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和孙权相比 诸葛亮最后为什么会选择刘备

曹操和孙权相比 诸葛亮最后为什么会选择刘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227 更新时间:2024/1/19 0:33:10

诸葛亮依照自身条件明明可以找个好一点的公司,诸葛亮最后会选择刘备这样的一个小庙?诸葛亮为什么要这么做?诸葛亮的选择是对是错?

1.诸葛亮的朋友圈

从黄巾起义算起,刘备驰骋江湖已经二十多年,然而到诸葛亮投奔之时仍没有自己的一块地盘。就一个老江湖而言,不能不说混得是相当失败。

相较于一无所成的刘备,曹操孙权无疑成功的多,前者打下来大半个江山,后者虽略差些,但也有江东这样一块稳固的根据地。因此,对于初次就业的诸葛亮来说,选择曹操或者孙权应该更理所应当。

但诸葛亮并没有这么做。是他没有进入曹氏或孙氏集团的门路吗?当然不是。诸葛亮虽然是个荆州的外来户,在本地缺乏根基与影响力,但经过叔父及个人的努力经营,诸葛亮的朋友圈并不差。

诸葛亮的大姐嫁入当地的一流大族蒯家为妇,二姐嫁给了名士庞德公的公子,他自己则娶了黄承彦的女儿为妻:黄承彦本身是大名士不说,更是与荆州一把手刘表为连襟——两人都娶了本地豪族蔡氏的一对女儿,这样算来,刘表便是诸葛亮妻子的姨夫。

有这样的政治资本,即便没有什么才能,想谋个一官半职也自然不在话下,只要对方对荆州有所图谋。

此外,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先一步在孙权方面任职,颇受重用,诸葛亮完全可以通过他的路子搭上孙权。而且,东吴的另一位重臣张昭也曾经向孙权力荐过诸葛亮,只是为诸葛亮所拒绝了。

可以说,择主刘备是诸葛亮主动选择的结果,这与一般初次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屡屡被知名企业拒绝,而只能接受那些小公司或初创公司的offer有着根本区别。

2.功利主义观

既然诸葛亮有条件进入大公司,为何最后却选择了刘备这样一座小庙呢?其背后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呢?

对于自己的抉择,诸葛亮曾经在《出师表》这一中学必背的课文里吐露过心声: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也即:本想做个隐士——但刘备三顾茅庐盛情相邀——出于报恩的出山辅佐。就此,报答知遇之恩是诸葛亮出山的动机所在,而这背后又有两人以兴复汉室为己任的志同道合。因为有诸葛亮自己的背书,这一说法自然而然地成为后世长期公认的标准答案。

但到了现今,上面的说法越来越受到质疑,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功利主义的解释。

最近在写中华通史的易中天的看法是其中典型,在他看来,诸葛亮之所以放弃曹操和孙权而选择刘备,只是因为无论曹操抑或孙权,都给不了他想要的充分的发展空间。

在诸多势力中,曹操最强不假,但相应地跟随他南征北战的人才也最多,这些人都要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假使诸葛亮前去投奔,一方面曹操也给不了太好的待遇,不然让老同志寒心,另一方面诸葛亮与这些人也不是同一个圈子里的,受排挤、打压估计是免不了的。

东吴方面虽然弱一些,但情况类似。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不会想不到这些,因此他明智地选择放弃曹操与孙权。

刘备则刚好相反,既没有像样的人才,也不存在一个荆州以外的派系,整个一创业型公司,给的待遇与职位肯定高。那么,是到大公司从小职员做起呢,还是到创业公司做经理甚至CEO呢?作为一个自视甚高的年轻人,诸葛亮选择了后者。

可以说,选择刘备乃是诸葛亮经过多番考量后作出的理性选择,与兴复汉室一类的大义关系不大。

3.论点与疑点

上面的说法看起来没问题,挺符合现代人的认知的,谁身边没有两个心气高的朋友呢。但真的是这样吗?

支撑上述翻案文章的主要史料是这么两条:

其一,在好友孟建打算投奔曹操时,诸葛亮劝他,“中国(即中原)饶士大夫,遨游何必故乡邪?”这说明他早就意识到曹操人才众多,去了极有可能会不受重用,故而可以推论,他基于这个理由在择主问题上将曹操给排除了。

其二,孙权前期的首席谋士张昭曾经大力举荐诸葛亮,孙权也有意将他留下,但诸葛亮却没有顺从,他给出的理由是: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

什么是“尽亮”?当然是要尽最大可能地信任、重用自己,但在诸葛亮看来,孙权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所以他不能留在江东。

然而,上面两条证据都有一个致命的逻辑漏洞,即它们恐怕更多是场面话,而并不一定能代表诸葛亮的真正想法。只要还原当时对话的场景,便一目了然。

第一个证据的场景,是朋友打算前去曹操集团求职时,身为好友的诸葛亮进行的劝阻:那里人才众多,你去了也不一定能受重用,是金子哪里不能发光呢?

但以某种理由劝阻别人,不一定代表自己的行为也是基于同样的理由,这显然是两码事,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类似的情景工作、生活中处处可见。

再说第二条,诸葛亮讲这话的时机,是在他拒绝东吴的力邀而又不能得罪对方的情况下,换种表述便是:我之所以拒绝你,不是因为看不上你们公司,只是没有合适的发展空间(“能贤亮而不能尽亮”)。

而人所周知的是,这种场面话哪能作为真心话使用呢?

另一方面,假设翻案文章成立,那么我们无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诸葛亮选择出仕最重要的动机,更多是基于个人成就的功利主义思考逻辑,而非为了恢复汉室江山。

如此一来,诸葛亮自己亲自写下的“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就纯粹是虚头巴脑、沽名钓誉的官场话了?难道一千多年,众多学者文人对他的纪念、推崇全都错了?真的可以这样解读诸葛亮吗?

而且,如何理解他迟迟躬耕南阳,直到刘备三顾茅庐才以一个27岁大龄青年的身份出山?以当时人的寿命水平而言,27至少相当于今天的三十好几甚至四十多岁,若真是上述一心为己的功利主义者,又怎么会做这样的选择?

这些都不是功利说能够解释的。

4.小结

每个人都处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中,必定受制于当时的局限而看不清事实的真相,故而提出不同于古人的新解释,即做翻案文章是可能的。

但前提条件是,论据要充分,推论要合逻辑,而不能只是简单拿现代人的思维去随意阐释历史,或者发现不符就武断地说记载错了,那样恐怕是万万不可的。

参考文献:《三国志》《出师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皇太极参与过哪些事件?他为什么能继承王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皇太极并非努尔哈赤的长子,而是第八个儿子,前面还有七个哥哥:褚英、代善、阿拜、汤古代、莽古尔泰、塔拜、阿巴泰。论资排辈,大哥褚英与二哥代善先后做过后金继承人,老五也以骁勇善战,跻身四大贝勒之列,为何最后小上十多岁的皇太极成了大赢家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皇太极的母

  • 十四阿哥胤禵的侧福晋舒舒觉罗氏,她的孩子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十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禵的侧福晋舒舒觉罗氏是《步步惊心》中马尔泰若曦的原型,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很多人都看过《步步惊心》,被剧情吸引,进而喜欢上里面的人物:隐忍沉重的胤禩,傻气无脑的十阿哥,清风朗月的胤祥,直爽义气的十四阿哥……因为喜欢,就会去查阅他们在历史中本来的

  • 诸葛亮在刘备在世的时候 诸葛亮都有哪些作用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作为三国有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刘备去世后,成为了蜀汉的掌权者,诸葛亮做出的贡献可是有目共睹的,那么说来了,刘备还活着时,诸葛亮有哪些作用?可是,当我们细细翻阅诸葛亮早期的经历,难免会发现,后来执掌权柄的诸葛亮,在这一时期似乎在刘备面前的地位并不显著,虽然也是他手下重要谋士之一,但并没有在群臣之

  • 刘备在没有遇到诸葛亮前就有军队了 刘备为什么还是一事无成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当初刘备带着军队打拼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刘备可以说几乎没有打下多余的土地和城池,刘备为什么在此之前一事无成呢?这个和诸葛亮有关系吗?首先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刘备从东汉末年镇压黄巾军起义开始就算是正式出山打拼天下了,后来一直受到冷落,迫于无奈投奔到了自己老相识公孙瓒的麾下。随后因为一场机缘

  • 东吴四将分别是谁 他们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最后形成三国鼎立,东吴作为三国之一,自身实力也不弱,其中东吴四将支撑了东吴的政治和军事上的实力,他们到底是谁,他们都有哪些贡献?东吴四将:周瑜周瑜,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庐江舒人,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

  • 顺治庶妃陈氏:生下皇长女,为何被关了3年?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类似《甄嬛传》之类的清宫剧中,后宫争斗仿佛永无休止。其实历史上宫斗是真实存在的,比如这位顺治庶妃陈氏,因参与后宫争斗被孝庄太后关了33年之久,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顺治朝的后宫是蒙古女人的天下,由于当时清廷对蒙古部落十分倚重,再加上孝庄太后的存在,顺治皇帝的后宫蒙古妃嫔占了绝大多

  • 孝惠章皇后:20岁时成为太后,也是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清代在位时间最久的太后是谁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有的人可能认为是乾隆生母钮祜禄氏,她以长寿著称,但并非做太后最久的人:雍正去世于1735年,时,钮祜禄氏已经42岁,做了41年太后。清代在位最久的太后,历时57年,这人是顺治皇帝的孝惠章皇后。提及此人,并不是很多人知道,你或许熟

  • 三国时期夷陵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刘备会输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夷陵之战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这场战役在《三国演义》和《

  • 朱元璋打下江山建立明朝后,是如何对待恩人郭子兴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农民皇帝朱元璋出生于一个贫苦的,他之所能成功建立明朝靠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才谋,与他手下的才能将领也有着离不开的关系。郭子兴,元末群雄之一,江淮区的红巾军领袖,也是助力朱元璋崛起的关键人物。而在朱元璋和郭子兴认识的初期,朱元璋是完全依附郭子

  • 朱元璋对杀贪官杀功臣都没有手软 朱元璋为何没有对汤和下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初期,文武百官上朝如同上坟一样。造成这样现象的人却是开国皇帝朱元璋,小时候的他受尽地主和富豪的剥削,所以当上皇帝后,给官员发放的俸禄少的可怜。对付贪官污吏,朱元璋从来不会手软,您要问多少算贪污?答:60两。朱元璋的命令可不是闹着玩,无论有多大功,只要贪污挂钩,格杀勿论,以现在的说法就是,立即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