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窦漪房为什么能独尊于朝廷?源于她对黄老思想的坚持

窦漪房为什么能独尊于朝廷?源于她对黄老思想的坚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656 更新时间:2024/2/17 7:08:18

对窦漪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窦漪房,公元前205年出生于清河郡观津县(今河北省武邑县),母亲早逝,父亲窦青打鱼时坠水身亡,她与两兄弟相依为命。

13岁时,出身寒微的窦漪房以良家女身份被选入长安皇宫,成为吕后的侍女。她小心翼翼伺候吕后,只想安稳地拿俸禄而已。

两年后,朝中专权的吕后遣送一批宫女赐给各诸侯王,窦漪房即在其中。

窦漪房的老家离赵国近,赵国也比较富庶,窦漪房就请求主管遣送的宦官,希望把自己安排在赵国名册上。没想到,宦官记性不好,把这事给忘了,错把她安排在代国名册中。

程时才知道自己要被送往代国,窦漪房不想去,她哭鼻子抹泪地埋怨宦官,但诏书难违,她只能听天由命。

代国在现在的山西附近,毗邻匈奴、内蒙的荒漠,比较贫瘠。代王刘恒是高祖刘邦的第四子、汉惠帝之弟。代王不事张扬,其母薄姬又不受宠,所以他们母子躲过了吕后的嫉恨与迫害,在这个汉庭西北的边塞小国保全了性命。

受诏去代国的宫女,一共有五个,唯独15岁的窦漪房得到代王刘恒的宠爱,窦漪房很快便生下女儿刘嫖

公元前187年,窦漪房18岁时,生下一男孩,取名刘启,后又生一子刘武。朴实的窦漪房没有恃宠生骄,她的谨慎谦卑与贤淑守礼为她在代王宫赢得了好名声。

阴差阳错 成为皇后

公元前180年,吕后死,长安政变,周勃等大臣联合起来剿灭外戚势力,诛杀吕氏满门,废掉了吕后所立的皇帝,皇位空缺。因刘恒谦和仁厚,薄氏家族也不像吕后家族那样强势,不容易出现外戚干政的问题,大臣们选中了刘恒继皇位,他们派使者去接刘恒赴长安。

无意当皇帝的刘恒不敢相信,决定占卜以决吉凶。卦辞示曰:大横所裂的纹路很正当,不久要即位天王,光大发扬父亲的伟业,就像启延续禹的那样。刘恒这才决定前往。

当刘恒从边塞来到了长安城外的渭桥时,周勃率领文武百官跪地接驾,刘恒也立即跪下来还礼。周勃奉上玉玺,刘恒谦逊地说:“玉玺我可以代管,但这个皇帝不一定非是我来当不可,可以当皇帝的人很多,此事过些时日再议。”等了九个月后,刘恒才登基,成为汉文帝。

刘恒继位两个月之内,代王王后所生的四个皇子却因水土不服都陆续病逝了。

大臣认为窦漪房所生长子刘启纯厚慈仁,可立为太子。公元前179年正月,文帝立刘启为太子。窦漪房的女儿刘嫖被立为长公主;第二年,小儿子刘武被立为代王,不久改立为梁王。

太子立毕,不久大臣上书文帝请立皇后。薄太后对文帝说:“如今你的儿子不论太子还是诸王,都是窦氏所生,当然应立她为皇后。”于是,文帝元年,即公元前179年,26岁的窦漪房被立为皇后。

册封那天,窦漪房向刘恒提议,宴请天下所有鳏寡孤独之人,并赐给生活穷困之人布匹、米面、肉食,对于80岁以上的老人、9岁以下的孤儿,每人赐给一石米、二十斤肉、五斗酒、两匹帛、三斤棉絮。

窦漪房双亲葬在家乡津观,薄太后下诏追封窦皇后的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设置二百户的园邑,由长丞侍奉看守,其规制与薄太后父亲的灵文园相同。后来,窦漪房在父亲溺死之处填土设坟,升高封土,即现在的河北武邑县窦氏青山墓。

兄弟认亲 退让君子

窦漪房被册封为皇后时,她的弟弟窦少君还在给别人做仆役,但她并不知情。窦漪房少时离家,兄弟失散,多年杳无音信。

窦少君4、5岁时,被掳掠贩卖到外地,辗转了十几户人家,最后到了宜阳,被雇佣进山挖石炭。一次突然山崩,睡在崖边的一百多人全被压死,唯窦少君脱险逃生。大难未死,他算了一卦,算命先生预言他将要封侯,他就跟随主家来到长安。长安城里,百姓都在说新皇后姓窦,为津观人,窦少君便知皇后是自己的姐姐。

窦少君记得与姐姐一起采桑从树上摔下来的情景,他写下经历,上呈皇后。皇后大惊,文帝便诏见少君,悉问旧事,窦少君皆能应答。并说幼时姐姐进宫前,还曾讨来米汤为自己洗头,又要来食物给自己吃,抱着自己哭,而后才离去。窦皇后听后,拉着多年失散的弟弟痛哭流涕,文帝亦非常感动。

文帝赏赐窦少君大量的财产和田地,窦漪房只许弟弟接受足够养活他的部分财产和田地。不久,窦漪房又拿出自己的首饰,来填补文帝赏赐弟弟所造成的亏空。文帝封窦少君为侯,他的命运果然被算命先生言中了。

后来窦漪房的哥哥也被找到了,兄弟俩被安置在京师居住,都成为皇亲国戚。但他们不过问朝政,也不仗势骄横,史称窦氏兄弟为“退让君子”。

生活戒奢 独尊黄老

汉初,朝野上下很多人都信奉黄老学说,黄老之学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总规律,主张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不夺民时、体恤民生、公正无私、恭俭朴素、贵柔守雌等,通过无为而达政通人和。

文帝尚“谦德”,他实行的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废除酷刑、崇尚节俭等,都来自黄老思想,文帝在位时,汉宫的宫室、园林、服饰器具等,都没有什么增加。文帝平时常身穿粗布衣服,要求宠妃所穿衣服不得拖到地面,所用的帷帐不许绣花纹。

窦漪房也一直偏爱道家的黄老之术,也教导儿子景帝及窦氏兄弟遵从黄老之术,谨守道家的“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她强调节约,生活戒奢,穿戴朴素,事事亲手劳作。

遇事谦退 失宠不惊

窦漪房当皇后三年后,大病一场,而后视力下降,渐渐失宠。汉文帝先后宠幸了慎夫人和尹姬。

得宠的慎夫人常与窦皇后同坐上席。一次,窦皇后与慎夫人随汉文帝游上林苑,中郎将袁盎见慎夫人与皇后同席,便叫内侍把慎夫人的座位撤到下席,慎夫人恃宠而怒,拒不入席,文帝亦拂袖而走,这就是史上有名“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典故。

后来袁盎追过去对文帝说,皇后和嫔妃尊卑有序,才能上下和睦,即使慎夫人得宠,也不能与皇后平起平坐,汉室曾发生过戚夫人被做成人彘的惨案,皇上过分宠幸慎夫人,就不怕悲剧重演吗?文帝纳谏,转怒为喜。

但宠辱不惊的窦皇后却处之坦然,并不计较。可以想像,面对人生中的顺逆得失,一定有很多时刻,窦漪房默默记诵“贵柔守雌”、“柔顺胜刚强”等道家至理,她所信奉的黄老思想,给了她隐忍的力量。也正是她遇事谦退、为人贤德的修养,使她即使失宠后,也备受朝野敬重。

尊为太后 辅助景帝

公元前157年,46岁的汉文帝去世,儿子刘启即位,即汉景帝,窦皇后被尊为太后。

景帝继承了文帝的政策,继续推行“休养生息”,宽刑简政。在窦太后黄老思想的影响下,举事无所变更,对周边少数民族也不轻易用兵,尽力相安相谐,不烦扰百姓。

到了景帝后期,国家粮仓的粟米一直堆到了仓外,新谷压着陈谷,很多腐烂得不能食用;国库里串钱的绳都朽坏了,钱数无法数清。国强民富,家给人足,而且官场清廉、海内安宁,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空前盛世,即“文景之治”。

享誉三朝 成就治世

公元前141年,景帝驾崩,16岁的太子刘彻即位,史称汉武帝,尊祖母窦氏为太皇太后。

景帝临死前,把虎符交给朝野中威望极高的窦太后,窦太后摄政,辅助16岁的汉武帝。

当时窦太后已年近古稀,双眼尽盲,但依然有不凡的胸襟。建元三年春,为削弱藩国对中央权威造成的威胁,窦太后不顾偏私,以国家大局为重,废黜了济川王刘明,刘明乃窦太后最宠爱的梁孝王刘武的儿子。

在与匈奴开战的问题上,窦太后深谋远略,几次说服汉武帝养精蓄锐,在国力虚弱的情况下,不宜出兵匈奴。汉朝以孝道治天下,文帝景帝都是有名的孝子,武帝对奶奶窦太皇太后自然也是恭敬孝顺。待张骞出使西域后,武帝才举兵驱逐匈奴,成就大汉霸业。窦太后的策略为日后汉武帝的霸业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黄历五月廿六日,窦太后在东宫长乐宫薨逝,享年71岁,与文帝合葬在霸陵。

窦太后当了五十多年的皇后、皇太后和太皇太后,期间无“外戚干政”之祸,没有挑起任何的争战。窦太后干预朝政,目的只为继续汉庭早期的“以民生息”、“无为而治”的治世方略。她有权却没有野心,只是协助丈夫、儿子、孙子三代帝王成就帝业,上承文景盛世,下启汉武雄风,其迭代风华,源于她对黄老思想的坚持,使之独尊于朝廷,她是中华帝国最后一位信仰“黄老思想”的统治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燕德妃:德才兼备的高门淑女,李世民后宫的人生赢家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关于德才兼备的例子,玉阶怨:清宫良妃传,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800

    她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为人温和恭顺,一生活了63岁善终,此人便是燕德妃,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她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燕德妃的家世十分显赫,她出身于北朝传统的军事世家,燕氏家族的祖孙三人,历经西魏、北周、隋三朝,位居高品战功赫赫,在当时是极为显赫的贵族。尤其是燕德妃的爷爷燕荣,他曾跟随周武帝

  • 卞夫人为什么能得到曹操的敬重?她有哪些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卞和献玉最打动你的情节是什么,卞夫人曹植,卞明尧

    对卞夫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卞夫人(160—230),名卞玲珑,山东临沂人。她出生那天,满屋都被黄光笼罩,其父问卜,曰:“大吉之兆,此女前途无量。”但卞玲珑却出身于卑微的倡家。《说文解字》说“倡”,即“乐也”, 指专门从事音乐歌舞杂戏的艺人,经常在宴席和聚会上

  • 苏秦有着如此才华和谋略 苏秦的出身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有谋略的人,苏秦是好人吗,从苏秦身上学到了什么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苏秦出身,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苏秦出生于东周都城的洛阳一个农民家庭,他们家祖上虽然是周初著名的司寇苏忿生,但到苏秦一代,他们家族已然落魄。受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影响,苏秦一家兄弟五人都是游说之士。在苏代、苏厉的帮助下,苏秦才得以为燕国在齐国做间谍,并成功蒙蔽了齐

  • 盘点历史上十位太上皇,他们有哪些特殊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上有哪些太上皇,历史上的著名好太监,历史上当过太上皇的皇帝

    对太上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自秦始皇追尊其父秦庄襄王为太上皇起,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过二十三位太上皇,其中著名的有以下十位。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太上皇。刘太公草根出身的太上皇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虽已贵为一国之君,他仍一如既往

  • 汉武帝已经立刘弗陵作为太子 汉武帝为什么还要杀钩弋夫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武帝为什么立刘弗陵,汉武帝的李夫人结局,汉武帝李夫人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弗陵和钩弋夫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前94年,汉武帝的宠妃钩弋夫人诞下一个儿子。此时汉武帝已经有了五个儿子,且早已立卫皇后的儿子刘据做了太子,可他依旧像第一次当父亲般欣喜异常。两年前钩弋夫人就怀了孕,孩子待在她肚子里整整24个月才肯出来。这让汉武帝想到了古圣人帝

  • 孙谦:历经宋齐梁三朝,被称为“南朝循吏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被称为六朝古都的是哪里,宋齐梁陈哪个最弱,萧统主持编纂的诗文总集是什么

    对孙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孙谦(425—516),字长逊,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据《南史》卷70《孙谦》载,他一生历经南朝宋、齐、梁三朝,17岁入仕,92岁寿终正寝,为官一生,清正廉明,是南朝历史上有名的清官,被称为“南朝循吏第一人”,逝世时梁武帝为之举哀。

  • 霍光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刘贺作为皇帝 刘贺登基27天为什么被废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霍光和刘贺,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汉武帝很苦恼,“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李夫人病危了,但她怎么都不肯见他。她用被子死死蒙住头,不见龙颜,汉武帝去揭被子,她便把脸转过去,汉武帝只得悻悻而归。姐妹不明白李夫人这么矫情闹哪样,李夫人说:“我不过以色侍人,现在病成这

  • 在夷陵之战中,陆逊是如何战胜各方面都略胜一筹的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夷陵之战陆逊多少岁,荆州落入东吴之手关羽兵败退守何处,夷陵之战发生在哪里

    每当一提起夷陵之战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

  • 蜀汉灭亡后功臣后裔怎么样了 他们的命运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魏怎么灭亡的,蜀汉第一名将,蜀汉什么时候被灭的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蜀汉功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蜀汉政权创建的过程中,诸葛亮、关羽、张飞堪称是功劳最高的功臣,虽然关羽没能看到蜀汉建立。可是蜀汉政权最终还是灭亡了,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派出大军征讨蜀汉,邓艾偷渡阴平,后主刘禅开城投降。那么在蜀汉灭亡前后,诸葛亮、关羽、张飞,这些蜀汉

  • 刘备真的是一个仁义的完美男子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备是仁义之君吗,凤雏看透刘备假仁义,刘备列传4完美通关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备仁义,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如果现在问,在东汉末年那个乱世,谁最仁义?许多人的回答一定是刘备,因为他不仅仅有能力,还是汉室宗亲,更何况他心系百姓,哪怕跑路也不抛弃随从的平民。同时也非常在乎兄弟情,诸葛亮让他夺了刘表基业,他死活不肯,让他夺刘璋地盘还得用小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