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昭的人生低谷与东关之战

司马昭的人生低谷与东关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507 更新时间:2024/1/18 21:33:40

司马昭一生经历了两次重大低谷,第一次是在他父亲被曹爽排挤回家养病的时候,那时他也被轻视,仅仅担任了闲职议郎,这是整个司马氏家族的低谷,他只是受牵连而已。而第二次低谷就是东关战役,这是他个人最不得意的时候,这也是他自身的失落时期,司马昭在这次失败的战役中表现如何,起了怎样的作用呢?

根据《晋书》记载,司马昭在嘉平元年被提升为安西将军,在征、镇、安、平四级中列第三等,但是被授予持节的权力,节度关中各军抗击蜀军的进攻,第一次成为方面大员,关中的征西将军、镇西将军、刺史都由他节制,这次他也表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尤其是准备出骆谷威胁汉中,迫使蜀军撤兵的谋划对战局起了重要影响。可是战后他只是被改派到许昌任安东将军,直到他父亲司马懿去世也没有大的提升。可见当时的司马氏也还没有把持朝政专权,他和哥哥司马师甚至都曾经被降职。

司马师担任大将军后,镇东将军诸葛诞向司马师提议东西并举伐吴,东线主攻东关(东兴),战争的起因从军事角度看,吴国在东关侵入修建了两城和坚固的长堤防线,不利于魏国攻打,但是司马师接受了诸葛诞的建议,同意东西两路出兵,其中东线由诸葛诞任前敌指挥,“遣诞督诸军讨之,与战,不利。(诸葛诞传)”他的权限超过了征东将军胡遵,估计诸葛诞也是持节都督各军,与司马昭在关中时职务相仿。毌丘俭传也记载是诸葛诞指挥了东关战役,可见司马师是任命了提议攻打东关的诸葛诞指挥作战的。

那么司马昭在这次战役中有什么作用呢?由于魏国这次是东西并举,所以司马昭是被任命为持节都督东西各路部队,担任总帅。他本来还想在这次战役中象在关中那样再次取胜,可是却未能如愿,反而遭到重大挫折。

诸葛诞、胡遵等指挥七万人攻打东关,虽然占领了长堤,可是未能取得胜利,尤其是在吴国的四万援军到来后,轻敌受袭失败,损失了数万人和大量物资,战争从十月吴国修城开始,十二月结束。史书中没有详细记载司马昭在这次战役中的作用,东线失利后西线也迅速退兵了。

这次战役结束后,魏国的大将军司马师首先把责任全部承担了,表示诸将没有过失,他的这个举动被包括习凿齿等史学家们赞扬。而倡议发动东关战役,并担任前敌指挥的诸葛诞,也没有遭到处罚,只是被调离原来的职务,他和毌丘俭调换去担任镇南将军了。而这次战役最大的受害者成了司马昭,他不仅被撤职免去都督,还被剥夺了爵位,可谓名望尽失。可是从战役发展情况看,他没有在东线直接指挥,对失败起直接影响,从朝议要追究失败者,以及司马师替诸葛诞等承担责任看,可见司马昭几乎没有能有效指挥部队,战后只有石苞的军队完整,为此司马昭感慨地表示,应该让石苞持节都督各军,表明连司马昭自己也觉得本身未能有效指挥。

东西两路并举的进攻部署也注定担任总帅的司马昭只能在东西一地,东线有诸葛诞都督,司马昭应该是在西线,或者后方,不可能有效地指挥、掌握各处的前线情况。司马昭在这次战役中只能起到象晋朝伐吴统一战争中,统帅贾充起的作用那样,只是监军的作用。

在这次战役中还发生了一件事,就是司马昭处死他的僚属王仪的事件,这被看作是司马昭残暴的证据,虽然这可以看作司马昭有狭隘的自尊心,是错误的,却不是凶残的行为。

应该从封建社会具体的情况看待,在当时幕府的僚属是不同于朝廷大臣的,他们没有政治地位,有时被看作奴仆那样对待,被任意侮辱打骂,甚至处死的也是常事。比如曹操对待幕僚,何夔传就记载了曹操严厉,时常对僚属杖责侮辱,何夔带着毒药,宁死不辱,被曹操处死的幕僚也很多。司马昭在失利后愤怒的情况下,追究失败者,询问大家是谁的错误,那么多将领,身为僚属的王仪当众说是司马昭的错,无疑是火上浇油,王仪是直率人,没有考虑到司马昭的情绪和自尊,再加上两人可能平时关系也不亲密,王仪的父亲是王修,哥哥王忠,在魏国都是有地位的重臣,所以可能也有些傲气,还有他们是属于北海郡的豪强,是支持郑玄官方哲学的,与王基关系密切(王修传)。当时魏国的政局是郑玄系与王肃系两派哲学系统经常争论,而司马昭是属于王肃派系的,王基经常批评王肃,反对王肃的观点(王基传)。

同王基有密切关系的王仪当众指责司马昭,也被司马昭认为是故意反对他、羞辱他的举动,这个悲剧也有政治观点和集团利害的因素的影响。不能简单认为司马昭是一个肆意滥杀的人,尽管可以说他错误地杀了王仪,但是不能说他残暴。东关战役的失败虽然使司马昭遭受挫折,可是并没有使他消沉,却使他政治、军事斗争才能有了更大的提高,表现在政治上,司马昭当时没有他的哥哥成熟,但是在军事上要比诸葛诞有才能,诸葛诞置主力于长堤,部队涣散撤退,争过浮桥,而司马昭此前各战役都能重视后方安全。诸葛诞始终没有吸取保守、僵化导致失败的教训。司马昭在战后赞扬、笼络石苞也使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司马昭去世时,石苞痛哭祭奠。

而在政治上,司马昭也有进步,从杀王仪那样简单打击政敌,到后来恩威并施,笼络、联合郑玄系统的重臣,同郑冲、王基等都建立了亲密的盟友关系。尤其他是对待王基,习凿齿也专门赞扬了司马昭“丧王基之功”,指司马昭妥善安置王基母亲去世的丧事,追封王基父亲,两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王基去世时只是征南将军,却被司马昭追封为司空。而郑玄系统的首脑郑冲更是成为积极支持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元勋。

司马昭尽管在历史上背负了权臣的名声,但是在客观实际中,司马昭的所作所为还是在历史上起了进步的作用,他是三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在东关战役中,就军事指挥特点看,诸葛诞与司马昭以前经历的主要战役中表现出的军事才能相比,明显不是一个水平,同这次战争后司马昭在平定关中,征服灵州,平定叛乱,招抚北方蒙古高原少数民族,以及在淮南战役中的出色表现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在曹爽伐蜀战役中,司马昭就对夏侯玄提出险地应该谨慎、不可久留,并且判断出了敌军会抢占各险要防御。

在应对敌军偷袭其营寨的时候,司马昭也能沉着应对,不慌不忙。如果他在东关指挥抗击偷袭,魏军在遭到偷袭后不会出现那样损失巨大的混乱。就战术特点看,诸葛诞把主力七万人分成三部分也是不妥当的,分别攻打和驻守长堤和二城,也导致了兵力的分散,甚至在敌军四万的攻击下,长堤上分散成一条长线的部队无力形成有力的战斗队形,很快被击溃,争相撤退,拥挤在浮桥上,成为敌军攻击的目标,攻打二城的魏军也没能调动出击援助和掩护长堤上部队的撤退,这也比司马昭的指挥差,在关中司马昭能主动制造出要出骆谷的姿态,迫使敌军回援后方,司马昭是善于主动配合友邻部队作战的,如果他在前线指挥,也能有效调动部队相互掩护。

就战后对军事失败责任的追究看,不仅司马昭作为监军要处罚失败责任,而且朝议也要处罚众将。而司马师表现得很有政治头脑,首先负主要责任的诸葛诞是司马氏的姻亲,他是司马懿的亲家,是司马师弟弟司马伷的岳父,而胡遵、王昶、毌丘俭等多数都是司马懿的旧部,或者有交情,罢黜、打击他们会削弱司马氏集团,而且司马师知道王昶、胡遵等人都是恩怨分明,不会忘恩负义,所以用宽容和安抚对待他们,同他们建立更亲密的感情。即使有个人野心,对朝廷有异心的诸葛诞也对司马师有好感,后来毌丘俭起兵反对司马师的时候,诸葛诞也能感念司马师对他的恩德,支持司马师平叛。司马昭在这次战役中在西线还表现在他同毌丘俭关系上,传统观念认为毌丘俭是反对司马氏的,这是误解。

毌丘俭在他反对司马师的檄文中,赞扬了司马昭,要求让司马昭代替司马师辅政,当时司马昭只是中领军,职务不高,毌丘俭对他的颂扬甚至超过对司马孚评价,不请求让司马孚辅政却请求让地位更低的司马昭辅政,表明他和司马昭有亲密关系。后来晋朝统一后,原来逃到吴国的毌丘俭子孙重新回到中原,得到了司马昭的儿子晋武帝的优待。司马昭在西线还表现在司马师在全局的统筹上,他在东线只部署了七万人,而在西线的兵力估计是主力,意图把吴军主力东调,以西线为主攻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这个皇帝真纯情 一生只有一个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知道,明朝皇帝中有很多奇葩。这些奇葩中,大多是负面的,比如二十八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比如荒唐无比的正德皇帝,比如崇信魏忠贤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但是,这些奇葩中也有正能量的例子。比如明孝宗朱祐樘,就打破了历代皇帝后宫如云的惯例,他严格恪守一夫一妻制,一生只有一个女人。朱祐樘有一个黑暗的童年。他的

  • 三国英雄身边的悲苦美女们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自古美女配英雄,天经地义,岂不知英雄最是伤不起。英雄不易,做英雄的女人更不易。和平时期还好说,遇上战乱年代,今日洞房花烛夜,明日远隔在他方。再不幸的话,就是战死沙场、亡命天涯,危险无处不在。如此看来,美女配英雄,也可能只是一种生命寄托,一种精神依靠,一种内心情愫。因为生就得花容月貌,找一个平庸碌碌之

  • 若隐若现的三国“闲”士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群雄竟起。受集团和个人利益驱使,谋士这一特殊职业也就被推到了历史前沿。但谋士终归是谋士,与贤士相比还不在同一层次上。当然处在那样的大环境下,我们也不好一概而论到底孰是孰非。而与贤士相提并论的还有一种,那就是“闲”士。对此,我们姑且理解为清闲之士。在《三国演义》中,真正的贤士不少,

  • 揭秘:中国古代最佳悲情刺客——要离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话说吴王阖闾登上王位后,王僚的儿子庆忌逃往卫国。庆忌此人甚是了得,有万夫莫当之勇,在吴国号称第一勇士;现在卫国招兵买马,伺机为父报仇。阖闾获悉此事后茶饭不思,日夜寻思除去这个心头大患,于是觅得一壮士。此人名唤要离。经过策谋,要离决定采用苦肉计。某日要离在王宫与阖闾斗剑时,故意先用竹剑刺伤阖闾的手腕,

  • 揭秘:中国古代最佳创意刺客——专诸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专诸,春秋时期吴国人氏,为吴国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所雇,用来刺杀王位竞争对手吴王僚。 话说事发当日,公子光宴请王僚,私下埋伏甲兵于室内。王僚也早有防范,命人沿途布满兵卒,门窗台阶左右也都部署上自己的亲信,夹道而立的侍卫,皆手持长铍。酒酣耳热之时,公子光佯装有足疾,退入内室。这时专诸闪亮登场了!

  • 陈平年轻时有着怎样的经历?他为什么要投奔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陈平是西汉开国功臣之一,是刘邦身边的重要谋士,虽然他不曾上战场跟别人出生入死,但他的功劳怎样都不能忽视。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我们都知道汉初三杰为汉王朝建立立下不朽功勋,张良,萧何,韩信的故事我们大多耳熟能详。可有一个人不在三杰之列,作用丝毫不亚于其他三杰,是刘邦跟

  • 周勃为什么能得到刘邦的信任?他为汉朝的建立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死前曾预言:“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他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周勃真的做到了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朝初年是英雄人才辈出的一个时代,这些人当中周勃无疑是具有代表性的功臣之一。提及他的儿子周亚夫,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汉景帝时期爆发了著名的七国之乱,便是由他起兵前

  • 诸葛亮打仗真的很菜吗 诸葛亮北伐为何输多胜少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诸葛亮打仗,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打仗为什么一直输?诸葛亮打仗真的不行吗?作为蜀汉后期数一数二的执政人物,诸葛亮一直是历史争论的对象。了解过真正三国历史的都了解,在蜀汉中后期,也就是刘备去世后,蜀汉政权基本上是输多胜少,尤其是在北方的战场,可

  • 朱元璋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儿子朱棣 孙子朱允炆到底好在什么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朱元璋传位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临死前为什么把皇位传给朱允炆而是朱棣?朱允炆到底比得上朱棣?明代期间,当时的太子则是长子朱标,而且为了让他能把大明的江山给继承下去,更是给他请了最好的老师来教导,甚至朱元璋自己都尝尝教育他为君之道,而朱棣则是从小

  • 孙策生前有一子三女 孙策的后代在江山生活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孙策后代,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孙策将王位传给了孙权,孙策的后代过的如何?孙权又是怎么对待他们的?在中国古代,继承和继承主要有两种制度,即父亲去世和兄弟去世,但后者远不如前者广泛,但在历史上并不少见。汉末三国就有这样的例子:孙策于公元200年遇刺身亡,死前没有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