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官渡之战袁绍明明实力更胜,他为何会输?

官渡之战袁绍明明实力更胜,他为何会输?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767 更新时间:2024/1/16 8:57:27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

这是《三国志·卷十·魏书十·荀彧荀攸贾诩传》中,荀彧对袁绍谋士和武将的评价。荀令君是一位谦谦君子,也是后汉三国年间仅有的几位汉室忠臣之一,按理说他评价原先的同僚和战友,不应该如此刻薄,但是一切都被荀彧说中了:田丰下狱、许攸叛逃、颜良文丑先后被杀,袁绍在官渡之战大败亏输,从此一蹶不振。

按照荀彧的说法,袁绍的兵力是远超曹操的,但是袁绍手下优秀的谋士和统兵大将都有致命弱点,所以曹操有机会以少敌众,以弱胜强。这时候我们就不禁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兵力占绝对优势(《三国志》记载的十比一可能有些夸张,但五比一总还是有的)却在官渡之战中惨败,他是败于曹操,还是败于自家谋士?田丰的疲敌之策不可取,实力占优的袁绍,怎样才能打赢官渡之战?

荀彧曾经被袁绍奉为上宾,荀彧的亲戚和同乡一直在袁绍军中效力,这在《三国志》中均有记载:“袁绍待彧以上宾之礼,彧弟谌(有史料记载是四哥,官渡之战后消失)及同郡辛评、郭图,皆为绍所任。”

荀彧对袁绍阵营有深刻而全面的了解,所以才提出了“四胜论”,郭嘉在此基础上借题发挥,注水之后形成了“十胜论”,曹操在荀彧郭嘉的鼓励下迎战袁绍,不但扩充了地盘,而且收编了大量降兵降将,这才成了后汉三国第一枭雄——有袁绍在,曹操还真当不了第一。

按照《三国志》和《后汉书》的记载综合分析,袁绍向曹操主动进攻,并不能说是战略失误,因为曹操虽然挟(奉)天子以令诸侯(不臣),但地盘不大、部队不多,还在发展阶段,晚打不如早打——有大汉天子刘协这块金字招牌,曹操的发展潜力巨大,袁绍不能养虎遗患。

趁着自己有优势,及早消灭曹操,不能说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至于田丰的“疲敌之策”,现在想来也完全不靠谱,难怪袁绍会拒绝。

田丰当时的建议,是不断派出小股部队骚扰曹操,弄得曹操顾此失彼。但是看当年的割据形势图,我们就会发现是袁绍的地盘大、曹操的地盘小,要说害怕小股部队袭扰,袁绍会,曹操也会,而且袁绍面临的麻烦更大。

还有一点田丰可能没有认识到:当时曹操掌握着大汉天子刘协这张王牌,袭扰曹操就等于袭扰朝廷,一个军阀这样不断地作死,一定会激起其他军阀的“公愤”,到时候大家都到袁绍的地盘闹事,最后偷笑的还是曹操。

在后汉乱世,没有一个牌坊的军阀是混不长久的,所以袁绍让陈琳写了那篇流传千古的檄文,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向曹操光明正大地大举进攻,不能说不是一步好棋。

有了“名正言顺”的讨曹借口,兵力和后勤补给又占据绝对优势,可以说袁绍这场仗想输都难。但就是这一手好牌,却被袁绍打得稀烂——木匠多了盖歪房子,这一点在袁绍集团表现得淋漓尽致:袁绍的谋士可以说没有一只好鸟,谋士跟谋士勾心斗角,田丰成了失败者;谋士挖坑陷害自己的战友,张郃高览阵前叛逃。

易中天先生品三国的时候说注定袁绍失败的三个征兆,是刘备开溜、许攸叛逃、张郃反水。但是我们细看三国正史,就会发现袁绍失败的苗头,在出征前就已经出现,其主要表现就是田丰散布的“此战必败论”。

熟读三国史料的读者诸君都知道,刘备伐吴的时候,诸葛亮并没有表示反对(小说和电视剧里反对了)——不管诸葛亮是否赞同伐吴,他都不能跟刘备唱反调,这是皇帝与丞相之间必须达成的默契,君臣不和,将帅不和,都是治军理政的大忌。

田丰的“疲敌之策”不被采纳,本来就憋了一肚子气,所以他借题发挥唱衰袁绍,这才被关进了大牢——笔者一直认为田丰忠诚有余智谋不足,啥话该说、啥话不该说、啥话该啥时候说,他都没有把握好尺度。

士气可鼓而不可泄,作为袁绍重要谋士,在袁绍出兵讨曹既成事实的情况下,就应该考虑怎么打赢这一仗,而不是跳着脚哭丧,弄得出征的袁军垂头丧气。

读者诸君都知道,包括荀彧、郭嘉这样的曹营一流谋士,都曾经给袁绍打过工,但是袁绍集团的工作氛围不好,他们才跳槽到了曹操那里——至于是不是看不惯同僚之间的互相倾轧,史书中没写,笔者也不敢多加揣测。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留在袁绍军中的谋士,都是极端的自私自利,包括审配和逢纪收拾许攸,也不是出于公心,而像许攸那样的贪渎小人,袁绍不杀他,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袁绍有时候太过心慈手软,像许攸那样应该一刀两断的小人留在军中,那就是一颗定时炸弹,结果是许攸叛逃到曹营,出卖了袁军重要情报,导致乌巢粮草被烧,淳于琼被曹操擒斩(淳于琼并不是一个废物,曾跟袁绍曹操并为西园八校尉)。

淳于琼被曹操擒斩,实际是源于许攸的出卖,而张郃高览的叛逃,则是因为郭图的谗言构陷。《三国志·卷十七·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详细记载了张郃不得已而降曹的全过程:曹操火烧乌巢,张郃建议在曹操的退路上截击,郭图则主张去端曹操的老巢,袁绍谁的面子都得给,于是派张郃去打曹操大营,却派了一些轻骑去救乌巢,结果是派去的轻骑被曹操击溃,张郃也没有打下有重兵防守的曹军大营。

本来打仗就是有输有赢的事情,打不赢撤回来再打就是了,但是郭图却连张郃撤军的路也堵死了:“图惭,又更谮郃曰:‘郃快军败,出言不逊。’郃惧,乃归太祖。”

主公听谋士的话,这本没有错,但是袁绍的谋士好像都是曹操派来的卧底:郭图之流从来就不说好话,田丰有好话也不好好说,弄得袁绍一个头两个大。

笔者有一个观点,读者诸君可能不大认同:袁绍之败,其实是败于自己的谋士。

说袁绍败于自己的谋士,当然不是替袁绍洗白,但是我们也有相关证据来验证谋士的重要性:曹操要是没有荀彧,早就被吕布端了老窝,曹操之所以爱听荀彧荀攸郭嘉的话,是因为这些人很会说话;刘备在得到诸葛亮之前,没有哪块地盘能守得住。

跟袁绍相比相对弱小的曹操、跟任何人相比都绝对弱小的刘备,成了三国三巨头,而一开始极其强大的袁绍,则成了人家的垫脚石,这说明不但三个臭裨将抵不了一个诸葛亮,就是郭图、审配、田丰、沮授、逢纪绑在一起,也抵不了一个诸葛亮。

袁绍在官渡惨败后,他的谋士有分成两派,支持袁谭袁尚继续内斗,这倒有点千年以后凯申物流的风范。

官渡之战对后汉三国的历史走向,可以说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占据绝对优势的袁绍一败涂地后一蹶不振,也助长了曹操的雄心或野心,如果这场仗袁绍打赢或打平,大汉天子刘协的日子是不是会好过一点、东汉会不会名存实亡,可就真不好说了。

不管怎么说,袁绍是把官渡之战打输了,这时候就有问题要请教读者诸君了:如果您有十万大军在手,面对只有一万或两万的曹军,会用怎样的战略战术打赢这场战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王莽的结局是什么 王莽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穿越者”王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王莽作为有名的穿越者,王莽的结局是什么?王莽最后是怎么死的?王莽可能怎么也想不到,在两千多年后,自己居然会成为网红,而他这个网红的标签还跟别人不一样——穿越者。许多人煞有介事地分析着各种理由,来证明王莽就

  • 古代皇室遵循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汉景帝为什么会立刘彻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汉景帝立太子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刘彻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汉武帝为什么会立刘彻为太子?刘彻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汉武帝刘彻之名,在历史上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但很少有人了解的是,刘彻是汉景帝的第十个儿子,并非是汉景帝的第一任太子。自周以来,皇家继位都遵循“有嫡立

  • 清朝大臣张鹏翮一生有何贡献?他为何要立关公雕像在门口?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四川省眉山市城区,坐落着著名的“三苏祠”,这里本是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后来被改为祠堂,用来纪念“三苏”。提到“三苏祠”,就不得不提他门口的一副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

  • 汉武帝为什么能成为千古一帝 汉武帝为什么能和秦始皇并称秦皇汉武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对汉武帝和秦始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武帝和秦始皇并称秦皇汉武,汉武帝有什么样的功劳?汉武帝为什么能和秦始皇相提并论?在历史上面能被称千古一帝的只有三个帝王,一个是秦始皇,一个是唐太宗,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汉武帝。秦始皇的功绩在于统一了六国,奠定了中国的版图,并

  • 闯王来了不纳粮 李自成不纳粮是怎么养活十万军队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代要想养活一支军队,打赢一场战争,粮草等重要物资都是不可缺失的,李自成率领起义军,从来不向百姓征收赋税却能维持数十万军队,李自成是怎么做到的?闯王来了不纳粮,作为李自成指定的政策,在很多文献中都是有着明确的记载的,明末清初史学家张岱在他的《石匮书后集》中记载:“而(明)

  • 胤祥曾被康熙圈禁,他的儿子又为何被雍正圈禁?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怡亲王胤祥是清朝时期中的一个相当拥有作为大臣,同时他也是康熙帝第十三子,更是雍正皇帝的兄弟。我爱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公元1722年12月21日,康熙去世的第二天,雍正正式登基。同日,雍正晋升十三弟胤祥为和硕怡亲王,从此之后的8年时间,胤祥都是雍正最坚实的臂膀,到了

  • 在历史上,纣王和妲己之间真的存在感情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家应该都听说过商纣王和妲己之间的感情,虽然这是一种故事可能并不是真实的东西。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在近期热播的古装神话剧《封神演义》中,在九尾妖狐子虚的帮助下,妲己成功地将纣王迷住,为了与妲己亲近,纣王常常与妲己饮酒作乐而不理朝政,这件事引起了姜皇后的猜

  • 东汉权臣董卓废黜少帝刘辩的理由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董卓是谁董卓,三国时期东汉权臣,出身于豪强家族,其家乡所在地区极为殷富,与西北羌人聚集地相邻。董卓自幼养尊处优,少年时期性情便极为放纵,顽劣至极,无人可以教训他。董卓剧照虽然董卓为人粗猛,但在处事方面极有谋略,常常在羌人部落中游走,凭借其富裕的家庭背景,与当地羌族首领交好,而且董卓身强力壮,通晓武艺

  • 吕不韦是怎么死的 吕不韦的墓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吕不韦怎么死的聪明反被聪明误,害了卿卿性命。吕不韦的死真真是应验了这样的一句话。吕不韦的成功,归咎到底,是因为他的目光长远,选好了一个人,并通过购入、囤积、投资、经营运作,将其推至顶峰,随之自己也达到顶峰,达到共赢状态。吕不韦画像却也因为得意忘形,觉得毫无危机,最终将他埋葬,让他步入死局,以致抑郁而

  • 吕不韦的父亲是谁 吕不韦与嬴政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吕不韦简介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早已形成一条叹为观止的长河,在这条长河中,经历了无数朝代的更迭,在乱世中展现出无数的英雄人物,大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这就是时势造英雄,乱世出英雄了吧。吕不韦画像其中影响到了朝代更替的人物,更是不胜枚举,如战国时期的吕不韦、唐朝的武则天及杨贵妃、宋朝的赵匡胤、明朝的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