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是怎么死的

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47 更新时间:2024/2/26 10:49:24

提起戚继光,应该没有多少人对他的名字感到陌生,原因无二,只因他不但曾经大败倭寇,还建立了明代最为强悍的一支军队--戚家军,那么在明朝举足轻重的戚继光怎么死的呢?

戚继光雕像

明代是一个重不重武的朝代,文官在明朝是很受器重的,而与此相对的武官在朝中无论是地位还是比例都是远远不如文官的,而戚继光身为一名武将很自然的一开始并不被看重,但是抗击倭寇的这几场战争让他发掘出了自己军事才能,而戚继光自己也知道武将的弱势,所以他和朝中一位手握实权的文官搭上了线,这个人就是皇帝的老师张居正,在得到了张居正的支持后,戚继光才能在朝中稳稳地掌握兵权、积极应战,也因此他才能完成全面抗击倭寇、北上对抗蒙古等成就,但是这一切随着张居正的去世,全都回到了原点,一直欺压武官的文官门在张居正的势力被迫认同武官,这对从明太祖时期就一直在朝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官而言无疑是一种耻辱,所以在张居正死后,戚继光也被文官们大肆打压,就连皇帝都不再承认这位英雄的以往勋功,而是对他贬了又贬,连戚继光自己辞职都被皇帝用撤职作为对他的处分,最终这位风光一时英雄晚年只能独归故里。

戚继光回到故里后没过几年,就在对朝廷中的心灰意中,贫病交加的死去了。

提到戚继光怎么死的让后世人都比较惋惜,可惜英雄生错了时代,才会在落魄中不甘的死去。

戚继光是什么朝代的人

戚继光是哪个朝代的呢?戚继光生于公元1528年,卒于公元1588年。从历史时间来推测,戚继光生活在明代嘉靖年间和明朝万历年间。众说周知,戚继光是位著名的抗倭英雄,他的英勇事迹至今深入人心。戚继光之所以能在对抗倭寇上取得重大胜利,还得从戚继光生活的朝代说起。

戚继光雕塑

从时间来看,戚继光出生于明代嘉靖年间。明朝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衰弱,已经在嘉靖年间初见端倪。嘉靖皇帝努力地想要逆转明朝的危机,但是仍然无法阻止明朝陷入积贫积弱的危机。公元1546年,戚继光亲眼看见倭寇对沿海百姓生活的骚扰,他们抢夺百姓财产,并杀害手无寸铁的沿海百姓。戚继光非常愤怒,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经典名句。七年之后,戚继光在张居正的推荐下,担任指挥佥事一职,在山东一带对抗倭寇。戚继光生活的明朝中后期,倭寇四处横行,让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发挥。

其次,戚继光生活的明朝实施了海禁制度。海禁制度在明太祖年间已经颁布和实施了,到了嘉靖和万历年间,依然还在奉行。永历年间,明成祖为了显示明朝强大,让郑和率领军队三次下西洋。沿途的国家们都知道明朝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都想来此分一杯羹。明朝越是执行严苛的海禁制度,倭寇们就越想来沿海抢夺百姓财产。生活在明朝中后期的戚继光,一直致力于对倭寇的抗击,由此,他也成为沿海百姓们的保护神。

关于戚继光的评价

戚继光是明朝功不可没的将军,他为中国所做的贡献一直延续到今天。我们提起这个英雄,对戚继光的评价首先是赞颂他的军事思想,他所建造的兵器手刃敌人绰绰有

戚继光雕像

但这样一个爱国将领到底是怎样炼成的呢?对戚继光的评价到底是如来的呢?这跟他的家庭是分不开的,他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喜爱军事,立志要做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将军。成年后他便继承了父亲的职务,开始了他腥风血雨的一生。一个人到底要有多么坚定的内心,才能将一个梦想坚持数十年。戚继光做到了,并且他的成就大大超过他的父亲。他一生为国,有胆识有才能,可以说是当时明朝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倭寇是日本的残兵败将,他们在中国境内打家劫舍,无恶不作。也正是有了戚继光才能使百姓免于倭寇的侵扰。歼灭日寇,使戚继光一夜之间成为了民族英雄,但是这样的称号他受之无愧。百姓们爱戴他,他是我们人民的英雄。如果放在今天,他便是一个打鬼子的大英雄。应该被给予至高无上的荣誉,但是当时的戚继光是非常低调的。伐寇之后他又转去修整了长城,并且亲力亲为。

这样一个统领将军跟士兵们同吃同睡,一同劳作,不分待遇。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精神,但是戚继光却习以为常,他不把自己看成一个领袖人物,在他思想里他也只是一个与祖国荣辱是一体的普通人而已,正是因为这样的思想才成就了这个英雄不平凡的一生,这样的英雄我们当然要给予极高的评价。

戚继光斩子的故事

在我国古代的蓬莱地区有一位我们大家所熟知的著名将士,他姓戚名继光,他是我国众所周知的民族英雄。

戚继光斩子图片

戚继光斩子说的是他为了严整军中的纪律而拿自己的儿子杀鸡儆猴。戚继光他从小就生活在将军家庭,所以成为一个抵御外敌的主将在所难免。他从小就写过一首诗表达了他对国家不太平但却对自己身份无法掌控的无奈,他斩子的故事可以充分证明他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他的这一个事迹还被我国许多的民间艺术家改编成了戏剧剧本,从此广为传唱。

戚继光在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带兵打仗,抵御倭寇外敌。有一次戚继光在台州抵御外来的倭寇的时候,他发现这次来的倭寇太多了,在沿岸抢劫的大多有三千余人,戚继光见情况不妙于是差遣自己的孩子戚印在前面埋伏着,等到戚继光先在前面假装自己失败要逃跑把倭寇引到他们埋伏的地方时,再下令告诉戚印他们攻打倭寇,可是那时候戚印年轻气盛,想要和对方交战的心情太迫切,于是还没有等到戚继光下达命令就擅自带兵开始攻打倭寇,正因如此导致了还有一部分的倭寇逃跑了,戚继光回到根据地之后因为儿子没有遵循军纪导致这一仗没有大获全胜,将戚印拉出去斩首示众了。这就是著名的戚继光斩子的故事。

戚继光能够做到这种地步说明他是个真正的大丈夫,为了国家的安危不惜牺牲自己儿子,到现在戚继光斩子的故事还被人们所传颂。

戚继光品质

戚继光是中华民族长河中不会暗淡的星辰,文武双全的戚继光出生在倭寇动乱的明朝,当时中央朝廷重文轻武的现象十分明显,在国家动荡之际,戚继光断然选择弃文从武,在好友的劝阻下,戚继光选择参军入伍,这一步也决定了戚继光一生注定与风餐露宿的军旅生活有关,同时也失去了世俗人渴望的荣华富贵;在荣华富贵面前选择马革裹尸,深知民族大义也是戚继光的品质之一。

戚继光雕像

忠贞不二、为民族誓死而战也是戚继光的品质之一,与很多民族英雄一样,戚继光在军事方面有着不同寻常的天赋,在他的带领下,横行的倭寇屡遭打击,多场战斗中利用自己的排兵布阵击败占有绝对优势的倭寇,戚继光的名字响彻在神州大地;对于戚家军的应用善战,倭寇也是无策,最终想出了诏安计策,给予戚继光用不完的荣华富贵,但是以民族存亡为己任的戚继光断然放弃倭寇开出的一切条件,誓死保卫华夏大地的每一寸领土。

创新、大胆、敢于实践的不屈不挠也是戚继光的品质之一,戚继光的队伍中都是一些没有军事素养的农民,国难当头,戚继光大胆编制农民队伍,戚家军在戚继光的调教下,在战场上十分应用,在与倭寇长达十几年的对峙中,戚继光屡次告诫,未尝一败;除此之外,戚继光针对倭寇的武器和排兵布阵改良武器,生产可以克制对手的新武器,阵法也是有着很大的突破。

戚继光名言介绍

戚继光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戚继光一生致力于抗击倭寇,他常年驻扎在东南沿海一带,为保卫明朝海事领域安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戚继光不但是位出色的军事家,他还是位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在文学上,戚继光留有大量的名言警句,后来成为激励世人前进的座右铭。

戚继光画像

“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是戚继光名言之一。从这句话中可以得知戚继光对读书做学问的真知灼见。戚继光认为,要想修养身心最好的办法就是清心寡欲,而人生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读书带来的欢愉。这句话是戚继光在实践出总结出来的道理,和佛教主张的修行思想一样,如果一个人想要有建康愉悦的身心,那么就要忘却名利追逐。只有个体没有了欲望,心里的负担才会变轻,随之也会带来身体上的畅轻。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在戚继光看来,读书是一件无比享受和愉快的事情。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的徜徉,的确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这句名言也是戚继光的座右铭,他时刻提醒自己要对知识有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

除此之外,“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国心”也是戚继光名言之一。同时,这句话是戚继光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戚继光看来,身为好儿郎,应该有一颗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雄心。在戚继光身上也看到了他对这名言的践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包拯为什么又叫包龙图?包拯断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上包拯真的断案无数吗,包拯少年断案的故事,铡美案包龙图唱词

    包拯是谁,想来不用小编多做介绍,这位北宋时候的大清官,不管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是鼎鼎大名的。因为他为人公正廉洁,办案清正光明,敢于直谏,切切实实的依法维护人民的利益,因而受到百姓尊重,人们尊称其为“包青天”。包拯除了包青天,还有一个叫“包龙图”的外号,这个称号一般只在小说和戏剧中见到。例如:《警世通

  • 卢俊义是个什么样的人?卢俊义到底强不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卢俊义后人,卢俊义真的存在吗,卢俊义是河北哪里人

    卢俊义是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在梁山一百零八个好汉中排行第二,稳坐梁山第二把交椅。此人武艺高强,尤以棍棒之术称绝,人送“河北三绝”的称号。卢俊义此人生的威武正气,《水浒传》中描写他:“目炯双瞳,眉分八字,身躯九尺如银。威风凛凛,仪表似天神。惯使一条棍棒,护身龙绝技无伦。京城内家传清白,积祖富豪

  • 清朝最长寿的皇子活了八十七岁 却无缘帝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子,清朝寿命最长的皇帝是哪一位,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帝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享年八十九岁。虽然高寿,在位时间长,后妃也不少,但乾隆帝的子嗣很不兴旺。乾隆帝共有十个女儿,十七个儿子,平均寿命不足二十五岁。诸子女中,活过六十岁的仅有四人,分别为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六十二岁),皇八子永璇(八十七岁),皇十一子永瑆(七十二岁),

  • 史上最有骨气文人:873亲人被当面杀死不屈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力作词的文人是,文人笔下为文人注史,方孝孺被灭十族真实吗

    朱棣起兵前,谋士姚广孝对他说:“朝中有个叫方孝孺的,学问很高,而且很有德操,将来殿下夺取天下,他一定不肯归附,不过殿下千万不要杀他,杀了他,天下读书人的种子就灭绝了。”朱棣颔首答应。朱棣占领南京后,方孝孺果然不肯归附,朱棣于是将其投入狱中。几天后,朱棣准备正式登基,让方孝孺为他拟写登基的文告,方孝孺

  • 宋神宗的政治成就 宋神宗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神宗变法,宋朝历史名人,宋太祖的成就

    在中国历史上,昏庸的君主也许是一个国家的噩梦,但一位很有干劲很有激情,却没有能力的君主,同样也会将国家带入深渊。宋神宗赵顼就是这样一个皇帝,他登基的时候年 仅十九岁,所以对自己的国家充满了希望,迫切希望通过做些什么能改变宋朝病弱的政治,将宋朝带入下一个巅峰中。不过可惜的是,他有些无力(能力)。宋神宗

  • 词国皇后李清照的生活悲剧 李清照代表作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清照丧夫后做的诗,李清照的晚期作品是,李清照诗十首

    李清照这个时候,人生已经经历了多次的跌宕起伏,再也不是当初“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时候,自然也不会“为赋新词强说愁”,既然能表达出如此的冷清孤凄之感,那么当时 的李清照生活应该确实如此。一位出身书香世家,生活优渥的世家小姐,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她人生的凄惨呢?李清照的生活悲剧,源于“国破家亡”,“国破”是一

  • 诸葛亮之子掌权 只有一位老臣不去祝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诸葛亮死后托付给谁,诸葛亮妻子,如果诸葛亮称帝

    作为蜀国丞相,诸葛亮注重选贤任能,一大批人才被提拔到重要岗位,并为蜀国的政治、军事、外交发展做出了贡献。宗预便是其中一个杰出代表,《三国志》有传。宗预(?-264年),字德艳 ,荆州南阳郡安众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建安年间,宗预随张飞入蜀助平益州,成为张飞手下的一名低级官员。建兴初年,因才干杰出,

  • 唐朝同昌公主:因生母与驸马传出丑闻竟气死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簪中录同昌公主,唐朝公主为什么嫁不出去,崇祯的女儿为何断一臂

    《红楼梦》中的秦可卿,人见人爱,富贵尊荣,却突然得了一种怪病,一群一群的太医前来把脉问诊,珍奇药材吃了无数,但不见好转。无奈,家人又请来了张太医,可仍无济于事。用秦可卿自己的话,“任凭他是神仙,治了病治不了命”。显然,秦可卿得的是心病,再好的医生再好的药,也治不了心病。秦可卿卧室,古董字画不少,但有

  • 蔺相如的故事 蔺相如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王勃是个什么样的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关于蔺相如的故事有哪些

    蔺相如之前是赵国宦官缪贤的门客,一次机会,缪贤将他推荐给了赵惠文王,此后,蔺相如为赵国的发展给赵惠文王积极地谏言献策。蔺相如的故事公元前282年,秦国派大将白起攻取了赵国的两块地方。次年,秦国又派兵攻占了赵国的石城;又过了一年,再向赵国进攻,两国交战,赵国损失了两万多军队,但秦军的攻势也被遏止了。公

  • 南宋文学家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辛弃疾和耿京的关系,南宋文学家,辛弃疾代表作是什么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大词人、文学家、军事战略家,其人在词作上成就最高,为豪放派代表之一,与另一豪放派代表苏轼并称“苏辛”。辛弃疾所作之词,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无愧为词中之龙的称号。公元1140年,辛弃疾生于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字幼安,号稼轩。小的时候受学于亳州刘瞻,长大之后因为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