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文帝刘恒:一位孝顺节俭的皇帝

汉文帝刘恒:一位孝顺节俭的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611 更新时间:2023/12/17 6:16:10

薄姬与刘邦是半路夫妻。

这个女人,原是吴国人,貌美。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吴国的魏豹自立为王,强娶了这个女人。后来魏豹战败,做了刘邦的俘虏,这个女人也作为战利品被刘邦纳入后宫,但刘邦并没有马上宠幸她,她只好终日埋头做针线活。

一次,刘邦在宫中遇见了她,很喜欢,便提拔她为“姬”。也该她走运,她很快为刘邦生了个儿子,就是刘恒。当时的后宫,笼罩在吕后的阴影之下,如果吕后对哪个妃子不满,这个妃子就要倒霉了。可以想象得出,薄姬和庶出的刘恒,处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可谓终日忧心忡忡,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薄姬很明智,她看刘恒已经7岁,就打算远离后宫,避开吕后。

她说服了刘邦,让其封刘恒为代地之王,即代王。

代地,包括现在的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属寒冷地带,是防御匈奴进犯的要塞。其他皇子都嫌此地艰苦,不愿意去。薄姬看透了宫廷的险恶,就对儿子说:“先贤孔子曾说‘贤者避世,其次避地’。虽然现在世道安宁,但宫内风生水起,很不平静,咱娘俩需要‘避地’,跑得远一点儿才安全哪。”她又恳求刘邦,让她与刘恒一道去代地戍边,刘邦答应了。

可是代地怎比京城的繁华?所到之处满目苍凉,刘恒很伤感,整日唉声叹气。薄姬发现儿子思想有问题,就及时做他的思想工作。她对儿子说“我平生最信服老子的哲学。老子的‘无为’和‘不争’,是避免灾祸的处世法宝。你不要沮丧,要好好学习老子的智慧才是。”

为让儿子走出沮丧、自卑的低谷,她运用“赏识教育法”,对刘恒的点滴进步都予以表扬,使儿子渐渐恢复了自信。

后来的事实证明,由于远离宫廷,他们母子俩得以逃脱吕后的打击,在戚夫人和其子赵王如意被害时,刘恒在代地自由自在地成长着,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英俊少年。

光阴荏苒。刘邦死后,汉惠帝刘盈接班做了皇帝,不久也死了。然后是吕后临朝称制。吕后死后,刘邦的旧臣陈平、周勃诛灭了吕氏集团成员,并商议由谁继承皇位,取代此前吕后立的小皇帝刘弘。因为刘弘不是惠帝的后代,不应继承皇位。讨论的结果是,大家选中了有宽厚仁慈之名的代王刘恒,于是派使者前去迎接。

刘恒见到朝廷派来的使者,并无半点儿高兴之意,反而起了疑心:这是不是一个阴谋呢?如果贸然赴京,会不会遭到暗算?刘恒决定占卜吉凶。占卜的结果非常吉利,于是他离开代地前往京城长安。为防不测,刘恒让舅舅薄昭先至长安探听虚实。在走到离长安城五十里的时候,他又派属下进城打探。当看到大臣们都在那里迎接,他才放心地入宫,时为公元前179年。

文帝当政之初,就运用母亲教给他的黄老之术治理天下,与民休息,惠及百姓。他登基后连发两道诏书,表示要做亲民的皇帝,大力发展经济。当时管理民政的中央机关发布通告:凡8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以到当地政府领取米、肉、酒等;9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加赐帛、棉絮等。通告还要求:赐给90岁以上老人的慰问品,必须由县丞或者县尉亲自送达。

文帝提倡节俭,并要求官员不得以任何形式扰民。在他继位的第二年,他就责成审计部门清点长安的公用马匹,将多余的畜力划拨到驿站。他自己则身体力行,厉行节约,宫殿是旧的,不再装修;苑林很小,不再扩建。当时的宴游之所,地方不够用,需要再建一个露台,但他一看预算,需用“百金”,眉头就皱了起来,说:“这等于十户中等人家的财产,太奢侈了,不建了。”

文帝非常有孝心,母亲重病3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须亲口尝过才放心地让母亲服用。在汉代帝王中,他是最勤勉、最节俭的一位,他要求皇后亲事蚕桑;他宠爱的嫔妃,衣裙上连刺绣都没有。而他自己呢,一件衣服要穿好几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影响了不少官员,他们也基本能够做到勤政和节俭,这对当时经济的恢复,尤其是农业的发展颇有好处。

文帝对农业非常重视,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为了劝农耕种,他在春日亲自扶犁耕地,以作表率。他还采纳晁错的建议,允许天下人以粮食换取爵位,或者用粮食来赎罪,大幅度减轻徭役,并在公元前167年,即文帝十三年,免除了农民的赋税,赢得万民称颂。

当时,南方有一个南越郡,统治者是赵佗,原是秦始皇派过去的官员。西汉初期,刘邦尚没有力量降服赵佗,就采取了缓兵之计,封他为南越王,让他治理南越各部。吕后当政时,既收复不了南越,又想制裁南越,就下令不准向那里输出铁器,卖给他们的马、牛、羊等都是公的,没有母的,想让南越的生产资料“绝后”。赵佗见吕后如此行事,干脆宣布独立,自称南武帝,并派兵攻打长沙郡。吕后多次派兵镇压,都被赵佗打败。

到文帝执政时,他提笔给“老赵”写了一封信,表示要和平解决南越问题。他命人跑到赵佗的老家河北,修好了“老赵”家的祖坟,这使“老赵”大为感动。然后文帝提出条件:只要赵佗取消帝号,就恢复他南越王的称号,依旧让他负责当地政务。

这样一来,当文帝派出的使者带着诏书和礼品来到南越的时候,赵佗就很配合地归附了汉朝。你看,汉文帝就是这样子,用从母亲那里学来的“厚道”,用从老子那里学到的“不争”,用一封措词委婉、充满真诚的信,不费一刀一枪就解决了大问题,避免了一场战争。

对于北方的匈奴,他采取的办法也是“不争”,即“和亲”,将汉朝的公主嫁给匈奴王,还将内地人口迁往边疆,发展当地经济,保证边疆的兵力补给。

古代的刑罚中有多种肉刑,譬如割掉人的鼻子、砍去双脚、破坏生殖器等。而连坐法最不公平,一人犯罪,其家族成员一起受罚,或被处死,或沦为奴隶。文帝天性仁厚,他认为连坐法不合理,应该废除。

可是,大臣陈平、周勃不同意,说:连坐法是平民之间相互制约和杜绝犯罪的最好的法律,历朝历代沿用,怎能废除呢?但文帝一直坚持自己的意见,陈平、周勃只好执行,将连坐法废除了。文帝还说:“肉刑太残忍,改为笞刑和杖刑吧。”于是就改了。可是,执行笞刑和杖刑的人,往往下手太重,经常把人打死了。文帝知道后,说:一次打300下甚至500下,量刑太重了,打三五十下也就行了,不要打死人。

文帝当政期间,以他的仁政,使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为他的接班人景帝再创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他自己也成为一代明君,名垂青史。

可是,优点再多的人,也会有缺点。文帝喜欢男宠。据史书记载,他的男宠有3人,一个是赵谈,一个是北宫伯子,另一个是邓通。赵谈与北宫伯子都是宦官,他俩与文帝的“爱情故事”不多,且撇开不谈,这里单说说邓通。邓通出生于蜀郡,也就是今天的四川,那里出美女也出美男,邓通长到十二三岁的时候,已经貌美如玉。一天夜里,文帝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正在登天,却怎么也登不上去,正着急时,来了一个美貌少年,扶着他一步一步登上了天。文帝很感激这个少年,就在梦中记下了他的模样,对他的美色十分动心。

梦醒之后,文帝抚摸着面颊,感觉那少年的衣带还在面前拂动。不久,文帝巡游时遇到邓通,一看邓通的模样和衣着,与梦中的少年一模一样,特别是他的名字“邓通”,不就是“登通天路”的意思吗?文帝大喜,将邓通带回皇宫,从此与他同吃同睡,形影不离,并封邓通为上大夫。

汉初,人们都很迷信,对相士十分崇拜,文帝就召来一位有名的相士,为心爱的邓通看相。出乎意料的是,相士居然说邓通的富贵只是暂时的,他日后定会因贫困而饿死。文帝一听,似信非信,为了帮助心爱的人避开这句不祥的偈语,文帝干脆将邓通老家蜀郡的一座铜山送给他,让他随意开采铸钱。一时间,邓氏钱币遍天下。原来靠摆渡度日的邓通,终于富得流油了。

后来文帝得了重病,身上长了脓包,痛苦不堪。邓通在一旁侍候,用嘴将脓血吮吸干净,以减轻其痛苦。文帝十分感动,说:普天之下,最爱我的人就是你了。邓通谦逊地说:最爱陛下的,应该是您的太子才对,因为我做的这些,实在算不得什么。于是文帝叫来太子刘,让他照样为自己吮吸脓血。太子面露难色,文帝便将邓通的言行告诉了他。太子羞愧难当,但从此开始嫉恨邓通,继位后立即将邓通贬为庶民,让他滚回四川老家去了,并将其家产抄没。后来邓通贫病交加,活活饿死了。

公元前157年,文帝去世,终年46岁。在他之后,又经汉景帝、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等的统治,因他们的陵墓不在洛阳,在此略去不谈。下篇就让王莽出场,以引出东汉诸位皇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姜维有什么样的才能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姜维生于202年,这时候是曹操确定地位的官渡之战的第二年,距离三分天下的赤壁之战还有六年。姜维的父亲是魏国官员,大概在姜维15岁左右的时候,为了镇压羌、戎族的叛乱,不幸战死。因为死在沙场的缘故,魏国赐他的儿子姜维中郎职务,可谓少年得志。那么…姜维生于202年,这时候是曹操确定地位的官渡之战的第二年,

  • 换一种角度看赵云 赵云的才能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笔者也看了很多兄弟讨论赵云才能的文章,有的从演义的角度,有的从史书开始,但基本上比较认同赵云政治才能比较出众,而军事才能就比关羽张飞差的远,在三国里也就算一个中上的样子,勉强可以成为出色。余颇不赞同,但史料中又确实找到太有利的证据。今天就换…笔者也看了很多兄弟讨论赵云才能的文章,有的从演义的角度,有

  • 历史上的曹操与夏侯惇夏侯渊兄弟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夏侯惇和夏侯渊水大,夏侯惇和曹仁什么关系,夏侯惇与夏侯渊是什么关系

    夏侯兄弟是《三国演义》中的风云人物,既是曹操的手足兄弟,也是曹操的得力干将。打起仗来甚是勇猛。小编今天说一下历史上的曹操与夏侯惇夏侯渊兄弟的关系。曹氏、夏侯氏都是沛国谯县(安徽省亳州市)的大家族,当时乱世已经开始了,为了寻求发展夏候氏便联合…夏侯兄弟是《三国演义》中的风云人物,既是曹操的手足兄弟,也

  • 朱棣的靖难猛将:看似无奇才 却成就一番帝业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方孝孺,朱棣靖难有多少兵马,朱棣靖难之役为何成功

    明成祖朱棣是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代大帝,他统治的时期可以说是明王朝的巅峰时期。但是朱棣登上皇位的方式却不是那么光彩,发动靖难之役,依靠武力把自己侄子赶下台,以藩王之身承得大统。在靖难之役中,朱棣的身边有一群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以姚广孝为代表的靖难功臣,这些人里面,说到猛将,当属后来的封爵的四公十三伯。先来

  • 弄巧成拙:孙权竟咒杀其兄孙策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孙策和孙权哪个厉害,孙坚孙策孙权谁最厉害,弄巧成拙反义词

    《三国演义》里那个血气方刚、勇猛过人的小霸王孙策,在罗贯中先生笔下,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自霸江东,直搞得兵精粮足,威震华夏。就连奸雄曹操也惊呼:“狮儿难与争锋也!”谁知祸从天降,孙策被仇家徐贡家人暗算,以致“血流满面,被伤至重,”养伤期… 《三国演义》里那个血气方刚、勇猛过人的小霸王孙策,在罗贯中

  • 蔡邕为何甘冒杀身之祸为暴尸街头的董卓恸哭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哈扎尔辞典杀身之祸,蔡邕的赋,蔡邕被害

    近来,随着新版《三国》的热播,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三国人物重新为人所熟知。其中的一个场景颇耐人寻味:当残暴不仁、嗜杀成性的董卓暴尸街头之时,被誉为名士的蔡邕却甘冒杀身之祸为其恸哭。何以如此呢?背后的原因何在?这就要从董卓的用人之道说起了。《后汉…近来,随着新版《三国》的热播,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三国人物

  • 三国第一大帅哥的马超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相对而言,帅哥马超在整个三国中其实无法被举出有任何代表作;勉强算是代表作的就是跟张飞挑灯夜战,但又不是他在人生梦想或作战能力的表现。而且马超后来归附刘备,等于是跟自家兄弟打架,变成一场娱乐性。 高于实用性的show!除此之外,马超被描述最多的都是造型多漂亮、多迷人,这也是当张飞看到他这么受

  • 唐高宗是唐朝最辉煌的大帝 却总是被史家忽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最窝囊的皇帝,唐高宗时期唐朝版图,唐高宗李治妃子

    说到唐朝皇帝之中的有为之君,史家最多提到的是“马上打出唐世界、马下治宏李乾坤”的唐太宗李世民,缔造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再者就是扭转安史之乱后颓势的唐德宗李适和号称元和中兴的唐宪宗李纯。对唐朝前期的一位不亚于李世民的皇帝——唐高宗李治,却往往采取忽略、贬低的态度,诚然李治晚年策略失当,造成了武氏篡

  • 也谈孙权与张昭之间的相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中的张昭,给人的印象无非就是:目光短浅、为人可笑,十足的一个小丑。有网民曾经辛辣地说过:孙权是不是没脑子啊?张昭这种货色也给他那么高的地位,看来东吴也不过如此,怪不得所有人都吵不过一个诸葛亮,呵呵~~~当然,这仅仅也是只读过《三国演义》的人所唯一能够发表出来的感概,而读过《三国志》等

  • 张辽八百勇士打残孙权十万大军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张辽真的以八百破十万,张八百大破孙十万,张辽墓

    曹操给合肥守军搭配的班子甚是微妙!主将张辽,虽吕布降将,但经实践检验是名靠得住的将才,战场指挥冷静非凡,曾于长社一人独镇一营兵变;作战向来敢为人所不敢为之事,身先士卒,果毅勇猛,早已被曹操用做独当一方之大将。李典、乐进两位副将,李典行事稳重…曹操给合肥守军搭配的班子甚是微妙!主将张辽,虽吕布降将,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