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懿夺权时只有三千人 司马懿怎么夺权成功的

司马懿夺权时只有三千人 司马懿怎么夺权成功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477 更新时间:2024/1/30 13:00:18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司马懿夺权,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司马懿是晋朝皇帝司马炎的祖父,也是晋王朝的奠基人。他一生历经汉灵帝、汗辩帝、汉献帝(包括董卓王允和曹操先后执政时期)、魏文帝、魏明帝、魏少帝等两朝六位皇帝,在曹操当政时期正式入仕,魏少帝时期独揽大权,最终创下了如同数十年前曹操一样的基业,为后来的晋王朝奠定了根基。

而决定司马懿掌握曹魏政权的关键一战便是高平陵一战,理论上司马懿也是在那之后才真正掌握了曹魏的所有军权,如同当年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

可让人不解的是,当时的司马懿只有3000名死士,又是怎么战胜手握军权的大将军曹爽,夺下曹家把持数十年的军权的呢?

对于这一点,也许看似摸不着头脑,但如果从以下四方面加以分析,也就不难理解了。

首先,得到了太后的首肯,师出有名

在古代,皇帝年幼时都是由太后替皇帝主持朝政,而在曹魏政权后期,曹睿死后留下的也是年幼的曹芳,自然名义上是由其母郭太后垂帘听政了。

而在古代,争夺政权除了军事实力外,还有一个必备条件必须要有,那就是师出有名。

理论上讲,郭太后毕竟是曹魏政权的太后,司马懿如果想发动兵变,郭太后是不可能帮着一个外姓人的。

可是,当时手握军权的大将军曹爽骄横跋扈,不但将同为托孤重臣的司马懿罢免了所有兵权政务,在朝中大肆排除异己,而且还欺凌年幼的皇帝和皇太后,使得这对母子常常相拥而泣。

就是因为曹爽欺人太甚,外加司马懿善于察言观色,知道太后所想,见缝插针的许诺了太后母子很多条件,如自己一旦能够掌权,必会忠于皇帝,孝敬太后等等。

也就是这样,司马懿与郭太后达成了联盟,使得他在发动政变时可以打着铲除朝中权臣奸佞的名义,师出有名。

其次,时机恰到好处

司马懿发动兵变时,虽然已经被曹爽罢免了所有兵权和政务,犹如一个闲人一般在家养老,但他虽表面赋闲在家,实际上却将天下事都了如指掌,最后选择了一个恰到好处的时机,才发动了政变,那就是曹爽陪同皇帝前往高平陵参拜曹家列祖列宗之时。

既然是陪同皇帝祭祖,曹爽自然是将自己大部分精锐全部带走,用以保护皇帝和自己。

这除了当时动荡不安的形势让他不得不倍加小心外,还有朝中一杆反对他的臣子几乎都没有兵权,当然也包括表面上如同乡野村夫一般的司马懿,所以曹爽以为,这些人都对他构不成军事上的威胁,也就不用在都城留下多少重兵了。

可他没想到的是,司马懿就是借着他这次的疏忽大意,才咸鱼翻身,一举拿下了都城,在郭太后的帮助下把持了军政大权。

再次,司马懿的三千人均为死士,以一当百

既然是发动政变,除了师出有名和时机恰到好处外,手中也要有一支以一当百的精锐部队才行。

由于是在皇城内作战,所以这支部队无需善于攻城拔寨,只要单兵作战能力优秀,英勇顽强即可。而司马懿手中掌握的,正是一支这样的部队,那就是由他的儿子司马师早年暗中培养的3000名死士。

这些死士都是司马师从小就加以培养的孤儿组成,身无负担,不惧死,对司马家又是忠心耿耿,最适合打这种皇城内的夺权硬仗。

要说曹爽在许昌留守的部队人数也是他们的几倍,但在这种你死我活的硬仗面前,这些本就为了吃军粮才当兵的军士自然不是这些死士的对手,区区几倍兵力的优势,在司马懿父子的巧妙指挥下,没多久就被逐一击败,大多投降了司马家。

最后,发动政变前,司马懿已然威望甚高

如果说,以上的三方面因素只是让司马懿控制住了首都许昌和朝中群臣,那么能让他执掌天下的其实还是多年来积攒下的威信,毕竟,如果没有威信,即便是当年的李傕郭汜那样手握数万西凉兵,在取下长安之后也不过多久就会被四方的军阀给击败,甚至被杀得身首异处。

可是司马懿就完全不同了,他的智谋完全不在当年的曹操之下,对曹魏政权又是屡立大功,可以说,没有司马懿坐镇曹魏,恐怕曹魏政权早就不在了。

而他本人又在朝中资历甚深,二十几岁就在曹操身边做事,为曹操、曹丕、曹睿祖孙三代立下了汗马功劳。

包括策划组织屯田水利提高生产、六次抵抗诸葛亮北伐、平定辽东等,这些都是被朝廷内外的文臣武将们看在眼里的,自然比那个靠着身家背景才掌握朝堂的曹爽要强出百倍,尤其在曹操病故数十年后,曹家的威望已经随着当年那批老臣的先后离世越加淡忘了,司马懿也就成了曹魏政权中众望所归的新一代领袖。

也就是这个原因,使得司马懿在发动高平陵之变,控制朝堂后,曹魏政权的那些领兵在外的将领们没有几个愿意替曹爽卖命,反而大多名义上服从郭太后的旨意,实际上则是支持司马懿领导曹魏。

当然,司马懿能够如曹操当年一样把持朝政,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是因为数十年前曹操给世人做了个好榜样,使得曹魏政权内部的官员们对这种把持朝政的方式已经接受了。

而在司马懿当政后,也如曹操一样,没有在生前夺取皇位,落个不忠的罪名。但是与曹魏不同的是,由于司马懿对曹操的雄才伟略非常崇拜,而司马家也算是受了曹家几代人的恩典,所以即便最后司马炎登上了帝位,对曹氏一门也还算不错,封曹魏最后一位皇帝为陈留王,为整个南北两晋时期唯一的外姓王爵,而且特许其使用天子旌旗,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等特权。

值得一提的是,曹操的子孙后代一直沿袭陈留王爵位长达数百年之久,直至南北朝时期才结束,成为我国古代延续最长的王爵,这也足可以说明,司马家对曹操、曹丕父子的栽培还是有着感恩之心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曹爽投降才引来杀身之祸 如果曹爽对战司马懿会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高平陵之变,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在三国历史上,有几个关键性的事件。它们直接改变了三国历史的走向,给中国历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发生在曹魏的高平陵事变就是其中之一。这场事变,将曹魏的政权转移到了司马懿的手中,从此曹氏越来越式微。最终,司马氏建立的晋朝替代了曹魏政权,并统一

  • 孝庄都已经死了37年之久 康熙为什么迟迟不肯下葬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孝庄停尸,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在清朝初,孝庄太后力排众议,与多尔衮一起把福临拥上帝位,随后又辅佐孙子康熙帝,可以说,孝庄太后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子。她不像吕后一样独断专政,也不像慈禧垂帘听政,更不像武则天直接把政权夺取,而是如同春风化雨般,以一个“润物细无声”

  • 汉文帝是如何登基的?他登基后发的三道圣旨有什么意图?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汉文帝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秦朝末年,由于秦二世胡亥近小人而远贤臣,导致宦官专政,民不聊生。就这样刚刚统一不久的秦国再次回到了乱世当中,经过楚汉之争,最终刘邦平定了天下,建立起大汉王朝。汉朝的建立可谓是费尽了刘邦毕生心血,可是在刘邦去世之后,有一段时间内,汉朝

  • 胤裪:没有直接参与九子夺嫡,手握重兵却能安度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胤裪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权力是能让人上瘾的东西,它是一节神奇的阶梯,站在上面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位置太低,渴望往上攀爬。但等爬到想要的位置时,又会觉得不够,这样下去,脚步永远都不会有停下的一天。在古代,人们都遵循着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官员位于士农工商之首,是

  • 关羽是个极为骄傲的人,有哪五人却令关羽非常敬佩?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也是三国里极为骄傲的人,看谁都是蔑视的样子。但是有这五人,虽然不是蜀汉阵营的,却令关羽非常敬佩,不敢轻视。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第一个就是鲁子敬。关羽为人骄傲,却对鲁子敬不敢托大。起因就是关于荆州问题,鲁子敬邀请关羽赴会,约定双方不可带侍卫,只一人前来。鲁子敬的

  • 朱高炽这么一位胖乎乎的皇帝,为何说他胸中藏有大智慧?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一提到皇帝,我们脑海里浮现的不是像汉武大帝那样威严型的就是像乾隆大帝那样潇洒型的,毕竟在人们心中,皇帝是无上的,除了上天,他就是天下第一,但在明朝有这么一位胖乎乎的皇帝,他看起来却是憨厚可掬,不过此人胸中藏有大智慧,他就是朱高炽。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当年,朱元璋历

  • 燕铁木儿有多特殊?元朝后期几乎成了他的个人舞台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燕铁木儿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自古以来皇帝贵为天子,地位都是世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即便是三国时期占据整个北方势力同时又高居汉相的曹操,还是要在表面上以皇帝为尊,避免天下人的指责。而宰相一职虽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终归还是臣子,皇帝一声令下也只能俯首称

  • 在三国二十四名将中,曹操麾下最强的六大猛将都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吴蜀魏三国曹操的阵容最为豪华,不仅谋臣众多,武力强悍的猛将也不少,就拿三国二十四猛将榜来说,曹操麾下就占据了九个名额(不包括后期的邓艾),其中不乏典韦、许褚这样的超级猛将,今天我爱历史网就来说一说曹操麾下武力最强的六大猛将:一彰二许三典韦,四庞五张六夏侯。第一:曹彰之所以把曹彰排第一,那是因为汉中之

  • 黄巢的起义是怎么回事?他带来了哪些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黄巢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一首《不第后赋菊》可谓是家喻户晓,甚至有的小孩子都能说上其中的两句,很多人都对这首豪气冲天的诗篇印象深刻,这首诗出自于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黄巢。而这首诗的意境正好诠释了他的踌躇满志,以及“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狂放。虽然他所领导的起义最后

  • 瞿能在靖难之役中的表现如何?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瞿能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瞿能,男,汉族,约公元1353年生,寿命约48岁。属相蛇,星座约为天秤座,安徽合肥人。明成祖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战场差点被杀,结果真神了。《明史列传卷三十》记载“明日复战,燕王几为所及。王急佯招后军以疑之,得脱去。”明太祖朱元璋之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