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杀死杨修后,曹操是如何对待杨彪的?

杀死杨修后,曹操是如何对待杨彪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901 更新时间:2024/2/19 19:40:30

千百年来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誉之者为当世英雄、毁之者称其为逆贼奸臣。以上问题我爱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

陈寿《三国志》:“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范文澜:“他是拨乱世的英雄,所以表现在文学上,悲凉慷慨,气魄雄豪。”

贴在曹操身上的标签有很多,在我们的印象中,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一个典型的奸雄。但我们知道,这只是曹操的战术,汉末天子无能,国家治理不好,导致民怨沸腾,进而群雄并起,也是事实。历史的需要,最终会走出力挽狂澜的人物。与其说曹操是奸雄,倒不如说他是一代枭雄更为贴切。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们对曹操的评价历来不一,他距离称帝一步之遥,但他始终没有迈出那一步,他有“忠”的一面;相对于一些忠臣来说,他的“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奸”的一面又被他演绎的淋漓尽致。

总之,曹操这个人有雄才大略,也有很多让人诟病的地方。例如,猜疑、残忍、不择手段等等。就像杨修之死,虽说杨修是“自取灭亡”,但这与曹操的“奸贼”性格脱不了干系,非但如此,杨修死后,曹操还对其父欲加羞辱,未曾想,杨父回怼的一句,竟让曹操由衷地钦佩。

那么,杨修究竟因何而死,曹操在羞辱杨修父亲的时候,其父杨彪又说了什么?要想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先看杨修是怎么惹恼曹操的。

弘农杨氏的辉煌岁月

说起杨彪知道的人不是很多,但他那个特别聪明的儿子杨修,老是在曹操面前显摆高智商的公子哥,知道的人就多了。

弘农杨氏,是东汉名门,和汝南袁氏一样,是超一流的门第世族。杨修虽然才智一流,但如果跟他的祖辈们比起来,只能靠边站。

杨彪的祖父杨震、父亲杨秉加上杨彪自己,都当过大汉朝的太尉,属于三公之一,位极人臣。汉昭帝时杨家出过丞相杨敞、汉高帝时开山祖杨喜封赤泉侯。所以,若论家族显赫,杨修就可以到处跟人吹牛。

有这个身价背景,杨彪入世之后,自然顺风顺水。他先是参加东汉的修史,和蔡邕卢植等大儒一块续写《东观汉记》这国家大书;担任过侍中、京兆尹、五官中朗将、南阳太守、卫尉等一大串官职,可以说其中任何一个官职,都是绝大多数宦海沉浮的人梦寐以求的终极目标,可到杨彪这里,那是唾手可得。

由于底子硬、背景强,杨彪一时间正义感爆棚,干劲十足,敢于同社会上不良现象作斗争。当时黄门令太监王甫贪污了几千万的钱财,就是杨彪站出来把他揭发的,有关部门因此才逮捕诛杀了王甫,天下人无不拍手称快。杨彪扬名一时,显然是正义和高贵的代名词,无人敢惹。

历经董卓干政之后,杨彪在宦海沉浮中始终对汉献帝忠心耿耿并忠心护主,最后颠簸流离的汉政府,在曹操迁都到许昌后,终于安定下来。

可曹操并非省油的灯,他挟天子号令天下,因袁术在淮南称帝,杨彪获罪牵连。一顿严刑逼供,差点没要了杨彪的老命。

将作大匠大儒孔融听说杨彪被打入天牢,连朝服也没穿,一口气冲到曹操办公室,说:

杨公德高望重,天下景仰。周书说父子兄弟罪不牵连,怎么能因袁术的事归罪杨公?如果成王要杀召公,周公可能不知道吗?大家拥戴曹公您,是以为您会正大光明,现在无缘无故地杀人,只怕人心就散了。我孔融鲁国男子,明天拍拍屁股就走!

只是孔融掏心掏肺的话,没有打动奸雄曹操,杨彪照例又被一顿大刑伺候。到最后,严刑逼供仍然没有找到石锤证据。许昌令满宠说:“找不出杨彪反动的证据。这个人海内闻名,没有明确的罪证,不能动他。我劝主公三思。”

对于心腹满宠的话,曹操还是听了进去,杨彪最终被释放。这可算是杨彪与曹操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自此之后,杨彪似乎觉察到这个曹阿瞒非常不简单,他的行为做派,自然收敛了很多。担任了几个平凡的职务后,建安十年起,杨彪以年龄大身体差为由,退休在家,再也不出门了。

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人不找事,事来找人了。又过了10年,由于自作聪明的儿子太过张扬,又给老爷子找了不少的麻烦。杨彪的这个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杨修。

如果用一个网红词语来形容杨修,我觉得应该是:嘚瑟。

杨修的死,简单来说就是杨修太过聪明,把曹操知道或不知道的事,不分场合不分时候,一股脑地抖落出来,而且他还深陷曹丕、曹植兄弟夺嫡之争,最终因站错队伍,招致杀身之祸。

那么,杨修究竟是怎么“嘚瑟”的呢?我们举例说明。

杨修用现在话说,就像是一个高明的心理专家,在“世人皆醉”之时,他却可以“独醒”,他总是可以准确无误地把握曹操的心理动态。说的更俗一点,在杨修眼前,曹操就像是穿了“新装”的皇帝,所有的秘密都一览无遗。曹操本来就生性多疑,他怎会愿意自己的部下将自己看得如此通透。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和蜀军僵持不下,曹操欲进兵,又被马超把守,欲收兵回都,又怕被蜀兵耻笑。在营中举棋不定时,正碰上厨师端上一碗鸡汤。曹操见碗中有鸡肋,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曹操随口答道:“鸡肋!鸡肋!”夏侯惇遂传令众官,都称“鸡肋。”

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让随行士兵收拾行装,预备撤兵。夏侯惇知道后不知何意,于是请杨修至帐中问道:“您何以收拾行装?”杨修说,从今夜的号令来看,便可以知道魏王不久便要退兵回都。

杨修继续说,“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如今进兵不能胜利,退兵让人耻笑,在这里没有益处,魏王明日必定班师还朝,因此先行收拾行装,免得临到走时慌乱。”夏侯惇说:“先生真是明白魏王的心思啊!”随后夏侯惇也开始命令军中诸将开始收拾行装。

当晚,曹操心烦意乱,不能入睡,当听到外面响动时,他提起钢斧,绕着军营一探究竟。当他看到将士们都在收拾行囊的时候,不淡定了。急忙回营帐中召集夏侯惇问其原因。夏侯惇答道:“主簿杨祖德事先知道大王想要回去的意思了。”曹操把杨修叫去问原因,杨修用鸡肋的含义回答。

曹操联想起阔门事件、一盒酥事件、梦中杀人事件、暗试曹丕、曹植事件,不由怒火中烧地说:“你怎么敢乱造谣言,乱我军心!”便叫刀斧手将杨修推出去斩了,将他的头颅挂于辕门之外。

熟悉这段历史我们都知道,杨修因“鸡肋事件”而死只是曹操杀他的借口。并不是曹操妒忌他的才能,主要是杨修站错了队伍,是他自己给自己埋下了祸根。

史载曹操有25个儿子,其中曹昂和曹冲最讨曹操喜欢。可惜长子曹昂在讨伐张绣时战死,而那个会称象的曹冲13岁时就病逝了。连曹丕后来都自己承认:如果曹昂、曹冲在世,天下就没有我的份了。曹昂、曹冲都死了,剩下的候选人就在嫡子曹丕和曹植中二选一了。论年龄,曹丕岁数大较为合适,但论才华,曹操更喜欢曹植。曹操左右为难,难以抉择。

朝中大臣这个时候也分成了两派,杨修、丁仪、丁廙等人则站到了曹植这边。在一番明争暗斗之下,曹丕一党被打得节节败退,曹丕最得力的助手崔琰含冤而死,另一位支持者毛玠也被关到监狱中。对于这种局面,曹丕感到恐慌,他便去求教贾诩。

曹丕听从贾诩的建议,勤勤恳恳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多尽人子之道。因为贾诩太了解曹操了,要想争夺储位,就千万不要在聪明狡猾的曹操面前耍心眼,只有夹起尾巴老实做人,才有赢的希望。

对于兄弟相残,曹操也感到莫名的恐慌,他想听一听贾诩的意见。贾诩暗地里是支持曹丕的,但他没有正面回答曹操,而是说自己正在想袁绍和刘表父子的事情。其实这已经给曹操暗示了。袁绍和刘表因为废长立幼而导致惨痛的教训,曹操是聪明人,一听就知道贾诩的弦外之音了。于是曹操下定决心,立年长的曹丕为魏太子。

太子人选既然已经敲定,就不能让兄弟们再继续斗下去。但曹植心有不满,整日以酒消愁,而杨修更是不懂得收敛,继续与曹植密切来往,这让曹操很不爽。

这次“鸡肋事件”正好给曹操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高参杨修最终被曹操给干掉了。仔细想想,杨修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他怎么就不学学司马懿呢?

杨彪回怼一句,曹操无地自容

我们知道,杨修不但经常与曹植串通联络,而且他恃才傲物,他还是袁绍、袁术的外甥,父亲杨彪又是忠于汉室的太尉。这么多危险的因素结合在一起,曹操怎么能让杨修有活的空间?所以杨修死在曹操手里,是注定的结局。

事实上,杨修幸亏死在曹操手里,杨彪没有受到牵连,若等曹操死后曹丕上台,估计杨修全家都要遭殃。如,原来支持曹植的丁仪、丁廙兄弟,全家后来就被诛杀殆尽。

虽说杨彪此刻没有被牵连,但曹操还是想去羞辱一番这个曾经让他不爽的人,而且曹操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看看杨彪有什么不满。这也算是两人第二次正面交锋。

《容斋随笔》:

曹操杀杨修之后,见其父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操为之改容。

曹操见到杨彪时问道,您为什么瘦得这么厉害?杨彪回答说:“我羞愧自己没有金日磾(mì dī)那样的先见之明,又仍然怀着老牛舐犊的爱心。”曹操为此变了脸色。

西汉大臣金日磾看到儿子不成器,成为汉武帝的宠臣,又格外无礼,自己动手杀了这儿子。老杨悲愤又有节制地告诉曹操,我没教育好我的儿子,但我还是有一个父亲爱子的心情。曹操听了之后感到一阵羞愧,也许这一回有几分真心。

曹丕上位之后,比起他老爸曹操,少了武人的暴烈,多了文人的优雅。由于杨彪的特殊身份,本来欲招他为大魏的太尉,但杨彪还是辞让了:“杨彪我曾经为大汉的三公,遭遇天下大乱,没有做出自己的贡献。暮年多病,岂可再成为新朝的元勋?”最后,杨彪被封了个荣誉的官职——光禄大夫。

回顾杨彪的一生,世家的显赫、董卓的恐吓、曹操的毒打、儿子的殒命……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硬是在岁月中遭受种种无奈的痛苦,被折磨得棱角尽去,好在83岁能得善终,也算是悲喜圆满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李治软弱无能,为什么会被立为太子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立李治为太子,这是什么原因?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在一年之后就想着换太子了,虽然在后世看来,李治在位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武媚娘执政,后期更是被武媚娘拿走了大量政治资源,为后来的武氏夺权定下了基础。那么李治这么懦弱无能,那么为何英明神武的唐太宗还是决定立他为

  • 檀道济是南朝宋的一道万里长城,有哪些关于他的诗作?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檀道济是东晋末年名将,也是南朝宋的开国元勋,是宋武帝刘裕的得力助手,最后没能逃脱兔死狗烹的命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檀道济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胡马来,饮淮浦。春燕归,巢江村。石头城,立不住。狼居胥,在何处?耕问奴,织问婢,谁遣书生论兵事?万里长城元自弃,生不逢檀道济。——《燕巢林》(明

  • 历史上哪个太子的继位过程最艰难?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的太子,能顺顺溜溜地从储君到国君不多,大部分的太子,都曾面临着废立危机。有的能凭借自我的奋斗与历史的进程,有惊无险地渡过难关。有的在洪流之中倒下,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终西汉一朝二百余年,居然有5位太子曾经遭遇到废立危机,其中2位被废,3位幸免,得以即位。汉朝第一位太子

  • 曹操最想收入麾下的大将,你知道都有谁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最想收入麾下的3位将士,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第一位:关羽关羽是蜀汉的五虎将之首,刘备的结义兄弟,也是最早跟随刘备打天下的!刘备驻扎徐州的时候被曹操打败落荒而逃,关羽也到了曹操手中,曹操舍不得杀这位忠义之士,就想感化关羽,但凡自己食用的美酒美食都让人送给关羽,连吕布的赤

  • 有始皇帝却没有始皇后 秦始皇为什么不立后?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嬴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并且自此规定,皇帝的母亲为皇太后,皇帝的妻子为皇后。然而,历史真相竟然是,秦始皇终生没有立皇后!而且,秦始皇也是立后制度形成以来唯一没有立皇后的皇帝。简直是千古之谜。那么,原因是什么呢?众说纷纭。1. 家庭因素影响说有人认为是家庭因素影响了秦始皇。据载,嬴政的母亲赵

  • 神机妙算诸葛亮VS刘伯温,到底谁更胜一筹?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因为有军师诸葛亮,所以可以三分天下。朱元璋因为有军师刘伯温,所以可以一统天下。在这点上,刘伯温一直认为自己要比诸葛亮牛,而且总是拿自己跟诸葛亮比较。而且也十分的不服气诸葛亮,毕竟他帮助朱元璋统一了天下,光这一点,就可以让刘伯温沾沾自喜。但是很多人却不这么认为,当有人说诸葛亮要强于刘伯温的时候,刘

  • 三国曹操最痛惜的五大英雄人物,第一你猜不到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历史上,曹操无疑是一代枭雄,其手下良将不在少数。然而,作为不缺人才的曹操,也有得不到的谋士猛将,那些人死了曹操最为痛惜?下面小编就给大家盘点一下枭雄曹操最最痛惜的五大英雄。NO.5: 沮授沮授曾是袁绍帐下的监军和谋士,在曹操之前就曾向袁绍提出集合八方联军,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时袁绍大败,沮授

  • 成吉思汗铁木真到底是什么样性格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今天看铁木真的上位经历,射死亲弟弟,解决了安达,攻打义父,不管谁对谁错,这个过程充满着残忍。其实,《射雕英雄传》已经对成吉思汗的行为给予了一定批判。成吉思汗嗜血三部曲:杀人狂魔还是一代天骄?在统一全蒙古之前,成吉思汗的名字叫铁木真。他从一个被部落抛弃的弃儿,最终成长为一代草原霸主。征战草原,统一

  • 刘备身上自带奇葩属性 这个属性传染性还特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史书记载主公身边不缺女人,但是刘备一生最为大家知道的还是这四个老婆,甘夫人、糜夫人、孙夫人、穆皇后,而她们为什么与刘备走到了一起,而刘备又最爱谁呢?不过刘备可是牛人,自带克人属性,爱谁越深,谁越倒霉,这个属性甚至连他爱的卢马都被感染上了,谁骑上的卢马谁倒霉!为庞统勇士默哀三分钟。爱妾甘夫人这个老婆其

  • 为什么说项羽死于作秀?项羽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作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这么一位人物,可以说是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与汉高祖刘邦相比,大多数人都会认为项羽才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的确,与半路出生,习惯偷奸耍滑的刘邦相比,出身名门,少有大志的项羽更配得上豪杰这一称号。项羽也无愧于李清照在诗中所称赞的那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