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攻下南京后曾国藩为何不自己当皇帝?

攻下南京后曾国藩为何不自己当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83 更新时间:2023/12/23 13:14:57

1863年曾国藩攻下南京后,爵封一等侯(除开清初的三藩,一等侯爵是清王朝对汉员的最高礼遇,左宗棠军功盖世,也只封为二等侯)。就军事实力而言,他比清政府已经超出了很多,若曾国藩振臂一呼,从满朝人的手中夺回统治权,应当说并不困难,但但他没有这么做。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据传,曾国藩握有制衡东南半壁的兵权后,动了异心。主要是帝王学大师王闿运极力怂恿他拥兵自重,自立为王,与清王朝和太平天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以彼为鹬和蚌,听其相争,自为渔翁,坐收其利。

不过曾国藩权衡再三,觉得风险实在是太大,没有答应。

网络配图

一、怀有报恩之心

其实,曾国藩从一个艰苦立学的农家子弟到京城高官,其被提拔之快,在整个清代都少见,这显然与满清的特殊重用密不可分。因此他对满清皇朝,心存感激。曾国藩的晚年接受了道家的思想。道家有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功成身退。攻克南京以后,曾国藩脑子里想的就是如何功成身退,而不是怎样造反。他在劝他的弟弟回家的时候,送给他弟弟很多诗,诗的内容全部贯穿着一个内容,即功成身退。

二、手中无王牌

我们知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因此,想要当皇帝,就必须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精锐部队。

曾国藩手里就有一支军队---湘军。

作为湘军的创始者,曾国藩将湖南各地团练整合成湘军,形成了书生加山农独特的体制,成为清政府与太平天国起义军作战的主要军事力量。满清政府虽然对地方汉族武装不信任,但不得不倚重于湘军。曾国藩同时又借助了安徽本土力量,发展了淮军,并培养了淮军首领李鸿章。湘军不但消灭了太平天国,还参与了清廷与各地其他起义军的作战,挽救了清王朝,而且使兵权落入汉族,改变了当时清朝的政治格局。

不过,满清朝廷也不是吃素的,为牵制曾国藩的势力,清政府利用湘军内部矛盾,不断分散湘军实力。

网络配图

还提拔湘军中的重要人物,使之与曾国藩的地位平衡。左宗棠提拔为闽浙总督后,由此而使两万多军兵从湘军中分离出去。南京破城前夕,近十万湘军围困孤城,急需军资给养,前线曾国荃一日三催,急求军饷。但清政府却在江西省的厘金收入中再三为难湘军,杯水车薪,扣除近半。曾国藩日夜坐立不安。

此外,在全国军队布局上,清政府作了精心的安排。前线由湘军围城作战。西面由满族大臣官文为钦差大臣,督师二十万众据守武昌,掌控长江上游,目的就是监视曾国藩湘军动向;东面以富明阿等满族大员分据镇江、扬州等地,堵住长江下游;北面更是有著名悍将僧格林沁于安徽、湖北一带屯集重兵驻防,虎视天京,名为协同湘军作战,实际上就是提防湘军北进。只要曾国藩有风吹草动,各路防军便一紧形成包围之势。更何况京畿直隶后方还有几近百万的朝廷大军!

再者,此时的湘军,已是弊端丛生,将士贪腐之风日渐形成,厌战思归疲软拖沓。根本就是散沙一盘。

曾国藩湘乡老家的大宅子富厚堂

网络配图

因为弟弟曾国荃赏太子少保、一等伯爵,此起曾与平定太平天国战功居次之湖广总督官文双方形成集团政争白热化。为了打消清政府疑虑,八月,曾国藩奏准裁撤湘军25000人。

纵观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主旨,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成为晚清一代重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荆轲刺秦为什么会失败?竟因剑术不精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荆轲自认为刺秦失败的原因是,荆轲刺秦王为什么会失败原因,荆轲刺秦王如果成功了

    受到秦国大军逼近国境易水的威胁,燕国太子丹费尽心思寻觅勇敢的刺客,终于通过燕国隐士田光结识了荆轲,田光称他是“神勇”之士,可托大事。网络配图刺秦计划秘密地进行,除了一张敬献大片肥沃土地的地图,还需要一份更能讨秦王欢心的“礼物”,否则,无法近距离接近他。荆轲想到了秦王悬赏千金捉拿的秦国叛将樊于期,他正

  • 三国赵子龙赵云竟是不曾斩一名敌将的文臣!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我要活赵云不要死子龙,赵子龙七进七出,赵子龙老婆

    每每提起《三国演义》,不少同学都可以引经据典地说上一段,而且其中很多人都特别喜欢五虎上将之一的赵云,认为他有勇有谋,忠肝义胆;还是不少男同学将其当作心目中的偶像。网络配图不过,若说赵云原本是位文臣,想必会有很多人反对,但本文的作者通过自己的翔实考证指出,赵云的武将身份确实值得怀疑。“演义”出来的五虎

  • 乾隆皇帝精通满语汉语及蒙古语 语言能力超群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乾隆说满语,满语和蒙语的关系,北京话里的满语和蒙古语

    很多人游故宫,都惊诧于导游讲的所谓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子,却忽略了位于故宫博物院养心殿西暖阁的一间小小书斋。它原名温室,后改为“三希堂”,是清高宗弘历即乾隆皇帝的书房。透过窗户,窥探这仅八平方米的小小书斋,驻足于此,也总能令人付思联翩。网络配图乾隆皇帝作为“文奋武钦”的一代帝王,其书房虽小却极为雅致

  • 暴君颜良他都有哪些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颜良(?-200年),东汉末年河北军阀袁绍部将,以勇而闻名。建安四年(199年),袁绍以颜良、文丑为将,率精卒十万,准备攻许(今河南许昌)。建安五年(200年),兵进黎阳(今河南浚县),遣颜良攻白马(今河南滑县)。曹操北救,以荀攸计分兵渡河,引袁绍西应,自率轻兵掩袭白马,颜良仓猝逆战,被关羽击斩。网

  • 死因最奇葩的几位皇帝:掉进厕所被淹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1、晋景公姬:殉难于厕所姬是春秋时期的一个狠角色。在他主政期间,晋国与楚国、齐国等超级大国齐头并进,一争强弱。姬却死得极为窝囊。一次,姬生了病,做了一个噩梦。醒来召一位算命先生询问。这位算命先生大概是活腻了,就跟姬说,他活不到吃新麦子的时候了。姬一听,不高兴了。到了当年新麦子收获时,将算命先生召来,

  • 曹髦赢得世人的尊重 史上最有骨气的傀儡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曹髦(241年11月15日-260年6月2日),字彦士,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三国时期曹魏第四位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曹髦即位前为高贵乡公,司马师废齐王曹芳后,身为宗室的曹髦被立为新君,但曹髦对司马氏兄弟的专横跋扈十分不满,于公元260年召见王经等人,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

  • 包青天包拯没有狗头铡:包公戏扭曲宋朝司法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包拯是宋朝人,但宋代的戏曲并没有什么“包公戏”。“包公戏”是在元朝兴起的,至晚清时终于蔚为大观。数百年间,包公审案的故事被编入杂剧、南戏、话本、评书、小说、清京剧,以及众多地方戏中;近代以来,包公案”还被多次改编成影视剧。无数中国人都通过“包公戏”了解古代的司法制度与司法文化;一些学者也以“包公戏”

  • 哪位官员被康熙帝赞誉为天下清官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唐太宗曾经指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人才难得,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的循吏更难得!清康熙年间,就有这样一位“不取民一钱”的清官廉吏,不仅百姓歌颂之,皇帝也称之为“天下清官第一”。他就是清代名臣张伯行(1651-1725)。廉洁自律:不取属地民众一钱一物清官之难,难在身正。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

  • 太监也能当王 太监童贯有何能耐封王掌军权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童贯,开封人,字道夫,号称北宋“六贼”之一。童贯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般的悲喜剧色彩。他的一生中,开创了几项中国历史之“最”:中国历史上握兵时间最长的太监;中国历史上掌控军权最大的太监;中国历史上获得爵位最高的太监;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出使外国的太监;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册封为王的太监。网络配图长相英俊人们对

  • 岳飞之死另有原因:传闻皇帝不能生育伤其自尊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围绕岳飞之死,历来争讼不断,但“此乃上意也”却是学界不争的事实。笔者近读南宋人张戒的《默记》,便发现岳飞之死与赵构“伤自尊”多少有一点微妙的关系。网络配图宋高宗赵构虽贵为皇帝,可一生却难有皇帝至高无上的优越感。面对杀父、奸母、囚兄、灭国的仇敌金国,在强大的攻势下,却甘于称侄、称臣,年年朝贡。他前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