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太祖赵匡胤不让后人杀害士大夫得原因是什么

宋太祖赵匡胤不让后人杀害士大夫得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873 更新时间:2024/1/17 13:45:04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会不让后人杀害士大夫?

第一、时代背景,武将掌权危害太大

唐朝的时候为了加强防御力量,在全国设置节度使统率诸军、镇,以此方便征调全国军队。节度使一职对一方的军队有专制的权力,“受命之日,赐之旌节,谓之节度,得以专制军事。行则建节符,树六纛。外任之重,无比焉。”发展到后来,节度使更是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各地往往对朝廷保持着不同程度的离心状态。

唐玄宗时期,在缘边防御外族的地区设立了十个节度使,全国精锐部队多调于此,而安禄山更是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唐朝出现了外重内轻局面,终于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酿成了安史之乱。

后来虽然安史之乱被平定,但是并未能进一步消除节度使对朝廷潜在的威胁。唐朝末期,黄巢起义之后,唐帝国已名存实亡,各方节度使形成拥兵自重的局面,其中以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河东节度使李克明、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等人势力最大。各节度使在自己的管辖区域为所欲为,朱全忠更是一度控制了皇帝,滥杀朝臣,最终在开平元年(907年)废唐哀宗,自行称帝,建立了后梁。唐朝最终灭亡在自己起初用意于维护统治而设置的节度使之手。

朱全忠建立后梁之后,并未能统一全国,之前唐朝设置的一些势力强大的节度使纷纷拥兵自重,且互相攻杀,失败的一方则为之兼并。其中军事实力最强、在唐亡后建号称帝者,先后有五代,其余还有割据一方,立国改元子孙相传者为十国。五代十国时期的封建统治者,依靠武力,分别割据一方,原本的唐王朝被许多小的政权所代替。

五代十国境内之节度使亦多骄横跋扈,其部下也多为强兵悍将,武力夺权之军事政变不断发生。唐朝的节度使遗祸延续至此仍未结束,长期的战乱以及动荡的政局给广大人民造成极大的危害。

第二、根据自身的经验

北宋王朝是宋太祖赵匡胤以军事将领的身份发动陈桥兵变,夺得帝位建立的国家。此前节度使林立,拥兵自重,有的藩镇将领公然宣称:“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藩镇将领们各自依靠自己手中掌握的军队,互相吞并,兵变夺权事件频繁发生。“兵权所在,则随之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之以亡”。

对于皇帝来讲,控制有实力的军队的将领便可以建立并维护一个稳固的国家,一旦失去对军队的统属权之后便会皇权不稳,因之败亡。宋太祖赵匡胤便是依靠自己的殿前都点检身份控制禁军,然后才能够成功地发动陈桥兵变,并建立了宋王朝。

赵匡胤以唐后期以来的政权变更情况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切体会到兵权对于国家稳定的影响。为了维护其统治,必须采取措施削弱藩镇节度使以及朝廷大将的权力。这就是宋代重文轻武国策出台的大背景。

北宋王朝依靠军事发动政变夺得政权,因此其统治者对大臣的防范措施也是相当严密。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赵宋王朝的统治者推行重文轻武国策。

第三、士大夫不会造反,就算造反也不会成功

“士”在中国古代政治中最早属于先秦分封制下的一个底层贵族阶层,此后其政治地位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发生改变。春秋战国时期,士不再特指分封制下的最底层贵族,而是指拥有一定技艺和知识,并以此在诸侯国中获得官职。其后,分封制解题,士大夫演变为官僚制的职级,并逐渐与士并称为“士大夫”,官僚制下的士大夫身份具有二重性即“官僚一知识分子”。

自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以儒士文人为主的士大夫阶层在政治上的地位逐步提高。但统治者对于儒学是采取工具主义的态度,通过儒学伦理道德来维护统治秩序,但实际行政中却往往儒法并行甚至是外儒内法。

根据上述可以看出,宋太祖赵匡胤之所以会要求后代不得杀害士大夫,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想让大宋国祚绵长,大宋是怎么建国的,赵匡胤深有体会,加上当时处于五代十国的大乱世,动不动就改朝换代的时期,赵匡胤为了防止自己建立的大宋也会如此,那么必然要不待见武将,既然赵宋皇族不待见武将,那么必须要依靠文人(士大夫)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既然要依靠文人,而且文人也不会去造反(造反也不会成功),那么何不让士大夫死心塌地的维护赵宋皇族呢,所以给予士大夫一些甜头是必须的,而不杀士大夫恰恰是最大也是最好的好处。

所以,宋太祖赵匡胤在立下这条祖训的时候,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是最符合赵宋皇族利益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秦昭襄王如果多活几年的话 他能不能统一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秦昭襄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的崛起其实充满着艰辛。秦人原本只是替周王朝养马的马倌能够得到一块封地,并与老牌的诸侯国君主平起平坐这种机会实属难得。那些实力强劲的老牌诸侯国大多都是周王朝建立初期周武王封赏的,秦人何德何能能与这些诸侯国相提并论呢?况

  • 荀彧明知曹操有篡汉的心思,为什么不改投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荀彧应该知道,初平二年曹操已有篡汉之心,但他为何不改投刘备?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 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荀彧是大汉忠臣吗?很多人都认为是,因为荀彧反对曹操进魏公加九锡,为此跟曹操闹翻并神秘死去。但是这其中也有一个问题:曹操的篡汉之心是一点点培养起来的,我们看以曹魏为正统的三国正

  • 清朝道光皇帝的妃子真的有被吓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在现实生活中,要说一个大活人被活活吓死,确实是是一个笑话一样,而清朝咸丰年间就有这样一个例子,可谓也是丢尽皇家脸面,那这个妃子是谁呢?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虽然此事发生在咸丰年间,可这名妃子是道光皇帝的常妃,而这名妃子也有着显赫的身世。常妃,赫舍里氏,这个姓氏属

  • 武王伐纣的内幕:商国都城内是不是有内应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武王伐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商衰周兴的转折点,是古代历史发展不可缺少的产物。它标志着历史的进步和发展,对周朝以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意义。然而武王伐纣的历史背景要从周武王的父亲姬昌说起。图片来源于网络商朝末年,季历继位后,继承其父遗道,推行仁义,使周部落更加强盛,各部落的诸侯纷纷前来归顺于他。商王文丁时,

  • 兵神韩信至死不反背后真相是啥?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小编和大家继续聊聊秦汉故事,我们来聊一聊韩信的故事。韩信是西汉开国第一功臣,灭项之后,群臣上表劝刘邦即皇帝位,韩信署名居首,可见地位之隆。所谓“汉初三杰”,纯属附会之谈,萧何、张良之功无论如何不能和他比肩。否则,二人何以仅仅封为酂侯、留侯?网络配图自古以来,从文人墨客到走卒贩夫,讨论韩信的人不

  • 揭秘明朝崇祯皇帝杀魏忠贤后悔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在赴景山上吊自杀,死前他干了一件令人惊诧的事情——收葬魏忠贤遗骸,厚葬于香山碧云寺。崇祯在天启七年继位,八月底登基的他,仅仅过了两个月,就开始对皇兄信任的大太监魏忠贤下手了。撤销魏忠贤宫内外一切职务,发配到凤阳祖陵司香,不久,又下令对魏忠贤由发配改为抓捕,锦衣卫派员对魏忠贤严

  • 军事家秦始皇统一六国做了哪些疯狂的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是我国第一个皇帝,统一了天下,有着杰出的贡献,而关于他的故事也广为流传,他是秦庄襄王的儿子,但因其母生性放荡,与吕不韦通奸,便有说法他为吕不韦的儿子。图片来源于网络且说秦庄襄王当时作为赵国的人质,本名为异人后为子楚,当时他在秦国的地位并不是很高,故不是很受宠爱

  • 中国哪位皇帝是吃着女囚的奶长大?汉宣帝刘询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许许多多的皇帝,不管是昏君还是明君,他们大部分都是很顺利的通过继承皇位来坐享天子的位置,虽然有的皇帝是靠自己的努力打拼,但是他们的一生或许都像是被注定一样,顺风顺水,而这位皇帝,他却和别的不一样,因为这位皇帝他经历过牢狱之灾,他就是著名的西汉皇帝,也就是汉宣帝——刘询。网络配图这位皇帝从一

  • 匪夷所思!历史上这位皇帝真是“穿越”了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如今为了满足观众的胃口博得大家的眼球,穿越剧真是一部又一部层出不穷。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历史上这位被公认为“穿越”的皇帝,他的那些举措在当时看来却是匪夷所思。网络配图我相信大家每个人都看过一些穿越题材是影视剧,现代人穿越回古代之后会利用自己的平生所学,带来先进的科技,并被称为“神人”。而历史上的王莽就是

  • 开元盛世多亏有他!一代名相有着怎样的智慧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大唐帝国之所以出现开元盛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名相姚崇、宋璟的辅佐。在二相之中,姚崇建树尤多,提出了不少改革时弊的政策。一个名相之所以成为名相,除了需要有过人的见识之外,还需要有过人的交际智慧。众人拾柴火焰高!下面这个故事,就可以看出这点。图片来源于网络魏知古是唐玄宗时代的一名臣子,起先官职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