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诚孝张皇后:女中尧舜的大明第一任皇太后

诚孝张皇后:女中尧舜的大明第一任皇太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3292 更新时间:2024/1/1 0:17:27

孝庄皇太后是公认的清朝最著名的女政治家,她一生历经坎坷,为大清帝位的平稳过度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一部《康熙王朝》的推出,更是让她家喻户晓。

如果将明朝的“仁宣之治”也拍成电视剧,我想这位历经四朝的明仁宗诚孝张皇后,也许风头盖过孝庄也未可知。闲篇不扯了,言归正传。

明朝永乐末期以来,围绕皇位的继承,朝廷内外展开了过激烈的斗争。经过仁宗张皇后及朝臣的努力,仁宗、宣宗和英宗都先后顺利的登上皇位,平稳的完成了皇位的更迭。

张皇后,河南永城县人,出身于农民家庭,洪武二十八年(1395)被册封为燕世子朱高炽妃,永乐二年(1404)进为太子妃。

仁宗朝张皇后

朱棣被迫于祖制和封建继嗣制度,加上多数朝臣的压力,将长子朱高炽立为皇太子,但朱棣对这个太子其实不太中意。

历经洪武末年的政治风波和“靖难之役”,朱棣深感政治斗争的险恶,在他看来未来的大明君主只有精明干练、身体强壮而又娴于军事,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朱高炽自小性格比较柔弱,喜欢读书,但一直体弱多病,加上身体肥胖腿脚不便,走起路来一瘸一拐,故不受朱棣喜爱。而对在靖难中屡立战功的朱高煦,较为满意,心中时有废除皇太子之意。

太子妃张氏一个精明能干、处事周到且得体的女人。她很明白自己老公的处境,她一方面替朱高炽出主意;另一方面又“事成祖及仁孝徐皇后,甚谨重,得仁孝心”。这使得徐皇后经常在朱棣面前称赞张氏贤明,枕边风是最有效的,朱棣对朱高炽的怨气渐渐少了不少。

朱棣曾称赞张氏“新妇贤,他日吾家事多赖也”。朱棣没有废除朱高炽的太子之位,虽然有很多因素,但张氏的精明贤惠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高炽即位,张氏被册封为皇后,在仁宗在位的十个月中,仁宗皇帝在一些国家事务上也经常和张皇后商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宣宗朝张太后

洪熙元年(1425年),仁宗去世,此时皇太子朱瞻基远在千里之外的南京监国。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太子没有一个月根本到不了京城处理仁宗的丧事。而夺位之心不死的朱高煦,也想趁机在半路截杀朱瞻基。

面对如此险恶的形势,张皇后采取果断措施:一是为仁宗起草遗诏,传位皇太子朱瞻基,以安定人心;二是秘不发丧,封锁仁宗驾崩消息,迷惑朱高煦,并命夏元吉处理国家军政大事,以备不测;三是派出杨荣出京,急召太子,承继大统。

张皇后的三项举措收到了很大的成效,不但京师人心稳定,而且让朱高煦拦截太子的计划落空,一场政治危机被化解。

1425年,宣宗继位,张皇后被尊为皇太后,成为了明朝的第一任皇太后。

宣宗在位期间,“凡军国大事悉上皇太后参决,皇太后亦每事咨询,不敢以听政自居,擅外廷议”。

在国家大政,促进经济发展反面,张太后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她任用吏部尚书蹇义、大学士杨士奇、杨荣、金幼孜和杨溥等大臣。为“仁宣之治”奠定了基础。

英宗朝太皇太后

宣德十年(1435年),宣宗驾崩,年仅九岁的英宗朱祁镇即位,张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在正统初年,英宗年幼无法行驶皇帝权利的情况下,张太后(张太皇太后叫起来有点拗口,暂以太后称之)将国家大事委任给了内阁,充分发挥了内阁的权力。

当时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振,已经渐受英宗宠信,宦官势力开始抬头。张太后知道这种情况会给朝政带来不利的影响,于是对王振予以压制。但是张太后觉得压制还不足以威慑王振,为此她采取了进一步的行动。

一日,太后在便殿,召英国公张辅,内阁杨士奇等人入朝,太后左右的女官均佩戴刀剑。不多时,宣太监王振入殿,太后严厉对的对王振说“汝待皇帝起居多不律,今当赐汝死。”

侍卫女官上前,马上向跪在地上的王振拔出宝剑,准备杀死王振。这时英宗皇帝和几位大臣均为王振求情,王振才逃过一死。

虽然张太后由于英宗和众大臣的求情而没有处死王振,但是当着皇帝和朝臣的面,狠杀了王振的威风,使得王振不得不有所收敛,在张太后没有去世之前,王振始终不敢越雷池一步。

张太后对内任用贤臣,压制宦官。对外戚约束也相当严格。她出生寒微,父亲在仁宗即位时已经去世。张太后有两位兄长,他们在靖难中都有战功,但始终都没有得到很高的封赏。由于张太后时时警示,不仅张氏兄弟谨慎处事,其家族成员也大多安分守己,不滋扰百姓。

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十八日,太皇太后张氏去世。她的一生对仁宣之治和正统初年所做的贡献,博得了广泛的赞誉,被人称之为女中舜。当然张太后之所以能在明初政治中发挥如此大作用,是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分不开的。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吸取历代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禁止后妃干政以危害皇权。按照朱元璋规定,原本张太后是不允许干涉朝政的。但是,自永乐以后陆续在位的仁宗、宣宗和英宗的具体情况,给了她施展自己政治才华的机遇。

仁宗怀仁义之心但身体多疾病,处事也较优柔寡断,在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上不是很强,在这种情况下,仁宗很需要精明能干的皇后辅佐与他。其实早在朱高炽当太子的时候,张皇后就一直在帮助他处理各种事务了。

宣宗皇帝聪敏能干的同时也好玩乐,狩猎、斗蛐蛐无不喜好。宣宗的这种状况同样需要张太后这样既有威望,又有政治经验的人来帮助他。宣宗英年早逝,他很清楚太子幼小,故在临死前命三杨起草《遗诏》,在诏书中专门写上了“大事白皇太后”。

张太后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自觉和不自觉参与到了明初政治中来的,她把握住历史提供的机遇,创造除出了不凡的业绩,成为了彪炳史册的女政治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和硕和惠公主的出嫁 和硕和惠公主丈夫家族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和硕和惠公主,是雍正朝的公主,虽然名为公主,实际上和惠并不是胤禛的亲生女儿。和硕和惠公主的生父,是胤禛弟弟怡亲王允祥的第四个女儿。允祥是雍正皇帝胤禛最亲近的兄弟,两人从小交情就很好,胤禛登上皇位之后,对允祥极为优待看重。而允祥也为雍正朝的发展和稳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可以说绝对对得起雍正的看重。公元1

  • 丰绅殷德名字由来 丰绅殷德的婚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丰绅殷德是谁?他的名字有什么特殊性?这些问题,想来大家都没怎么想过,因为可能很多人连丰绅殷德到底是谁都不知道。丰绅殷德是清朝乾隆时期的权臣和珅的儿子,因为和珅只有这么一个平安长大的血脉,所以实际上丰绅殷德就是和珅的独子。只凭借独子的身份,就可以知道丰绅殷德对于和珅的重要性了。丰绅殷德虽然是和珅疼到心

  • 固伦和孝公主为什么能得乾隆帝喜爱?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清高宗乾隆皇帝,全名爱新觉罗。弘历,继承了自己父亲雍正帝的皇位之后,将大清朝带入盛世之中,与其祖父康熙皇帝一起开创了“康乾盛世”。在乾隆的治理之下,中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维护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乾隆皇帝一生活了八十多岁,一共有十个女儿。虽然他本人极为擅长养生,并且因此成为了

  • 肃亲王豪格的故事 他有多少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嫡长子,初封贝勒,后晋为和硕贝勒,大清建立之后,因功被封为和硕肃亲王。豪格是清初著名将领,为大清王朝疆土的开拓和稳定,做出了卓越贡献。围绕着豪格这个人,一共有这么几件事,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议论和流传。一是无端削爵,二是杀妻事件,三是错失皇位。削爵崇德元年,刚刚被封为和硕肃亲王的

  • “少林十虎”洪熙官简介 洪熙官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洪熙官此人,想来大家都不陌生,因为这个人物,在很多电影电视剧中都经常出现,特别是上世纪的香港电影和电视剧,洪熙官、方世玉这一类人是影视剧的红人。电影电视剧里的洪熙官,是一个武功高强,身负正义的侠士,同时也是一个为抗击清王朝而作出不懈努力之人,是反清复明的重要人物。洪熙官此人,实际上不只是出现在现代的

  • 蒲松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妻子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蒲松龄,我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著有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醒世姻缘传》、《晴云山房诗文集》等文。他所著的《聊斋志异》,以其干练的文笔,丰富的想象,被评为短篇小说之王,至今还广为流传。蒲松龄,公元1640年,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

  • 康熙这位皇后为了一己私利 让雍正背了百年黑锅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皇帝一生中有四个皇后,他生前只立过三位皇后,第四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本是一名极普通的妃子,由于她的儿子胤禛当了皇帝,所以在康熙死后,被尊为皇太后。乌雅氏,满洲正黄旗,生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比康熙小六岁。乌雅氏早年被选入宫,初为侍妾,由于年轻漂亮,康熙皇帝经常让她侍寝,入宫不久便有了身孕。她

  • 成吉思汗为何受欧洲人佩服 如何评价成吉思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成吉思汗的资料成吉思汗原名叫孛儿只斤·铁木真,生于1162年,卒于1227年,共享年六十六岁,成吉思汗的一生无疑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他所开创的蒙古帝国,至今让人为之咋舌。成吉思汗画像成吉思汗时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出生在漠北草原,父亲为孛儿只斤·也速该把阿秃儿、母亲为弘吉剌氏·诃额仑,父亲给他

  • 曹魏后期将领:揭秘陈泰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死后,姜维成了主管蜀国军事大局的顶梁柱。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姜维继承诸葛亮遗愿,以北伐中原为己任,先后十一次出兵北伐曹魏,但遗憾的是,姜维的虽然竭尽全力但战果甚微,几乎寸土未得。并非是姜维军事才能不够强,而是因为魏国的武将人才储备厚度远远超过了蜀汉,他们成为姜维北伐之路上

  • 66岁才当上的宰相的李泌,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辉煌璀璨,统一时间最长,是公认的中国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长安十二时辰》热播,掀起了一股热潮,马伯庸老师和创作团队用十二个时辰的特殊视角,给我们展现了天宝三年上元节前一天唐朝的风云变幻。这一天,按照公元纪年,应该是公元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