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康熙为什么不提前退位扶雍正一把 康熙到底是怎么想的

康熙为什么不提前退位扶雍正一把 康熙到底是怎么想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4937 更新时间:2023/12/17 8:02:54

很多人都不了解康熙雍正,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最后一个封建朝历经飘摇最终倒下,结束了我国上千年的封建阶级统治,它就是满清王朝。皇权更迭充满了诡诈算计,千古一帝康熙也逃不过儿子们有预谋的盘算。

在那场腥风血雨的较量中,“九子夺嫡”以四皇子胤禛继位告终。康熙执政六十一年,常被后人称赞文治武功,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帝王,但是在康熙暮年时,身体欠佳的皇帝已经无力处理政事,可是他却没有提前将皇位传给雍正。

一、少年天子,两次废立储君

康熙八岁登基,顺治帝草草传位儿子,有人说顺治去世,也有人说爱妃董鄂氏去世顺治不再留恋红尘而出家。总之,年幼的孩童什么都还不太懂,就在祖母的扶持下懵懵懂懂坐上龙椅。朝臣的不服,国家的动荡,一切都让这个还是孩子的皇帝惶恐无助。

一步步走来,康熙经历过太多磨难,在祖母的悉心教导下,康熙完成了许多父亲没有完成的任务,他确实是个好皇帝,用毕生开创了一个盛世。一生操劳,康熙有三十多个儿子,最终得以长大成人的,有二十四个。

他是帝王,帝王或许注定孤独,即使儿孙满堂,康熙依然享受不到寻常人家的和谐温馨,因为他的儿子们都在谋求算计他的皇位。康熙虽然立了太子,太子胤礽也是他最喜爱的嫡子,他的发妻赫舍里皇后为了生育嫡子,难产而死,康熙对这个嫡子充满期待与厚爱。

可惜长久的期待与溺爱并没有让太子更优秀,反而越来越荒唐。在康熙一次又一次的容忍下,终于无法再忍受胤礽的出格行径,两度废立之后,胤礽被永远囚禁。在没有太子的情况下,其他庶出的皇子对太子之位蠢蠢欲动,尤其是四皇子胤禛和八皇子胤禩两人之间的争斗最为激烈。

二、深谋远虑,放任胤禩党派之争

有人说,康熙心中的继位人选其实早已选定四皇子胤禛,只是没有将自己的心思表现出来而已,康熙在用他自己的方式保护这个儿子。在晚年时的种种作为,都暗示着康熙在给四皇子胤禛今后继位做准备。

康熙为何不直接公布储君人选?或者说康熙在晚年时为何没有禅位胤禛呢?原因很简单,将胤禛立为太子之后,他就会成为众多皇子攻击的目标。康熙打心底很害怕再出现废太子胤礽的情况,将储君人选隐藏起来,才能各显身手,最终为胤禛扫清障碍。

而且皇八子胤禩早已大量培植自己的亲信,与朝中多名大臣接触拉拢到自己的阵营,甚至将胤禛同母的亲弟弟十四皇子胤禵也收买到“八爷党”当中,与亲哥哥对战。且胤禵被封为“大将军王”,统领西北兵力。

假如胤禩煽动胤禵起兵造反那么这样的局势无论对谁都是没有好处的,甚至康熙都会被逼让位。于是,康熙先是封十四皇子胤禵为大将军王,让八皇子胤禩加强警戒心,同时找理由圈禁胤禛的左膀右臂十三皇子胤祥,让胤禩对胤禛放松警惕。

同时,胤禩还重点拉拢朝中重臣隆科多,且隆科多还算是胤禛的舅舅,看似所有人都在帮八皇子胤禩,可其实一切的安排都是康熙无形之中布下的局。为的是能让胤禛顺利继承皇位,顺理成章扫清一切障碍。

三、慈父之心,默默为胤禛谋划继位

康熙不选择提前让位,原因很简单,不想,不必,不敢。任何人都想做天下权利至高的人,哪怕是孤家寡人,手里的皇权也不想轻易落入别人手中,哪怕是自己的儿子,也不行,不想轻易将皇位让出来。

同时,康熙一直对自己的身体状况都很自信,他觉得自己还没到垂垂老矣的时候。他还有精力处理政事,有精力去秋狝打猎,有能力继续执掌天下,没有必要过早让位,万一新皇登基不善待他的晚年生活,他岂不是真成了孤寡老人。

康熙知道,胤禛会成为一个好皇帝。晚年的康熙在处理很多政务时,轻易听信臣功进言,也做过些荒唐决定。国家现在存在着些许问题,若是雍正出面整顿政务,岂不是在间接告诉天下人,康熙的一些决定和行为是错误的。没有哪一个皇帝愿意轻易承认自己的失误,于是,他也不敢直接将皇位让给胤禛。

结语:

虽然康熙没有主动禅位给雍正,可最终也没有影响雍正继承皇位。康熙在用自己的方式保护儿子,他不是不爱自己的儿子,只是受九子夺嫡的影响,康熙逐渐觉得这么多的儿子越来越令他失望,所有人都在谋求算计他,可所有皇子都忘了康熙也只是个垂暮之年的老人。

胤禛另辟蹊径不再事事强出头,安分守己看似想做闲云野鹤,且利用皇孙对父亲打感情牌,终于康熙被感动了,他看出了四皇子的心胸和抱负,他为这个儿子继承皇位忧思竭虑,哪怕他是皇帝,是天下至尊,说到底,他也仅仅只是一位父亲。皇家的情感确实令人感到悲哀,可冰冷中,也还是有亲情存在的吧。

参考文献:《清史稿》《正说清代十二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多尔衮死后被顺治掘墓鞭尸 多尔衮唯一的女儿又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顺治和多尔衮,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多尔衮集权于一身,势力可谓是强盛无比,生前风光无比,但死后却被掘墓鞭尸,就连他唯一的女儿东莪,好像是销声匿迹似的,在史料记载寥寥无几,实在是令人唏嘘。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14子,生母是阿巴亥,阿巴亥一口气生了阿济格、多尔衮和多

  • 在古代,有哪些皇帝后宫嫔妃数量最多?分别是多少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唐玄宗李隆基。自汉朝以后,皇帝的后宫规模便开始不断扩大,汉武帝时破千,汉桓帝时已经达到五六千人,晋武帝司马炎时破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时甚至达到四万人,此后数量又再度开始减少,到明清时期始终维持在万人上下。那么,历史上后宫数量最多的皇帝都有哪些呢?汉桓帝刘志:五

  • 朱棣迁都北平时受到什么样阻挠?他是如何解决粮食问题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朱棣迁都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明朝是最后一个汉族封建王朝,它一共有三个都城,分别是今天的北京(首都)、南京(留都)、凤阳(中都)。这三大都城,北京在明朝的大部分时间内,发挥着最重要的政治作用,但是,北京却是这三大都城中,最晚被确定为国都的。明朝永乐六年,明成祖朱棣宣布

  • 吕布临终前说的是儿最无信者是什么意思?两年后应验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吕布临终前说的是儿最无信者是什么意思?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公元198年,曹操亲率大军攻打吕布,由于曹军精锐,吕布实力又不足,因此吕布打算投降曹操,但陈宫等人担心吕布投降后自己会受到曹操的处置,因此反对吕布投降,陈宫称曹操出兵不会持久,只要吕布用步兵与骑兵驻守城外,他率领

  • 长孙冲:长安城的天之骄子,却从驸马沦为囚犯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从唐朝驸马到流放岭南,长孙冲的一生经历了什么?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长孙冲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一起来看看吧!长孙冲是谁?先来看看他的身世:父亲是唐朝开国功臣长孙无忌,姑姑是长孙皇后,姑父是当今皇上唐太宗李世民。长孙无忌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深得李世民器重,既是功臣又是国舅,在当时可谓是风光无限

  • 年羹尧和李卫有着相同的性格 两人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年羹尧和李卫,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今天我们来说说年羹尧这个人,这一生立下了很多的战功,可以说他的前半生是运筹帷幄的半生,后半生却是一直在驰骋沙场,在那个时候平定了西藏和青海的战乱,在那个时候年羹尧他功劳那可以说是功不可没的,那个时候如果没有年羹尧的大军在那镇

  • 历史上刘备到底错过了多少人才?对他有何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刘备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三国时期天下众多英豪,例如我们熟知的卧龙、凤雏、麟子、贪狼等等,这些都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名人奇将。他们都在三国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光辉一笔。在当时那个时代,有不计其数的名人被世人所低估。就拿刘备举例来说,他虽然得到了凤雏和卧龙这两大谋臣

  • 雍正在收拾年羹尧后 雍正是怎么对待年羹尧家人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雍正和年羹尧家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雍正皇帝让年羹尧倒台后,是如何处置家人的,说来你别不信年羹尧出生于清代康熙十八年,被雍正帝下旨赐自尽时是清雍正三年,去世时他年仅四十七岁。近年来,随着影视剧、小说、戏曲等形式,年羹尧的形象也为大家所熟悉。特别是在电视剧《甄嬛传》中

  • 深得忽必烈信任的王文统为何会被处死?他犯了什么错?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忽必烈的“财政部长”王文统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忽必烈自受蒙哥汗之命于漠南金莲川开府以来,手下接纳了一批汉族士人,这些都是中州精英与硕德耆儒。蒙哥汗去世,忽必烈与其幼弟阿里不哥分别在漠南与漠北举行忽里台贵族大会,先后称汗。对于汗位的归属,双方爆发战争,军需支出很大

  • 雍正对付年羹尧时手里握着兵权 年羹尧为什么不反雍正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对年羹尧和雍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虽然在清代雍正时期,年羹尧权倾一时,是当时清朝驻西北地区权力最大的人,手下有重兵数十万人,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但是尽管如此,如果他真的想造反的话却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因为康熙时期已经出现过三藩之乱,清廷已经有过类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