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竹林七贤都是哪些人?他们当中谁的官职是最高的?

历史上的竹林七贤都是哪些人?他们当中谁的官职是最高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351 更新时间:2024/1/25 10:40:15

魏晋风度,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种标志性的时代精神和重要文化表现。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在那个许多人追求回归自然的时代,曾经诞生过诸如陶渊明这样优秀的田园诗人,他笔下的《桃花源记》成为了后世形容理想社会的代名词,而他本人也凭借超凡脱俗的品行得到了后人的尊崇和敬仰。

除了陶渊明以外,我国魏末晋初时还有着这样一个著名的隐士团体,那便是“竹林七贤”。所谓七贤,指的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这七位当时的名士,而竹林则是他们经常聚集在一起纵酒狂歌、尽兴玩乐的地方。尽管被认为是一个清新脱俗的隐士团体,但实际上七贤人人都曾经当过官,这就不免让人好奇一个问题——这些人在朝中谁的地位最高,谁的最低呢?

首先,我们说说七贤当中的“精神领袖”嵇康,他本是治书侍御史嵇昭的儿子,但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嵇康聪慧过人,年纪轻轻不但容貌举止相当不凡,还博览群书、多才多艺。也正因如此,他得以迎娶了枭雄曹操的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且与之生下一儿一女。靠着这一层关系,他也得以先后被封为郎中、中散大夫。司马昭掌权之后,嵇康不愿为其效力,便多次拒绝他的征辟,甚至为此与同为七贤的山涛断绝往来。景元四年(263),年仅四十岁的嵇康因被钟会陷害而惨遭处死,最高的官职停留在了掌管议论政事的中散大夫。

阮籍和嵇康有着类似的命运,他三岁便失去了父亲,此后靠着勤奋和天赋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高士。阮籍一生数次出仕,基本都是迫于压力才勉强为之,其中,他担任步兵校尉的时间最长,因此世人往往叫他“阮步兵”。尽管看上去官位不高,但阮籍却被司马昭所重视,甚至后者多次亲自找他谈话,希望能够得到他的意见。

上文提到了被嵇康绝交的山涛,他早年家中贫苦,本人又喜爱老庄之学,因此和嵇康等人关系十分亲密。后来,山涛选择了为司马家族效力并获得了重用,不过,也正是因为他受司马之命游说嵇康出仕,才导致了后者与其绝交。太康三年(282),七十八岁高龄的山涛被封为司徒,死后还获得了谥号“康”。

向秀年少有为,尽管比山涛小了二十余岁,却依然与之成为了忘年交,并在其引荐之下成为了竹林七贤的一员。当时,嵇康喜欢锻造器具,向秀便为其鼓风,两人时常一起打造农具出售以维持生计。嵇康遇害之后,向秀迫于压力也只得出山,并在此后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刘伶因为嗜酒而闻名于世,他也因此得到了“醉侯”的绰号。相比于容貌举止过于出众以至于被山中樵夫误以为是仙人的嵇康,刘伶不但身高奇矮,还相貌丑陋。在刘伶的一生中,出仕的履历就只有在建威将军王戎手下担任过参军。后来,当朝廷专门派人来邀请他时,刘伶竟然还选择了灌醉自己四处裸奔来避免征辟。

王戎是竹林七贤中出身最好的一个,作为名门琅琊王氏的子弟,他的祖上世代身居高位,而他自己也从小便得以接触许多达官显贵。因为身世显赫,王戎在参与七贤活动时常被排挤,但他依然不断往返于官场、山林之间,试图找到其中的平衡。元康七年(296),王戎升任司徒,此时的他尽管已经把大量精力花在了游山玩水上,却还是因为复杂的官场斗争遭到连累,最终病逝于颠沛流离当中。

最后还有阮籍的侄子阮咸,他曾经担任散骑侍郎,但因为被晋武帝司马炎认为举止轻浮、酗酒成性而没有受到重用。阮咸精通音律,但也正因为这一特长遭到了权臣荀勖的嫉恨,结果被贬到了位于今陕西咸阳一带的始平郡担任太守,最终无疾而终。

综上所述,竹林七贤尽管都曾经担任过一些官职,但很明显可以看得出有人位高权重,有人位卑言轻。七人之中,只在王戎麾下短暂担任过参军的刘伶无疑官位最低,甚至可以说没有正式的官位。值得一提的是,他家境贫寒、其貌不扬,可以说各方面条件都是七贤当中比较低下的一位。如果要比谁最高,那么同样官居司徒的山涛、王戎或许难以比较。不过,从家世背景、影响力、话语权等方面来看,名门出身的王戎应该还是要强于寒门出身的山涛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郑鄤文采出众,为什么最后惨遭凌迟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如何称赞有文采的人,形容文采出众的词语,为什么有的人文采好

    郑鄤,字谦止,号峚阳,他是明朝时期官员,最后的结局却是被凌迟处死,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封建社会等级森严,最高统治者为皇帝。“伴君如伴虎”这是我们经常在各种影视剧里面看到的台词,往往真实历史比电视演绎的更加残酷。任何朝代在末年爆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多

  • 新城公主是何来历?她死后的规模葬礼有多隆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新城公主墓,古代公主死后葬在哪里,人死后土葬腐烂过程

    唐太宗李世民有不少儿子,而李治是其中并不太起眼的一位。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细数封建各个王朝,唐朝的幸福指数还是非常高的,可能是我们心目中最向往的时代。不过唐代的皇帝却往往都比较强悍,而且手上沾满鲜血,无论是唐太宗还是唐玄宗,几乎都是斩杀亲戚开局。包括一代女皇武则天,也通过极其残忍的手段,一度将李唐

  • 诸葛亮身死五丈原后 蜀汉是怎么坚持29年之久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身长八尺,诸葛亮身长八尺容貌甚伟,诸葛亮和司马懿谁厉害

    你真的知道刘备和诸葛亮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刘备死前托孤给诸葛亮,诸葛亮死在五丈原之后,蜀汉为什么还能坚持29年?蜀汉是怎么做到的?问鼎三足怎落脚,隆中对分晓。熟悉三国的人想必都对卧龙诸葛孔明佩服不已,这个世外高人不出门就早已看出天下三分,而后被刘皇叔三顾茅庐,出山匡扶汉室。不

  • 西汉时期的开国功臣都有谁 其中被刘邦干掉的人有几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西汉开国功臣排名,刘邦杀过哪些开国功臣,西汉开国功臣表

    还不了解:刘邦和功臣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西汉时期一共有百多位开国列侯,其中被刘邦干掉的功臣有多少个?他们分别是谁?答案是只有一个!许多人可能会感到意外,因为在他们看来,韩信、彭越、英布这些人都是被刘邦除掉的,数量远远超过一个!其实不然,韩信、彭越、英布这些异

  • 刘备没有让魏延镇守汉中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备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在哪一集,刘备封魏延为汉中太守,刘备打下汉中了吗

    说起刘备,众所周知,他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也被称为“先主”。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公元208年,孙权、刘备组成的联军,在赤壁击败了强大的曹操。对于赤壁之战来说,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在赤壁之战后,刘备攻占了荆州南部的四个郡,又从孙权手中借来了南郡,从而在荆州站稳了脚跟

  • 张松是什么人?他选择投靠刘备对她有何好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备为什么要杀张松,刘备错失的人才,刘备投靠过哪些君主

    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以蜀汉为正统,“帝蜀寇魏”,凡是与刘备沾边的人物和事件,作者往往是大力的渲染、颂扬。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建安十三年(208年),张松出使曹操,归来后劝说刘璋与曹操断绝来往,并与刘备交好。不久之后,曹操在赤壁被孙权、刘备组成

  • 霸占弟媳杨氏却放过嫂子郑观音,李世民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世民为何要霸占弟媳妇,齐王妃杨氏与李世民,李元吉的妻子杨氏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有句老话说得好,男人难以容忍夺妻之恨,而女人却可以原谅杀夫之仇!李世民是一代雄

  • 历史上真实的安禄山到底是什么样的?他的经历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安禄山,历史上安禄山是什么样的人,安禄山之死的真相

    安史之乱发生于唐朝时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历史上武力由强而弱的转折点。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唐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盛极一时的大唐一夜之间开始由盛转衰。此后的唐王朝,战乱频发,流民遍地,走入凄凉的中晚唐时期。杜甫著名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

  • 明朝时期的百年大才解缙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解缙的结局,解缙和朱元璋,解缙说好圣孙

    我国历史上的明朝时期,拥有着200多年的历史,期间涌现出了无数个博学多才的人。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朝有三大才子:解缙、杨慎、徐渭,这三人虽然不在同一个时代,但他们的名字都如雷贯耳。巧合的是,这三大才子都拥有一个悲剧的人生。其中,结局最惨烈的,莫过于

  • 为什么说张士诚的失败是必然?他为什么会败给朱元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灭张士诚,朱元璋怎么打败张士诚,张士诚是哪里人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前有两个劲敌,一个是驻扎在长江上游的陈友谅,另外一个是长江下游的张士诚。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张士诚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在乱世中想要生存发展就必须杀伐决断,历代统治者莫不过如此。长江流域这三方势力当中起初朱元璋力量比不算强大,陈友谅兵多将广,张士诚地盘大比较富裕。起初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