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长平之战赵括为何会输?真的是因为缺粮吗

长平之战赵括为何会输?真的是因为缺粮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832 更新时间:2024/1/8 11:38:56

每当一提起长平之战赵括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缺粮只是导致赵国在长平之战惨败的原因之一,真正的原因是赵国综合实力不如秦国,加上当时赵国一系列的错误抉择,才让赵国惨败。

长平之战前夕,秦国和赵国看似是两个势均力敌的对手,其实并非如此。

在战国前期的赵国并不强,到了战国的晚期,才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之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凭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让国家的军事实力达到顶峰,再加上赵国也注重用贤任能,所以像肥义、楼缓、蔺相如、虞卿、赵胜、赵奢、廉颇、李牧这样的良相名将辈出,所以成为了战国七雄里面唯一一个能够在军事方面单独对抗秦国的国家。

而秦国自从秦孝公迁都咸阳开商鞅变法以来,历经秦惠文王、秦武王一直到主导长平之战的秦昭襄王,在这长达半个世纪的时候没有出过昏庸的国君,国家整体都在不断发展积累实力,秦军到处打仗基本都是别的国家"多少城池被攻破,多少城池被用来割地求和",秦国是一个强大的"虎狼之国",已经是强大到要六国联合起来才能抗衡。

反观赵国,自赵武灵王后期由于自身的昏聩抉择,导致赵国国内动乱,自己还饿死在沙丘宫,国内不够团结,如何能够真正的强大,虽然此时赵国的军事实力确实强大,但军事实力的强大不代表国家真正的强大,真正的国家强大应该是方方面面的综合实力强大,所以在长平之战中,赵国综合实力比起秦国还是相距甚远的。

赵括为什么会上场?

长平之战以前,秦国在面对东方六国的时候,一直是处于进攻的地位,东方六国则是处处被动挨打,赵国在面对秦国军队进攻的时候,战绩最好的将领是赵奢(赵括之父)。在秦国进攻韩国的时候,廉颇认为道路艰难不能统兵救援,赵奢则力排众议,带领军队打破秦军,但等到了长平之战爆发的时候,赵奢已经去世,所以赵王最开始是让廉颇去阻击秦国。

长平之战前期,廉颇被秦军击败,战略上被迫转入了防守的阶段,后来秦军第二次打败了廉颇,面对如此情况,赵王不仅没有认识到二国的差距,反而多次催促廉颇决战,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廉颇作为老将有自己对战场的认知,所以廉颇并没听赵王的意思进行决战,继续防御,显然这已经触动了赵王的底线。

看起来当时秦国凭借着国力的强大,人口和粮食源源不断的运送到长平前线,而赵国的军队在自己的国土上处处吃败战,还缺衣少粮的,似乎廉颇继续坚守肯定会失败,但其实不然,秦国也是强弩之末,而且就补给线来说,如果继续僵持下去,秦国才是会被最终拖垮的那个,因为秦国补给线实在太长了。

但此时的赵王他已经被打怕了,加上秦国施行离间计,连临阵不宜换将的道理都不管了,强行要求作为名将的廉颇去抉择,面对廉颇的不肯抉择,赵王不顾一切的选择换将,可是换赵括却是一个更致命的错误决定。

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赵括的长平之战形成的固有观点:

纸上谈兵,赵括没有实战经验,直接导致了赵国全军覆没;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千错万错都是赵括一个人的错;

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但是,这真的全怪赵括一人吗?长平之战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临时换上赵括也并不能解决秦军的强大以及缺粮的困境,赵括也想等来支援,但并没有等来救援,而是秦国加大兵力对赵军进行封锁,于是陷入困境的赵扩,被逼无奈和秦军决一死战。

光说将领的才能,新人赵括和白起相比肯定有不足,但赵括也绝非是只会"纸上谈兵"的无能之辈。据记载,在战争进行的时候,赵扩被秦军包围了整整46天,没有粮草以及任何支援的情况下还能保证军心不乱,也可以多次发动有组织的突围战斗,直到赵括被秦军射杀,赵军才最终崩溃。

总而言之,长平之战赵国惨败,在于国力不济,也在于赵括经验不足选择了决战而不是沿用廉颇的防御之策,更在于赵王的一系列错误决定,虽然赵扩选择防御不能打败秦国,但绝不会形成这样的惨败,存人失地总要比二者皆失更好,前者还有一线机会从来,而后者就没有后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李世民有杀兄弟逼父亲的污点 李世民还是一个好皇帝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世民好皇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李世民杀兄弟,逼父亲,霸亲嫂,这些人伦上的错误在后世看来固然是他的污点,在这一方面他也被很多人诟病。但是抛开这些不谈,他确实不失为一个好皇帝。李世民画像如果说只抓住李世民不光彩的一面就断定他不是一个好皇帝,那么历史上恐怕就没有

  • 夏侯渊被斩于定军山后,张飞的妻子为何会请求厚葬呢?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夏侯渊,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东汉末年,在这个天下大乱的历史时期中,诸多的名将谋士也是纷纷涌现在这个历史舞台上,有的是声名璀璨千古流芳,有的却是成为了他人“封神”道路上的垫脚石,关于这一点最好的解释就是成王败寇,技不如人输了自然是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在赤壁之战过后,则是彻底的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后续

  • 三国众名将们的儿子谁最有出息?谁最有实力?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得好,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群雄争霸,汉廷气数已尽,中原大地又一次的出现了乱世纷争,各诸侯兵戎不断的现象。各个英雄人物,也是各投其主,希望建功立业,名垂千古。这个时期涌现了太多让百姓可以记得住的人了。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老谋深算故事情节的曲折才会吸引读者的观看,历史的波澜

  • 揭秘:庞统的死和诸葛亮到底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庞统是在攻打雒县之时,“为流矢所中,卒!”行军打仗原本就是危险重重,历史上中箭而亡的名将也比比皆是。所以庞统中箭而亡既是意外,也是在情理之中!如果要是按照阴谋论来看,那么庞统的这次中箭身亡就值得斟酌了!世上最可怕的就是“琢磨”二字!原本没有事儿,只要一琢磨就会琢磨出点儿事来!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

  • 刘禅在位长达41年,他有没有为刘备报仇?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同年,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讨伐东吴。章武二年(222年)春季,刘备派遣黄权督江北水军,自率陆军进军。秋七月,被东吴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将军冯习、张南、傅肜、程畿等战死。由此,夷陵之战的惨败,不仅成为蜀汉由盛转

  • 贵为公主的孙鲁育,最后为何被亲姐姐害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她是孙权的女儿,母亲是备受宠爱的步皇后,姐姐是大名鼎鼎的孙鲁班,这样一位出身尊贵的公主最后为什么没有善终?此人就是孙鲁育,孙鲁班的亲生妹妹。孙鲁育一生两嫁,最后竟被亲姐姐诬陷致死,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详细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来看看吧!步练师是孙权的宠妃,她一生育有二女:孙鲁班和孙鲁

  • 曹操见张松时,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其实是自卑?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曹操见张松时,为何会骄傲自大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个生性多疑,且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之人,当年他因暗杀董卓的计划败露而被董卓追杀,夜晚在吕伯奢家借住时,他会因为自己听错了吕伯奢家人的话而将其全家诛杀,即便他后来发现了事情的真相,也依旧认为“宁教

  • 刘表是如何保下荆州的,又为何会便宜给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八俊之一刘表,左右逢源保下的荆州,却便宜了刘备,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刘表是山东高平人,更是西汉景帝的后人,根正苗红的皇室后裔,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师承东汉时期的大儒王畅,学的是中庸之道虽然学的是中庸,年轻的时候,刘表可不是中庸之人,反而相当激愤,什么都敢说。也因此成

  • 安史之乱,被贬的颜真卿是如何做到独守平原郡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安史之乱,被贬的颜真卿是如何做到独守平原郡的,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颜真卿,字清臣,别号应方,生于景龙三年(709),被缢杀于兴元元年(784),任仕于唐朝的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一提起他,今天不少人都会说:“就是那个唐代楷书大家。”确实,他与赵孟、柳公权

  • 汉武帝的寻仙生活,英明一世在晚年时身败名裂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汉武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汉上林苑里的建章宫,本来的功能是供帝王理政和举办朝会,这样一处庄严的场所偏偏修有一座“神明台”。每看到神明台遗址,便不由得感叹汉武帝的生平也像这建章宫一样,英明一世,偏偏晚年迷信方术,让自己的身后名中掺杂了几颗老鼠屎。公元前104年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