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娡嫁过人生过孩子,她是如何进入后宫的?

王娡嫁过人生过孩子,她是如何进入后宫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078 更新时间:2024/1/11 6:36:15

王娡,也就是汉景帝的王皇后,她本是一个农妇,早年嫁给一个平民为妻,为其生下一女。这样一个农妇的身份,最后却成为了西汉的皇后以及后来的太后,说起来王娡的经历也是很励志的。那么,在王娡丈夫没有去世的情况下,她为何能进宫?这其中发生了什么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王娡是原先的燕王臧荼的孙女臧儿和槐里平民王仲的女儿,臧儿虽然出身不低,但是那毕竟只是过去,而王仲只是一个平民,因此王娡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等到王娡及笄之后,臧儿将其嫁给了平民金王孙,并生下了一个女儿名为金俗

王娡的一生似乎在这个时候已经注定了,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妇,但是她的母亲臧儿却不这样认为,臧儿毕竟是燕王之后,见识到底多一些,她不认为自己所生的孩子最终都只能是平民,所以她要改变子女的命运。

她找人为自己的两个女儿王娡和王皃姁算了一卦,卦象显示两个女儿“皆当贵”,这给了臧儿极大的鼓舞,她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那就是送自己的女儿进宫,但因为王皃姁的年龄尚小,因此臧儿只能选择先将王娡送进宫。

而此时的王娡已经为人妻为人母,不过这并没有让臧儿打消念头,她直接到金家去要人,让两人离婚,而金王孙不肯,臧儿就直接将王娡带回了家,然后托人送进了太子府。

王娡柔顺乖巧,刚进太子府就得到了刘的宠爱,先后生下三女一子,她又将妹妹王皃姁接进太子府,共同服侍太子刘启,王皃姁为刘启生了四个儿子。

仅从生育子女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王娡和王皃姁姐妹在太子府有多受宠。那么,问题就来了,刘启不知道王娡的身份呢?他为何会宠爱曾为人妻为人母的王娡?

说起来,王娡的身份在现在看来,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放在古代似乎就不行了,古代崇尚的是女子从一而终,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女人的贞节比生命更重要,但这样的道德枷锁实际上是宋朝之后的事情,而在宋朝之前,我们会发现,女子离婚和再婚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并不会被口诛笔伐,也不会被看不起。

所以我们史籍中的记载,汉唐时期的很多女子都有再婚甚至三婚的经历,比如王娡的生母臧儿也曾再婚,王仲去世之后,臧儿又嫁给了长陵田氏一男子,生了两个儿子。

还有著名的平阳公主,曾嫁过三次,最后的归宿就是嫁给了大将军卫青。还有王政君,王政君在进宫之前曾许配过两人,在古代,许配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已经算是嫁人了。

唐朝时期也是如此,公主再婚、三婚的大有人在,那时的女子身上道德枷锁相比后世要少很多,因此,婚姻有一定的自由性,至少丈夫死后,如果不愿意守寡大可以再嫁。

而宋朝之后就不行了,女子从一而终,即便年纪轻轻就守了寡,为了名声,为了家族,不管愿还是不愿,都得守寡到死,这样说不定最后能弄个贞节牌坊,很是讽刺,但却是真实的历史,即便是公主也不例外。

比如乾隆皇帝很宠爱的十公主,嫁给丰绅殷德之后并没有幸福一生,她24岁那年,乾隆和和珅都死了,她和丰绅殷德的感情出现了很大的裂痕,但却并未离婚,十余年后,丰绅殷德去世,35岁的十公主开始守寡,最终49岁那年去世,她的一生也算是一个悲剧。

如果十公主生在汉唐,就不会后守寡那么多年了,我们继续说王娡,王娡成为刘启的美人后,很是就开始了她贵不可言的后半生,金王孙一个平民身份的人完全不敢和皇室相抗衡。

刘启登基之后,王娡与当年生下一子刘彻,即后来的汉武帝,王娡也由此成为王夫人,而刘启的皇后另有其人,即薄皇后

薄皇后是刘启祖母薄太后母族中的人,刘启和薄皇后是典型的联姻,并没有什么感情,但因为薄太后的关系,薄皇后还是成为刘启的第一任皇后,只不过等到薄太后去世之后,刘启就不愿意让薄皇后继续占着那个位子了,赶紧将一无所出的薄皇后给废了。

薄皇后被废了,汉景帝刘启并没有立刻就另立皇后,但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太子刘荣之母栗姬可能会是下一任皇后,只是栗姬并不怎么聪明,她拒绝了馆陶公主的联姻请求。

馆陶公主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太子,做未来的皇后,而栗姬向来不喜欢馆陶公主,不肯答应这门婚事。

馆陶公主也没有恼,反正她的女儿是一定要做皇后的,既然刘荣不娶,那就换个太子,她和王夫人达成协议,将刘荣拉了下来,而准备让年仅六七岁的刘彻做太子。馆陶公主的能量很大,很快,这事就成了。

公元前150年,王娡被立为皇后,刘彻成为太子。刘彻后来果然娶了馆陶公主的女儿陈氏,不过陈皇后最终也还是被废了,当然,这就是后来的事情了。

我们看,王娡之所以能从一个农妇变为西汉的皇后甚至以后的太后,是有很多因素促成的,比如其母臧儿的谋划、时代对女性的宽容、薄皇后的无子和不受宠、栗姬的愚蠢、馆陶公主的野心等等,这些都是王娡的幸运。

当然,王娡本人也是极为聪慧的人,要不然也不可能在西汉的后宫步步为营,成为人生赢家。如果大家喜欢小编这篇文章的话,请多多关注我爱历史网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三国演义中有卧龙、凤雏、幼麟和冢虎之称的人,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三国演义中有卧龙、凤雏、幼麟和冢虎之称的人分别是谁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三国故事经过《三国演义》推广,可谓是妇孺皆可知其中片段,老少都熟悉其中故事。一直以来,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卧龙、凤雏的事迹,还有二者得以,可安天下的说法,可见二人智谋至不凡。这里的卧龙指的是诸葛亮,凤

  • 诸葛亮和刘备相识真的是因为三顾茅庐吗 真实的史料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对刘备和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对于诸葛亮和刘备是如何相识的,读过三国这本书的应该都应该知道是三顾茅庐。这个故事被大家看了很多遍,讲了很多遍。刘备就是在三顾茅庐后才获得了忠心的诸葛亮,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在真实的史料中,两人可能并不是因为三顾茅庐而认识的。下面

  • 在隋末唐初之际,长孙无忌如何成为李世民心腹谋臣?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长孙无忌(?—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唐朝初期政治家,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长孙无忌幼年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聪明鉴悟,雅有武略,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进而结为姻亲。晋阳起兵后,

  • 汉中之战刘备能够打败曹操 此战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汉中之战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刘备与曹操的汉中之战,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改变了三国鼎立长久以来魏强蜀弱的局势,打下汉中对于刘备来说是非常有利的,相当于吃了一颗定心丸。因为汉中是自己的祖先刘邦发家之地,他曾被封为汉中王,后来就是凭借着这一块险要地势取得天

  • 根据新旧唐书记载,秦琼又是如何成为隋末唐初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秦琼(?~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隋末唐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秦琼勇武过人,远近闻名。初仕隋朝,跟随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后来,投奔瓦岗起义军领袖李密。瓦岗败亡后,投靠郑国王世充。因王世充为人奸

  • 耶律休哥为什么能成为辽朝战神?他的能力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对耶律休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张辽止啼,这个典故应该很多人都听说过。它讲的是:三国时期,逍遥津一战东吴全军丢盔弃甲,大败而逃。从此,张辽的名字就在整个东吴传播开来,连小孩听到张辽的名字都吓得不敢哭了。从古至今,每个王朝的兴起都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最少有一个战

  • 唐朝大女主郑太后,从侍女到太皇太后,她是如何逆袭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孝明皇后郑氏(785年-865年),为唐宣宗、安平公主生母。正史中关于郑氏的记载极为简略,其生年、家世等情况俱不详,从仅有的资料中我们得知,她出生在润州丹杨县,起初是浙西观察使、盐铁转运使李锜的侍妾。李锜是唐高祖李渊的后人,按照辈分算下来算是李渊的八世孙,宪宗在位的时候李锜任镇海节度使。随着权势和财

  • 在五虎上将当中 谁和诸葛亮的关系最好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对诸葛亮和五虎上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还在的时候,蜀国基本稳定。后来蜀国的军政大权就全掌握在了诸葛亮一个人的手里,核心阶层还包括后来的五虎上将。但是在这五人之中,谁跟诸葛亮的关系最好呢?是忠义两全的赵子龙,还是勇猛高傲的关云长。可惜,两人都不是。其实诸葛亮

  • 庞统的死和谁有关系 这两个人绝对脱不开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庞统死因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说起他们两个人就不由得想起他们二人同为刘备出谋划策的那一段时间,刘备是多么神采奕奕。当时二人在三国时期都是传奇般的存在,诸葛亮是出了名的治臣,为刘备规划好了一步步走向强盛的路线。而庞统则是作为一个作战的参谋为刘备制定战略,为刘备定制了谋取

  • 张角的黄巾起义为何没能成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对张角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第一回写“黄巾起义”,说张角本是“不第秀才”,毛评说“脱儒冠而裹黄巾,负却秀才名色”。这就纯是小说家言了,汉朝尚无科举考试,何来“不第”之说?汉朝倒是有“秀才”,却和后来科举中的举人、秀才的秀才不一样。“秀才”原本是指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