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娄敬本是个无名小卒,为什么能得到刘邦的赏赐呢?

娄敬本是个无名小卒,为什么能得到刘邦的赏赐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053 更新时间:2024/2/14 3:13:15

娄敬本是西汉时期齐国的戍卒,为什么后来能得到刘邦的重用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都城的选择往往至关重要。首先经济要发达,其次也是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最近五百年都城选择在北京,成为明清两朝的国都。很少有人知道清朝前身的都城在沈阳,明朝前身的都城在南京。之所以明清两个朝代的帝王选择把都城迁到北京,首当其冲要考虑的便是独特的地理环境,其次作为国家的都城经济方面要富裕。这些都是封建统治者要考虑的事情,很明显后五百年北京的确是最适合建都的都城。可在遥远的秦汉时期,北京还没有被开发出来,长安则是汉唐二朝国都。

第一:刘邦建立汉朝之初想要迁都洛阳,被娄敬劝阻,最后张良劝说成功

1:汉代建立之初刘邦一心想要迁都,洛阳成为他的理想都城

汉高祖刘邦一介布衣出身,去能够在短短数年的时间内消灭这些敌人,夺取了天下。西楚霸王项羽都败在他的手上,秦帝国历尽数代人创建的基业,由于统治者的暴虐无道,汉王朝的开国皇帝能力出众完美继承了秦代统治者的优点。这个时候刘邦面临一个问题,究竟应该立哪里为都城?都城的选择跟立太子一样都是国本,半点马虎不得。其实当初在刘邦的内心深处,想要把都城建在洛阳。主要是因为这里原来是周王朝的都城,古代封建迷信里面讲究有龙气,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原因。

2:一个无名小卒上述汉高祖刘邦,陈述洛阳的不好,西安则是都城之关键

公元前202年,娄敬到陕西驻守边塞,途中经过洛阳。得知刘邦想要迁都洛阳的意图,于是就想来参拜他。碰巧刘邦当时就住在那里,娄敬丝毫不顾礼节,穿着脏乱不堪的羊皮袄前往都城见刘邦。同行的将军实在看不下去,就想把他的这身衣服换下,这一举动赫然遭到了娄敬的怒斥。他随即说道:“我穿着丝绸衣服,就穿着丝绸去见皇上;我穿着羊皮袄,就穿着羊皮袄拜见皇帝。”

虞将军把娄敬前来的消息目的告诉给了,刘邦也很好奇究竟是什么人。接着让他进皇宫,并且赐给他饭吃。等到他吃完饭,刘邦便问他此行来的目的。娄敬说:“陛下您想要迁都洛阳?”刘邦回答说是。娄敬接着又问:“你迁都洛阳,是想要跟周朝比兴盛?”刘邦说是,接着娄敬说:“陛下你跟周朝往日不同而语,周王朝从先祖算起一直到东周灭亡,经历了数代贤主,一千多年岁月的积累才有了强盛的周王朝。我们看秦朝的都城在咸阳,如果建都在西安,直接控制秦原有的地区,从而进入中原。

3:谋臣张良也建议迁都长安,最后给了娄敬很高赏赐

汉初三杰公认智谋最高的是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的想法也是迁都长安,理由大体上跟娄敬一样。娄就是刘,于是特地赐他刘姓。授给他郎中官职,我们后世往往只看到刘邦狡兔死走狗烹的一面。事实上对于人才,他往往会不拘一格。英布就是很好的例子,曾经帮助项羽多次想要杀死刘邦。刘邦夺得天下后也想杀了他,最后还封他为中郎将,刘邦白登山之围过程中他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第二:反对出战,主张和亲,把山东主要贵族迁都关中

1:刘邦决定亲征匈奴,刘敬坚决阻止,结果白登山之围

汉高祖七年,韩王信叛乱。竟然选择跟匈奴勾结一起对抗朝廷,刘邦这个时候就有了亲征的想法。刘邦于是派遣刘敬出使匈奴,等到他回来一说:“两军交战,应该露出长处。可我如今只看到一些瘦弱的小羊,很明显这是对方虚张声势,目的很明显就是诱敌深入。刘邦大骂刘敬胆子小,把他抓了起来。等到他带着军队出征的时候,果然中了匈奴人的埋伏。这就是著名的白登山之围,多亏了谋士陈平的计谋,刘邦本人才得以脱身。事成后立马放了他出来,封其为关内侯。

2:刘敬主张跟匈奴和亲来保存实力,为汉武帝时期远征匈奴做基础

刘邦撤出平城返回朝廷的时候,知道匈奴人的首领单于绝对不是等闲之辈。几十万大军各个如狼似虎,战斗力很强。便询问刘敬有什么好的办法?他说道:”汉朝刚刚建立之初,士兵们被搞得狼狈不堪,匈奴战斗力强不能用武力来征服。“冒顿单于应该是最近历代匈奴首领中最有作为的一个,弑父夺妻的事情多做过,所以不能用仁义道德来说服他。如果您派自己的女儿前往匈奴和亲,首先可以积蓄力量休养生息,其次也为了双方边境上的友好贸易。刘邦当然不能把女儿嫁给他,找了一名宫女代替公主前往匈奴和亲。

3:刘敬建议刘邦把山东贵族移到关中,为了防止他们有二心

有一天刘敬出使匈奴回来,声称匈奴的两个部落离首都长安最近的也就700里的路程。而我们首都长安城连年战乱的缘故导致人丁稀少,山东的几个主要大族不知道是不是诚心臣服给我们。倒不如把这些人口迁到首都长安,一来让自己放心,而来也弥补了长安人口缺失的问题。正因为刘敬的这一做法,一直到汉武帝之前,跟匈奴之间的国策都是以和亲为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汉景帝曾答应传位给弟弟,为何最后反悔了?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皇家难容骨肉情,最是无情帝王家。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自秦始皇建立帝制制度后,皇帝这一职业便成为全天下人最热衷的职业。为了得到帝位,父子成仇,兄弟残杀的事情比比皆是。仿佛亲情在皇家极其奢侈,像雍正对待怡王千般好万般好毕竟是少数。能成为千古一佳话也侧面反应亲情在皇家的稀少与不易,更

  • 探索唐代诗人綦毋潜的生平,他留下了哪些诗作?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诗人生平经历,诗人海子的生平经历,綦毋潜的诗

    唐代有不少才华横溢的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等人千古留名、妇孺皆知,也有不少璀璨一时,后人不缺不甚了解的诗人,綦毋潜就是其中一位。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綦毋潜大约在公元692年出生在江西赣州的南康,字孝通,少年早慧,十五岁就离开家乡来到京都长安,成了游学的“京漂”,渐

  • 英布作为项羽手下的大将 英布最后为什么会背叛项羽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樊哙和项羽谁厉害,英布项羽的功谁厉害,英布为什么会反项羽

    很多人都不了解项羽和英布,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秦朝末年,以陈胜吴广起义为开端,各地郡县纷纷响应,组成起义军,攻击秦朝军队。经历过一番的争斗,最终形成了以项羽为首的各方诸侯。项羽分封以后,包括刘邦在内的许多人都对项羽的分封不满,于是先是齐地造反,随后是刘邦还定三秦,好不容易结束纷争的中原

  • 吴氏作为寡妇长相也不出众 刘备为什么还要封她为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禅子女下场,为什么武则天之后再无女帝,刘邦为什么不娶曹氏

    对刘备和吴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吴氏,刘备的非常后一任妻子,本来是一个守寡多年的寡妇。既然她曾经守寡多年,说明她曾经不年轻了。并且,看起来她并不漂亮,其余方面也不突出。在那些日子里,她的父亲和刘焉有着非常好的友谊,这足以让他们确立本人的后代亲家。然而,刘焉一开

  • 唐武宗李炎是个怎样的皇帝?该如何评价他呢?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武宗李炎是一个人吗,如何评价唐玄宗的功与过,怎么评价李世民

    唐武宗李炎本名李瀍,总的来说,他是晚唐一位比较有作为的皇帝,武宗身材高大,性情豪爽,可是当初他根本是没有当皇帝的可能。因为他的父亲唐穆宗继位时就很年轻,而且穆宗驾崩后,他的两个哥哥唐敬宗和唐文宗先后成为皇帝。此时的李炎,被封为颍王,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王爷。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不平凡的女人,这句话

  • 李炎在会昌时期的廉政改革有哪些作用呢?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会昌时期的廉政建设,举措值得称赞的尚有以下事,会昌元年(841年)十一月,御史台奏请调整京城文武百官及庶人丧葬事,以为官员大办丧事,难免借机变相受贿行贿,堕败政风,对此进行限制,无疑有助于政风的廉洁。唐代官俸不高,许多官吏的薪俸收入,尚不能养家糊口,还有许多地方薪俸发放不及时,这样就难免心生他念

  • 李炎继位后,在政治上进行了哪些改革呢?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李炎继位后,在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最突出的表现是,以严刑峻法为中心,对贪污、腐化等丑恶现象进行严惩,并且在会昌四年对冗官进行了裁减。会昌四年(844年),李炎听从李德裕之言,一下裁掉官吏2000多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李炎立法极其严峻,尤其对官吏贪赃枉法的惩治,更

  • 揭秘刘禅摔阿斗的真相 刘备到底是不是逢场作戏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对刘备和阿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对自己的孩子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很难办的选择题,这就和老婆和妈妈掉进河里是一个概念的。而对于我们来说,一直秉持的有两种看法,一个是说刘备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儿子铺路,另一个说的是刘备是真的为了自己的手下儿子

  • 古代皇子生活都是无忧无虑吗 正史上的皇子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古代皇子生涯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我们通过影视剧中的表演,我们一般都认为皇子过的是无忧无虑,什么都有的富贵生活,但是,在正史上,他们的生活真的和我们想象的一样吗?顺治皇帝曾经在朝廷中向大臣抱怨说,自己从小就和母亲分离,很久没有和母亲住在一起过,很长时

  • 武松打死的不是老虎 而是大奸臣蔡京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老虎)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这是《水浒传》中的经典片段“武松打虎”。喝得醉醺醺的武松,竟然赤手空拳打死了一只凶猛的吊睛白额老虎,场面之火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