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临终前任命李严为托孤大臣的目的是什么?

刘备临终前任命李严为托孤大臣的目的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554 更新时间:2024/1/20 2:03:47

你真的了解刘备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在汉中之战中斩杀曹操名将夏侯渊,击败曹操、占据战略要地汉中。在这样节节胜利的情况下,刘备部将关羽孤军北伐曹魏,虽然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围曹仁于襄阳,达到势力上的最高峰,但是荆州后方空虚,东吴违背湘水划界制定的盟约,在背后对盟友倒戈一击,吕蒙以白衣渡江乘机夺取荆州三郡,最后关羽被吴军擒获,遭到杀害。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失荆州”使得刘备元气大伤,蜀汉也开始走下坡路。刘备得知荆州丢失、关羽被杀的消息后,举倾国之力去讨伐吴国,为关羽报仇,结果在夷陵之战中,蜀军被陆逊击败,刘备兵败退到白帝城。

到了公元223年,刘备在临终之际完成了白帝城托孤。提到白帝城托孤,《三国志》中的白帝城托孤:刘备病危之时,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托孤,命二人辅佐其子刘禅,其间刘备与诸葛亮曾经有一段对话,也即内容大致就是刘禅如果不能辅佐的话,诸葛亮就能取而代之。因此,诸葛亮无疑是刘备托孤的主要对象。那么,问题来了,刘备临终前,为何任命李严为托孤大臣,是用来制衡诸葛亮吗?

首先,在很多人看来,在已经有诸葛亮的前提下,刘备依然选择李严作为托孤大臣,目的就是为了制衡诸葛亮。在这些看来,刘备担心自己去世后,诸葛亮在蜀汉独掌大权,所以他安排了李严这位托孤大臣,从而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对此,在笔者看来,显然要否定这一观点。换而言之,刘备临终之际,之所以任命李严为托孤大臣,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制衡诸葛亮。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论语·泰伯》中记载:“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刘备在临终之际,显然没有猜忌和防备诸葛亮的意思。特别是他对诸葛亮说的一番话,更是情真意切,没有半点虚假的意思。

《三国志》中记载的白帝城托孤,内容大致为:刘备病危之时,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托孤,命二人辅佐其子刘禅,其间刘备与诸葛亮曾经有一段对话,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是这样的: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在白帝城托孤中,刘备明确要求刘禅对待诸葛亮,要对待父亲一样,所以刘禅之后称呼诸葛亮为相父。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面的“事之如父”,仅仅是面向诸葛亮的,至于另外一位托孤大臣——李严,则没有获得这样的待遇。如果刘备真的想用李严来制约诸葛亮,无疑不会降低李严的待遇,这样也就起不到制衡的效果了。更为关键的是,刘备明确授予了诸葛亮“取而代之”的权力,也即如果刘禅不能辅佐的话,那么诸葛亮可以直接取代刘禅,或者另立刘备的其他儿子为皇帝。而这,促使诸葛亮理论上拥有类似董卓的权力。

如果刘备真的想用李严来制衡诸葛亮,就不应该授予诸葛亮这样的大权。换而言之,这就像你讨厌一个人一样,就不会主动接触他。所以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中的差异化对待,只会让我们感受到他对诸葛亮的充分信任,这份信任可以说是没有任何杂质。在关羽、张飞相继去世后,诸葛亮和当时守在永安的赵云,无疑成为刘备最信任的文臣武将了。

另一方面,从李严担任的官职来看,他显然无法和诸葛亮平起平坐。公元222(章武二年),刘备伐吴败回,征召李严进永安宫,任命他为尚书令。公元223(章武三年),刘备病重,李严与诸葛亮一道受遗诏辅佐少主刘禅。在此基础上,刘备任命李严为中都护,执掌蜀汉禁军,留下镇守永安。公元223(建兴元年),被封为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就李严担任的尚书令这一官职,虽然可以参与官职,但是,不管是地位还是实际的权力,尚书令都远远比不上诸葛亮担任的丞相。东汉末年,曹操担任丞相一职,显然架空了汉献帝刘协,而曹操麾下的谋士荀彧曾担任尚书令一职,自然不能和曹操平起平坐。

虽然李严掌管了禁军,不过,禁军主要是拱卫皇宫和都城的,这不意味着蜀汉的全部兵马,都归李严调遣。因为当时蜀汉没有设立大将军这一官职,所以,作为蜀汉丞相,诸葛亮则是可以执掌兵权的,这也是他后来多次北伐中原的重要原因。综上,对于李严来说,虽然也是刘备任命的托孤大臣,但是,他的的地位和实际权力都比不上诸葛亮,又怎么可能起到制约的目的呢?所以,这说明刘备任命李严为托孤大臣,自然是有其他考虑的。

最后,对此,在笔者看来,白帝城托孤时,刘备之所以任命李严为托孤大臣,一是让李严更好的留下镇守永安,二是为了团结李严所在的东州派。在刘备去世的时候,夷陵之战结束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因此,来自东吴的威胁,显然还没有完全消除。对于东吴来说,想要进攻蜀汉的话,永安白帝城成为必经之路。于是,刘备不仅一直留在永安,没有回到都城成都,还设立了永安都督,并且以李严作为第一任永安都督。为了李严更好的镇守永安,授予他托孤大臣的身份,自然方便他在发生战事的时候调兵遣将。并且,在蜀汉内部,李严、孟达法正黄权等人属于东州派。

在法正去世,孟达、黄权先后归降曹魏的背景下,李严成为东州派的旗帜。在此基础上,刘备重用李严,无疑能够起到笼络东州派的效果。这样,以李严为代表的东州派,能够和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派团结在一起,从而压制强大的益州本地士族,避免蜀汉内部格局失衡的情况出现。换而言之,刘备之所以任命李严为托孤大臣,确实是为了制衡的目的,只不过制约的对象不是诸葛亮,而是夷陵之战后蠢蠢欲动的益州本地士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备死后,给刘禅说了一句什么告诫的话?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能够建立起蜀汉,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实在是不容易,刘备的一生都在颠簸流离当中,屡战屡败,并且在长坂坡之战差点就被曹操生擒了。当时的曹操刚刚拿下荆州,可谓是天下无敌,不过很快他就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那就是赤壁之战。这场大战之后曹操开始休养生息,而此时正是刘备扩充实力的大好时机,他先是占据荆州,在诸

  • 汉中之战曹操抛下的一个小兵,最后成了蜀汉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的曹操,之所以能够成为第一个统一北方的诸侯,是因为他能够做到知人善用,只要是人才他都会尽力地招揽,例如早期的刘备,被曹操视为英雄,一直都想要让他加入,还有刘备手下的关羽,曹操对他更是无微不至,连吕布的赤兔马都给他了。还有咋还张绣的手下贾诩,曹操在宛城被埋伏,就是贾诩的主意。但是最后曹操非但没

  •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真相是什么?只为收服人心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诸葛亮七擒孟获的真相是什么?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史学家一直认为,诸葛亮七擒孟获,是为了收服南中各部人心,但是这种说法真的很值得商榷:诸葛亮的做法与《孙子兵法》的原则完全违背,他撤军的时候,留下的是断壁残垣尸横遍野——当地能打仗的人基本都被他杀光了。《孙子兵法》有云:“凡

  • 司马光砸缸救出来的那个小孩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小学的课本中,记载了很多古代知名人物小时候的故事,比如说曹冲称象,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这些都是家喻户晓的。这些事迹之所以能记载在课本当中,主要还是因为这些事迹充满了正能量,是值得大家学习的。那曹冲称象称的是象,孔融让梨是将比较大的梨让给了自己的哥哥,那你们知道,司马光砸缸救出的那个小孩是谁吗?我

  • 后周太祖郭威是如何逆袭成一代仁君的?他的经历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后周太祖郭威是如何逆袭成一代仁君的?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艺术往往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我国的四大名著皆是脱胎于生活,又能给人超脱于生活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才能有经久不衰的魅力。《水浒传》中的人物多有原型,许多人物历史上确有其人,且能考证出生平事迹,譬如宋江

  • 大明第一猛将:常遇春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开国功臣常遇春将军,原本只是个盗贼,被他发现后重用,成为朱元璋打下天下最重要的大将。常遇春是明朝排名第一的大将,曾经征服世界的蒙古铁骑在他的面前不堪一击。常遇春凭军功一步步上升,当上将军后带领士兵打仗未尝一败,最后被封侯。但是常遇春也有个大缺点,就是喜欢屠城。为此朱元璋也曾多次批评他,后来才稍有

  • 诸葛亮在草船借箭的时候 曹操为什么不放火箭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草船借箭,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关于诸葛亮草原借箭的事情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吧,在很多的历史名著和小说当中,也都描写过这箭事情,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疑惑,那就是为什么当时的曹操不在射箭的时候在箭头带上火把呢?因为这样的话那么诸葛亮的整条船都会被烧毁,诸葛亮一定不会得逞,其实之所

  • 樊哙曾是刘邦的救命恩人,为何没有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在西汉的开国功臣之中,舞阳侯樊哙的身份比较特殊,他不仅是刘邦的好友,还是刘邦的救命恩人,更是刘邦的至亲。可是到了公元前195年,刘邦在临死前却下了一道旨意,命令陈平乘车前往军中,将樊哙当场处死,然后提头来见。既然樊哙与刘邦关系那么好,汉高祖为何还要痛下杀手呢?咱们先说说樊哙这个人,他是也沛县人,出身

  • 官渡之战袁绍如果赢了会是什么样的场面?还会出现三足鼎立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官渡之战袁绍如果赢了会是什么样的场面?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公元200年,曹操奇袭乌巢,大破袁军,杀淳于琼等人,并将袁绍的粮草全数烧毁。在此之后,张郃与高览投降了曹操,导致袁绍军内部分裂,大军就此崩溃,当时袁绍只带着八百骑兵退回河北,曹操则先后歼灭与坑杀了袁绍军七万多人,从而赢得了官渡

  • 西汉最硬气的功臣是谁?刘备吕雉都不敢惹他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在西汉的众多功臣之中,有一位人物非常特别,因为他早年间是刘邦的“大哥”。其实两人并没有亲属关系,但是由于他德高望重,在社会上受到人们的尊重,所以刘邦奉其为兄长。刘邦死后,专横跋扈的吕后专权,这位功臣毫不畏惧,公开顶撞吕后,甚至拒绝上朝!那么这位最硬气的功臣到底是谁呢?此人名叫王陵,是泗水郡沛县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