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与李渊相比,朱元璋的的称帝之路有多困难?

与李渊相比,朱元璋的的称帝之路有多困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270 更新时间:2024/1/18 19:53:51

朱元璋自幼父母双亡,沦为乞丐,后又遁入空门。他走投无路,参加了义军,从此南征北战,一步步走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七月,李渊在晋阳起兵,正式举起反隋大旗,十月四日,大军攻到了长乐宫。李渊先派出使者,前去劝降,京师留守卫文升等人拒绝投降,于是李渊只得下令进攻,当时的隋军战力大不如前,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李渊就攻克了长安城。

事实上,李渊在城破之际,并没有即刻称帝即位,因为还有一些列流程等着他,这大致是南北朝留下的传统,但凡皇权更替,都得有个固定礼仪和顺序。虽说对于李渊来讲,皇位已经是囊中之物,但在古人看来,也得讲个面子、弄个排场、仪式,才算圆满。

好比宋武帝刘裕,在位极人臣之后,才找机会杀掉了晋安帝,再立个傀儡司马德文,等到一切准备就绪,让百官拥立,再推辞三次,方可即位称帝。

李渊的情况也很类似,占领长安后,先把代王杨侑立为皇帝,再假意给未死的杨广追封了个太上皇,明摆着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做有不少好处,可以缓和对立矛盾,可以给李渊争取政治资本和时间。

史料记载:

“甲子,隋帝诏加高祖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大丞相,进封唐王,总录万机。”

接着呢,用皇帝的手,给自己封官,什么官最大就封什么,假黄钺就是可以代表皇帝征讨敌人,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就是总揽兵权,总录万机就是把所有行政权都交给你,除了没有皇帝的头衔,该有的全部都有。

公元618年,三月十一日,宇文化及在江都行宫干掉了杨广,给李渊也省了不少麻烦,三月二十三日,李渊升任相国,基本再也没有更大的官了。时机已到,杨侑退位,众臣皆拥立李渊为新皇帝,李渊当然得反复推辞几次,最后呢,再“勉为其难”地答应。

也就说是,李渊也做了相应的工作,并不是今天攻城,明天就即位,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只是从攻破都城到称帝时间比较短。对比李渊,朱元璋的称帝之路就困难得多,公元1356年,朱元璋就攻占了集庆,之后改名为应天,此时离着朱元璋称帝还有十二年。

公元1358年,朱元璋进攻婺源,久攻不下,朱升给朱元璋提出建议: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朱元璋采纳了朱升的建议,那么为何李渊可以快速称帝,而朱元璋需要耐心等待很久?

李渊、朱元璋起点不同

李渊出身就是贵族,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李渊七岁就世袭了唐国公,杨坚的独孤皇后,就是李渊的姨妈,可谓正经的皇亲国戚,位高权重。

所以从出生开始,李渊就含着金钥匙,他能调动的资源和能量是巨大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更容易成功。事实上,历朝历代大多数皇帝就是这么来的,真正白手起家的并不多,因为白手起家真的太难了,成功率也太低。

李渊这个人,城府很深、善于用人也精通权谋,虽说他的背后总有李世民的影子,但在唐朝建国之前,李渊绝对没有那么不堪,一定程度上是李世民有意在抹黑。

朱元璋跟李渊相比,那就是一个在地底下,一个天上,朱元璋是平民百姓出身,受地主欺压、受官员剥削,父母兄弟相继惨死,朱元璋的少年经历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如果李渊是绝对的自信,那么朱元璋就是绝对的自卑,李渊有充分的理由来称帝,他还需要做足准备,而朱元璋需要面对复杂、艰难的局面,加上他本身的性格,他必定会选择先隐忍,再爆发。

朱元璋面对的困难更多、更大

在李渊起兵之前,李世民就可以暗中培植势力、豢养死士,而李世民只是李渊的次子,可见当时李渊的实力有多强。不仅如此,在起兵之前,李渊还得到了突厥始毕可汗的支持,哪怕突厥不安好心,那也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请得动的。

李渊晋阳起兵之后,军队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势力越来越大,这不是说这支部队的战斗力有多强,而是李渊的号召力很强,大量势力、军兵都主动投靠了李渊。

朱元璋在攻克应天后,也只是个不太起眼小角色,陈友谅、张士诚的势力都比朱元璋强很多,况且当时元朝政府还未倒台,所以面对如此复杂局势,最好的办法就是广积粮,缓称王。粮食是一切战争的基础,没有饭吃根本打不了仗,不知多少战争都是输在了粮草问题上。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既然朱元璋实力比较弱小,缓称王就可以避免很多麻烦,暗中积累实力,厚积而薄发,这是朱元璋最好的选择。

元朝政府实力尚在

在元末,首先举起义旗的不是朱元璋,而是韩山童、刘福通,既然他们率先造反,那么元朝政府重点围剿对象就是他们两人。

实际上,就是名号越大,死得越快,如果朱元璋在攻克应天后,马上称王,那么元朝政府或许派出更多兵力对付朱元璋,这对朱元璋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将在谋而不再勇,以朱元璋的政治智慧,他绝对不会当那个出头的椽子。

但凡王朝末期的起义,开第一枪的大多没有好下场,韩山童死后,起义军拥立其子韩林儿为皇帝,而最后韩林儿也在安丰阵亡。红巾军起义从最初的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变成了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

最初的红巾军起义,消耗了元朝大量有生力量,对朱元璋之后的统一霸业帮助很大,在技不如人的时候,朱元璋是不会做那个冤大头的。

都城的地理位置差异

南京的地理位置比长安要差一些,南京有长江作为天险,但如果敌人顺江而下,南京也会无险可守。长安则不同,它有四个险要的关口来防御,分别是潼关、武关、大散关、萧关,只要守备牢靠,便可以保证都城安全。

这就是李渊敢于在天下未定之时,快速自立称帝的原因之一。朱元璋对长江天险没有绝对把握,而且当时陈友谅有强大的水军,随时都可能顺江而下。

天掉下来先砸个子高的,那么个子矮的就有可能存活下来,朱元璋选择缓称王很明智,正是因为朱元璋的隐忍、智慧和勇气,才造就了伟大的明王朝。

所以,这两者并无可比性,环境不同,敌人不同,对待称帝的方式也不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悼妃:顺治帝的表妹,最后结局有多惨?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顺治为什么能当皇帝,顺治后面的三个皇帝分别是,年妃最后的结局

    清朝初年,爱新觉罗家族与蒙古科尔沁部频繁联姻,主要代表就是孝庄太后。后来顺治成年,孝庄更是将两个侄女与两个侄孙女分别嫁给了儿子顺治,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要讲的便是其中最不幸的一个,悼妃。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的是悼妃与孝庄太后以及顺治之间关系。悼妃姓博尔济吉特氏,来自蒙古科尔沁部左翼中旗,父亲为第一代达尔

  • 雍正作为工作狂的皇帝 雍正皇帝到底有多拼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雍正皇帝厉害吗,朱棣和雍正工作狂,雍正能力最强

    还不了解:清代皇帝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雍正皇帝继位之后,到底有多劳累?一年休息一天,一夜睡两时辰。在现代这个社会,工作环境压力极大,为了生存很多人不得不选择拼命的工作,可有的人天生就是工作狂,喜欢没完没了的工作,在清代十二帝之中,雍正就是这么一个工作狂,作为

  • 秦昭襄王做了什么?他为何能为秦灭六国创造如此大的优势?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昭襄王简介,魏国为什么不灭掉秦国,秦昭襄王有几个儿子

    秦昭襄王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他为后来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他做了些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战国时期秦国的崛起过程中,秦昭襄王可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君主。因为,正是在其执掌秦国期间,秦国在军事上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而也就是在

  • 袁崇焕被杀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他真的是明末长城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末年的局势变幻莫测风起云涌,以满洲女真人建立的后金(清朝)成为明朝的心腹大患,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皇帝也曾想力挽狂澜励精图治,可惜最后功败垂成。在明末的诸多将领当中,备受争议的就是明末长城袁崇焕。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第一:幼年经历,在福建担任邵武知县,单骑阅

  • 历史上的杨广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杨广是不是一个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隋炀帝杨广,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历史上的隋炀帝到底是什么样的?隋炀帝被抹黑的有多严重?隋炀帝真的是一个昏君吗?若你说隋炀帝是一个名望扫地的天子,我会认可,不过若你说隋炀帝现实上是一个有才气的天子,我反对。有人可能会说,我觉得隋炀帝之所以窝囊,只是由于他是个失利

  • 崇祯帝为什么会成为亡国之君?他是否昏庸无能?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对于亡国之君的看法基本相同,都认为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例如秦朝的秦二世胡亥,宠幸宦官赵高,开启了宦官专权的先例;宋朝的亡国之君实际上就是宋徽宗,他的儿子宋钦宗更多是为他背锅。前面有宋神宗采用王安石变法的基础,在位那么多年把祖宗江山逐渐糟蹋殆尽。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却是个例外,他的死引发了

  • 明朝大名鼎鼎的神算子,刘伯温有哪些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人们总爱把诸葛亮和刘伯温相提并论,于是有了“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诸葛亮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而刘伯温也是一位难得一见的奇才。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刘伯温跟随朱元璋打天下,辅佐他完成帝业,开创了大一统的大明王朝,成为明朝的开国功臣。刘伯温

  • 朱允炆为何在位仅四年就被夺权?他犯了什么错?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朱允炆,即建文帝,是明代第二位皇帝,他登基后力行削藩政策,却导致了靖难之役的爆发,最终下落不明,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纵观历朝历代,第二代皇帝基本上都得位不正。秦朝的秦二世,汉朝的汉太宗,唐代的唐太宗,宋代的宋太宗,明代的明太宗等莫不过如此。封建王朝里面搞分封的三个

  • 为什么说明宪宗被人低估了?他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明宪宗与万贞儿之间的故事为后世熟知,很多人只知道他的情感生活,对他的功绩却不甚了解,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明代历史上最有作为让人印象颇为深刻的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父子二人,其他皇帝好像名声都不太好。有一位皇帝除外,在位23年曾经励精图治中兴大明朝。改变了自

  • 卫子夫最后选择自缢而亡,到底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卫子夫,一个无名歌女一路走到汉朝后位的传奇女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有句话叫“哀莫大于心死”,卫子夫最后之所以选择自缢,主要是因为她的心已经死了。受野史和一些影视剧的影响,说卫子夫受宠几十年是不准确的,事实上,卫子夫不过得宠15年。在其之后,刘彻宠爱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