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上方谷大火司马懿差一点被烧死 诸葛亮当初为什么不放箭射杀

上方谷大火司马懿差一点被烧死 诸葛亮当初为什么不放箭射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908 更新时间:2024/3/3 1:09:00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司马懿诸葛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上方谷大战,司马懿差一点就被烧死,诸葛亮当初为什么不下令放箭?诸葛亮不怕放虎归山吗?

《三国演义》九十四回到一百零四回,这十一回主要是说诸葛亮北伐曹魏,在战场上和司马懿斗智斗勇的事。由于诸葛亮太聪明,处处都能想到司马懿前面,所以司马懿屡败,简直抬不起头。

司马懿败得最惨的一次,当数上方谷之战。这一战,他不仅战败,而且父子三人遇险,差点被诸葛亮烧死。

当时,诸葛亮看司马懿一直不肯出战,想了个办法。

诸葛亮派马岱在上方谷里外一带布置寨栅、干草、地雷,并告诉马岱:若司马懿追到,任他入谷,便将地雷干柴一齐放起火来。

接着,诸葛亮又让高翔带兵,驱赶木牛流马,假装运送粮草,每天都在上方谷内来回多次。有时候遇到魏兵,高翔也只是略微交交手,诈败而去,也不管士兵死活以及粮草。半个月之间,高翔多次兵败。

后来,司马懿还从蜀军口中得知,诸葛亮在上方谷西十里外扎营,他这才放下心里,决定攻打诸葛亮。

他命令乐进之子乐綝张辽之子张虎等人带兵,攻打诸葛亮的祁山大营;而自己则带着司马师司马昭,亲自去攻打上方谷,烧蜀军粮草。这样一来,蜀军首尾不能照应,必然失败。

但司马懿想不到,诸葛亮“预判了他的预判”,就等他来攻打了。

最后,果然魏兵中计,丢失了渭南大寨,而司马懿本人也被困在上方谷葫芦口,几乎被烧死。若非天降大雨,司马懿和两个儿子,都已经烧成灰了。

看到这里,总有人好奇:既然诸葛亮没烧死司马懿,他为什么不让士兵用箭射死司马懿呢?或者在葫芦口安排一支伏兵,也可以趁机杀掉司马懿呀!

事实上,这个问题,很多读者都好奇。但是,只要仔细看了原著,这个问题就不难回答。

其一,从原著角度来看,诸葛亮确实派人射箭了,而且是火箭。

当时,魏延负责把司马懿引入到上方谷。他诈败之后,就带兵往葫芦口去,司马懿也紧追不舍。后来看魏延进去,又派人打探里面没有伏兵,司马懿又见山上都是草房,认为这是蜀军屯粮处,才放心进入。

司马懿和两个儿子进入到上方谷之后,就怀疑有问题了,因为魏延不见了,而且葫芦口后路已经被堵住了,如果再有人拦住入口,那么就很危险了。

惋惜,当他意识到问题时,已经来不及了。

此时,在山上早已埋伏好的蜀军,纷纷丢下火把,先把谷口堵住,然后又发射火箭,引燃了上方谷里的干草和地雷。一时火势冲天,司马懿和儿子抱头痛哭,觉得要被烧死了。

只听得喊声大震,山上一齐丢下火把来,烧断谷口。魏兵奔逃无路。山上火箭射下,地雷一齐突出,草房内干柴都着,刮刮杂杂,火势冲天。

幸亏天降大雨,司马懿父子及魏兵才得救。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来,当时蜀军射箭了,而且射的是火箭。射火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引燃干草和地雷。

其二、诸葛亮计划是烧死司马懿,想不到天会下雨,没有提前安排弓弩手。

为什么蜀军射了火箭之后,不继续发射普通箭矢,或者搬起石头砸魏兵,以增加伤害?

答案也很简单,因为没必要。

在诸葛亮的计划中,这些火足以烧死司马懿及魏军了,根本不必再浪费箭矢或者石头。既然没必要,自然也就没准备。

所以,仔细看这部分故事就会发现,诸葛亮没有安排弓弩手或者投石手,因为他想不到天会下雨。

正因如此,所以当雨水灭了火之后,司马懿立马领兵冲杀出去,山上的蜀军也没射箭或者投石。即使那时候想射箭,也没办法,而且时间也来不及。

事实上,即便蜀军能射箭,也不代表就一定能射死司马懿。

毕竟,那时候双方离得太远,司马懿身边也有人保护,加上大火被雨水浇灭,烟雾弥漫,能见度很差,所以别说是蜀军,就算是魏军,离得远一点也不了解司马懿在哪。

其三,蜀军在上方谷谷口埋伏了,但是没能截杀司马懿。

很多读者还觉得,司马懿逃出来时,诸葛亮应该派兵围堵、截杀。这样的话,就能把司马懿堵在上方谷里,即使打不死也能饿死他。

事实上,读者能想到的问题,诸葛亮(或者说罗贯中)也能想到。

我们先来看看原著的描述。

司马懿大喜曰:“不就此时杀出,更待何时!”即引兵奋力冲杀。张虎、乐綝亦各引兵杀来接应。马岱军少,不敢追赶。司马懿父子与张虎、乐綝合兵一处,同归渭南大寨

可以发现,当司马懿带兵冲杀出来时,马岱是有机会围堵的,但是他部下兵力太少。而且此时张虎和乐綝也来接应了。魏军有多少人不了解,但是张虎和乐綝之前都是“各引兵五千”,司马懿军队只会更多。

另外,双方士气这时候也迥然不同。

对于蜀军来说,他们本来胜券在握,但是遭此大变,心情显然是极度失落的,士气自然也低;而对于魏军来说,他们本来必死无疑,却突然又能活着了,心态肯定好,士气也高涨。

两下对比就会发现,士气悬殊太大。

士气往往能决定一场战斗的胜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别说蜀军数量太少,即便那时候他们数量占优势,面对死中求生的魏军,也不一定能赢。

当然,还有一点最为关键,那就是剧情需要。

三国演义虽然是小说,可以虚构,但是在大框架方面,这本书适合历史,比如黄巾起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三国归晋等。

历史上,诸葛亮也没有在上方谷烧死司马懿,所以罗贯中就算再喜欢诸葛亮,再讨厌司马懿,也不能罔顾历史,把司马懿写死在这里。何况后面司马懿还有重头戏,比如平定辽东、诈病赚曹爽等,更不能死了。

所以,从剧情来看,诸葛亮也不能烧死或者射死司马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刘备对诸葛亮的影响很大吗 刘备死后诸葛亮打仗为何总是输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知道诸葛亮打仗,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赏识。刘备死后,诸葛亮打仗为什么总是屡战屡败?诸葛亮打仗的实力不行吗?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东汉末年,王无公,奸臣当权。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很悲惨。俗话说:“何处有压迫何处就有反抗”,所以,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很多人都站起来了,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

  • 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在历史上都有何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是个群星汇粹的年代。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得益于北宋太祖赵匡胤提倡的“重文轻武”国策,我国北宋王朝在文化方面可谓十分繁盛。良好的文化环境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而要提到当时“文豪”级别的大人物,许多人都

  • 大臣公开与赵构谈论生育问题,最后得到什么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赵构当了将近四十年皇帝,可他在位这几十年竟只有一个儿子,还在三岁那年夭折了。赵构在位的后半期,他一直在苦苦思考继承人的问题。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如果无后,皇室通常的做法是从皇室旁支中寻找血缘最近的人选。现在,宋朝的近支皇室成员都被金军一锅端了。赵构如果要找,只能从皇室疏宗家族中

  • 朱瞻基自幼接受怎样的教育?他登基后有哪些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有很多个性奇特的皇帝,他们在品性上都存在弊端,明宣宗朱瞻基就是其中一位。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朝是一个神奇的朝代,这一朝中有很多个性奇特的皇帝,他们各有各的爱好。有的特别想成仙,于是整天都盼着手下的道士们能给自己炼出仙丹来谋求长生不老;有的特别喜欢当木匠,看到底

  • 唐太宗第五子李祐是什么来历?他为何会被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626年7月2日),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册立为皇太子。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号贞观。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中国古代四大帝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秦始皇、汉武帝都是巍巍千古一帝,赵匡胤结束五代乱世,延

  • 遇见刘邦前,张良有着怎样的经历?他为何能得到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张良,字子房,秦末汉初时期著名谋士,也是西汉的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张良的故事,接着往下看吧。张良出生于贵族,他的爷爷曾经在韩国当了三年的宰相,父亲也曾官至宰相。等到张良长大的时候,国家已经慢慢的开始衰落了,伴随国家的灭亡,使得他失去了做官的机会。所以他内心存有一丝怨

  • 因为万贵妃的存在,明孝宗朱祐樘的太子生涯有多坎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因为万贵妃的关系,明宪宗朱见深即位十多年了,竟还没有一位皇子,在这样的情况下,明孝宗朱祐樘的太子生涯有多坎坷?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好在朱祐樘被母亲很好的保护了起来,并在6岁时成功与朱见深相认,天上跳下一个活蹦乱跳的皇子,长到六岁了,活得好好的,也不是万贵妃能够轻易陷害的了

  • 刘备建立蜀汉之后 赵云为什么只得了一个“杂号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赵云名号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备在大封诸将的时候,赵云为什么只有一个杂号将军的名号?实际情况又是什么样的?从刘备创业开始,赵云便跟随刘皇叔东征西讨。相对于关羽张飞的亲疏,马超防御魏军的责任重大,哪怕就是黄忠一个刘备核心集团人士看不上的老兵,都有前后

  • 明孝宗朱祐樘治理下的大明,出现弘治中兴是偶然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历史上有十六位皇帝,除了开国的明太祖和明成祖之外,《明史》认为明孝宗是除他们之外可以称道的一位明君。那么明孝宗本人有何政绩?弘治中兴到底算不算偶然?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孝宗独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早在明孝宗祖父明英宗时期,明朝

  • 朱棣继位称帝之后,没有改国号为燕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靖难之役是明朝的夺嫡之战,朱棣通过此役夺得皇位,成为明成祖。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古代,以封号为国号者并不少见,例如汉朝之刘邦(获封汉王)、魏之曹丕(继承魏王)、晋之司马炎(继承晋王)、唐之李渊(继承唐国公)。那么,取得“靖难之役”胜利的朱棣,为何不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