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著名说客郦食其的智谋才能怎么样?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著名说客郦食其的智谋才能怎么样?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865 更新时间:2023/12/17 12:40:40

西汉萧何、张良、韩信被称为“汉初三杰”,这三人为汉高帝刘邦建立西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哪怕在运筹帷幄上不及张良,镇国抚民比不上萧何,但是嗜酒成性、放荡不羁,自称“高阳酒徒”的郦食其却十分对刘邦的胃口,甚至两人的相遇也非常有意思。那时前有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郡县纷纷相应,路过高阳这个地方的英雄豪杰一批接一批,但郦食其都没有出山的打算。“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被同乡人评价为“大恶人”的郦食其眼睛是雪亮的,他认为这些人都是“皆握齱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不值得自己卖命,反而是听说刘邦来后立刻“翻脸”,让邻里故人的儿子为自己引荐。

“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郦食其在面对刘邦时还是很谦虚的,甚至放下了“狂生”的架子。反而是刘邦一点没有礼贤下士的意味,不仅没有亲自拜访郦食其,还在郦食其主动上门时“倨床使两女子洗足”,生活滋润极了。不知郦食其是不是被气到了,不仅没有倾身下拜,反而说出了大逆不道的话来:“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刘邦本来就是靠“抗秦”的名义拉起军队来的,要是转头帮助秦朝,可能在睡梦中就被人摘了脑袋。于是刘邦破口大骂:“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这活正中郦食其下怀,于是他诘问刘邦为何用这种倨慢不礼的态度来接见长者。刘邦立刻领悟过来,“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食其就这样成为了刘邦手下的谋士之一。

二、一拍即合,驰使诸侯

此时的刘邦虽然起家多日,但终究是小打小闹,“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早已收起轻视之心的刘邦不耻下问,郦食其先是谈到了昔日六国合纵连横所用的谋略,后来建议刘邦攻打一个叫陈留的地方。“陈留,天下之旻,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为了展现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郦食其先一步来到陈留,劝说县令投降,在见到刘邦的大军后,陈留果断投降了,郦食其也得到了广野君的封号。当时郦食其的弟弟郦商也通过招兵买马聚集了数千人,也被郦食其“忽悠”过来投靠了刘邦。就这样,郦食其与刘邦成了黄金搭档,刘邦带兵四处征战,“郦生常为说客,驰使诸侯”。

攻下陈留后,刘邦一路高歌猛进,但部分秦将还是留有余力,若是一个一个打下去,肯定是比项羽要慢的。“及赵高已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赵高这等小人刘邦自然是不会相信的,于是他派出郦食其、陆贾游说武关,自己又数次击败秦军,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然而势单力薄的刘邦不敌项羽,在鸿门宴中偷偷溜走,也失去了支配天下的权力。虽然自毁栈道以示不再有东出的想法,但暗地里搞事谁不会啊,先暗渡陈仓,打败了拦着自己的章邯司马欣董翳,后与不满项羽的诸侯们组成联军,还派出郦食其前去游说齐国,但二人都不会想到这一别竟是天人相隔。

三、唇齿建功,天人两隔

楚汉相争历时四年,虽然项羽已经是众叛亲离,但刘邦依然不是他的对手,除了趁项羽深陷于齐国,自己和诸侯们组成联军攻占了项羽的老家彭城外,强势的项羽仅率领三万骑兵就将之击溃不说,甚至一度逼得刘邦要放弃成皋以东的地盘以摆脱数次被围的尴尬局面。“楚人拔荥阳,不坚守敖仓,乃引而东,令适卒分守成皋,此乃天所以资汉也”,郦食其站出来拉住了又想逃跑的刘邦,将荥阳、成皋的重要性一一道来,还在燕国、赵国已经平定的情况下自荐前往齐国说服齐王投降,刘邦欣然应允。

于是乎刘邦正面抵抗项羽,郦食其则前往齐国游说齐王。要说这齐国也是爱“搞事”,先是故齐王田氏宗族的田荣不满项羽的分封,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项羽,田荣兵败被杀后,项羽指派的新齐王田假又被田荣的弟弟田横击败,“田荣子广为齐王,而横相之,专国政,政无巨细皆断於相”。郦食其来到齐国后道出了楚汉孰优孰劣:“项王有倍约之名,杀义帝之负”,“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援上党之兵;下井陉,诛成安君;破北魏,举三十二城:此蚩尤之兵也,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没费多大劲就说服了齐王田广和田横。但郦食其却没想到自己会被韩信给“阴”了,眼见郦食其兵不血刃拿下了齐国七十余座城池,还天天和齐王饮酒作乐,气不过的韩信在夜间率军突袭齐国。田广和田横一听慌了,认为是郦食其出卖了自己,威胁他若是不能让汉军退兵便杀了他。“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无奈的郦食其慷慨赴义,被田广烹杀。

韩信和郦食其都将目光放到了齐国身上,但一文一武的想法明显不一样,虽然韩信厉兵秣马准备东进攻齐时,但听说郦食其已经说服齐王加入联盟后是打算收手的。然而辩士蒯通却劝说韩信继续用兵,“将军将数万众,岁馀乃下赵五十馀,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直接陷郦食其于死地。视刘邦为知己明主的郦食其自然不愿意为齐国谋划,被齐王烹杀。若不是韩信贪功之心,从蒯彻之说,让郦食其死于非命的话,郦食其真有可能跻身“汉初第四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买臣是如何发迹的?他成功后为何前妻要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朱买臣是西汉时期大臣,幼年时十分贫穷,靠卖柴维持生计,他发迹后想把前妻接去一起享福,前妻去却羞愧自杀了,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说起这个事情的原因,大概就是舆论作用太大,众口一词,积非成是;流言可畏,能颠倒是非,置人于死地。朱买臣是吴县人,吴县是现在的江

  • 司马懿是怎么让三千死士誓死效忠的 司马懿的手段有多高明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对司马懿养死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司马懿当初“阴养三千死士”,司马懿是怎么保证他们誓死效忠的,司马懿有什么手段?曹睿死前想要把儿子托付给司马懿,当然,曹睿不是傻子,他了解司马懿是一个有野心的人,这是从他爷爷倍就一直被告诫下来的,所以为了防止司马懿夺权谋朝篡位,

  • 被康熙誉为天下第一廉吏的于成龙,他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于成龙是清朝初期的名臣,官至两江总督,他的一生廉洁刻苦,深受百姓爱戴,被康熙誉为天下第一廉吏。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于成龙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于成龙是山西永宁人,早在明朝末年的崇祯时期就参加了科举考试,并取得了副榜贡生的头衔。其实于成龙的能力远不止如此,只因为于成龙这个人眼睛里容不得沙子,

  • 明朝宦官王振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权倾朝野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如果皇帝将君主权力赋予一部分给宦官,让他们去干预朝政,就会形成宦官专权。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说起明帝国第一个祸国殃民的宦官,实在是令人不齿,他的名字叫做王振。正是他的出现,开启了宦官掌权的先河,后辈宦官也争相效仿,搞出一次次或残酷、或悲惨的闹剧。看似一个普

  • 刘备在托孤时不选择赵云是出于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在与东吴的大战失败后,在白帝城病危,将诸葛亮招到白帝城,将儿子也就是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刘备称诸葛亮的才学是曹丕的十倍,定然可以治国安邦,成就大事,眼下刘禅年幼,若刘禅有资格成为帝王,他希望诸葛亮可以尽心辅佐刘禅,若刘禅能力不足,诸葛亮

  • 朱棣庙号从明太宗变为明成祖的原因是什么?是怎么一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明世宗嘉靖15岁时,以藩王身份继皇帝位,登基后不顾礼制,为了追封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为皇帝不惜与群臣反目。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明世宗朱厚熜乃是明宪宗朱见深子孙,兴献王朱祐杬之子,也就是明孝宗朱佑樘的侄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去

  • 司马昭真的是因为中风才死的吗 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司马昭死因,司马昭看穿了司马懿,司马昭中风而死

    你真的知道司马昭之死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司马昭的死到底是什么样的?司马昭真的是死于中风吗?真相有那么简单吗?公元265年9月6日,五十五岁的司马昭突然因为中风驾崩,埋葬于崇阳陵。三个月后,司马炎代魏称帝,改国号为晋,这就是历史上的西晋。司马昭一直身体状况不错,去世的前一年刚刚

  • 曹丕死后曹植为什么会悲剧欲绝 曹植到底在伤心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曹丕死后曹植为何不反,曹植之死的原因,曹丕死后曹植为何悲痛欲绝

    对曹丕和曹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丕死后曹植为什么会悲痛欲绝呢?曹植不是应该高兴才对吗?曹植伤心的原因是什么?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有三点:①哭的不是曹丕,而是自己夺权的失败。②披麻戴孝能够减少不少骂名。③曹植对汉朝有特殊情结,无力恢复汉朝,只能表达自己的悼念。以上

  • 白起为什么会被秦王赐死 秦昭襄王为什么拒绝进攻邯郸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白起被赐死的原因,秦昭襄王死因,白起临死前和秦昭襄王对话

    长平之战后白起建议趁机直接进攻赵国邯郸,秦昭襄王为什么会拒绝?两人相比谁更有道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长平之战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本该是秦国一举攻克赵国,逐步实现天下大统一的良机,秦王却亲自拱手相让。而领导这场战役的白起,是一位军功赫赫、

  • 曹植被评为历史上文坛领袖人物 曹植的作品为何传世不多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为什么后人特别推崇曹植,唐朝文坛领袖,文坛主席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曹植小时候那么厉害,能7步成诗,曹植的名气为什么不是很大?难道说是虚名而已吗?在中国浩瀚无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曾经有过无数璀璨明珠般的文学艺术作品,也曾经出现过无数才华出众,文采横溢的文坛人物。然而,曾经被后人评价为历史上文坛领袖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