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康熙清除鳌拜的真正幕后推手

康熙清除鳌拜的真正幕后推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479 更新时间:2023/12/5 23:34:03

康熙幼年智勇双全除鳌拜的故事一直是历史文学作品里的热门主题,虽说是一朝之君,但小小年纪如何清除顽党,或许幕后的推手是不可缺失的重要角色。

玄烨继位后,四辅臣“担当国事,裁决庶务;入白太后,则别无可否,惟唯诺而已。”可见孝庄放手使用,四辅臣权力很大。加之缺乏监督、约束的机制,辅臣中个别人逐步走上结党营私、擅权乱政之路。

由于历史的原因及某些政见不同,辅臣中两黄旗的索尼(正黄旗)、遏必隆、鳌拜(镶黄旗),与正白旗苏克萨哈的关系日渐紧张。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鳌拜居功自傲,权力欲逐步滋长,他联合遏必隆,扩展镶黄旗实力,擅杀朝中与自己存有积怨的满臣,专横跋扈的作风愈来愈显着。

四辅臣于辅政期间做了不少有益的事,然而对处理满汉关系,却采取保守、倒退方针,在恢复祖制、首崇满洲的旗号下,歧视汉官,使后者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当时,反清复明的战火尚未完全平息,经济凋敝,百废待兴。因满臣还缺乏治理经验,又不能与汉官密切合作,以致大大妨碍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而一些投机分子逐步取得辅臣信任,为非作歹,更加重了问题的严重性。玄烨亲政前夕,已是“学校废弛而文教日衰”,“风俗僭越而礼制日废”,地方、朝中弊端丛生。

玄烨年龄还小,对此自然难以应付,但政治经验丰富的孝庄,却不露声色地密切注视事态发展,在继续任用辅臣的同时,采取了一些防患于未然的措施。

康熙四年(1665年)九月初八日,禀照祖母慈谕,12岁的玄烨举行大婚典礼,索尼的儿子内大臣噶布喇之女赫舍里氏正位中宫,遏必隆之女落选,成为皇妃。

在为孙儿择立皇后时,孝庄舍去遏必隆之女,选中赫舍里氏,旨在防范鳌拜借镶黄旗之女成为皇后之机,进一步扩大实力,同时也是针对主幼臣骄的情况,对清朝元老索尼及其家族予以荣宠的笼络措施。

孝庄此举还改变了皇太极福临时期,皇后莫不出自蒙古博尔济吉特氏的惯例。这并不意味着忽视满蒙贵族联姻政策,而是从巩固皇权、安定政局的现实需要出发,反映出这位杰出女性的战略眼光与灵活策略。

玄烨大婚标志少年皇帝正在步入青年,其亲理政事已为期不远。换言之,孝庄是以此为孙儿早日亲政制造舆论,打下基础。

当鳌拜得知玄烨选后的结果时,因希冀落空,“心怀妒忌”,气恼万分,竟与遏必隆一起入宫“奏阻”。这恰恰证明孝庄此步棋的巧妙:既分化了四辅臣,使索尼同鳌拜之间出现芥蒂,又促使索尼更为效忠皇室,增加了皇室的力量。不过,从其后情况看,孝庄这时对鳌拜还未完全失去信任,仍希望他在辅臣任内能够善始善终。

康熙五年(1666年),发生圈换土地事件。鳌拜在索尼、遏必隆支持下,将清朝入关初期圈占土地时分配给镶黄旗与正白旗的土地,强行互换,并再次圈占大量土地,致使广大农民流离失所,加剧了满汉民族矛盾。三辅臣还不顾玄烨的反对,矫诏将反对此举的大学士管户部事务苏纳海(正白旗)等三名大臣处死,造成一大冤案。这一事件说明,鳌拜并未领会孝庄的包容苦心,在擅权乱政路上愈走愈远。因此,孝庄也相应采取了进一步措施。

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日,玄烨“躬亲大政”,辅臣“仍行佐理”。孝庄特为孙儿收权安排一过渡阶段,以使他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同时也让辅臣有个适应过程,将他们因交权而产生的失落感,减少到最低程度,从而保证此次权力交接稳妥进行。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康熙六年六月索尼去世后,鳌拜成为首席辅臣,遏必隆对他亦步亦趋,苏克萨哈更加孤立。玄烨亲政伊始,苏克萨哈请求“往守先帝陵寝”,以期迫使鳌拜、遏必隆也辞去辅政。鳌拜为清除异已,独掌辅政大权,竟罗织苏克萨哈的“罪状”,企图将他置于死地。尽管玄烨坚决反对,但鳌拜等不肯罢休,一连七日强奏,竟将苏克萨哈及子孙全部处死,并籍没家产。

苏克萨哈被清除后,鳌拜的权势进一步扩大。他飞扬跋扈,“欺君擅权”,“文武各官尽出门下”,甚至在“御前呵叱部院大臣,拦截章奏”。玄烨去海子(南苑)狩猎时,让随行的鳌拜奏闻祖母,鳌拜“乃不遵旨,反云皇上自奏”,全然不把玄烨放在眼中。他的种种行径,已构成对皇权的严重威胁。至此,孝庄终于作出决断,支持并指点孙儿拟定清除鳌拜集团的全盘部署。

此前,玄烨已开始广泛求言,制造舆论,通过各种举措,纠正辅臣的种种失误与施政弊端,这使朝中人心振奋,玄烨威望日增,鳌拜逐渐孤立。与之同时,玄烨在身边聚集起一批年轻的满族贵族成员,索额图即是其中的突出代表。索额图为索尼之子,孝庄选中他的侄女赫舍里氏做皇后,加深了索尼家族与清皇室的关系,也加强了正黄旗对皇室的向心力,并影响到镶黄旗。索额图对玄烨十分忠诚,在清除鳌拜集团的过程中,成为玄烨得力的助手。

鳌拜集团附者甚众,盘根错节,已控制中央机构各要害部门。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动荡,孝庄帮助玄烨制定了“擒贼先擒王”,迅速打击主要党羽,震慑其他成员,稳妥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据此,玄烨命索额图秘密组织起一支善于扑击的少年卫队,又于行动前,有意将鳌拜的部分党羽遣往外地,以分散其力量。可以肯定,玄烨还采取了其它一些周密部署。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十六日,鳌拜奉召进宫,旋即被卫队擒拿,其主要党羽也先后被逮捕归案。考虑到鳌拜以往的功绩,玄烨对他予以宽大处理,免死,籍没家产,终身监禁;对其众多追随者,也只处死最主要的几人,其余一律宽免;就连遏必隆也被免罪,仅革去太师,后又给还公爵,值宿内廷,恢复对他的信任,从而团结了镶黄旗。

清除鳌拜集团,排除了威胁皇权的潜在危险,踢开清朝向前发展的绊脚石后,玄烨真正掌握了清朝大权。他在“首崇满洲”的原则下,着力改善满汉关系,崇儒重道,发挥汉族官员积极性,发展生产,恢复经济。短短几年内,政局进一步稳定,得到汉族地主阶级更广泛的拥护,经济也有起色,为其后平定三藩之乱,打下重要基础。

铲除鳌拜集团这场惊心动魄的政治较量,是玄烨君临天下后,祖母对他的一次关键性指导与帮助。当时,玄烨年仅16岁,还缺乏足够的智谋与经验。若无祖母的指教,他很难在亲政后第三年,便一举铲除这一把持朝政多年、势力颇大的宗派集团,稳妥、彻底,不留后患。显然,鳌拜集团存在时间愈长,对清朝的危害愈大,势必积重难返;如果玄烨的治国方针受到阻挠,三藩之乱将更加旷日持久,康乾盛世的出现也会大大推迟了。

对鳌拜集团的斗争过程中,孝庄、玄烨祖孙相互加深了解,感情更为深厚。其间,玄烨表现出他那一年龄少有的胆略和杰出组织才能,使孝庄满意而欣慰;另一方面,玄烨也从祖母身上学到很多东西,除去缜密的思想方法,坚决、果敢的作风外,对他印象最深的,是祖母对人处事宽厚豁达的态度。正是在祖母的影响下,他处置鳌拜及其党羽时,运用宽严相济,打击面小,安抚、团结绝大多数朝臣的策略,收到人心安定、朝政稳固的效果。孝庄的言传身教,使玄烨逐步具备了一代名君所应有的宽阔心胸与气度,这不仅在此次斗争中显示出来,在他其后的漫长统治岁月里,无论是平息党派之争,处理二废太子事件,或采取其它重要举措,这种方针、策略依然被保留下来。足见孝庄的智慧、品德与作风,已经体现在孙儿身上,由他继承并发扬光大了。

还需指出,孝庄指导玄烨宽大处理鳌拜集团,也是对当年两黄旗大臣同心合力,拥立幼主(福临)的回报,表明她为保护幼孙,并从清朝的长远统治计,不得不清除对她效忠多年的老臣时,仍旧手下留情。作为最高统治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这种做法尤为难能可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窦漪房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窦漪房是怎样的?窦漪房一般我们称之为窦太后,她是西汉汉景帝刘恒的皇后。窦太后在汉惠帝时曾伺候吕雉,被称为窦姬,后被吕雉赐给了代王刘恒,当时窦漪房非常不愿去代国,但是因为诏书不得不去。代王刘恒是薄姬的儿子,刘恒在送来的宫女中唯一宠幸了窦漪房,并为刘恒生下一女二子。吕雉去世后,群臣拥戴薄姬之子刘

  • 赵匡胤陈桥兵变 揭秘“黄袍加身”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病逝。面对刚刚即位的七岁的小皇帝,后周大将赵匡胤终于按捺不住对“万人之上”地位的渴望。他联合属下发动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如愿以偿地坐上了龙椅。从此,自唐末以来五十余年的分裂局面基本结束,中国再度统一。发迹于后周赵匡胤原本是后周的大将。五代十国时期,他最早加入后周太祖的军队,

  • 赵子龙力斩五将是指哪五将?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赵子龙力斩五将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九十二回,此五将斩得是韩德和他的四个儿子。赵子龙像话说诸葛亮率兵征伐北面,曹睿得知消息后,便派出了身为驸马爷的夏侯懋前去抵抗诸葛亮的兵马,夏侯懋先是派出了韩德和他的四个儿子前往凤鸣山与诸葛亮的兵马阵前对抗,且说这个韩德力大无比,经常用开山用的大斧子来上阵杀敌,他的勇

  • 揭秘古代诗人的“妓女情结”:李白描写很大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有道是“自古才子多风流”,诗与情素来就是水乳交融、形影不离的。更有趣的是,中国的诗人一向以“骚客”自居,这里的“骚客”原本有忧国忧民的意思在内,可从另一角度来讲,诗人还真“有点骚”,盖因历史上的许多诗人都与妓女有扯不清的关系。通俗地讲,一个是“骚客”,一个是“骚货”,二者不谋而合。“诗仙”李白一生郁

  • 诸葛亮的一生中最大的失败竟是这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当初诸葛亮在草庐之中,对刘备侃侃而谈,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战略主张。这就是“隆中对”。隆中对力主联孙抗曹,但其能够得以施行的基本前提就是取得刘表治下的荆州。同样的一块土地,什么时候夺取,从谁手上夺取,就战略价值而言是完全是不一样的。当时,曹操尚未进兵,孙权与刘表相持不下。如果这个时候,刘备从刘表手中得了

  • 溥仪的5个女人:其中两个与他离婚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末代皇帝溥仪,一生一共有过五个女人。在他还是宣统皇帝的时候,有过一后一妃。皇后是婉容,妃子是文秀。这一后一妃,曾经和溥仪有过一段比较快乐的时光。那时候,他们一块学习英文,一块骑自行车,玩得不亦乐乎,相处得非常融洽。但是,后来溥仪退位,再后来又被冯玉祥赶出了紫禁城,搬到了天津定居。在天津,溥仪一家人坐

  • 武则天创造的四项世界纪录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世界纪录不仅存在于赛场上,其他领域同样存在各种各样的世界纪录。作为中国统治者中的一个特例,武则天一人就创造了四项皇帝中的世界纪录,不仅国内没有一位皇帝能破,即使在世界范围来看,依然称得上第一。这四项纪录分别如下:一、任用宰相最多唐朝能称为宰相的官职很多,左右仆射及门下、尚书、中书三省的长官,都可以称

  • 大臣丙吉敢于抗旨 救了犯人死后还入麒麟阁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在历史上,西汉大臣丙吉的名声并不是特别显赫,但他坚持原则、敢于抗旨的事迹,却让人十分动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抗旨并不是为了自己,也不是为了皇帝,而是为了救人——救无辜之人。用现代的观点来看,这简直可以称为伟大。话说汉武帝晚年,因为迷信神仙巫术、长生不老等虚无缥缈的东西,导致脑子越来越乱,直至昏庸不

  • 女皇武则天:用属于女人的武器改变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寻访人物:武则天寻访地理:文水县南徐村武则天是文水人,但作为利州都督的女儿、大唐帝国的皇后和武周王朝的皇帝,她一辈子只回过两次文水,一次是12岁的时候回乡葬父,一次是37岁,身为皇后以后;一次满怀着巨大的悲痛,一次显露着衣锦荣归的煊赫。一千多年过去了,悲痛与煊赫都化为云烟,飘散在历史的故纸堆里,留在

  • 人渣皇帝高洋:只有你想不到 没有他做不到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在历史上,很多皇帝都有精神病倾向。但是,症状像高洋这么明显的,却不多见。高洋是谁?他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齐皇帝。为什么说高洋是精神病呢?因为他做的那些事,正常人没人能做出来。高洋喜欢美女。不管这个美女是谁,不管她是兄弟的妻子还是大臣的妻子,他只要看上了,就要睡。百无禁忌,极其不讲究。如果这个美女不让他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