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兵败九宫山后的李自成让大顺军兵分两路,他的目的是什么?

兵败九宫山后的李自成让大顺军兵分两路,他的目的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537 更新时间:2023/12/24 4:22:45

在古代有败者为寇之苦楚,也有胜者为王之愉悦,各朝各代都不缺少征战,这其中有势均力敌的一生之敌。还不知道的读者,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也许说李自成这样的起义者为“历史尘埃”不太恰当。但于李自成死后树倒猢狲散的大顺军而言,寻求落定之处也确实是他们的当务之急。

一、大炮与终点

顺治元年(1644)秋,枯叶将潼关的血色掩盖。不日之后,飘飘然的大雪开始落下。然而雪色上很快又覆上了一层血色——在多铎的领导下,清军与大顺军在潼关对峙。春节未过,李自成就已亲自赶赴前线,与清军数次展开血战。

彼时距离李自成势头正盛,占领京城称帝,进而又退出京城已过了半年多。与半年多以前逼死崇祯帝,击败吴三桂相比,在潼关的这支大顺军早已今不如昔。但李自成还是不愿服输。因而面对清军的数次进攻,面对城墙的日渐残破,李自成带着他的大顺军始终坚守。

但这世上既然有“皇天不负有心人”,就会有“城墙上赶麻雀——白费功夫”。当清军终于将红夷大炮搬到潼关前线后,李自成的命运就已经悄然画起了句号。在红夷大炮的猛攻和掩护下,大顺军的进攻屡屡失效,逃窜者也越来越多。 终于在顺治二年(1645)元宵节前后,李自成不得不带着大顺军放弃西安,直接转向南方寻求生机。而这一转,就转出了一个李自成死在湖北九宫山,大顺军树倒猢狲散的结局。

二、西去与南归

树倒猢狲散。李自成一朝被杀,群龙无首的大顺军又该怎么办呢?为了生存,一部分大顺军决定西行入蜀,在巴蜀与清军继续斗争。但更多人的,最终都选择了南下投靠南明及相关势力。

西行入蜀的大顺军余部,主要有李来亨、刘体纯、袁宗第等人。因为势力有限,这些人起初决定采取分兵抗敌,相互策应的计划。其中李来亨的实力相对较强。故而在今湖北兴山县万朝山一带,李来亨曾歼灭清军万余人(其中更是有两百余名文武官员),震动楚蜀。但因为总体生存空间的有限,这部分余部最终还是南下投靠南明。

南下的大顺军余部,包括李来亨、袁宗第、郝摇旗、吴汝义、王进才等将领。因为与南明、大西军余部以及其他不少势力都有抵抗清军这一共同目标,故而大顺军余部同以南明政权为首的抗清势力达成了同盟,继续参与到相对有组织的抗清活动之中。

三、自强与自戕

而如果说西行的大顺军余部是想要求得一线生机,故而各自分散自保,那么南下投靠南明的大顺军余部,理由反倒冠冕堂皇得多。当初在招揽这些草莽时,南明打出的旗号就是所谓的“大义”。

这“大义”说起来好听,实际上不过是洗去大顺军原本的贼名,并给大顺军余部画“建功立业”、“荣华富贵”的大饼。但就是如此可悲:走投无路的大量大顺军余部都相信了南明的鬼话。一些人即便不相信,也因为北是清军,南是遗明的困局而不得不投入南明麾下。

大顺军余部先后归顺南明隆武政权、永历政权等,成为有限的抗清力量的重要组成。但此时,对于这些大顺军余部而言,他们自身的性质其实已经发生了变化。昔日他们是反对明王朝封建统治的农民起义军,今朝他们是为维护封建统治而与外族作战的一般朝臣。

且于南明朝廷而言,抗清虽是他们打出的名号,却并不是真正在执行的政策。内部贪腐、统治无能、军事力量贫弱……与其说这些政权是在抗清,不如说他们是在打着抗清的旗号进一步剥削南方的普通百姓。

因而在清军实力强劲,南明政权又内乱不断,重心不定的局面下,我们只见哪怕大顺军余部已经向南明俯首称臣,甚至如大西军余部将领李定国一样忠心更甚以往,也得不到南明对应的尊重,更得不到抵抗清军,实现复明伟业的真正机会。

此外,随着清军不断南下,北方抵抗势力的节节败退,投靠南明的势力也远不止大顺军一家。与大顺军性质相似、争斗多时的大西军余部也归顺了南明。故而大顺军与大西军虽然表面上站在统一战线,但貌合神离,双方私底下摩擦不断。这为大顺军终沦为历史的尘埃也“贡献”了一份力量。

外有强敌,故而在末路联合抗敌,以求一线生机。只可惜大顺军终究还是选错了伙伴,将自强变成了自戕——犹如极盛时能占领京城以称帝的李自成,终还是沦为历史的败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在诸葛亮生前和死后 曹叡的为何从一个明君变成一个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为什么诸葛亮死了李严哭了,诸葛亮死后谁要叛变,曹睿是不是亲生的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和曹叡变化,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诸葛亮没有去世之前曹叡生活简朴,一心为国,而在诸葛亮死后曹叡就像换了一个似的,以前那个英明睿智、指点江山的的皇帝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醉生梦死的昏君形象。一、诸葛亮活着的时候,曹叡有多拼?曹丕接管了曹操的江山以后,顺带着也接管了曹

  • 康熙三子胤祉两次被软禁是为何?雍正又是如何报复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子胤祉,雍正王朝雍正毒死康熙,雍正王朝皇三子

    爱新觉罗·胤祉本是康熙帝的第十子,但是兄弟早夭,实际上是第三子,与太子胤礽关系较好。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清朝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因三阿哥胤祉和太子关系一向较好,康熙便召胤祉来询问太子平时的所作所为。事后,康熙说:

  • 姜维才干显然不如诸葛亮 姜维上台后司马懿为何不进攻蜀汉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姜维和司马懿,姜维和司马懿哪个厉害,诸葛亮司马懿谁厉害?

    蜀相诸葛亮审北伐曹魏之战,先后六出祁山,最后因病去世,病死五丈原,诸葛亮死后将兵权交给了姜维,姜维上台后,司马懿为啥一次都没进攻过蜀国?司马懿怕姜维吗?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遗憾的是,诸葛亮虽然晓畅军事,神机妙算,然而六出祁山的战果还是不尽人意。蜀汉连年兴师动众,

  • 李宪为什么甘愿让出皇位?让位后的他过着怎样的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崇祯如果答应李自成,李自成有没有做过皇帝,明朝抢皇位

    李宪,唐睿宗李旦的嫡长子,唐玄宗李隆基同父异母的长兄,他在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历史中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李宪本来是皇太子,但却主动让出储君之位,心甘情愿做弟弟的臣子,他这一让,就让出一个开元盛世。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宪让太子位于弟弟李隆基,不仅一生平安,生前

  • 司马懿去世之后 足智多谋的姜维为何打不赢曹军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司马懿熬死诸葛亮,诸葛亮庞统姜维司马懿合成,姜维和司马懿

    在东汉末年,刘姓王朝的没落,最终导致群雄逐鹿中原,老百姓也深受其害。赤壁一战后,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逐渐形成,诸多的文臣武将,也开始在政坛上崭露头角。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姜维打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影视作品中的姜维)当诸葛亮去世后,作为蜀汉的丞相,姜维继承了他的遗志,为蜀汉江山开疆扩

  • 明朝开国功臣被杀的时候 徐达为什么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徐达最后善终了吗,朱元璋的开国功臣谁没有死,明朝大将徐达的后代

    很多人都不了解徐达能善终,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朱元璋从一个放牛娃、是一个和尚、是一个乞丐,又从一个没有任何势力背景的人成为一统天下的皇帝,这一路走来着实不容易。朱元璋身边有一群为他出谋划策和奋战沙场的人。就像是汤和、常遇春、徐达、刘基等人。这些人帮助朱元璋建立了政权,所以说他们是大明朝

  • 郭德成对朱元璋也有帮助 朱元璋杀功臣时为何没有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朱棣,朱元璋杀了哪些开国功臣,朱元璋害死郭子兴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元璋和郭德成,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话说朱元璋在没有崛起的时候,路过郭德成住的地方,结果郭德成给朱元璋算了一命,当机立断,让儿子在朱元璋底下做事,更是把自己的女儿送给朱元璋做妾室。后来朱元璋创立了明朝,登基为帝后,把郭山甫之前送给他的爱女郭氏封为了宁妃。郭家也

  • 黄忠与王平原是曹操的武将,为何最后要投靠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黄忠归顺刘备,黄忠为什么投奔刘备,汉水之战赵云和黄忠谁是主将

    曹操作为东汉末年实力最强大的诸侯,他的手下自然也是人才济济。每当一提起这个,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比如武将有张郃、张辽、于禁、乐进、徐晃等人,谋士有郭嘉、荀彧、荀攸、司马懿、程昱等人。正是在这些文臣武将的辅佐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消灭了袁绍、袁术、张绣、刘表、马超、韩遂等众多割据势力。当

  • 朱元璋身为草根出身的皇帝 朱元璋为什么要大肆屠杀昔日的兄弟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自成为什么不如朱元璋,朱元璋杀了多少兄弟,草根的逆袭朱元璋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元璋杀功臣,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都知道朱元璋是地道的“草根”出身,朱元璋能够统一天下,和当初的那些兄弟携手有关,大明初期,朱元璋也对那些曾弟兄,论功行赏的,然而遗憾的是,当大明基业稳固之后,朱元璋便开始卸磨杀驴了除了极少部分在加入朱元璋前已经是元末社会“有头有脸”的人物

  • 正史上真实的宋江是什么形象?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江形象分析,宋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宋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施耐庵小说《水浒传》中宋江的历史原型是北宋时期农民起义的首领,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易中天先生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三国历史,每个人也都会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点评三国人物。但凡重要的历史人物,都可能会有三种形象,而随着历史的久远,历史形象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