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在赤壁之战后,为何没有夺取荆州的想法?

曹操在赤壁之战后,为何没有夺取荆州的想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684 更新时间:2024/1/14 18:34:59

赤壁之战后,曹操还活了12年,为何没有杀回荆州呢?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废三公,恢复丞相制度,并亲自担任汉朝丞相。他南征荆州刘表,没想到刘表病死,接任荆州牧的刘琮投降。曹操亲率五千虎豹骑,在当阳长坂坡击败刘备,追击刘备。随后,孙权、刘备两家,组成联盟,与曹军对峙于赤壁。大将黄盖率小战船十艘,上装柴草,灌以膏油,假称投降,到达距离曹营二里时,将战船点着,火烧曹军。

曹操无奈,只能率军从华容道撤回江陵。这一年,曹操53岁,正是事业上升期,距离公元220年去世,还有12年。为何曹操在这12年中,没有杀回荆州,报赤壁之战之仇呢?个人认为曹操赤壁之战后,没有报赤壁之仇,看看他这12年都干啥了。曹操干了这三件大事,导致他分身乏术,没有杀回荆州,报赤壁惨败之仇。

第一件大事,曹操平定凉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三月,曹操派遣司隶校尉钟繇及大将夏侯渊进入关中,准备借道讨伐汉中张鲁。而关中的地方实力派马超韩遂害怕曹操“假道伐虢”,名为讨伐汉中张鲁,实为收拾马超等十部豪强。于是马超、韩遂联合杨秋等一共十部势力,进攻潼关,扯起反对曹操的大旗。

由于西凉兵骁勇善战,而马超是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当世猛将,于是曹操亲率大军,征讨关中,并大败关中联军。这一战,一直打到了十月,曹军阵斩成宜、李堪等叛将,杨秋投降基本平定关中。曹操撤军后,留下大将夏侯渊,继续攻打马超,横扫羌、氐,虎步关右,平定凉州。《三国志》中相关记载如下:

冬十月,军自长安北征杨秋,围安定。秋降,复其爵位,使留抚其民人。

第二件大事:曹操称“魏公”、“魏王”

曹操从关中退军后,开始着手称王。第一步,曹操取得“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特权,这一年是建安十七年(212年)。按照惯例,只有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才能得到“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特权,而此时的曹操自认达到了条件, 效仿汉初萧何,得到了这项特权。其实,曹操是为下一步称“魏公”、“魏王”做铺垫。

第二步,曹操称魏公。公元212年五月,汉献帝顶不住曹操的压力,册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魏国是东汉末年的诸侯国,它拥有冀州十郡之地。曹操在自己的魏公国,也可以置丞相、太尉、大将军等百官。曹操此时,显然打破了汉高祖刘邦与群臣定下的规矩“异姓为王者,天下共击之”的约定。

第三步,曹操称“魏王”。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汉献帝再一次让步,册封曹操为魏王,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等待遇郊祀天地,出入得称警跸,宗庙、祖、腊皆如汉制,国都邺城。此时,曹操名义上还为汉臣,实际上和皇帝已经没有多大区别了。

就这样,曹操还不满足,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十月,他又让汉献帝赐予自己王冕十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三国志·武帝纪第一》

第三件大事:曹操争夺汉中

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刘备逼降刘璋,占领益州,此时,曹操也不甘于人后,他亲自带领十万大军,夺取汉中,张鲁投降。由于汉中是益州的门户,公元217年,刘备开始向汉中进兵,双方互有胜负,一直到了两年后,刘备手下大将黄忠斩杀曹军征西将军夏侯渊于定军山下,胜利的天平才倒向刘备这边。

不久,曹操亲率大军来夺汉中,与刘备军相距数月,没有实质性战果。汉中对于曹操来说,犹如“鸡肋”,再加上曹操年事已高,没有太大的精力征战了,于是他舍弃汉中,班师回朝。

在赤壁惨败后的十二年中,曹操主要干了以上三件大事。他也因此,没有发动大的军事行动,征讨东吴孙权。不过,曹操也两次用兵征讨孙权,只是效果不大,浅尝辄止。

第一次: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亲自南征孙权,一直打到了濡须口,生擒东吴孙权部将公孙阳。最后还是由于曹操的水军作战失利,江水上涨,他见难以取胜,不得不撤兵,无功而返。

第二次: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再次南征,猛攻濡须口。这一战,孙权战败,派都尉徐详求降。曹操算是报了一点赤壁惨败之仇了,只是没有彻底解决孙权,孙权仍然是割据一方的诸侯。

总结:曹操赤壁惨败,丢失荆州后的12年余生中,主要忙了三件大事,平定关中、称魏王、争夺汉中。因此,他对东吴孙权方面,采取了守势,只发动了两次伐吴之战。所以,曹操终其一生,没有杀回荆州,报了赤壁惨败之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万历皇帝为何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原来10岁就即位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万历皇帝不上朝时间,万历做了多少年皇帝,明朝皇帝在位时间表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坖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

  • 明朝大臣叶伯巨为何会被朱元璋处死?他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的得力大臣,朱元璋最后没杀的功臣,明朝朱元璋时期大臣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明朝大臣叶伯巨的故事。公元1376年(明朝洪武九年)九月,明太祖朱元璋正在中书省处理“福建参政魏鉴鞭打奸吏”一案,钦天监监正求见,朱元璋宣他进来。监正汇报说:“近日五星紊度,日月相刑,星象异常。”古

  • 唐末第一猛将李存孝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末重生李存孝,单雄信后代灭唐,李存孝有多厉害

    提起李存孝,首先会想到一句话,王不过项,将不过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历史上当王的,没有超过西楚霸王项羽的,为将的,没有超过李存孝的。李存孝(858―894年),代州飞狐(今山西省灵丘县)人,本姓安,名敬思,沙陀族。他是晋王李克用的义子,因排行第十三,也被称为“十三太保”。李存孝武艺非凡,勇

  • 刘邦在西汉立国之初,一共分封了哪八个异姓诸侯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邦箭伤后立谁为太子,刘邦为什么立吕雉为后,刘邦为什么不立戚夫人为皇后

    公元前202年,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建立汉王朝,史称汉高祖。刘邦立国之初一共分封了八个异姓诸侯王,他们分别是:楚王韩信、燕王臧荼、赵王张耳、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长沙王吴芮、燕王卢绾。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然而这八个异姓王下场却让人唏嘘不已,在剪除这

  • 曹操明明对曹丕不喜 曹操最后为什么还把位置传给曹丕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丕不死司马懿能成功吗,曹丕杀死了曹植吗,曹丕死后曹植为何不反

    你真的了解曹操和曹丕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奸雄”,他的很多做法被后世诟病,但是他的雄才大略却也同样深入人心,关于曹操的故事实在太多了,其中曹操立世子更是充满了戏剧性。曹操的儿子很多,但传说有继位可能的,是曹昂、曹丕、曹彰、曹植、曹冲几人。曹昂不但是曹操

  • 为什么说唐文宗有帝王之道无帝王之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古代的帝王之术有哪些,唐玄宗为什么叫汉皇,唐朝为什么推崇道教

    唐文宗李昂,初名涵,与敬宗同年,出生于元和四年(809)十月十日。他以穆宗次子、敬宗二弟的身份即位,并不是既定的继承人选。而他为什么能够承继大统?简单地说,乃是错综复杂的宫廷矛盾斗争的结果。网络配图刘克明与苏佐明杀害敬宗后,假冒敬宗旨意选立了宪宗的另一个儿子绛王李悟“权勾当军国事”。这样做本来也是多

  • 朱元璋反腐有高招:让犯罪官员戴镣铐继续留任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杨宪真的骗了朱元璋吗,朱元璋惩贪,杨宪怎么骗的朱元璋

    明王朝是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也是一个由草根皇帝建立起来的王朝,所以有着区别于其他王朝的很多特点,在性情上的表现尤为鲜明,也让这段历史变得更加起伏跌宕。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貌各方面都值得人们深深回味,本书作者站在人性角度,截取历史长河片段,描摹朝代风貌,激起明史烟尘,描绘出一个时代

  • 哪位开国功臣因阅兵时骑的马瘦被下令斩首?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开国功臣善终的都有谁,开国功臣的开是什么意思,马瘦啥意思

    导语:邓季筠、黄文静两人,死得更是莫名其妙,朱温认为他们阅兵时骑的马瘦,是对他的不敬,命刀斧手推出斩首。网络配图有人以为,朱温的篡位夺权,代表了一种新兴势力的崛起,寓含着深刻的社会变迁之轨迹,所以他对所谓“朝廷宿望” “衣冠之士”的倾全力打击,也显示了一个新兴的集团对腐朽没落势力的打击。可能因为这个

  • 秦始皇为何不停开疆拓土的背后:有何历史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始皇还活着,只是走不出墓门,开疆拓土最多的皇帝

    赢政对自卑情绪的补偿努力,似乎在他的生命里注人了青春的热血,他活泼旺盛、充满朝气,像匹不停奔驰的野马,从不后顾,只知勇往直前。但另一方面夹说,他的生命又只属于青春,只属于建功立业、开拓疆土和永无穷尽的征服。当天下统一、海内平定、人民安居乐业,他的敌人、对手和对立面逐渐消失,他的生命就变成了一个空壳,

  • 汉宫名妓赵飞燕——“燕瘦”加“机遇”等于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赵飞燕是哪朝的人,赵飞燕历史,赵合德赵飞燕

    中国有句成语叫“环肥燕瘦”,说的是历史上两位美女的迷人体态。其中燕瘦就是指西汉末年的赵飞燕。赵飞燕和她的妹妹赵合德生在江南水乡姑苏。赵飞燕原名宜主,只因她窈窕秀美,凭栏临风有翩然欲飞之态,邻里多以“飞燕”誉之。久而久之,后人倒不记得她的本名了,习惯把她叫做赵飞燕。妹妹赵合德与姐姐风姿迥异,生得体态丰