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袁绍,刘备和曹操都经历过大败 曹操为何和两人完全不一样

袁绍,刘备和曹操都经历过大败 曹操为何和两人完全不一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167 更新时间:2023/12/25 22:51:44

你真的了解曹操大败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刘备和袁绍大败之后都一病不起,曹操在赤壁之后,曹操为什么还能生龙活虎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袁绍之死是因为不能接受自己败给阉宦之后的曹操,而刘备之死是因为无法接受自己败无名小卒陆逊。

袁绍、刘备、曹操三人是东汉末年称雄一方的诸侯,这三人既有人生高光时刻,也有一败涂地的时刻,而三人都同样有着大败的经历,为何袁绍、刘备从此一蹶不振,而唯独曹操能坦然面对呢?

袁绍自视名门望族却败给阉宦之后的曹操,岂不感到莫大耻辱?

袁绍是东汉末年出生于“汝南袁氏”的一个名门望族,从袁安开始,袁氏家族四代人中有五人担任过三公,三公是东汉官僚机构中权力最大的官职,属于国家最顶级官员。

到了袁绍时代,袁绍成为大将军何进的心腹,掌握何进手下大半人马。

十常侍作乱大将军何进优柔寡断,袁绍给何进出昏招建议何进邀请远在西凉的董卓带兵诛杀十常侍,十常侍本是10个太监组成的宦官集团,手中没有兵权,袁绍手握大军诛杀十常侍易如反掌,但是何进和袁绍二人都是胸无大志之人,手握大权却愚蠢至极。

何进准备诛杀十常侍闹的沸沸扬扬却迟迟不敢下手,最终十常侍却先下手诛杀了何进,袁绍听闻后不得不带兵进宫替何进报仇诛杀了十常侍连同宫里的全部太监。

此时袁绍实力权势达到巅峰,完全可以自立大将军成为东汉朝廷一把手,但是袁绍却被董卓三千人马吓得逃出皇宫。

袁绍逃出皇宫后董卓就掌控了东汉实际大权,董卓为了拉拢袁氏封袁绍为渤海太守,并放任袁绍发展。

袁绍凭借自己四世三公名望很快发展壮大,短短几年时间袁绍就占据幽、冀、并、青四洲。

董卓掌权后倒行逆施引起关东诸侯强烈不满,关东各诸侯推举袁绍为盟主组成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

此时的袁绍无论名望和实力都是当时第一人,袁绍完全有能力振臂一呼消灭各路诸侯从而一统天下。

但是袁绍有称霸一方的实力却无问鼎天下的雄心壮志,十八路诸侯各怀鬼胎讨董联军最终草草收场。

公元192年吕布杀死董卓,西凉军群龙无首,董卓部下李傕郭汜挟持汉献帝,但是关东各诸侯无一人救驾。

公元196年汉献帝东归曹操捷足先登迎接汉献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开始急剧上升。

但是袁绍仍然看不到危机,无法看清天下大势,直到曹操势力已经扩张到袁绍眼皮子底下,袁绍不得不出兵。

建安四年袁绍率10万精锐骑兵南下进攻许昌,此时曹操能出战的兵力仅有4万,完全不是袁绍对手,但是曹操敢于采用合理的建议多次击溃袁绍先锋军。

而袁绍却次次拒绝手下谋士正确的意见,导致占据绝对优势的占据却一败涂地,袁绍拒绝谋士的意见、骄傲自大、刚愎自用最终袁绍大败。

袁绍本是名门望族,实力雄厚,且有多次机会能问鼎天下但是袁绍此人性格注定只能割据一方。

袁绍失败后急火攻心从此一病不起不久后就去世,袁绍败的心不甘情不愿,身为名门望族的袁绍败给阉宦之后的曹操怎能不让他觉得颜面扫地!

刘备相较于袁绍和曹操起点非常低。

刘备虽自称中山靖王之后,但却无充足的史料证明,因为中山靖王距离刘备时代太过久远,已经无从考证。

刘备早年间家境非常贫困,以至于不得不卖草鞋为生,后来黄巾军起义,东汉朝廷无力镇压,不得不放开政策,任何诛杀黄巾军的人都可以做官,于是刘备投入行伍决心为国效力。

刘备在消灭黄巾军时结识了关羽张飞,并桃园三结义成为刘备后来打天下得力助手。

刘备仕途坎坷,前期他只是想为国效力讨个一官半职人生也许遗憾了。

但是经董卓叛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看到刘氏江山岌岌可危,内有曹操挟天子外有何诸侯不服朝廷号令,大汉名存实亡。

刘备决心匡扶汉室,但是奈何底子太薄,匡扶汉室是需要兵马的,刘备四处奔波先后投奔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吕布、刘表,刘备奔波半生,四处投奔却一无所获,在荆州刘备被刘表部下追杀差点亡命。

刘备碰到荆州名士水镜先生司马微,并向其哭诉一生坎坷有心报国奈何实力弱小。

司马微给刘备推荐了徐庶作为刘备军事,刘备第一次感受到了一个军师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但是好景不长,刚刚打了胜仗后的刘备却被曹操用计骗走徐庶,徐庶临走前又给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刘备三顾茅庐方请的诸葛亮,诸葛亮为刘备制定了三分天下的战略规划,刘备第一次感受到汉室复兴有望。

在诸葛亮的辅助下刘备夺取荆州和益州,并在汉中之战击败曹操斩杀曹操心腹夏侯渊,刘备自封汉中王,刘备势力达到人生巅峰。

胜利来得太快,刘备仿佛看到即将消灭曹操,于是在关羽强烈要求北伐时,刘备也默许支持

关羽本身心高气傲,加入曹操在此前遭受大败,关羽更加轻敌,最终导致败走麦城被吕蒙斩下首级。

关羽之死直接导致荆州丢失,蜀国失去40%的人口和进入中原的战略要地,刚刚走向人生巅峰的刘备怎能忍受如此失败,于是刘备不顾蜀中上下的反对执意出兵伐吴。

刘备倾全国之力五万人马浩浩荡荡杀向东吴,东吴率兵抵抗刘备的是名不见经传的陆逊,刘备自认自己久经沙场完全没有把陆逊放在眼里。

陆逊采用防守政策,刘备久攻不下所以双方就这么僵持着,一直到了夏季由于天气酷暑难耐刘备不得不把大军驻扎在山林中,陆逊看准时机一把火点燃了整个山林,刘备大军被火烧死大半,陆逊乘势追击刘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刘备失败后觉得无颜面对蜀中群臣于是就驻守在白帝城。

刘备兵败后就一病不起,但是刘备并没有通过失败总结经验,在刘备心理他还是看不起陆逊的,因此多次写信给陆逊并在信中仍然是以长者身份教导陆逊,在刘备心里自己的失败完全是天气原因,而陆逊的胜利完全是侥幸,并说如果自己再战肯定能打败陆逊。

从这可以看出刘备并未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他仍然自视自己是久经沙场的战将而看不起刚出道的陆逊。

陆逊给刘备回信,信中语气也相对诚恳,陆逊指出你们刚刚经历失败,应该整顿人马,恢复国力,两国重新修好,而不应该再次发动战争,如果陛下执意要发动战争,那么你们来多少就是送多少。

刘备听闻后老脸再也挂不住了,没想到自己身为三分天下的诸侯之一却被一个晚辈教训,心里这股气咽不下,随后不久就在郁闷中去世。

曹操相比袁绍和刘备一生经历多次大起大落对失败看的很开。

曹操本是阉宦之后,其父曹嵩是大太监曹腾从夏侯家抱养并过继自己名下,曹腾一生服侍过六位皇帝,包括桓帝、灵帝,曹腾去世后曹嵩继承了他的爵位和官职,并担任大司农,掌管整个东汉财政赋税,这为曹操后来起兵积累了大量财富。所以曹操起点就非常高,至少是不输袁绍的。

曹操年少时也曾力图效国,董卓乱政时曹操因刺杀董卓失败而四处逃亡,董卓死后曹操敏锐地发现天下即将大乱,于是组织亲朋好友一起起兵。

曹操广纳贤士,不拘一格用人才,聚集了大量人才,曹操采用荀彧意见挟天子以令诸侯,通过皇帝发布号令为扩张个人势力提供很多便利。

建安五年曹操击败袁绍统一北方,曹操雄心壮志得到极大满足,他不在满足于北方,而是想要夺取整个天下,此时的北方已经没有能够威胁到曹操的势力,唯有南方孙权和刘备被曹操视为潜在威胁。

建安十三年曹操发水路大军15万进攻江东,孙权如果被曹操消灭刘备自然也难逃灭亡命运,于是孙权刘备结盟共同抵御曹操。

曹操自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来一路高歌猛进几乎没有遭遇大败,面对不足5万的孙刘联军自然产生了轻敌念头。

为了让士兵适应水战,曹操将战船并排捆绑在一起,形成巨大的水上平台,曹操麾下骑兵可以直接在船上驰骋。

东吴周郎巧施苦肉计命黄盖假意投降曹操,曹操大意,没想到黄盖投降带来的嫁妆却是满船的干柴和火油,燃烧着熊熊烈火的船只顺着东南风吹向曹操大营,曹操15万大军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曹操仅带数百人仓皇出逃。

失败后的曹操并没有像刘备和袁绍那样一病不起,曹操冷静分析形势,曹操觉得自己目前虽然失败了,但是自己实力仍然远超孙权刘备,因为曹操所统治的北方拥有远比江东肥沃的土地和超过任何势力的人口,再加上曹操手中还拥有皇帝这张王牌,因此孙刘联军仍然不具备威胁曹操的实力。

赤壁之败后曹操改变了策略,开始不再大规模发动统一战争,而是采取修生养息稳固内政策略。

从这点看曹操对形势的判断和不同时期国家策略方针调整远比刘备和袁绍高明。

总结袁绍刘备曹操三人,袁绍起点最高前期基本没有经历失败,但却因自己胸无大志刚愎自用不纳忠言而败给自己一向看不起的曹操。

曹操虽然并非名门望族但也是宦宦之后且家境殷实起点比刘备高出不少,曹操敢于不拘一格用人才,背负全天下骂名也能坦然面对,面对失败能够从容冷静分析,从这点来看曹操性格更加坚韧。

刘备起点最低,前期靠织席贩履维持生计,虽然一生四处奔波,遭受很多挫折,但是刘备在晚年得到来之不易的权力后又迅速败光家底,如同戏剧般的人生着实让刘备内心无法承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露吴三桂传奇的一生 吴三桂为何放清兵入关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揭露吴三桂传奇的一生吴三桂,乃明朝大将,武行出身,其父吴襄在大凌河之战大败获罪前任辽东总兵,吴三桂得势以前跟随明朝名将袁崇焕镇守辽东一带,带领明朝精锐部队关宁铁骑叱咤关内外。明朝吴三桂原本吴三桂势头正猛,足以成为明朝末期的又一救国大将,但后来袁崇焕受皇太极设计陷害,另崇祯帝错将明朝顶梁柱袁崇焕打入监

  • 安倍晴明最后是怎么死的?安倍晴明和源博雅之间的暧昧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熟悉日本,或者对日本感兴趣的朋友想必对安倍晴明这个名字都不陌生。安倍晴明是一位在平安时代中期非常活跃的阴阳师,及其受当时的天皇与权贵的信任。而因为安倍晴明是阴阳师,所以又为其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在日本,有许多带有神话色彩的动漫或者电视剧都有着安倍晴明这一角色。而在日本历史上如此一位有名的阴阳师安倍

  • 伍子胥和孙武谁的知名度高?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伍子胥和孙武谁的知名度高提到孙武,很多人都会想到《孙子兵法》和武圣,比起孙武来说,伍子胥就要低调了好多,其实他也写了一部很著名的兵书叫做《伍子胥》,只不过现在已经绝迹。伍子胥和孙武孙武,《孙子兵法》的作者,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齐国人,后来到吴国,向阖闾进献自己所著的《兵法十三经》,受到吴王重用,最

  • 解读秦桧为什么要害岳飞?岳飞都有哪些诗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解读秦桧为什么要害岳飞岳飞的故事家喻户晓,早期的评书以及现在影视剧作品无不歌颂,岳飞的名字也是名留史册,受后人景仰,而同岳飞一起的还有另外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就是秦桧,不同的是,秦桧二字却是遗臭万年,原因自然是他害死了一代忠臣良将岳飞,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不得不对岳飞痛下杀手呢?秦桧夫妇跪像宋朝末年,

  • 揭秘项伯最后结局如何 他为何会杀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揭秘项伯最后结局如何历史人物项伯是战国末期的楚国贵族。他也是项羽叔父中年纪最小的叔父。在他早年的时候曾杀了人,于是在此之后便跟随韩公子张良在下邳躲避。后来在汉王朝建立之后,刘邦为了感谢项伯当年在鸿门宴时的解救之恩,于是就给他赐了刘姓,并封为射阳侯。那么项伯的结局又是什么呢?项伯影视剧照在历史资料的记

  • 司马懿是怎样统一三国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懿是怎样统一三国的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曹操、诸葛亮、司马懿、周瑜等都是鼎鼎有名的将才谋士。在三国未统一之前,曹魏政权、蜀汉政权、东吴政权各自三分天下。但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后来统一三国的并不是曹魏政权,也不是东吴政权,而是司马家族。司马懿剧照那么司马懿怎么统一三国的呢。在记载

  • 汉武帝时期的丞相为何频繁更换?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时期的丞相为何频繁换汉武帝时期是中国最鼎盛的一段时期,他在位的时候积极的开疆拓土,消除边防的祸患,采用外儒内法的方式治理国家,加强了中央集权,在他的统治下,汉朝走向了巅峰。纵观汉武帝一朝,竟然有十三位丞相,那么汉武帝这么频繁的换丞相有什么原因呢?汉武帝丞相田蚡在汉初的时候丞相的权势极大,可以说

  • 历代皇帝故事:要么去拼,要么等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小时候是个混饭的和尚,每天肚子饿了就得念着歪经去讨饭。但他的大明王朝绝对不是讨来的。那时候他身无分文,只有要饭的一双手。后来兵荒马乱,谁都吃不上饭,谁还管他?他只好报名从军,压上自己的命,说是吃军饷是骗人的鬼话,谁都知道元朝国库的钱不会拔给叛军的财政局。所谓起义军,无非是仗着人多去抢掠老百姓,

  • 神童曹冲和周不疑谁更聪明?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神童曹冲和周不疑谁更聪明曹冲和周不疑都是当时有名的神童,曹冲比周不疑小四岁。周不疑像曹冲是曹操的儿子,而周不疑的身世不明,历史上没有记载,只说早年的时候,刘备帮她找老师,刘备算是他的半个师父,跟随刘琮,刘琮投降后就一起到曹操那里,和曹操的儿子曹冲交情很好,曹操因此也很喜欢周不疑。公元208年,曹冲生

  • 冒顿单于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匈奴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冒顿单于出现在历史的时间大概是公元前209年也就是秦始皇离世中原大乱的秦二世元年间。虽然历史对他的政治评价很高,认为他的能力丝毫不亚于成吉思汗,而他在军事政治上有惊人的雄才伟略,也让匈奴成为北方最强大的民族。但是个人对他那段杀父夺位、侵扰汉朝并以书信侮辱吕后的做法却不是十分认同,因为从他的这些做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