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时期夷陵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刘备会输的原因是什么

三国时期夷陵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刘备会输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351 更新时间:2024/2/4 14:01:21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夷陵之战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这场战役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都进行了详细描写和记载。

公元219年,曹操和刘备的汉中之战,以刘备取胜而结束。但这次汉中之战,刘备也属于惨胜,为了支持他打下去,西川都出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局面。

同时这一战,也让曹操元气大损,大将夏侯渊战死,丢失了还没捂热乎的汉中,且更要命的是,这是曹操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败给了刘备,可谓实力、地盘、心理的三重打击!

哪料曹操还没缓过神来,关羽的襄樊之战又开始了!曹操想亲征已不可能了。统帅级别的战将瞅来瞅去,就只有于禁!可于禁却被关羽一个水淹七军全军覆没。

曹操彻底没牌,准备迁都。这时司马懿提议联合孙权。理由是关羽嚣张了,孙权必不会高兴。因为一旦关羽胜了,平衡就会被打破。曹魏虽受损严重,还有北方可依托。孙权则沦落为“配角”,三国中实力最弱了。

且更要命的是,曹魏之所以一直拿东吴没办法,是因东吴的水军厉害,曹魏的水军太菜。关羽一直统领荆州水军多年,是水战行家,完全可硬刚东吴。可谓关羽不死,孙权难安。

就这样,曹操联合孙权。而孙权也看到了关羽一旦得手,局势变化对自己太不利,于是“背后捅刀”。就这样吕蒙陆逊,一个装病,一个示弱,麻痹住了关羽,然后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内部反水,最终兵败被杀。

刘备得知消息后傻眼了,这不科学,之前的战报都是我“二弟”,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咋突然就败了,还被杀了?原来都是你孙权背信弃义导致——孙权,我跟你拼啦!

这便是夷陵之战的起因——关羽被杀、荆州丢失。由于汉中之战,西川被掏空了,刘备就算想立刻发起攻击,都不现实。蜀汉、东吴、曹魏,三方都进入到了休养生息状态,谁都打不起。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立马篡汉,刘备称帝。公元221年,西川经过两年的修养后,刘备不顾赵云等人的劝阻,悍然发动了夷陵之战。

二、夷陵之战的影响

夷陵之战,跟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并称为三国三大战役!

官渡之战的影响是,奠定了曹操一统北方,成为霸主,大有一统三国的气概。

赤壁之战的影响是,奠定了天下三分格局,曹操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时机。

而夷陵之战的影响则是:三国未真正意义上开始之前(孙权未称帝),曹魏最后一次提前一统天下的时机。

本来曹魏就实力最强,如今刘备和孙权互殴,就等于给了曹丕一次千古难逢的时机,无论他选择打击谁,都能将三国鼎立,导入双雄争锋。而以曹魏的实力,统一天下则会成为大势所趋。

可惜雄主曹操已死,曹丕终究太年轻,出现了神操作,选择作壁上观了!全程看着刘备和孙权,打了个一地鸡毛,还秀智商般的指点战局——完全搞不明白,曹丕哪来得如此闲情雅致。

直至刘备惨败给陆逊,夷陵之战结束,曹丕才似乎意识到问题:坏了,难怪我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我竟然被孙权这小子,捏了一把脸蛋!气急之下曹丕动伐吴之战,却来了个劳师动众,无功而返,算是“公费旅游”了一把。

由此“夷陵之战”,也被称为“三国时期”最诡异的一次大战,本来能提前一统三国,最终却成了没有胜利者。

刘备输的底裤都要掉了。东吴也严重受损,不得不随后跟蜀汉联合。曹魏错过了最后的绝佳时机,且还来了个“劳师动众”伐吴无功的尴尬结局,再想干翻蜀汉或东吴,几乎不可能了。

三、刘备为何输给陆逊?

了解完“夷陵之战”的全过程,想必人们都会奇怪,刘备为何会输给陆逊?且还输得那么惨?莫非真如《三国演义》中那般,只因连营七百里导致?若如此,刘备也太脑子缺氧了,好歹也经历过赤壁之战,不知道“火攻”的威力吗?

笔者认为,《三国演义》只强调连营七百里这个因素,是曹丕带节奏的结果。

在刘备和陆逊打得不可开交之时,曹丕曾一面悠闲地“抠着脚丫子”,一面“唾沫乱飞”的指点过战局,他说:“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孙权上事今至矣。”

即,刘备不会打仗,哪有连营七百里的?大军如此驻扎在,地势过于复杂的大片地方这是兵家大忌,等着吧,孙权必胜!

曹丕可谓三国第一“键盘侠”。连他老爸都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汉中之战还败给了刘备,曹丕打过啥仗?指挥过啥战役?读过几本兵书就指点天下了?既然这么牛,为何还被孙权捏了把脸蛋?须知孙权号称,三国最佳“人头快递小哥”。

所以曹丕这见解,只能是他一说,咱一听,连忙热烈鼓掌叫好,毕竟人家是皇上大哥,面子是要给的。

历来都是来自对手的评价才最犀利。那么陆逊有否真知灼见?别说,还真有!大致分为两点。

其一、避其锋芒,扼守要害。

陆逊给孙权的信中提出了“夷陵和猇亭”是吴国的咽喉,这两个地方绝不能丢,也就是说:最终决战会在这里,前期就是避开刘备锋芒,消耗刘备。

其二、建立信心,发挥长处

陆逊虽贬低刘备,认为他打了一辈子仗,却胜少败多,不是会打仗的人(这其实就是告诉孙权:别怕,要有信心。刘备败多胜少,那是没法子的事,他实力太弱)。

然后孙权指出,刘备“舍船就步”,没有水陆并进,是最大失误,这样就等于把机动权,拱手让给东吴的水军了。

东吴完全掌控了水上力量,可以机动作战,用步兵消耗,死顶,而水军则乘船想在哪打你刘备,我就哪打你。打完了上船就走,让你刘备干瞪眼!水军,是我们长处,要发挥。故而,陆逊当时就说:老大你就“接着奏乐接着舞”吧,刘备必败!

陆逊虽给孙权说了很多,但显然在陆逊眼中,刘备的最大失误,就是“舍船就步”导致。这是他击败刘备的关键点。后来也证明了这点,东吴水军把刘备大军分割,不但差点杀掉刘备,还导致了蜀汉大将黄权无法回归蜀汉,不得不投降了曹魏。

不论怎样,夷陵之战是三国的“定型之战”,从此三国格局短期内无法改变。由于刘备输得最惨。若非诸葛亮替他收拾烂摊子,蜀汉能否挺过来都是未知数,就更不要说,还能在诸葛亮的带领下,五伐中原(六出祁山),按住强大的曹魏摩擦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打下江山建立明朝后,是如何对待恩人郭子兴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农民皇帝朱元璋出生于一个贫苦的,他之所能成功建立明朝靠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才谋,与他手下的才能将领也有着离不开的关系。郭子兴,元末群雄之一,江淮区的红巾军领袖,也是助力朱元璋崛起的关键人物。而在朱元璋和郭子兴认识的初期,朱元璋是完全依附郭子

  • 朱元璋对杀贪官杀功臣都没有手软 朱元璋为何没有对汤和下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初期,文武百官上朝如同上坟一样。造成这样现象的人却是开国皇帝朱元璋,小时候的他受尽地主和富豪的剥削,所以当上皇帝后,给官员发放的俸禄少的可怜。对付贪官污吏,朱元璋从来不会手软,您要问多少算贪污?答:60两。朱元璋的命令可不是闹着玩,无论有多大功,只要贪污挂钩,格杀勿论,以现在的说法就是,立即执行

  • 历史上下场最惨的两位妃子,死后连具全尸都没有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所谓一入宫门深似海,入了皇宫里的女子,此生都逃不出那高高的城墙。皇上后宫三千佳丽,伴君如伴虎,嫔妃们不仅要时刻关注皇上的情绪,讨皇上欢心,还要担心被人陷害,地位不保。妃子们围着皇上转,背后还要宫斗。很多嫔妃被陷害,被杀害,被送进冷宫,想要在这宫墙大院善终,真的是要绞尽脑汁。今天说说两个历史上下场最惨

  • 魏徵曾辅佐过李建成,他又是如何成为凌烟阁功臣第四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魏徵(580年~643年),字玄成,唐朝宰相,唐初的杰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治河北省晋州市鼓城村)。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早年跟随魏公李密,参加瓦岗起义,不得重用。武德元年(618年),归降唐朝,劝降英国公李勣,授太子洗马,辅佐隐太子

  • 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的出身如何?他与嘉庆帝的感情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清仁宗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的一生颇为传奇,她的两位孩子也都有着不凡的经历,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清代后宫嫔妃、太后、公主,有许多人被大众熟知,但是细数她们身上发生的事件,大多数“言过其实”,并不算传奇。例如,一说宠妃,就提海兰珠,董鄂妃,但实则,享受专宠的不在少数

  • 褚遂良归顺唐朝后,他为何能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褚遂良(596年—658年或659年),字登善,唐朝政治家与书法家,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褚遂良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追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归顺唐朝后,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贞观二十三年(

  • 孔颖达作为唐初十八学士之一,他在经学上有怎样的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在汉代文翁兴学,唐代文学最突出的成就是,孔颖达被称为唐朝的什么

    孔颖达(574年—648年),字冲远(一作仲达 、冲澹),唐朝经学家,唐初十八学士之一,更是为孔子的第31世孙,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生于北齐后主武平五年(574年),八岁就学,曾从刘焯问学,日诵千言,熟读经传,善于词章,隋大业初,选为“明经”,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

  • 在武德年间,高士廉如何配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高士廉(575年-647年2月14日),唐朝初年宰相,本名高俭,字士廉,渤海郡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其为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隋朝洮州刺史高劢之子,唐太宗文德皇后舅父。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高士廉少有器量,涉猎经史,事母至孝。初仕隋朝治礼郎,受斛斯政牵连,贬为交趾郡朱

  • 曹操和世家大族根本没有缓和的余地 双方为什么还结合在一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三国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曹操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对象。关于曹操的评价不是汉贼就是奸贼,但是无可否认的是,他统一了北方地区,并为之后的王朝建立了基础。但匪夷所思的是,曹操明明手握屠刀,面对这些不听话而且经常骂他的名士们,却总是客客气气的。虽然其间也发生过屠杀事件,但曹操却终归没有离开他们,一直到他

  • 针对隋朝灭亡的教训,孙伏伽向李渊进谏哪三道政策?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孙伏伽(?~658年),字伏伽,贝州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人,唐初状元,也是我国历史上记载完备、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隋朝时期,涉足官场,担任小吏。大业末年,迁万年县法曹参军,审理刑狱,督捕奸盗,颇有政绩。武德五年,参加科举,状元及第。武德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