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二世东巡路线是怎样的?为啥更合理?

秦二世东巡路线是怎样的?为啥更合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696 更新时间:2023/12/18 10:14:54

秦始皇于出巡途中驾崩,车队在“秘之,不发丧”的情况下继续行进。秦二世胡亥与载运秦始皇尸身的辒凉车经行直道回到咸阳。秦二世胡亥即位之后,曾效法“先帝巡行郡县,以示彊,威服海内”,以扩张行政权势为目的东巡,至辽东,还至咸阳,很可能再次经历直道。导致望夷宫之变发生的“二世梦白虎啮其左骖马,杀之,心不乐”,占梦卜曰“泾水为祟”,于是“乃斋于望夷宫,欲祠泾,沈四白马”事,可能也与直道交通有某种关系。

秦二世直道行迹

对于秦帝国行政史以及秦帝国交通史的研究,都具有值得关注的意义。按照司马迁的记述,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途中病重去世。赵高与胡亥、李斯密谋策动沙丘政变,安排胡亥即位。随后就有直道之行。随后又有秦二世即位,秦始皇入葬事,司马迁的记叙虽简略,却描述了一个时代的庄严落幕,一个新的历史转变的冷酷开。自秦王朝开始,许多代王朝都在第一代执政者与第二代执政者权力交递时发生政治危机。

秦代如此,西汉王朝刘邦拟废太子刘盈立赵王刘如意引起上层朝臣恐慌也是如此,此后隋代、唐代都重现了同样的政治危机。明清史也可以看到重复的情节。这种历史活剧的第一幕的演出,秦直道作为重要的布景,是值得我们注意的。秦始皇设计规划,并指派“名为忠信”,最为信任亲近的名将蒙恬主持修筑了这条直道。这一交通史的杰作,却没有能够迎来秦始皇本人的踏行。他只是在已“崩”之后,以“会暑,上辒车臭”,“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的特殊的尴尬方式行经了这条道路。秦二世胡亥可以说是第一位行经这一当时世界交通史上规模最宏伟的道路的权位最高的执政者。

秦二世元年

李斯、冯去疾等随从新主往东方巡行。这次出行,时间虽然颇为短暂,行程却甚为辽远。《史记》卷一五《六国年表》止于秦二世三年(前207),然而不记此事。由于秦二世是所谓“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的亡国之君,后世史家对秦二世东巡也很少予以注意。可是从交通史研究的角度考察,其实应当肯定这一以强化政治统治为目的的行旅过程的历史意义。从文化史研究的角度分析,也可以由此深化对秦文化某些重要特质的认识。

秦始皇此次出行,总行程很可能不及秦二世元年东巡行程遥远,然而包括“棺载辒辌车中”自沙丘平台回归咸阳(由于李斯等“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甚至“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辄从辒凉车中可其奏事”,行经这段路途的情形当一如秦始皇生前),历时竟然将近一年。从咸阳启程行至云梦以及从沙丘平台返回咸阳,有较为具体的时间记录。秦始皇仅行历这两段路程使用的时间,已经与秦二世元年东巡历时大致相当。

秦二世四月回到咸阳

七月就爆发了陈胜起义。不久,秦王朝的统治就迅速归于崩溃。可以说,秦二世“巡行郡县,以示彊,威服海内”的政治目的并没有实现,沿途山海之神“皆礼祠之”的虔敬也没有得到预想的回报。从政治史的视角考察,秦二世东巡不过是一次徒劳无功的迂拙表演。然而从交通史的视角看,却应当充分肯定这一旅行过程虽然作为帝王出巡必然侍从浩荡、仪礼繁缛,却仍然表现出较高效率的重要意义。

最后:

秦二世元年东巡有各地刻石遗存,可知历史记载基本可信。“今石刻犹有可见者,信与此合。前后皆称‘二世’,此称‘皇帝’,其非别发端可见。”于是才有“(赵)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李)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恬,数以罪,赐死”的政变。可以说,秦二世的地位是随从秦始皇出巡东方得以确立的。而秦二世即位之后,东巡也成为他最重要的政治活动之一。由于有随从秦始皇出巡的经历,秦二世元年东巡于是有轻车熟路的便利。而李斯曾经多次随秦始皇出巡,当然也可以使秦二世东巡路线的选择更为合理,日程安排和行旅组织也表现出更高的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郭嘉和荀彧相比 两人谁才是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郭嘉和荀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无论是当时的人们,还是在后世史家看来,郭嘉和荀彧之间功劳谁大谁小,没有可比性,至于曹操更看重谁,谁才是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是有迹可循的,下面我们来看看郭嘉和荀彧。谈及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向来都是众口不一。有人说是郭嘉,有人说是荀彧。支持郭

  • 魏延“反骨”之相是真实存在的吗?他对蜀汉有何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魏延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国蜀汉阵营中,素有“五虎上将”美名,而在这五人之下,有个实力不输他们,且极被刘备所信任的大将,他便是魏延。初见魏延来投,刘备满心欢喜,可诸葛亮却皱了皱眉头力劝刘备不要留下魏延:“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此后诸葛亮有数次可以斩杀

  • 陈庆之有怎样的战绩?为何说南北朝无敌战将舍他其谁?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陈庆之,南朝梁的中原第一将,他从很年轻的时候,就跟随萧衍出生入死,跟着他带兵打仗。就家庭来说,他至少有六个以上的儿子,但只有几位留名下来,或许这是正统史书的通病,关于家庭家族这一块总是记载的不够详尽!长子陈昭,五子陈昕,幼子陈暄,就这三个儿子有留名。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

  • 诸葛亮和郭嘉都是军事奇才 两人到底谁更加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对郭嘉和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相信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有一句话引起后世争论不休,“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由于这句话,引起了广大网友的争论,有的人说这句话就是胡扯,诸葛亮肯定比郭嘉厉害。有的说,由这句话可以看出,郭嘉比诸葛亮厉害。围绕这一话题,网友们也一直是

  • 诸葛亮为何要让关羽去华容道还曹操一个人情?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为何要让关羽去华容道还曹操一个人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首先,天意难违,需要遵从天道。按照小说《三国演义》的说法,能否放掉曹操不是诸葛亮决定的,也不是关羽所能够左右,完全是天意作为。孔明曰:“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

  • 郭嘉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传闻郭嘉不死便无三国是不是真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三国和郭嘉,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在三国历史上,东吴,蜀汉和曹魏都有各自的关键先生,东吴是周瑜,蜀汉是诸葛亮,而曹魏就是郭嘉。据记载,曹操手下谋士如云,但了解曹操只有郭嘉,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谋士了解主公的心思,配合起来才会相得益彰,也才能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事实上

  • 诸葛亮的四位密友是谁?他们在历史上各自的发展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中,司马徽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时,说到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颖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为密友。这四位密友,除徐庶外,在演义中都没有多大的戏份,那这四人在历史上,后来各自的发展如何?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徐庶徐庶在曹操南征荆州时,因为老母被曹操俘虏而不得不

  • 刘备如果统一三国,诛杀开国功臣的可能性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备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我们总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似乎历史上的皇帝总喜欢除掉功臣,其实并不尽然。纵观中国历史,大规模诛杀功臣的皇帝其实并不多见,而功臣被杀要么源于屡屡犯禁,要么则是为了消除威胁。因此,刘备即使成功统一天下,也不大可能诛杀开国

  • 冯胜为何会改名?她的历史形象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冯胜为何会改名?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自古以来,乱世将起,名将辈出。元朝末年,朱元璋从凤阳起兵,身边有徐达、常遇春等猛将。这帮淮西子弟经过15年的拼杀,最终统一中原,建立了明朝。早在朱元璋起兵初期,到濠州募兵,有一对兄弟前来投奔,后来成为朱元璋麾下的两员虎将。哥哥

  • 刘备南逃携民渡江的真相是什么?为何会这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刘备的文章。公元208年,刘琮见曹操率大军而来,他在众人的劝说下投降了曹操。当曹操到达新野时,刘琮率领荆州官员投降曹操,兵派人用朝廷过去颁发的符节去迎接曹操,曹操接受了刘琮的投降,并继续进军。当时曹操南下的消息一直没有传到屯兵于樊城的刘备处,等到曹操到达宛城附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