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张叔夜的儿子是什么人?他们的结局如何?

历史上张叔夜的儿子是什么人?他们的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791 更新时间:2023/12/28 15:45:45

在《荡寇志》中张叔夜之子张伯奋、张仲雄不仅生擒卢俊义还害死了鲁智深,可是出尽了风头。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荡寇志》虽是胡编乱造,但是张伯奋、张仲雄确有其人,而且也真是张叔夜的儿子,只可惜是不肖之子:跟着父亲张叔夜荡平梁山三十六盗(这就是他们生擒卢俊义、累死鲁智深的历史出处)之后,张伯奋不知所终,张仲雄却先投降伪齐刘豫,后来又投降金国(其实投降刘豫和投降金国没啥区别,刘豫也是金国傀儡),当了不折不扣的汉奸。

因为俞万春写《荡寇志》抹黑了很多梁山好汉,所以别人再续《水浒传》,就把他写成了艰险小人,比如《水浒新传》中的余万春是高俅爪牙,《续义传》中的青州府衙师爷“俞忽(胡)来”,也跟俞万春的履历有重合之处。

抛开后人怎么调侃俞万春不提,咱们还来看看在俞万春的笔下,张叔夜的这两个儿子有多神勇:“那伯奋、仲熊和卢俊义奔雷骇电厮杀,(张叔夜暗放冷箭)卢俊义狂吼一声,往后便倒。伯奋急忙下马,奋勇按住,仲熊一同下来协捉。”

在生擒卢俊义之前,张伯奋和张仲雄用车轮大战累死了鲁智深:这对兄弟每三五十回合换一次班,一连打了两天,最后是两人一起上阵,一百回合也没能拿下鲁智深。

鲁智深虽然神勇,但毕竟是人不是神,心力交瘁的鲁智深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突出重围,跑回梁山砸碎了忠义堂,喊了一声“洒家今番大事了也!”

归根结底,鲁智深是被张伯奋和张仲雄车轮大战和群殴累死的,所以这笔账要记在他们头上。俞万春给这两人安排了一个比较好的结局:张伯奋受封左龙武大将军、辅国公,张仲熊受封右神武大将军、定国公。

张伯奋张仲雄在《荡寇志》中风光无限,但是在正史中的形象,却绝不是那么光彩,尤其是不孝子张仲雄,辱没了其父宁死不屈的忠义之名,居然先投降伪齐刘豫,后来又拜倒在金人脚下,他找的那份工作,说起来高大上,但实际上就给给金兀术端盘子!

生擒卢俊义害死鲁智深的“少年英雄”,怎么会沦落到给金兀术端盘子?这事儿还真不是笔者胡说,而是不止一份史料都可以拿来做证。

这里咱们首先要强调一点:张叔夜确实是收服宋江的功臣,也是抗金名将,更是大宋忠臣,他们父子三人曾与金兵浴血奋战,并且都表现得十分神勇。从这一点上来说,《荡寇志》把张家父子描写成英雄,也是有历史依据的。

在《宋史·卷三百五十三·列传第一百一十二》中,张叔夜和他两个儿子的形象,无疑之正面的:“金兵再至,钦宗(赵桓)手札趣入卫(写亲笔信催促张叔夜进京勤王)。即自将中军,子伯奋将前军,仲熊将后军,合三万人……与金人大战,斩其金环贵将二人。城陷,叔夜被创,犹父子力战。”

徽钦二帝“北狩”,张叔夜也跟着去了,在跨越宋金界限的时候,他自己结束了生命。张叔夜不屈而死,被追认为“开府仪同三司(丞相级别)”,谥号“忠文”。

张叔夜从容殉国,长子张伯奋不知所终,次子张仲雄却不知道为什么当了汉奸。《续资治通鉴·卷一百十九》和《建炎以来纪年要录·卷一百十七》都记载了同一件事:这个张叔夜的不孝子张仲雄,先是给伪齐刘豫打工,然后给金国当了光禄寺丞——光禄寺卿掌宴乡酒醴膳羞之事,丞参领之。

那是在宋高宗赵构绍兴七年、金太宗完颜晟天会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137年,岳飞设下反间计,“错认”金国密探为刘豫“联络员”,郑重其事地写了一封信,用蜡丸封好,叮嘱那人一定要安全交给伪齐傀儡皇帝刘豫。

那封信当然是落到了完颜宗弼(又名斡啜、斡出、晃斡出、乌珠,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金兀朮,所以下文直接称其为金兀朮)的手上。

金兀朮一怒之下,废掉了刘豫,并向刘豫的“都城”汴梁发动了进攻,将“齐国”君臣来了个一勺烩,不但活捉了刘豫的“太子”刘麟,还抓住了张叔夜的次子张仲雄。

金兀朮并不像演义小说中写的那样粗鲁狂暴,这个人是很有政治头脑的,被韩世忠岳飞击败后,还一度成了“主和派”,宋金“绍兴和议”就是在金兀朮主持下签订的。

颇有政治头脑的金兀朮并没有对刘豫伪齐君臣赶尽杀绝,而是都给了他们一顶官帽:“宗弼既执刘麟(伪齐皇帝刘豫之子),以伪齐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张孝纯权行台尚书左丞相……又以杜崇为兵部郎中,张仲熊为光禄寺丞,皆在行台供职。崇,充子;仲熊,叔夜子也。”

张仲雄并不是金国正牌光禄寺丞,他是在金兀朮任命的,并且是在金兀朮的“行台”供职,也就是只能给完颜宗弼端盘子,而没资格伺候金国皇帝。

张仲雄或许曾经是抗金英雄,也可能参与了征剿宋江的战斗,但他有始无终,最后成了伪齐臣子、金兀朮高级奴仆,俞万春把他写成生擒卢俊义累死鲁智深的少年英雄,这到底是何居心?

想来想去,笔者好像明白了点什么:清朝原先就叫后金,俞万春就跟姓南宫的那家伙一样,只要长得有半点像他老家的倭人,就要迫不及待地跪舔一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宋高宗赵构和宋太祖赵匡胤是什么关系呢?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宋朝分为南宋北宋,从960年—1279年,一共历经18位皇帝,那么宋高宗赵构和宋太祖赵匡胤是什么关系?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北宋宋太祖赵匡胤(960年—976年)宋太宗赵匡义(976年—997年)宋真宗赵恒(997年—1022年)宋仁宗赵祯(1022年—1063年)宋英宗赵

  • 袁崇焕要杀毛文龙的原因是什么?该对他下手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毛文龙与袁崇焕都是明末时期的抗清名将,他们之间也有说不清的某种联系。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有人说正如“莫须有”的冤有头,债有主,袁崇焕所背负的骂名正来自毛文龙。只是,毛文龙并非秦桧。要让同样颇受争议的毛文龙来替袁崇焕背锅,这事还真有值得探讨的地方。一、毛文龙与毛家军毛文龙,明末驻守辽东的重要军事将领

  • 胡亥连自己的兄弟姐妹都杀了 胡亥为什么没有杀子婴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胡亥为什么没有杀子婴,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胡亥登基后亲自下手杀自己的兄弟姐妹,子婴为什么能逃脱一劫?胡亥为什么没有杀他?秦始皇病逝沙丘之后,中车府令赵高说服胡亥和李斯,密谋篡改始皇帝遗诏。以秦始皇的名义,下令长公子扶苏和蒙恬自杀,得到二人自杀的消息后。胡亥、赵高、李斯

  • 如果说胡亥杀兄弟是为了皇权 那么胡亥为什么要杀自己的姐妹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胡亥杀兄弟姐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都知道胡亥为巩固皇位杀了自己的22个兄弟,如果杀兄弟是为了皇权,那么杀生下的姐妹又是什么意思?关于秦朝的事情,可以说遗憾还是蛮多的。从赵高李斯篡改遗诏骗扶苏自杀开始,秦朝就没有一件顺心的事儿。其实小编很想知道,始皇帝在地府看

  • 三国时期都曾以少胜多打败曹魏得东吴武将是哪些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的东吴将领让人熟知的只有四英杰,相比曹蜀的将领,名气并不大。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而要说起东吴将领中的智将,黄盖是要数第一个。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与孙刘联军对峙于赤壁,当时黄盖跟随周瑜与曹军于赤壁作战。为了战胜曹操,黄盖提出火攻战术,并亲自前往曹军诈

  • 诸葛亮和姜维都这么努力了 蜀汉为何还是逃脱不了灭亡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对姜维和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姜维和诸葛亮都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此拼命下,蜀汉的亡国命运为何还是救不回来?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而如此能力卓著的两代军政综合型能臣,竟然没有将蜀汉带出蜀中,没有挽回蜀汉被魏国灭亡的结局,让那些喜爱蜀汉势力,推崇诸葛孔

  • 历史上真实的陆绩是什么形象?曾是妇孺皆知的一代贤良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要对三国演义中的各位英雄排名,那我相信诸葛之流的名臣是排在首位的。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一、被一笔带过的知名太守在《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中,孙权继承孙策的政治遗产以据守江东,并大力招揽流落于江南一带的人才。其中便有一人名

  • 明朝功臣胡大海对明朝有何贡献?朱元璋为何要处死他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为了纪念那些战死将领,朱元璋决定在鸡笼山上建一座功臣庙。但由于诸将功劳大小不一,朱元璋把所有的将领(包括阵亡的和健在的)搞了个排序,用朱元璋的话说“死者像祀,生者虚位”

  • 汉献帝曾经两次谋杀曹操 曹操为什么没有杀汉献帝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曹操不杀汉献帝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曹操凌辱汉献帝,汉献帝不堪凌辱,先后两次要谋杀曹操,都没有成功。曹操得知后为什么没有杀汉献帝?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最终导致群雄四起,军阀混战。这个过程中,以弑君闻名的董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杀死了汉灵帝和何太后的嫡长子少帝刘辩,立

  • 曹操发动赤壁之战的原因是什么?他没有别的选择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200年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赢下了官渡之战。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在此之后,曹操采纳了郭嘉等谋士的计策,他借着官渡之战的胜势不断的扩大战果,一直到公元207年十一月,曹操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