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名将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乱,为何会郁郁而终?

唐朝名将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乱,为何会郁郁而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905 更新时间:2023/12/14 14:26:33

说到唐朝名将李光弼,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唐玄宗前半生似乎用尽了毕生的运气,他励精图治创下开元盛世,将大唐王朝的繁荣富强推向顶峰。就在人们都以为大唐盛世万世无疆之时,历史却跟李唐王朝开了个大玩笑:分水岭来得太快。唐玄宗后期沉迷于酒色,导致朝政颓废、各种社会矛盾浮上水面。加之唐玄宗又任用了一些奸佞之臣,他们横行霸道,祸乱朝纲,最终使得李唐祖宗基业被一点点毁掉。好在有一些将领在大唐即将倾颓之际拼命拉住它。

这些将领之中最有名的当属郭子仪和李光弼了,大家都知道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功高盖主却不受皇帝猜疑,是权臣中少数能有好结局的。那么李光弼呢?李光弼的结局与郭子仪相反,他受奸佞排挤和君王猜忌,郁郁而终。但回顾李光弼的一生,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个忠于大唐的契丹人。

一、

读《汉书》长大的契丹人

李光弼本是契丹人,在武则天时期,其父亲李楷洛(契丹酋长)来归降,从此成为大唐的臣子。

李光弼自幼爱读《汉书》,性格沉稳,擅长骑射,少年时便投身军旅。他足智多谋,治军威严而有方,善于出奇制胜,以少胜多,极赋军事才能,因此深得王忠嗣的器重,王忠嗣曾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说“他日得我兵者,光弼也”。确实,李光弼也未曾辜负王忠嗣的厚望,在后来安史之乱发生后,他力挽狂澜痛击敌军,史书对其赞美颇多,《新唐书》赞其曰:“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旧唐书》曰:“凡言将者,以孙、吴、韩、白为首。如光弼至性居丧,人子之情显矣;雄才出将,军旅之政肃然。以奇用兵,以少败众,将今比古,询事考言,彼四子者,或有惭德。”

二、

常山一跪

天宝十五年(756),李光弼的军事才能被郭子仪大为赞赏,于是郭子仪向唐玄宗推荐了他。唐玄宗当即下诏命李光弼摄御史大夫,持节、河东节度副大使,知河东节度事兼云中太守。

受命之后,李光弼第一个目标就是收复被安史叛军占领的常山郡。常山郡是叛军南北沟通的咽喉要塞,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可是,由于安史之乱之初朝廷的瞎指挥,常山郡军民虽进行了惨烈的抵抗,常山终究还是落于敌手。沦陷之后,常山郡百姓遭到了叛军的报复性杀戮。待到李光弼收复常山时,这里早已尸横遍野,还有许多百姓被叛军关押着。面对这般惨烈的景象,李光弼热泪盈眶,做出了让部下瞠目结舌的举动:他一身白衣素服向满城百姓下跪。他说常山沦陷,军民蒙难;是他身为将领的耻辱,他发誓,必定要手刃安史叛贼。

李光弼是一个平生只跪天子的硬汉,可那天他却面对一群身份地位的百姓屈膝跪地。他这一跪,点燃了唐军誓死杀敌下信念,跪出了一众一往无前的铁血军人。

后来,他招降了敌将安思义,在安思义的建议下,他加固城防,与史思明展开防守战。两军对战,李光弼用弓弩克制了史思明的步兵,使得史思明节节败退,不得已从饶阳调来五千援军。李光弼得知史思明的援军已经从饶阳到达逢壁之后,又出奇兵将援军歼灭。听到这个消息的史思明大惊失色,但援军已无,将士士气低落,只能撤退到九门县。至此常山九县只有九门、藁城还在叛军手中,其它七县全部收复。此举李光弼的高超的军事才能再一次得到验证。

三、绘像凌烟阁

安史之乱中,在潼关沦陷后,太原这大唐的发家之地成了大唐的最后一道防线,太原若失,则大唐江山难保。为了挽救这道防线,李光弼率领五千精兵奔赴太原,到达太原之后与太原守军汇合,但人数却不足万人。面对史思明的十万叛军,李光弼没有丝毫慌乱。他命人挖地道直通叛军大营,叛军叫骂后常被拖下地道斩杀,然后吊在城墙上示众,因此,李光弼给了叛军极大的心理震慑。除此之外,他还将自己的帅帐搬到太原城头。李光弼的行动极大地鼓舞了士气,这座小小的太原城居然拖住了十万大军五十多天。就在史思明啃这块硬骨头啃得筋疲力尽之时,最让他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唐军从叛军军营下钻出来,杀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太原之战,李光弼斩首敌军七万,一转大唐颓势。

之后的河阳之战,更是李光弼戎马一生中最为凶险的一战。又是面对拥有多于自己数倍精兵的老对手史思明,此时此刻的河阳却没有了太原那般的坚城可守。但是作战中,李光弼身先士卒,还在靴内藏刀。他对将士们说:“战,危事。吾位三公,不可辱于贼。万有不捷,当自刎以谢天子。”一席话使得唐军士气大振,纷纷发誓要斩杀敌军。经过艰苦的鏖战,河阳之战大胜,唐军成功牵制了史思明之主力,唐朝核心地区潼关和长安的安全也得以确保。

安史之乱后,李光弼因战功被推为“中兴第一”,获赐铁券,名藏太庙,绘像凌烟阁。

四、晚景凄凉

大唐自此唐玄宗晚年之后,奸佞横行的形势一直不曾改变,李光弼是个直性子,不会与奸佞斡旋;加之李光弼常年在外打仗时,天子的命令都有所不受,奸佞小人说骂就骂,因此被小人记恨。朝堂上一直流传着李光弼要造反的流言,李光弼打仗通常是前脚打完仗,后脚朝廷就来拆台,把他的部将调走。看到这种景象的李光弼越发悲愤,在安史之乱结束的两个月后,他就病倒了。

这位力挽大唐于倾颓之际之人,最终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奸佞的悠悠众口之中。可悲!可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大臣们提议崇祯皇帝南迁,他却给出了什么死板的理由?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朱由检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大明不算是个悲惨的国家,因为他的开国皇帝和亡国君主都是一位勤政的君王,但是大明亡国的那一年,的确是汉人最悲惨的一年。当时的局势十分紧张,大明王朝已经油尽灯枯,崇祯皇帝在紫禁城里四处寻找,但是找不到一个肯上朝的大臣,因为李自成的大顺军队已经兵

  • 魏征原本是李建成手下的人 李世民为什么不杀魏征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世民和魏征,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都知道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事件才能当上皇帝的,而当时有一位和他关系很好的大臣魏延。两人一个是有名的帝王,一位又是有名的大臣。要知道魏延本来是李世民哥哥李建成手下的人,而当时李世民在玄武门事件后把李建成手下的人全部处决了,唯独没有

  • 英布叛乱时,刘邦身患重病为何还要亲征讨伐?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61岁患重病还御驾亲征,汉朝那么多大将,为何不派他们去?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邦手下猛将如云,灌婴、樊哙、曹参、周勃等人都是能征善战且经验丰富的名将,他们从刘邦起兵时就开始带兵打仗,汉朝建立后,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早就可以独自带兵独当一面了。可是汉朝

  • 李建成被杀后李世民就坐稳皇位吗 李世民差一点就性命不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建成被杀后,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把大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的大好头颅砍了下来,觉得大事已定,兴冲冲地准备跑到皇宫找老爹李渊要皇位。但是,这个过程中,李世民差一点就被翻了盘,就差那么一点,皇位就要离他远去了,甚至连性命都要保不住了。这就要说到李建成

  • 汉桓帝,因为一个女人拜托傀儡身份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桓帝,因为一个女人拜托傀儡身份的皇帝,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吴三桂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大军阀,明朝覆灭后他本愿意投降于李自成,谁料对方竟然抢走了他的爱妾,这一举动彻底惹恼吴三桂,立马放清军入关,剿灭了李自成。清朝诗人吴伟业写道“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该事

  • 关羽和张飞不服诸葛亮,很佩服庞统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谋士庞统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三国时期,天下大乱,诸侯割据,每个人都想趁乱雄据天天下。刘备可谓是所有诸侯当中,最弱的一个,虽然前期有关羽、张飞和赵云,但是兵马才几千,毫无根据之地,犹如丧家之犬,手下有高强的武将,没有文臣谋士,所以屡战屡败。在后来有徐

  • 历史上钟繇、钟会父子,他们是何种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历史上钟繇、钟会父子,他们是何种结局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俗语有云,“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是我们大家常听说的一句话。在汉末三国时期,就涌现出诸多杰出的父子,例如出将入相的陆逊父子,令人惋惜的关羽父子,割据江东的孙氏父子,开创晋朝的司马氏父子,流芳后世的诸葛父子。他们或以其雄

  • 李世民为何不肯放过李元吉?是为了杨氏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李世民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公元626年夏季,李世民带领自己阵营的人,买通玄武门守将,潜伏在太极殿,举起屠刀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自己的弟弟李元吉诛杀。更让人感觉到冷酷无情的是,李世民为了斩草除根,居然下令还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的十个孩子,不管长幼全部处死。玄武

  • 唐初战乱之际,李世民赦免了王世充,斩了窦建德,这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世民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有着诸多令人感到疑惑的事件,这其中在隋末唐初天下战乱之际,很多英雄豪杰也是希望能够在乱世中建立一番事业,进而坐上皇位执掌天下留名青史,在群雄割据争霸的过程中,李渊有着儿子李世民统帅大军四处征战,渐渐的囊括了天下版

  • 汉文帝为何要实行的“无为而治”?与历史历史环境脱不了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文帝怎么夺权的,汉文帝推行了什么政策,汉文帝是一位怎样的皇帝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汉文帝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无为而治"这一概念最先起源于《道德经》中,作为道家治国理念而存在。到了汉朝汉文帝掌权之后被用于治理国家。但这一制度并非字面意思上所说的"不作为",而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只要遵循客观规律,不去干涉百姓们的创造力,以此为基础可以做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