于德才兼备的例子,玉阶怨:清宫良妃传,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800

    她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为人温和恭顺,一生活了63岁善终,此人便是燕德妃,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她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燕德妃的家世十分显赫,她出身于北朝传统的军事世家,燕氏家族的祖孙三人,历经西魏、北周、隋三朝,位居高品战功赫赫,在当时是极为显赫的贵族。尤其是燕德妃的爷爷燕荣,他曾跟随周武帝

  • 卞夫人为什么能得到曹操的敬重?她有哪些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卞和献玉最打动你的情节是什么,卞夫人曹植,卞明尧

    对卞夫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卞夫人(160—230),名卞玲珑,山东临沂人。她出生那天,满屋都被黄光笼罩,其父问卜,曰:“大吉之兆,此女前途无量。”但卞玲珑却出身于卑微的倡家。《说文解字》说“倡”,即“乐也”, 指专门从事音乐歌舞杂戏的艺人,经常在宴席和聚会上

  • 苏秦有着如此才华和谋略 苏秦的出身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有谋略的人,苏秦是好人吗,从苏秦身上学到了什么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苏秦出身,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苏秦出生于东周都城的洛阳一个农民家庭,他们家祖上虽然是周初著名的司寇苏忿生,但到苏秦一代,他们家族已然落魄。受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影响,苏秦一家兄弟五人都是游说之士。在苏代、苏厉的帮助下,苏秦才得以为燕国在齐国做间谍,并成功蒙蔽了齐

  • 盘点历史上十位太上皇,他们有哪些特殊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上有哪些太上皇,历史上的著名好太监,历史上当过太上皇的皇帝

    对太上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自秦始皇追尊其父秦庄襄王为太上皇起,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过二十三位太上皇,其中著名的有以下十位。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太上皇。刘太公草根出身的太上皇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虽已贵为一国之君,他仍一如既往

  • 汉武帝已经立刘弗陵作为太子 汉武帝为什么还要杀钩弋夫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武帝为什么立刘弗陵,汉武帝的李夫人结局,汉武帝李夫人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弗陵和钩弋夫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前94年,汉武帝的宠妃钩弋夫人诞下一个儿子。此时汉武帝已经有了五个儿子,且早已立卫皇后的儿子刘据做了太子,可他依旧像第一次当父亲般欣喜异常。两年前钩弋夫人就怀了孕,孩子待在她肚子里整整24个月才肯出来。这让汉武帝想到了古圣人帝

  • 孙谦:历经宋齐梁三朝,被称为“南朝循吏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被称为六朝古都的是哪里,宋齐梁陈哪个最弱,萧统主持编纂的诗文总集是什么

    对孙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孙谦(425—516),字长逊,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据《南史》卷70《孙谦》载,他一生历经南朝宋、齐、梁三朝,17岁入仕,92岁寿终正寝,为官一生,清正廉明,是南朝历史上有名的清官,被称为“南朝循吏第一人”,逝世时梁武帝为之举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