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被康熙夸为国之柱石的刘兆麒,结局如何?

被康熙夸为国之柱石的刘兆麒,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188 更新时间:2024/3/4 7:13:16

大家好,说起刘兆麒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清朝初年,远在北方的沙俄开始逐渐向黑龙江流域扩张,先后在中国境内建立雅克萨和尼布楚两座城池,然后以此为据点,继续向索伦、忽尔喀等部落入侵。当时清朝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南方,对沙俄一再妥协。到了清朝康熙年间,沙俄不仅加速侵略清朝,而且怂恿西北的噶尔丹反叛。康熙忍无可忍,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发起对沙俄的反击,最终取得大胜,这场战争的清军指挥官,是汉军镶白旗大将,名叫刘兆麒,是一位传奇人物。

需要说明的是,刘兆麒是在开战前的一个月刚刚被康熙调到黑龙江的,他接到康熙反击沙俄的命令后,火速组织盛京、瑷珲两地的15000多水陆大军进行战术部署,在刘兆麒的精密安排下,清朝大军直捣雅克萨,沙俄猝不及防,大败而逃。

此战过后,沙俄认为清军赢在出其不意,于是,纠集3万多兵力夺回了雅克萨。没想到,刘兆麒采用战术放弃,先弃城,然后又趁沙俄放松警惕,带兵从黑龙江两岸再次夺取城池。如此反复,沙俄先后被刘兆麒打败3次,深受打击,从而停止了向南扩张。最终促使了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

刘兆麒制止了沙皇扩张的野心,同时也奠定了我国东北的疆域,为中华民族立下赫赫战功,康熙帝大喜过望,夸刘兆麒乃“国之柱石”。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刘兆麒率领清军对抗沙俄,是中华民族抗击外族侵略的一次伟大胜利,刘兆麒也称得上是民族英雄。然而,大多数人不知道,刘兆麒有一个非常离奇的身世:他在14岁的时候,是被皇太极抢来的。

刘兆麒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明朝嘉靖年间,刘家从沛县迁到北京丰台,从此在丰台扎根。刘兆麒出生时,明朝已经是强弩之末,阉党和东林党争斗不休。皇太极在沈阳建立清朝后,采纳范文程等谋士的建议,开始积极向中原网罗人才,每次都会从掠夺而来的百姓中挑选可用之人。公元1642年(崇祯十五年),皇太极派兵深入河北、山东等地大肆掠夺,并沿途抢掠百姓出关。刘兆麒便在这次军事行动中被抓到关外,当时他只有14岁。

皇太极慧眼识人,他见到只有束发之年的刘兆麒,非常惊奇,史载“太宗见而异之,令入官学读书”。皇太极觉得刘兆麒是个好苗子,便安排他到满人的官学里学习,并且将他编入汉军镶白旗。两年后,清军入关,刘兆麒已经成为一名少年将领。

顺治六年,年仅12岁的顺治帝通过考试的形式在旗人中选拔侍从,刘兆麒名列第一,顺治见刘兆麒“年少敏达,心喜之”,从此,刘兆麒成为顺治帝的侍从和私人秘书,在顺治一朝,刘兆麒始终跟随顺治,是顺治的绝对亲信。

公元1661年,顺治帝驾崩,康熙帝登基。33岁的刘兆麒从此离开京城,变成了“封疆大吏”,而且,刘兆麒俨然成了康熙的“救火队长”,哪里有紧急情况,康熙就派刘兆麒去哪里。例如,刘兆麒先后为康熙干了三件大事:

(一)平定荆襄

康熙登基之初,云南、贵州等地已经逐渐被清朝平定,李自成张献忠的起义军残部只得钻入荆襄一带的山林中和清军打游击,而当地的将领为了剿匪,征集了大量的民夫在陡峭的山路上押运粮草,伤亡惨重,民怨沸腾,很多百姓为了活命,不得不投靠义军。此时,刘兆麒奉命来到荆襄,他一方面免除百姓的劳役,另一方面用自己的军事才能平叛,荆襄太平,当地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清朝的好感大增。

(二)抗洪救民

康熙二年,长江中游发生特大洪灾,沿江一带“人畜漂没者无数”,刘兆麒一方面禀报康熙,请求朝廷调粮赈灾,另一方面向全体官吏提出“先救人,后救物”的原则,把全部的库银都拿出来购买粮米赈济百姓。通过刘兆麒的一系列努力,湖广的百姓得到妥善安置。

(三)急调闽浙

康熙七年,刘兆麒刚调任四川总督,在四川平定叛乱还未得到消息,第二年,因为台湾郑氏父子加强了对大陆沿海的侵袭,康熙急调刘兆麒为闽浙总督。当时,清朝为了彻底隔离台湾,在闽浙沿海施行“沿海迁界”政策,沿海百姓需要搬迁到内地,渔船不允许下海捕鱼。刘兆麒到任后,为了解决渔民的生存问题,他特许渔民在特定的时间和区域内用竹筏捕鱼,由朝廷派船只保护。从刘兆麒的种种做法来说,他的确处处为民着想。

康熙九年,刘兆麒身兼兵部尚书、闽浙总督、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仕途达到了顶峰。康熙十二年,三藩之乱爆发时,康熙命刘兆麒带兵平叛,刘兆麒也是当时三位平定三藩之乱的主要将领之一。

到了康熙二十四年,刘兆麒迎来了他人生中最辉煌的一页,他率领清朝将领三次击退沙俄,功绩卓然,从此,刘兆麒这个名字被铭记于清史之上。

其实,在清史上,刘兆麒固然是个民族英雄,这一点后世都予以承认。然而,他却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其争议之处有两点:

其一,刘兆麒本是明朝臣子,年幼时被皇太极掳走,从此效力于满清。有人认为,刘兆麒这是忘本。其实,在明朝大厦将倾的背景下,对一个14岁的孩子来说,他选择重视他的满清政府并不为过,毕竟,和吴三桂洪承畴相比,刘兆麒谈不上背叛明朝,他只是从开始就效力于清朝而已。

其二,刘兆麒在荆襄期间大肆镇压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残部。其实,当时清朝统一全国已经不可阻挡,如果没有刘兆麒,义军残部早晚还是要面临灭亡。是刘兆麒早点让战争结束,让当地百姓早一点过上安定的生活,从这一点说,人们指责他,他多少有点冤枉。

笔者认为,终其一生,刘兆麒是一位忠于清朝、一心为民,为中国抗击外虏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值得后世敬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姚崇到底说了什么,能让唐玄宗下令抑佛?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有“三武一宗灭佛”,即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加上后周世宗柴荣这四位皇帝发动过毁灭佛法的事件,使佛教的发展受到很大打击。而唐玄宗也曾经听从宰相姚崇的建议抑制过佛教。姚崇(651年-721年),在唐玄宗李隆基登基称帝后,第三次当上了大唐王朝的宰相,他忠心耿耿地辅佐

  • 和珅人生中有九个老婆 他们为何没有给和珅留下子嗣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对和珅子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电视剧,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才华出众和机敏多变的纪晓岚,不仅如此,我们还会想到纪晓岚的对手和珅以及他的为人油腔滑调和随机善变。对于这个和珅,我们还知道他有很多漂亮的老婆,但是却很少知道他的后代。所以下面

  • 隋炀帝一生三次征辽,分别是什么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曾经倾举国之力三次征讨辽东的高丽,正是因为这三次征辽战争,导致大量士兵、农夫死于战争,中原缺乏劳动力,土地荒芜,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引发隋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终使得隋炀帝身死国亡。那么,隋炀帝为什么要这么偏执的征讨高丽呢?这三次征辽为什么又都失败了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

  • 灭辽灭北宋后权倾天下,完颜宗翰一生如何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完颜宗翰(1080年—1137年),又名粘罕,金朝开国第一功臣,金朝宗室之后,其父完颜撒改与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是叔伯兄弟。完颜宗翰早年参与拥立完颜阿骨打称帝,因而备受金太祖信任。金天辅五年(1121年)十二月,宗翰奏请金太祖伐辽:“诸军久驻,人思自奋,马亦强健,宜乘此时。”金太祖同意并发大军于次年正月

  • 夷陵之战本是魏国南下好时机,为何曹丕还按兵不动?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夷陵之战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在蜀汉和东吴爆发“夷陵之战”之际,看上去的确是曹魏趁机南下的好时机。事实上,在获悉“夷陵之战”爆发后,侍中刘晔便曾建议曹丕趁机南下攻打建业,与蜀汉共同瓜分东吴

  • 嘉庆抄家杀完和珅之后 嘉庆为什么又后悔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嘉庆与和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和珅(1750~1799年),字致斋,清满洲正红旗人,生员出身,袭世职。乾隆时任军机大臣,后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公。其略有文采,相貌英俊,善于察颜观色,乾隆对其极为宠任。其执政20余年,植党营私,招权纳贿。嘉庆即位后,俟乾隆卒后,列二十

  • 她是唐高祖的外孙女,最后却被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上,宫廷斗争是比较惨烈的,除了为皇位而发生的父子相残、手足相残等惨剧外,后宫内的斗争也是激烈的。在唐朝历史上,还发生了一起罕见的婆婆不喜欢自己的亲家,而把自己的儿媳妇活活饿死的惨剧,这位可怜的儿媳妇就是唐中宗李显的结发妻子赵氏。赵氏(?-675年),出身高贵,其母乃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七

  • 嘉庆猝死后大臣并没有找到传位诏书 道光是怎么继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对嘉庆和道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的皇位交接,除了皇太极死后,福临的继位可谓“险象环生”外,其他的权力交接都还算顺利,即使康熙晚年,九子夺嫡如此猖獗,康熙还是力保雍正顺利继位。到了咸丰之后,因为清朝皇帝子嗣稀少,皇位的交接争议性就更小了。但在乾隆和嘉庆之后,

  • 孝庄和顺治身为母子关系 两人为什么会反目成仇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顺治和孝庄,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清代奉行以孝治天下的国策,从太祖努尔哈赤开始一直到清朝灭亡,皇帝和亲娘的感情大多融洽,只有顺治帝和孝庄母子却是恰恰相反,他们母子不仅不好,而且用母子反目来形容一点儿都不过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对母子反目的呢?最关键的原因,还是皇家冷

  • 赵匡胤为什么能够轻易发动兵变、黄袍加身?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赵匡胤的故事。看似轻松写意,实际上经过了多年的苦心谋划、步步为营。表面上演出来的被动当皇帝,其实是一出处心积虑的谋朝篡位大戏。危难之时见真章,军N代赵匡胤一战成名赵匡胤曾经是一位英勇作战、才能出众的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