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强人之祖 乾坤巨擎——由曹操谈中国的强人现象

强人之祖 乾坤巨擎——由曹操谈中国的强人现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153 更新时间:2024/1/24 2:43:10

以儒家纲常“忠孝节义”为钦定意识形态的古代社会,篡逆为最大首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曹丕进而篡汉立国,悖理儒家纲常自然是十恶不赦,故而千年以来曹操多以白脸奸臣示人,但抛开意识形态而论,由曹操而始的这种篡位强人现象却值得探讨。

对于曹魏因儒家伦理作祟,后世多事贬大于褒,但对于曹魏的定论,个人觉得《宋书武帝本纪》序言部分十分得当:

——“汉室载祀四百,比祚隆周,汉末失鹿,四海横溃,而民心系刘氏,黎圆黔首未有迁奉之心。魏武直以兵威才略服众,夷凶剪暴,诛内清外,功格寰宇,故能坐移天历,鼎运虽改,而民未忘汉,及魏室衰孤,司马晋籍宰辅之柄,因曹魏皇族之微,三代世擅重权,用基于王业,是故曹魏务其实而司马晋得其果也”

西晋陈寿作《三国志》以西晋为正统,以春秋笔法作史,对魏蜀吴三家尽量做到客观公允,在对曹魏的评述中也多有贬损和嘲讽,但对曹操却不失溢美之词:“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自东汉以来的大庄园主经济直接造成了土地兼并,士族有弥望之田,而贫者无立锥之地,东汉形成了庞大的流民直接导致了黄巾之乱,而谁能获得流民支持谁就能成王霸之业,第一个有此清醒认识的人便是曹操,曹操首开屯田之策,不但迅速扩展了军力,且大得民心,这与那些饥则虏掠,饱则弃余的草莽军阀的本质区别,屯田制虽被后世诟病多多,认为其让农民,士兵形同“农奴”但不能否认在汉末大混战之后,屯田制确实安抚了流民,恢复了社会生产,屯田制也成为曹操能迅速壮大的经济基础。而对于挟制汉献帝一事,自然是“乱臣贼子”但也可换一个角度来看,权臣强人之路有进无退,走到此种地步的人不称帝,难道还有第二条路?假设曹丕不愿背一个篡位的骂名而保留献帝,曹丕也可以将献帝及汉庭作为象征设置于洛阳,让献帝及刘姓皇族像战国时期的周天子一样安守百里王畿,而将丞相府等军政实权系统设置于许昌.

如果是这样的话,中国可能会出现一个类似于一千年后日本幕府一样的格局,作为讨夷大将军的德川家康将幕府行政机构设于江户,而将作为虚君的天皇安置于京都,曹氏也可能像德川家族一般长期掌权,可惜这只是空想,凡掌神器者都是将自己置于了众矢之地,一旦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也就没有了退路,不想当皇帝都难,否则祸连子孙,霍光和多尔衮便是明证,霍光先后废立三帝却恪守臣道没有僭越称帝,结果死后被汉室夷族,多尔衮死后被顺治挫骨扬灰,也可以想象假如曹操真的大政奉还给汉庭,死后曹氏会是什么结局。而正史记载,献帝逊位后安享荣华直到魏明帝时,享年57岁,得以善终.

对于一个末代罹乱君主而言,已是最好的结局,东汉历经恒灵乱政到董卓进京时事实上已经灭亡,曹操以一己之力保得汉庭延续已是功德,且曹氏历尽杀伐统一北中国,得国堂堂正正,称帝犹如辛勤耕耘后采摘的果实,不存在篡位之说。且曹氏对逊帝仁至义尽,《后汉书》载,曹丕封献帝为山阳公,封国内任用天子依仗,上书不称臣,已是最大恩典,文学作品严重丑化了曹魏,后世比曹丕心狠手辣的权臣比比皆是,刘欲杀晋废帝司马德文,高洋杀北魏废帝,宇文泰残杀西魏皇族,杨坚诛杀北周皇族婴孩不免,军阀朱温屠杀唐朝皇裔,满清不留朱明前朝余脉,即使仁义的赵匡胤也在黄袍加身后鸩杀了19岁的柴氏废帝,与后世相比曹丕简直是圣人。

曹操实际上开了中国强人政治的先河,由宰辅兵权主掌朝局,加九锡,僭越称王,然后“禅让”称帝几乎是篡位的固定公式,王莽篡汉是借出色的“演技”与兵戈杀伐而夺天下的曹操不可同日而语,曹操树立了一个强人样板,这种强人形式并不是手绾大权,一手遮天,作威作福的权臣奸逆,而是指雄才大略,定鼎天下的乾坤巨擎,前种类型如东汉“跋扈将军”梁冀,虽权势熏天,却遗臭万年,只能算作“权奸”,而曹操类的强人虽争议多多,却是功勋齐天,为后人称颂,后世有如“魏武再生”的如桓温,刘裕,东晋时恒温三次北伐,灭成汉及鲜卑南燕,刘裕三次北伐先后灭慕容氏后燕,羌人南凉及赫连勃勃大夏国,并成功光复长安洛阳,“手提两京换天子”辛弃疾的词“人道是寄奴曾住,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佛狸祠下一片神鸦鼓,”便是哀叹南宋再无刘裕一类可力挽狂澜的豪杰。后世长孙无忌称赞太宗皇帝也是“神类魏武”,在兵戈乱世,神州陆沉,天地倒悬时期盼的也是此种强人,而非那些恪守君臣伦理的腐儒之辈。

秦汉到隋唐之间,常有强人政治出现甚至于强人篡位创立新朝,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司马炎,萧道成,萧衍,宇文泰,高洋,包括隋文帝杨坚,政权的转移往往只是中央执政者的改变,一般老百姓一睁眼,忽然有了新皇帝,这种由权臣篡位改变改成的朝代,权臣一个个如同“寄居蟹”先蚀空了养分,然后鸠占鹊巢,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你方唱拜我登场,建立的多是短命王朝,与鼎移革新,万象轮转,顺天承运没半点关系,国祚不会长久,老百姓受到的惊扰倒也不算多,这样的改朝换代往往只在中央换一些新人,换汤不换药。

其中有些人可以感受到老百姓的疾苦和需求,有些人却只因为人在权力中心,恰逢其时,顺手牵羊窃取了政权,并没有改变僵化的中央政权的意愿,而两宋以降,篡窃现象完全绝迹,无论权力核心如何腐败和无效,却没有强人取而代之,此种情况出现有一部分是因为两宋以后,君臣伦理的思想变成了儒家正宗,一般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不再感冒天下之大不韪改天换日,只有老百姓实在穷而无告,才会铤而走险,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造成巨大民变,明末,清末的动乱皆由此起。

清末太平天国声势浩大,湘军以地主士大夫力量崛起于民间,居然一举平定大乱,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些人,明知满清腐败透顶,无可救药,却不敢取而代之,只能明知不可为而为,充当“裱糊匠”。清末民间处处有维新立宪改革的呼声,可高官疆臣们都不敢有胁迫清廷改变的行为,甚至义和团运动时,“庚子国变”的罪魁祸首慈禧太后已经逃到西安,东南张之洞,刘坤一等封疆大吏敢于提出东南互保,却不敢要求慈禧释放光绪,另外组建一个可以进行维新改革的朝廷,可见当意识形态成为钦定正宗时,拘束人心的力量有多么的强大。

试想当年官至五省总督,坐断江南,提调一切军政要务的曾国藩若有曹操一星半点的见识和胆略,提兵北上,与朝内的肃顺,恭亲王等结成同盟,实行“兵谏”抬出“祖制”这个尚方宝剑,料想西太后慈禧不敢造次,必然大政奉还,那时虽是满人朝廷,却不会出现女主垂帘听政的政局,亦能将国家安于磐石之上,老百姓也可少受点罪,而汉人推行洋务,则无半点掣肘,天地为之一变也不无可能,可惜曾李左等人皆囿于君臣伦理小节,而无国家民族大义,百年之后盖棺定论,他们绝对是爱新觉罗的忠臣,却不是推动历史的强人。儒家纲常伦理磨掉了中国人的血气,再无顶天立地的强人,而只有忠顺的奴才臣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由空城计的可行性分析兼谈诸葛亮与司马懿的默契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奇怪,诸葛亮与司马懿这对一生之敌何来知音?且听我慢慢道来。(本文以《三国演义》为叙述依据)诸葛亮派纸上谈兵代表人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街亭失守,诸葛亮不愧为诸葛亮,在他的芝麻酥的军事部署后料定其必败,急忙安排后路,完毕后亲自赶往西城运粮。可是,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司马懿在攻取街亭后,也看中了西城,亲自

  • 康熙晚年纵欲过度:畅春园内竟然偷欢致死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年间有位格格是皇太极的幼女,顺治的妹妹,辈分上算是康熙的姑母。顺治遁入空门时,这位格格因为年幼尚未出嫁。康熙即位后,此女也一直留在宫中,后来,有大臣请求为之遣嫁。康熙听后说:“现在还谈什么嫁不嫁的,我早已纳为妃了。”臣属们大吃一惊,说:“宫闱之类乃王化所基,伦常不能紊乱。今公主于皇上乃是父亲一辈

  • 这锅我来背:关羽被批骄傲自大是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骄傲自满、目中无人,源自陈寿的评价:“关羽刚而自矜。”之所以说关羽“刚而自矜”,主要依据有两件事:一是要入川与马超比武;二是受封官职时声称不与黄忠为伍。要入川与马超比武,发生在刘备取得成都之后。在攻取成都的战役中,马超不负众望,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成都,为刘备立下大功一件。由此,他逐渐居功自傲起来。

  • 刘禅为什么被骂成昏庸 罪魁祸首竟然是张飞?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刘禅是号称“枭雄”的三国顶尖风云人物刘备的儿子,蜀汉政权的第二代皇帝,也是蜀汉的亡国之君。刘禅的父亲刘备,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虽出身布衣,但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英雄,而且以“仁德闻名天下”,一生戎马征战,最后奠定了与魏、吴鼎足而立的蜀汉政权,用曹操谋士荀彧的话来说:“刘备,英雄也

  • 大唐秘史:武则天凭什么能在盛世唐朝篡位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封建帝国的全盛时期,唐代的历史一度被中断。这个中断者不是别人,她就是中国古代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公元690年,武则天在摄政5年之后,正式废掉唐朝国号,改元天授,建立周朝,从此开始了她长达15年的统治生涯。武则天的举动是振聋发聩的,她使许多人,尤其是男人诚惶诚恐,敢怒而不敢言。他们不明白,究

  • 康熙幼时的一件事 却让他抱憾六十年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提到清朝皇帝中的明君,大家第一个先到的,应该就是康熙皇帝,在小编看来,康熙是大清帝国的第一明君,虽然他的儿子雍正也不差,但是毕竟在位时间只有十几年,所能做的还无法和老爹相比;至于另一位乾隆,在小编看来,除了喜欢给自己脸上贴金以外(十全老人是个很无耻的举动),所建立的“功业”不过是承接了上两代人的运势

  • 她是前朝的悲苦公主 又成了新朝利用的工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1644年,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崇祯皇帝的皇帝生涯开始慢慢画上了句话。除了他自缢煤山,还有一件事情,让人动容,就是在他死之前,曾经亲手杀了自己的亲生骨肉。“汝何故生我家”,这句中国历史上惨痛的名言,就是崇祯皇帝说给女儿长平公主的。1644年本来应该是长平公主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年。这一年公主十五岁,正值

  • 他是清朝最会搞文字狱的皇帝 却也毁了一个王朝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文字狱,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清朝,清朝搞文字狱最牛的皇帝,公认的是康熙、雍正、乾隆这祖孙三人,书本一翻,人头落地。不过今天小编要说的这位皇帝,同样是搞文字狱的高手,前面几位皇帝的文字狱,后世骂声一片;但是这位皇帝,却把文字狱搞出了新模式,而后人却对他这方面的评价不多。他就是道光皇帝。可以使文字成

  • 吴太祖孙权怎么死的 孙权墓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孙权是继承兄长孙策的江东大业并在孙策的基础之上发展壮大的,后来建立东吴政权,割据一方。身为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其最终结局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吴太祖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作为开国皇帝,孙权的一生经历了很多战争和阴谋,那么孙权最后的结局会如何呢?孙权的结局如何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到底建立东

  • 袁崇焕斩了毛文龙 却断送了自己和大明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在崇祯时代担任政府高级官员,尤其是那种独当一面的高级官员,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崇祯朝非正常死亡的高级官员,远远多于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时代,如熊廷弼、王化贞、杨镐,他们要么死于当权者制造的冤狱,要么死于崇祯的一纸诏书,要么死于事败后的畏罪自杀。但是,与一代名将袁崇焕之死—凌迟而死相比,他们的死已经算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