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探索刘统勋的一生,堪称是古代文臣的典范

探索刘统勋的一生,堪称是古代文臣的典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159 更新时间:2023/12/16 6:08:05

刘统勋是清朝时期大臣,很多人说他才是乾隆年间的第一重臣,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对于刘统勋这个人的一生,有两个字是最好的形容。

文正。

整个中国历史上,死后被授以文正称号的,只有24人。文正是宋朝以后,文官能得到的最高荣誉称号,故此也有‘文臣死当谥文正’之说。而在这24位文正公当中,清朝有八位,刘统勋便是其中之一。

作为后人,我们可以先想象一个最完美的古代文臣的形象。然后,刘统勋的一生,基本上就是这个样子。

刘统勋出生于康熙三十八年,生长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刘统勋出生的时候,其父刘棨正担任宁羌州知州,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市长。雍正二年,26岁的刘统勋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担任编修。

此后,整个雍正年间,刘统勋一直都处于一个学习的状态,相当于是雍正留给下一个时代的后辈官员,先后历任南书房行走、上书房行走和詹事等职。等到乾隆登基后,刘统勋被直接提拔为内阁学士。

按照清朝官制,内阁学士为内阁大学士的属官,从二品官身。从康熙十二年开始,一般只设置十个名额,其中满族六人,汉族四人。从二品大概相当于今天的正部级,而此时刘统勋,才刚刚38岁。

38岁的正部级官员,而且还是中央直属官员,这个分量,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进入内阁之后的刘统勋,也没有辜负乾隆对他的期望,在接下来的数十年当中,成了乾隆最为依仗的重臣。

乾隆六年,刘统勋上奏,弹劾三朝老臣张廷玉,说张廷玉结党营私。张廷玉从康熙年间,就已经跻身朝堂中枢,而且还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这份弹劾的分量,可想而知。后来张廷玉虽然没有因此被参倒,但乾隆却将刘统勋的奏折在大臣面前直接公开了,让大家向刘统勋学习。

以一个朝堂新贵的身份,去弹劾一个三朝重臣。这在官场上显然犯了大忌。不过,刘统勋却并不害怕因此得罪了张廷玉,甚至可以说乐得如此。因为刘统勋本人持身中正,从无贪污纳贿的行为。也正是因为刘统勋的这个秉性,让乾隆看到了他的长处,成了后来乾隆惩治贪官的一柄利剑。

连当朝第一重臣都不怕得罪,自身持身又正,乾隆又不傻,这样的人,当然要重用了。

乾隆时代,已经算是清朝中期了。任何一个王朝,到了中期之后,都难免会有官员贪渎的现象出现。如何治理这种贪渎的情况,就成了很多皇帝最为头疼的问题。而刘统勋的出现,则给了当时乾隆皇帝一个选择。在后来的几十年里,乾隆经常派刘统勋巡视地方。刘统勋所到之处,各地贪官污吏就像杂草一样,被他一片片的清除。

刘统勋能够做到这一点,和他本身的清廉,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刘统勋的存在,才使得乾隆时代的上半场,政治相对清明,贪官污吏也相对较少。等到刘统勋去世之后,乾隆朝就出现和珅这样的绝世大贪官了。

除了治理官场之外,刘统勋还有一个特殊的能力,那就是治河。

在中国古代,河流泛滥一直是封建王朝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因为古代生产力有限,大家对于河流往往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一旦河流泛滥,又必然会让很多百姓流离失所,失去家园,给国家带来很多不安定的因素。

刘统勋在治河方面,成就极高。

乾隆元年,刚刚担任内阁学士的刘统勋,就曾随当时的大学士嵇曾筠,到浙江学习治水之法。在这个过程中,刘统勋学习了丰富的治水经验。乾隆十一年,刘统勋出任漕运总督,直接天灾人祸一把抓。不管清理当地的贪官污吏,同时也清理当地的水患。刘统勋为官五十年,光是治水就花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在他的努力下,清朝几条最容易泛滥的河流,几乎都被他修了一遍。沿途官场,也都被他清理了一遍。

除了治人治水都卓有成效之外,刘统勋在治政方面,更是能力极强。

结束地方任职之后,刘统勋也曾一度回到中枢,担任军机处行走。乾隆二次征讨金川的时候,刘统勋曾极力阻拦乾隆,认为应该以政治手段来解决问题。后来,乾隆执意征讨,果然兵败。然而就在乾隆准备撤兵的时候,刘统勋却提出此时决不可撤,并且给乾隆推荐了阿桂最为主帅,最后打赢了这场大战。

像这样的故事,其实还有很多。从这当中我们也能看得出来,刘统勋的政治军事眼光,都是相当高超的。对于乾隆来说,刘统勋就像是一块万能膏药。不管清朝哪里出了问题,都可以让刘统勋去治。

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刘统勋去世去上朝途中,享年七十五岁。

这大概是一个堪称完美的大臣,最好的结局了。

刘统勋的一生,堪称是古代文臣的完美典范。自身为官清廉,还能帮着皇帝清理贪官污吏;专业技能过硬,既能治水,又能治人;战略眼光强大,辅佐君王开创盛世。

文正这个谥号,可以说是名至实归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三国东吴将领朱异一生有何功绩?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是一个兵荒马乱、人才辈出的年代。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朱异(?—257年),字季文,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人。三国时期的吴国将领,前将军、青州牧朱桓之子,骠骑将军朱据之侄。出身吴郡朱氏。对此,在笔者看来,和陆抗一样,朱异也出自东吴的武将世家。朱异幼时与张纯、张俨皆因年幼

  • 诸葛亮聪慧无人能及 诸葛亮的儿子为何始终碌碌无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对司马懿和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司马懿的九个儿子,每一个都是人中豪杰,诸葛亮的儿子为什么都是庸才?两人差距为何那么大?俗话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诸葛亮在我们心中可谓是智慧的“天花板”,而且他的忠心也在《出师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刘襄,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诛吕”行动发生后,继承皇位的应该是刘襄,为什么这么说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本来,刘襄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虽然他是刘邦的长孙,不过是庶长孙。在“嫡长子制”观念深入人心的时代,庶出的儿孙,就算居长,获得皇位的可能性也非常小。不过,刘襄在那时候获得了天赐良机。因为刘邦的嫡子

  • 刘询一生中重要的三位女人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汉朝产生了不少伟大的帝王,今天要讲皇帝刘询的传奇经历,他从普通皇室到登上帝王之位似乎只是一瞬发生的事情,3个女人对他有影响。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谈谈刘询一生中重要的3位女人,最爱发妻许平君,捡漏赢家王氏。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他在民间生活时,就结实了自己的发妻许平君,随后与之成亲,

  • 曹操如果提前杀了司马懿的话 曹氏江山能不能保住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知道曹操和司马懿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曹魏的江山最后是被司马懿后代夺走,曹操当初如果提前杀了司马懿的话,曹操能不能保住自己的江山吗?如果曹操提前杀了司马懿,他能转变经历,让曹家族留在世界上吗?事实上,当每个人都在看三国演义,的时候,他们都佩服曹操孟德兄,这真的很难。汉末全

  • 著名说客郦食其的智谋才能怎么样?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萧何、张良、韩信被称为“汉初三杰”,这三人为汉高帝刘邦建立西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哪怕在运筹帷幄上不及张良,镇国抚民比不上萧何,但是嗜酒成性、放荡不羁,自称“高阳酒徒”的郦食其却十分对刘邦的胃口,甚至两人的相遇也非常有意思。那时前有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郡

  • 朱买臣是如何发迹的?他成功后为何前妻要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朱买臣是西汉时期大臣,幼年时十分贫穷,靠卖柴维持生计,他发迹后想把前妻接去一起享福,前妻去却羞愧自杀了,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说起这个事情的原因,大概就是舆论作用太大,众口一词,积非成是;流言可畏,能颠倒是非,置人于死地。朱买臣是吴县人,吴县是现在的江

  • 司马懿是怎么让三千死士誓死效忠的 司马懿的手段有多高明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对司马懿养死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司马懿当初“阴养三千死士”,司马懿是怎么保证他们誓死效忠的,司马懿有什么手段?曹睿死前想要把儿子托付给司马懿,当然,曹睿不是傻子,他了解司马懿是一个有野心的人,这是从他爷爷倍就一直被告诫下来的,所以为了防止司马懿夺权谋朝篡位,

  • 被康熙誉为天下第一廉吏的于成龙,他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于成龙是清朝初期的名臣,官至两江总督,他的一生廉洁刻苦,深受百姓爱戴,被康熙誉为天下第一廉吏。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于成龙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于成龙是山西永宁人,早在明朝末年的崇祯时期就参加了科举考试,并取得了副榜贡生的头衔。其实于成龙的能力远不止如此,只因为于成龙这个人眼睛里容不得沙子,

  • 明朝宦官王振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权倾朝野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如果皇帝将君主权力赋予一部分给宦官,让他们去干预朝政,就会形成宦官专权。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说起明帝国第一个祸国殃民的宦官,实在是令人不齿,他的名字叫做王振。正是他的出现,开启了宦官掌权的先河,后辈宦官也争相效仿,搞出一次次或残酷、或悲惨的闹剧。看似一个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