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发动陈桥兵变,赵匡胤真的是被迫的吗?真相是什么

发动陈桥兵变,赵匡胤真的是被迫的吗?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531 更新时间:2024/2/16 9:10:27

960年正月初一(1月31日),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很多人说赵匡胤的皇位来得容易,他是从孤儿寡母手中,抢来的江山,对比那些白手起家的皇帝们。比如刘邦、朱元璋、刘裕等人,赵匡胤的上位之路的确比较容易。但这只是相对而言,赵匡胤能结束五代乱世,打下北宋疆域,这绝非常人可比。

公元960年(显德七年),北汉、契丹入侵后周边境,赵匡胤奉命前去御敌,到了陈桥驿这个地方, 众人一致通过要立赵匡胤为天子。

史料记载:

“迟明,逼寝所,太宗入白,太祖起。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即掖太祖乘马。”

第二天天刚亮,众将领身披铠甲手持利刃,到了赵匡胤门外,大声到:

“军队没有主人,我们愿立太尉为天子。”

赵匡胤还没有回应,众人一拥而上,用黄衣披在了赵匡胤身上,众人跪倒,皆呼万岁。陈桥兵变一气呵成,如此这般,赵匡胤率军回到开封,即位天子。

那么赵匡胤为了这次陈桥兵变,究竟做了哪些布局呢?

一、点检做天子,舆论谜团

显德六年,赵匡胤跟随世宗柴荣北伐,到了瓦桥关,敌将领姚内斌投降,击退敌军。在行军的路上,柴荣审批各地的奏折,却发现了一个皮口袋,里面有三尺长的木牌子,上面刻着几个字:

“点检作天子!”

点检是个军中要职,是为殿前都点检,禁军的最高指挥官,当时这职位是由张永德担任。这牌子是谁做了不得而知,是谁送来的也不清楚,很明显,这牌子是有人故意让柴荣看到的。张永德本就是柴荣亲信,但由于这个牌子,柴荣心有怀疑,回到京城,就将张永德免职,任赵匡胤为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

赵匡胤是因此升了官,而且当时柴荣已经身有病患,身体状况是一天不如一天。而赵匡胤正是他眼前的红人,和最信任的人,否则他也不会将如此重要的职位交予赵匡胤。策划这个小木牌子的人我们不得而知,但受益最大的就是赵匡胤。

有了这个牌子之后,点检做天子这句话,就传了出去。众所周知,在古代,要想当皇帝,那就得为自己造势,而利用鬼神之说最为好使。所以说不论是谁策划的这场事件,都应该跟赵匡胤有关系。

二、制造群众基础

史料记载:

“匡胤掌军政六年,得士卒心,数从世宗征伐,屡著功绩,为人望所归。至是主少国疑,将士阴谋推戴。”

不论赵匡胤的陈桥兵变策划得多么完美,唯一难以策划的就是军中威信,哪怕这场戏演得再好,如果大家不拥护,一切都白搭。然而,赵匡胤在军中服役多年,立下无数军功,是后周军中头号勇将,正由于众望所归,赵匡胤才有可能被大家拥立。

后汉隐帝刘承祐即位之后,便想杀掉大将郭威,郭威因此发动政变,取代后汉,建立后周,而当时赵匡胤就在郭威左右。赵匡胤的这一套流程,很多都是跟着郭威学来的,郭威带兵在外,控制军权,等到时机成熟,杀回开封,再密谋将众大兵们和他捆绑在一起,最后大家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于是政变成功。

赵匡胤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策划的这场政变准备更充分,效果更好。赵匡胤同样学郭威,以防御契丹的名义出兵,之后在行军路上安排着一出接一出。

大军到了陈桥驿,军中的“天文学家”苗训,招呼门吏楚昭辅看太阳,苗训道:

“你看见没有,太阳下面还有个小太阳。”

楚昭辅回话:

“是啊,大家快来看,太阳下面还有个太阳!”

太阳就有一个,当时怎么会出现两个太阳呢?

在古代,天生异相,人们总会跟下面的人联系在一起,比如君主无道,比如要改朝换代,星象都会有所变化。具体有没有那个小太阳我们不得而知,但正是由于苗训、楚昭辅的一些列对话,将天有异象的这条消息,传到了军中,大家心有灵犀,预感到有大事发生。

利用天相还是不够的,赵匡胤还需要几个靠得住的亲信,帮其将前奏准备好,这几位亲信便是赵普、赵光义、李处耘等人。那天晚间,众将士商议,要立赵匡胤为皇帝。作为代表李处耘将此事上报给了赵普、赵光义。

而当时赵匡胤在做什么呢?

如此重要的时刻,赵匡胤必须当作什么都不知道,那天夜晚,赵匡胤喝了不少酒,吃饱喝足就呼呼大睡去了。李处耘刚刚将众将士的意思传达,一帮将领就冲到了进来。

这场大戏就此开始,老谋深算的赵普早就准备好了台词,众人说要立赵匡胤为太子。赵普的第一次回答:

“太尉忠赤,必不汝赦。”

意思就是赵匡胤忠于朝廷,必然不会同意你们这么做。

众将领一时激动,拔出刀枪:

“我们都已经定决议,就得这么办,如果此事不成,必定没有好下场。”

赵普继续二次回应:

“现在外敌压境,我们应该先要抵御敌人,此事就此作罢!”

造反从来就没有小事,哪里有中途停滞的道理,众人不依不饶,继续要求立赵匡胤为皇帝,并要求先立了皇帝,再说抵御外敌的事。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赵普把火候掌握得极为准确,在第三次的时候,赵普通过了众人的提议。于是众人在第二天直接动手,在赵匡胤起床后,直接给他披上了黄袍。

军中重要人物,已经做了相应安排

史料记载:

“皆許諾,乃共部分。夜,遣衙隊軍使郭延贇,馳告殿前都指揮使浚儀石守信、殿前都虞侯洛陽王審琦。”

赵匡胤的这次出征是有意为之,所以他早就做好了相应的布置,比如将李重进外调扬州,再比如安排石守信、王審琦担任内应等等。这些事情在赵匡胤出兵之前就已经安排好了,但这些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还是人心,只要人心所向,事情就能办成。

所以在我看来,赵匡胤花了大量心思去统一军中思想,其次才是行动,只要统一了想法,政变才能水到渠成。

我们也从这场政变发现,赵匡胤是个可怕的天才,不论从细节还是宏观,都将戏份演得炉火纯青、尽善尽美,运筹帷幄之间赢得帝王的宝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五子良将之一的张辽,他的一生有多拼命?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被誉为曹操帐下“五子良将”之首堪称曹魏第一猛将的张辽,他的一生是浴血奋战的一生,是玩命战斗的一生。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建安六年,曹操命张辽与夏侯渊一起去平定昌豨的叛乱,战斗打了好几个月,都没有搞定。眼看着粮草将尽,夏侯渊打起了退堂鼓。他说,不如先撤吧!夏侯渊可以退,因为他是曹操

  • 后人评论秦惠文王是大有作为的君主 秦惠文王都有什么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对秦惠文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惠文王人生中到底做了什么大事?秦惠文王和其他君王相比,秦惠文王的贡献有多大?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因病去世,享年四十六岁。秦惠文王为秦孝公的儿子,原名为嬴驷。后人在评价秦惠文王之时,都认为他是位大有作为的秦国君主。后人将嬴驷评

  • 魏丑夫作为秦宣太后的男宠 芈月到底有多喜欢这个男宠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魏丑夫和秦宣太后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魏丑夫作为秦宣太后的男宠,秦宣太后到底有多喜欢他?秦宣太后又是怎么对待这个男宠的?战国时的秦国秦宣太后芈月,在电视剧《芈月传》热播之后,成了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芈月虽是一介女流,却具有很多男子都没有的雄才大略。而

  • 宋高宗在壮年时退位,他是真不想当皇帝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宋高宗赵构和其他皇帝不一样,他不想当皇帝,在五十六岁正打之年,就选择退位。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为什么赵构不想当皇帝,他又当了皇帝呢?因为北宋末年,发生了靖康之变,他们一家人,包括自己的父亲宋徽宗,宋钦宗在内的1500多人,都被俘虏走了。当时拥有皇室血脉的人,只有他一个人逃脱了。

  • 姜维投降蜀汉后为何如此忠心耿耿?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姜维是三国后期蜀汉的大将,为蜀汉立下了赫赫战功。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禅投降后,姜维在曹魏那里,也一心想着复国,最终计划败露,被杀。虽说姜维是蜀汉的大功臣,但是,在最初的时候,姜维并非蜀汉势力的,他是曹魏势力的。在公元228年,诸葛亮在把蜀汉建设强大之后,开始了他的出祁山的计划

  • 朱棣为立太子发愁,一大臣提出了宝贵意见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次子朱樉,三字朱棡相继去世。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朱元璋做事不按常理出牌,没立太子立了个皇太孙,那些个留给朱标的功臣名宿,到头来还得杀光,免得成为朱允炆的绊脚石,可能这就叫做爱屋及乌吧。尽管朱允炆年幼,但他从小呆在朱元璋身边,再笨也学到了一些帝王之术,而且他

  • 刘备的小舅子糜芳,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的影响力非常大,因为他们情义相随、生死与共,许多后世英豪也把他们视为偶像。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他们比曹操更受欢迎,但他们的最终命运并不好。关羽在麦城战败被东吴杀死,张飞被部下杀死,刘备为兄弟俩报仇,最后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火烧连营,最终

  • 康熙为什么两次废太子换成雍正 这里边有什么故事存在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康熙废太子立雍正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太子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康熙为什么会两次废太子?康熙最后为什么会选择立雍正为太子?爱新觉罗·胤禛(1678.12.13—1735.10.08),清代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

  • 刘备生前的托孤重臣,李严怎么被废为平民?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在夷陵之战中,刘备的数万大军被陆续使用“火烧连营”的计谋击败,狼狈逃回白帝城,从此一病不起。在临终之前,刘备召见了2位重要的托孤大臣,其中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而另一位则是尚书令李严。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那么问题来了,刘备如果完全信任诸葛亮的话,又何必召见2位大臣呢?实际上

  • 与典韦齐名的大将,张辽一生有多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张辽典故,张辽许褚,典韦是谁的大将

    与典韦齐名的大将,张辽是一个怎样的人?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熟读《三国演义》,很多人会被其中武将单挑的场景吸引目光,例如典韦遇上许褚,能大战一天,不分胜负;许褚对上马超,大战二百余合,不惜裸衣而斗;马超遇上张飞,为一决雌雄,挑灯夜战。而武将于大军之中七进七出,更是令人喝彩,例如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