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太子朱标到底有多厉害 朱标不死,兄弟就不会出现内讧吗

太子朱标到底有多厉害 朱标不死,兄弟就不会出现内讧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642 更新时间:2024/1/19 10:35:58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标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太子朱标到底有多出色,朱标如果没有英年早逝的话,兄弟们还会其内讧吗?实际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

一、在家族中,朱标肯定有权威。

在朱元璋的所有后代中,朱标有着绝对的权威,这是由朱标的地位和其自己的水平,还有朱元璋对他的宠爱所决定的。

由于朱标是嫡长子,于是朱元璋早早地将太子的朝冠授予了他,谁都无法撼动这一点。其余的后人都不会有着非分之想,不会和他争夺。

或许有人会说:李世民不和李建成争夺了吗?李世民的几个儿子不都发生了争斗吗?康熙的几个儿子不也是闹得这么厉害吗?

的确,朱棣和李世民一样拥有着战功,不过他有一点和康熙的皇长子胤禔比较相似,那就是都在战争中不是绝对的主帅,真正决定战争胜利的都是朱元璋和康熙。而朱棣还远离京城,不像胤禔那样居住在京城,拥有很多高官的支持。而且,朱棣和朱标是没有什么矛盾的,和其他那几对是有所不同的,他们那几对始终都有着严重的矛盾,朱棣只是和建文帝朱允炆有矛盾而已。

朱元璋为了能让朱标顺利接班,甚至让朝中的大臣都去为东宫效力,让他们直接归东宫管辖。

这也是其他皇子不敢有非分之想的原因,李世民敢于向李建成挑战,就是因为他立下大功后得到了很多大臣的支持,而李渊却对此不管不顾,于是李世民有了能和李建成对抗的资本。而康熙让其他儿子都放手处理任何事,让他们也有了很多大臣的拥戴,这才会对胤礽的太子之位产生威胁。而朱元璋这样做,完全是让这些皇子死心,没有资本,怎么去夺权。

于是,其他皇子都看明白了这一点,了解自己老爹为了能让大哥继位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自己是没有机会的。

而且还有一点,朱标是个仁慈的大哥,在自己的几个弟弟犯了错要被老爹惩罚的时候,自己就出来顶罪,希望自己能承担一切后果。而这些也被这些兄弟们看在眼里,了解自己的大哥当上皇帝,自己也能当个无忧无虑的王爷,于是也不会起异心。这点和历史上其余几对争斗的皇子有所不同,李建成和李元吉甚至要毒死李世民,而胤礽也对自己的十九弟不管不顾,后来还和自己的四弟胤禛以及十三弟胤祥都闹掰了。从这点来看,朱标在兄弟中有很高的威信。

因此可以说,朱标不英年早逝的话,肯定不会发生这些事。

二、朱标的嫡系人马都很厉害。

然而偏偏天公不作美,朱标偏偏英年早逝了。正是因为朱标的英年早逝,所以朱元璋才会大杀功臣。他了解这些大臣都是立下汗马功劳的人,在朝中有很大的威望,如果有朝一日自己走了,年幼的朱允炆肯定是控制不了他们的。说不定他们到时候会发动政变,将朱允炆赶下去,那就会造成天下的动荡,为了江山稳固,朱元璋不得不这么做。

如果朱标没有这么早就离开人世的话,那么就不会发生这些事情。

朱标在朝廷中的影响力非常高,而且是非常有能力的,了解怎么和这些大臣处理好关系,而且那些功臣也对他是无比的忠心。而在他走后,朱元璋就开始担心了,这些大臣是忠于自己的这个儿子,未必会忠于自己的孙子也就是朱标的儿子建文帝朱允炆,因此不得不大开杀戒。

而且,倘若朱标还在的话,那么蓝玉这些在军中屡建奇功的大臣就不会死于非命,朱元璋也了解他们绝对服从朱标的命令,于是不用动他们。

那这样超级将领存在的话,朱棣是绝不会造反的,毕竟他身边可没有什么精兵强将,要想和开国大将及其所属兵马交战的话,胜率几乎为零。

三、朱标削藩绝不会这样的草率。

正是因为建文帝的强行削藩,才会导致了“靖难之役”的爆发。

朱允炆对于那些作威作福的藩王无法忍受,而且没有自信能对付他们,于是掌权以后才会迅速削藩,何况在削藩的过程中,也没有处理好善后问题,藩王们才会害怕,于是才会孤注一掷。

倘若是朱标当了皇帝,十有八九不会发生这种事,即使这些藩王干出了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朱标也不会就这么草率的削藩,他首先绝对要做的事就是先劝一下这些藩王,就算要削藩,也会一步一步的来,不能就这样一杆子全都打死。就算这些藩王想造反,他们也没有什么资本,朱标的个人水平就很强,而且他掌握着一大批能人,想要收拾他们是分分钟的事。

而朱允炆上台的时候,手下没有什么能人可用,而且也不会用人,水平很一般,于是才会造成了朱棣夺取朱允炆皇位的事。

正是因为朱标死了,才会导致“靖难之役”的爆发,或许是朱标死的早,朱棣因为和朱允炆的矛盾而对大哥也有了一些偏见,总之朱棣上位后也没有好好对待朱标的其他孩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与卫子夫一见钟情最后却逼死她,汉武帝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卫子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独立谥号的皇后,也是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后。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卫子夫是汉武帝第二任皇后,是卫家外戚势力的领头羊,由于卫子夫受到汉武帝恩宠,才有了之后的卫青、霍去病的功业。卫家以卫子夫起步,以卫青、霍去病的军功做铺垫,一时间权倾天下

  • 秦琼有什么过人之处能成为瓦岗军元帅,还能让李世民对他敬重?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关云长,隋唐秦叔宝。两人不仅勇武过人,更是义薄云天,为后人所崇敬。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秦琼是隋唐第十三条好汉,马踏黄河两岸,锏打山东六府,号称神拳太保。在同一时代,甚至还出现了悍将高奎给自己取绰号叫“赛叔宝”,弄得跟他对战的瓦岗英雄一头雾水:“你赛哪个叔宝?”高奎把胸脯一挺:“就

  • 古代皇帝和太上皇相比 两人之间谁是君,谁是臣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太上皇和皇帝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皇帝作为一国之君,皇帝和太上皇相比,两人谁才是君和臣?两者之间差距很大吗?我们了解,皇帝是一国之君,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在古代的历史上,也有太上皇的存在。太上皇一般是指已经退位了,但是还在世的皇帝的一个头衔

  • 宇文赟有多奇葩?他的突然暴毙存在哪些疑点?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宇文赟是周武帝宇文邕的长子,宇文邕突然驾崩后,临危受命,成为北周第四位皇帝,后世对他的评价是荒淫无道、沉迷酒色,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历史上,有数百位皇帝,他们都被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困扰着。有的人,登基时年事已高,体力撑不起自己的野心,那么,他的难题就是如何面对岁月

  • 奇皇后是什么身份来历?她登基之后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的王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自秦王嬴政称“始皇帝”起,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史,一共诞生了一千多位皇帝,与之相应地也出现了数不胜数的皇后。在男权社会中,皇后也并不一定就是花瓶,她们也参与政治,甚至比男人手段更加“有魄力”。史上第

  • 汉武帝赏给霍去病几十车肉 霍去病为什么始终都没有分给士兵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彻和霍去病,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汉武帝刘彻当初恩赐霍去病几十车的好肉,霍去病为什么最后都没有分给将士,霍去病到底是怎么想的?在汉朝和匈奴交手的过程中,诞生了一位超级英雄,此人就是霍去病是也。正是因为他的存在,才会对匈奴造成毁灭性打击,让匈奴受到了巨大的损失。

  • 吕布帐下的首席谋士陈宫,为何宁死也不肯降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为什么陈宫宁死也不肯降曹操,只是表忠心吗?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这就要讲起他和曹操的一段渊源,陈宫和曹操也是老相识了,在还没加入吕布阵营时,他其实也是曹操帐下的一名谋士。曹操对他也是非常的器重,一是陈宫确实有谋略, 二是在讨伐黄巾军时,陈宫利用外交手段帮助曹操担任了兖州刺史,让他

  • 张飞在蜀汉官至的“车骑将军”是个多大的官职?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五虎上将,分别为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陈寿最早作《三国志》时,将五人并列合为一传,但还并未提出五虎上将的概念,而后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这五人被塑造成五虎将,从而在民间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对于蜀汉五虎上将来说,关羽早在公元220年就去世了,也即在刘备称

  • 与其他儿子相比 汉武帝为什么会选择八岁的刘弗陵继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对汉武帝和刘弗陵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武帝刘彻有六个儿子,汉武帝最后为什么会让一个八岁的孩子继位?刘彻的其他儿子就不行吗?自古以来,幼主登基会衍生出许多的问题。要么是外戚专权,要么是权臣把持朝政,年幼的君主很难真正做到将原本属于自己的权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汉武

  • 汉武帝死后陵墓被盗尸体被辱 汉武帝的尸体还在陵墓当中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汉武帝的尸体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多次被盗,汉武帝最后的尸体去了什么地方?尸体还在茂陵之中吗?汉武帝刘彻,16岁登基,71岁去世,在位55年,击退匈奴,平定藩王割据之乱,一统货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在位期间完成了政治、军事、意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